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0篇
  免费   597篇
  国内免费   4358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304篇
  2020年   296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298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354篇
  2014年   565篇
  2013年   477篇
  2012年   531篇
  2011年   649篇
  2010年   598篇
  2009年   639篇
  2008年   795篇
  2007年   595篇
  2006年   502篇
  2005年   537篇
  2004年   521篇
  2003年   520篇
  2002年   481篇
  2001年   469篇
  2000年   461篇
  1999年   355篇
  1998年   341篇
  1997年   342篇
  1996年   302篇
  1995年   296篇
  1994年   277篇
  1993年   242篇
  1992年   259篇
  1991年   270篇
  1990年   260篇
  1989年   241篇
  1988年   106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7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从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植物抉叶花椒(Zanthoxylum stenophyllum Hemsl.)根皮中分到一种木脂体,通过MS、IR、UV、NMR、DEPT和双共振技术,确定其结构为(IR,2S,5R,6S)-2,6-Bis(3,4,5-trime-thoxyphenyl)-3,7-dioxan-bicyclo[3,3,0]Octane.即Yangambin。  相似文献   
122.
123.
124.
125.
纤维素酶研究动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26.
菜豆叶片叶绿体总脂和被膜膜脂中均含有单半乳糖甘油二脂和双半乳糖甘油二脂,在整个衰老期间两种糖脂的比值变化不大。叶绿体总脂中含有5种磷脂,脂肪酸以不饱和的亚麻酸为主,而被膜膜脂中仅含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甘油,脂肪酸以饱和的棕榈酸为主,不饱和亚油酸为次。叶片衰老过程中被膜所含两种磷脂比值明显降低,脂肪酸的不饱和指数也因亚麻酸相对含量显著减少、棕榈酸相对含量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27.
水稻不育花药中H_2O_2的积累与膜脂过氧化的加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7017、二九矮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药的POD,CAT和SOD活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单核早期时不育及可育花药的酶活性差异不明显,单核晚期、二核及三核期的不育花药显著低于可育花药。在不育花药中缺少两条Cu-Zn SOD同工酶带,而且O_2~ 产生效率为可育的4.1~5.5倍,并有H_2O_2和MDA的积累。不育花药中H_2O_2的积累和膜脂过氧化的加剧可能与花粉败育有关。  相似文献   
128.
用荧光探剂ANS对抗旱性不同的甘蔗品种在水分胁迫下叶片线粒体膜流动性的变化进行的研究表明,水分胁迫降低了线粒体膜的流动性,抗旱性强的甘蔗品种Co 617和F.Y.79-9的下降幅度分别小于抗旱性弱的Co 740和M.T.77-208;水分胁迫下线粒体膜流动性的下降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的增加有密切关系。外源自由基处理试验也表明,甘蔗叶片线粒体膜流动性的下降与膜脂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9.
在苹果贮藏前期温度和CO_2浓度由高到低同步变动形成双维变动气调(TDCA)。 前期高温期间,果实予以高浓度CO_2处理,可抑制高温促使早熟的不利效应,其保鲜效果优于冷库,接近传统气调贮藏,表现在果肉硬度下降平缓;原果胶转化为水溶性果胶的速度减慢;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显著受抑。低浓度CO_2抑制高温效应的作用大为减弱。低温下,不同浓度CO_2作用差异不大,均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0.
香蕉低温酶促褐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7℃低温导致香蕉果皮变褐,褐变程度可用提取液的OD_(450)值表示。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OD_(450)增大;还原性物质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含量迅速下降;多酚氧化酶底物多巴胺先有增加,接着降低。 低温下,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常温低,PPO和POD的游离态酶活性增高。此外,H_2O_2处理加速果皮变褐,刺激PPO及POD活性;棓酸丙酯处理起相反的效应。故认为香蕉低温褐变是低温损伤、酶促褐变引起的一个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