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1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1816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295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7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我们采用三硝基甲苯(TNT)与大鼠晶状体体外培养的方法,动态观察了晶状体中可溶性蛋白质、非蛋白质巯基、蛋白质巯基、蛋白质结合巯基及二硫键含量的变化,发现随着三硝基甲苯作用时间的延长,可溶性蛋白质、非蛋白质巯基及蛋白质巯基均减少,蛋白质结合巯基及二硫键交联的蛋白质含量增加,其中可溶性蛋白质、非蛋白质巯基及二硫键含量的变化皆达到了统计学上显著意义水平(P<0.05)。  相似文献   
82.
除草剂普杀特(Imazethapyr)对玉米根尖蛋白质和DNA合成的影响刘支前(北京农业大学农业应用化学系,北京100094)关键词:普杀特,玉米,蛋白质,DNA80年代美国氰胺公司开发的咪唑淋酮类除草剂,由于其高效低毒、杀草谱广,又因对某些农作物具...  相似文献   
83.
小麦初生叶接种条锈菌毒性生理小种(CY29)及其弱毒突变菌系(CY29-mut3)后,呈不亲和反应的寄主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合成能力在接种后24h显著高于未接种对照,但其后逐渐降低,直至接近对照;而呈亲和性反应的寄主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合成在侵染早期与对照相近,但与膜结合蛋白质在96h时大大高于对照。对接种叶中核糖体的密度梯度分析证实:呈不亲和反应寄主叶片游离多聚核糖体及亲和反应的寄主内与膜结合多聚核糖体均有特异性增加。上述结果表明寄主的抗病和感病反应均与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4.
本文对蛋白质中二硫键附近的残基进行了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平行和反平行残基间存在着特异的配对规律。这种残基间的相互作用或识别,可能与蛋白质折叠过程中正确地形成二硫键有关。该结果有助于蛋白质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85.
本文以粤油 116花生(Arachis hypogaea L.)为材料,对不同处理种子的除子叶“种胚”(以下简称“种胚”)的蛋白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花生种子活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其“种胚”内出现一种新蛋白质( pI6.2、MW 10 KD),随种子老化程度加深,含量逐渐增多.我们认为该蛋白质与花生种子老化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可作为该种子老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86.
本文报告了用SephadexG—100柱层析法纯化样品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纤溶酶组成成分的分子量的研究结果。经柱层析分离的纤溶酶电泳测定分子量结果为11条带,分别为68,000、49,000、42,000、41,000、36,000、29,000、27,000、26,000、25,000、21,000和12,000。而纤溶酶的主要组分集中在21.000与42.000之间,为其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87.
蛋白质类生化药物,如L-天门冬酰胺酶、激肽释放酶、尿激酶、细胞色素C、胰岛素等,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针对性强、毒副作用小、疗效好、容易为人体吸收和代谢等特点;但它们往往稳定性差易变性,而失去生物活性。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而引起过敏反应等不足,因此人们一直希望能得到比天然蛋白质性能更为优良的蛋白质类生化药物,以便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获得更为良好的蛋白质有以下四种方法:1.随机的基因突变、诱变种的筛选来获得新的蛋白质。但是,这种方法受到许多限制,特别是当要求改变蛋白质分子中某一特定的残基或区域是难以控制的;2.用化学修饰方法改良蛋白质的某些性能,这种方法已经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但这种方法还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往往不易按人们的意愿来  相似文献   
88.
甲烷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是典型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也是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组成。大气中约74%的甲烷由产甲烷古菌和其他微生物的互营产生,种间电子传递(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 IET)是微生物菌群降低热力学能垒、实现互营产甲烷的核心过程。IET可分为间接种间电子传递(mediated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MIET)和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rect interspecies electron transfer, DIET)两种类型,其中MIET依赖氢气、甲酸等载体完成电子的远距离传输,而DIET则依赖导电菌毛、细胞色素c等膜蛋白,通过微生物的直接接触实现电子传递。本文将从IET的研究历程出发,从电子传递机制、微生物种类、生态多样性等方面对微生物互营产甲烷过程中的两种IET类型进行比较,最后对未来待探索的方向进行展望。本综述有助于加深对微生物互营产甲烷过程中IET的理解,为解决由甲烷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9.
黄瓜幼苗发育及冷煅炼过程子叶中的多肽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瓜幼苗在发育过程中抗冷性逐渐降低,光下冷锻炼可以提高幼苗的抗冷性,如果锻炼中不给予光照,则幼苗的抗冷性降低。用双向电泳结合银染的方法检测表明:幼苗在6-12日龄的发育过程中,一些多肽消失,一些则形成。光,暗锻炼对消失的多肽的延缓和对新形成的多肽的促进效果不同。光,暗锻炼均诱导了一个58.0kD多肽的形成。认为在冷锻炼中有多个基因参与调控,锻炼所诱导的抗冷性的提高是基于与发育有关的代谢的协调。  相似文献   
90.
在绿豆子叶衰老达到不归点(萌发后5~6d)前切除上胚轴可使开始衰老的子叶中核酸和蛋白质含量回升,衰老短期逆转。衰老不归点后的子叶中核酸和蛋白质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丧失了较多的核主带DNA、25S、18S rRNA以及大部分可溶性蛋白质组分,一种小分子DNA 组分完全消失。不归点前切除上胚轴可使上述核酸和蛋白质组分明显增加,表明子叶衰老的逆转可能与这些重要功能物质的回升有关。在切除上胚轴的茎顶涂抹IAA,能阻止子叶核酸和蛋白质回升,也消除了切除上胚轴对子叶裹老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