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3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60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禽流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感冒病毒分为甲、乙、丙3型。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急性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fowl plague)。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定为A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禽流感可分为不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禽类体内产生病毒抗体的非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并有零星死亡的低致病性禽流感以及可致染病禽类“全军覆没”的高致病性禽流感。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以猪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Bb)百日咳杆菌黏附素(PRN)基因的原核表达产物为抗原建立检测PRN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方法和结果]利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表达系统对PRN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融合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该基因获得高效表达,产物易于纯化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通过凝血酶酶切GST-PRN并回收,获得不含GST载体蛋白的PRN蛋白片段.以PRN蛋白片段为抗原建立检测天然PRN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该方法对猪巴氏杆菌病等7种常见细菌性疾病阳性血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敏感性比乳胶凝集试验提高4~128倍,能检测到人工感染14 d后的仔猪血清抗体IgG,对临床送检的1,229份猪血清的检测阳性率为32.7%.ELISA方法对阳性猪场的监测结果预示了保育期仔猪的合群导致猪群大量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结论]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特点,可用于猪群PRN抗体水平监测和猪波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93.
C3d是补体C3的裂解产物之一,与抗原相连时可以明显提高抗原分子的免疫原性.CR2/CD21在其功能发挥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P29为编码C3d与CR2结合区域的基因.从健康AA肉鸡肝脏中RT-PCR克隆C3d cDNA,设计引物克隆P29至pUC19载体,利用同裂酶BamH Ⅰ和Bgl Ⅱ构建pUC-P29.n.酶切获得P29.n,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最后RT-PCR扩增新城疫F基因,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P29.n中P29.n的上游,构建完成新城疫F基因疫苗.3周龄SPF鸡进行基因免疫,结果pCDNA-F-P29.4、pCDNA-F-P29.6较pCDNA-F都能够提高HI抗体水平及保护力,虽然HI抗体水平不及灭活苗,但是能够抵抗致死量病毒的攻击,并且pCDNA-F-P29.6效果更好.目前发表的关于C3d的佐剂作用的文章多是关于鼠C3d,相应的抗原不能够自然感染鼠类,关于鸡C3d的报道较少.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鸡C3d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遗传学与人类自身息息相关,人体表现出来的性状特征,很多是完全显性的单基因性状.有些可能连我们自己都没有留意到.  相似文献   
995.
CD4+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对CD4 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CD4 T细胞不仅可通过IFN-γ依赖性等机制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且在CD8 T细胞的激活、记忆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应答的产生、维持以及促进其存活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激活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是免疫治疗的理想策略;另外,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可能被肿瘤表达的自身抗原所诱导,与肿瘤免疫耐受的维持和抗肿瘤应答的下调有关,被认为是免疫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抑制该细胞亚群可增强治疗性肿瘤疫苗的临床效果.现就CD4 T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针对人Tudor-SN蛋白T103位点(103位苏氨酸,Thr103)制备兔源多克隆磷酸化抗体,并进行应激磷酸化的时相分析。方法:首先人工合成含磷酸化T103(pT103)位点的多肽,4次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后获取抗血清;然后以AKTA蛋白纯化系统进行纯化,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对纯化后的抗pT103抗体进行鉴定;最后以In-cell Western法进行Tudor-SN蛋白的应激磷酸化/去磷酸化时相性分析。结果:(1)确定并合成磷酸化多肽“TIENKpTPQGRC”,收集约75 ml兔源抗血清,纯化后获取2.08 mg/ml抗pT103抗体;(2)当HeLa细胞受到氧化应激时,以pT103抗体检测的磷酸化信号增强,可在胞浆中检测到颗粒状信号,与内源性Tudor-SN应激颗粒存在共定位关系;(3)在氧化应激及应激去除后恢复过程中,T103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呈现一定的波动性时相。结论:成功制备针对Tudor-SN蛋白T103位点的兔源多克隆抗pT103抗体,有助于从磷酸化修饰角度进行Tudor-SN在细胞应激方面的机制探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构建、表达和纯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Fab片段(兰尼单抗,ranibizumab),通过发酵条件的控制实现其在大肠杆菌周质和胞外的高效分泌表达,并检测其抗VEGF的活性。方法:以pET30a为质粒载体,构建了Fd链和L链前都含有OmpA信号肽、SD序列和T7 promoter的克隆载体pET30a(+)-LC-HC,转化BL21(DE3)表达菌株,并进行了培养基、温度和IPTG诱导浓度的条件优化。结果:确定Fab片段在大肠杆菌分泌表达摇瓶发酵最佳条件为:在含有1.5% Tryptone,1% Yeast Extract,0.5% Glucose,0.15% NaCl,0.1% NH4Cl,0.08% MgCl2·6H2O的1L培养基的摇瓶中,按照10%的接种量,37℃摇床培养至对数生长后期(OD600为2左右),添加0.1mmol/L IPTG诱导剂,于16℃条件下诱导表达过夜(16h左右)。用周质破菌提取分泌至大肠杆菌周质腔的Fab片段,同时用中空纤维柱浓缩发酵培养基,最后用ProteinG亲和层析柱一步纯化洗脱,经SDS-PAGE检测分析和Brandford法测蛋白浓度得出纯化的Fab抗体片段纯度在90%以上,分泌表达纯化量为0.4mg/L。以VEGF165作为结合抗原,间接ELISA分析纯化后的Fab抗体EC50=30ng/ml。继续用该培养基在3.7L体积发酵罐中进行2L体积的发酵,获得最终的菌体产率为30g/L,可亲和纯化Fab抗体量为1.94mg/L。结论:成功实现了Fab抗体片段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分泌表达,且具有很高的活性,为规模化制备Fab抗体片段提供了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采用单抗原磁珠法检测肾移植患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DP(HLA-DP)抗体,并探讨HLA-DP抗体与移植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学单抗原磁珠法检测了323例患者的血清,这些患者来自4个不同的中心,并分为有功能组和排斥组。应用c2检验比较两组抗体例数的差异。结果 在138例有功能组的肾移植患者血清中有5.1﹪检测到HLA-DP抗体,而排斥组的185例患者血清中有19.5﹪检测到HLA-DP抗体(c2=14.176,P=0.000)。在有功能组和排斥组中分别有42.9﹪和63.9﹪的HLA-DP抗体阳性患者同时有DR/DQ抗体。在没有HLA-I类及DR/DQ抗体的患者中,在排斥组中有14.3﹪的患者可检测出HLA-DP抗体,而有功能组中只有3.5﹪有HLA-DP抗体(c2=7.165,P=0.007)。在排斥组中,DP0301的检出频率最高。结论 相对于有功能组来说,HLA-DP?抗体在排斥组中有更高的检出率。特别是对于再次移植的患者来说,应该作HLA-DP的组织配型以避免HLA-DP等位基因引起的致敏。  相似文献   
999.
1,25-二羟维生素D3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25-二羟维生素D3是维生素D3的活性形式,其生物学效应是由基因组与非基因组两种机制介导的。维生素D3除了具有钙磷代谢调节作用外,还具有其他更为广泛的生物学效应。1,25-二羟维生素D3能够抑制多种类型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的凋亡和分化,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以及保护基因等。  相似文献   
1000.
HER2/neu 基因在肿瘤中的过度表达使其成为许多肿瘤的标志分子 . 为了增加过度表达 HER2/neu 的肿瘤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 (TNF) 的敏感性和提高 HER2/neu 抗体的肿瘤杀伤效应,将抗 HER2/neu 单链抗体 C6.5 与人肿瘤坏死因子 hTNF-α融合,构建了 scFvC6.5-hTNF-α融合蛋白,完成了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率为 400 μg/L 菌液 . 经过亲和层析和柱复性,融合蛋白的纯度达 95%以上 . ELISA 试验表明, scFvC6.5-hTNF-α能够特异结合 HER2/neu 阳性卵巢癌细胞 SKOV-3 和乳腺癌细胞 MCF-7 ,而不结合 HER2/neu 阴性的黑色素瘤细胞 A375. MTT 试验表明, scFvC6.5-hTNF-α能够选择性地杀伤 SKOV-3 和 MCF-7 细胞,而不影响 A375 细胞的生长 . 这种肿瘤细胞特异性杀伤作用提示该免疫毒素具有肿瘤靶向治疗的潜在应用价值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