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4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69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9 毫秒
951.
20 0 0~ 2 0 0 1年在安徽省庐江县进行了 2次药剂及剂量对二化螟的防治和保苗效果试验。试验1表明 ,40 %氟虫腈·杀虫单WP 42 0g(每hm2 有效成分用量 )处理的虫口减退率为 94 7% ,与 5 40g,660g及 5 %氟虫腈 (锐劲特 )SC 3 0g处理相差不大。试验 2表明 ,3 0 %杀虫单·氟虫腈WP 2 70g喷雾即可达到96 2 %的防效 ,接近 3 60g和 5 %氟虫腈SC 2 2 5g的效果。 2次试验中各处理的保苗效果与虫口减退率基本一致。比较药剂成本 ,可见这 2种新型复配剂对二化螟具有良好的防治和保苗效果 ,且上述剂量是经济高效的。  相似文献   
952.
麦蚜虫霉流行病的初始侵染源及传播途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春  冯明光 《中国科学C辑》2003,33(5):414-420
在河南省原阳县麦区于2002年4~5月期间自空中诱捕到迁飞性有翅麦蚜共1092头, 其中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415头, 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642头, 麦无网长管蚜(Metopolophium dirhodum)22头, 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13头. 每日诱获的有翅蚜带回室内在试管麦苗上单头饲养7 d, 共发病死亡341头(麦长管蚜224头, 禾谷缢管蚜106头, 麦二叉蚜3头, 麦无网长管蚜8头), 全部在饲养的前5天死亡, 其中前3天的死亡占78.9%, 有翅蚜的总带菌率为31.2%. 病死有翅蚜经逐头镜检确认病因, 全系虫霉感染所致, 其中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占84.6%, 普朗肯虫霉(Entomophthora planchoniana)占5.5%, 暗孢耳霉(Conidiobolus obscurus)占9.9%, 另有4例为新蚜虫疠霉和暗孢耳霉的复合感染. 基于迁飞性有翅麦蚜高比例带菌和田间麦蚜虫霉流行病的调查资料, 可以认为麦蚜的虫霉流行病可能主要借有翅蚜的迁飞定殖而异地传播, 并讨论了这种传播方式对蚜虫流行病研究与利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953.
螅状独缩虫种内分子系统地理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8S-ITS1为分子标记, 对我国8省市自治区的19个螅状独缩虫种群的研究表明: 在34, 46, 241, 305和322等5个位点上碱基的变化情况将它们沿珠江和长江分水岭分为南北两大种群. 进一步分析得出这种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可能是以下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四纪时伴随青藏高原的隆起珠江和长江分水岭的形成导致了螅状独缩虫的隔离分化;两地气候条件的差异对螅状独缩虫传播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54.
采用细胞内质粒DNA同源重组方法, 将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构建于E1, E3区缺失的复制缺陷型5型腺病毒载体上, 获得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HGF)的重组腺病毒Ad-HGF. 在293细胞中扩增后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扩增制备Ad-HGF和Ad-GFP(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然后, 用Ad-GFP和Ad-HGF体外分别转染原代培养的兔耳瘢痕成纤维细胞, 观察体外转染效率及表达, 并以新西兰兔耳瘢痕为体内模型, 观察局部瘢痕组织中一次性注射Ad-HGF后对已形成瘢痕的治疗作用. 结果显示: (ⅰ) Ad-GFP感染原代培养兔瘢痕成纤维细胞后, 3 d时转染效率为(36.8 ± 14.1)%, 并持续表达20 d以上. (ⅱ) 用ELISA方法检测Ad-HGF感染原代培养兔瘢痕成纤维细胞后HGF的表达, 结果感染后3 d表达量约为76 ng/4.0 ´ 105细胞. (ⅲ)用兔耳瘢痕模型观察在瘢痕内注射不同剂量(8.6 ´ 109, 8.6 ´ 108, 8.6 ´ 107, 8.6 ´ 106 pfu)的Ad-HGF, 于注射后第32天肉眼可见Ad-HGF治疗组瘢痕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变薄, 甚至与周围皮肤在同一水平. 这一效应呈剂量依赖性: 大、中剂量组(8.6 ´ 109, 8.6 ´ 108 pfu)治疗前后瘢痕肥大指数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尚可见不同程度再生的丛状新生毛, 低剂量组(8.6 ´ 107, 8.6 ´ 106 pfu)治疗后瘢痕肥大指数有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多数瘢痕大小无明显变化. 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显示, 治疗组真皮中纤维组织明显少于对照组, 并可见毛囊及皮脂腺的存在; 天狼猩红染色显示大剂量组创口中胶原纤维薄且稀少, 而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创口中仍有丰富的大而粗的Ⅰ型胶原. (ⅳ)治疗兔体内未检测到抗HGF抗体的存在. (ⅴ) 局部应用Ad-HGF所介导的基因只在局部表达, 不累及远隔的器官和组织, 也未见任何毒副作用. 结果提示, 以腺病毒介导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病理性瘢痕在整形外科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5.
经调查,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药用植物143科574种。其中蕨类植物27科41种,裸子植物5科8种,单子叶植物16科66种,双子叶植物95科459种。对其中珍稀和较珍贵以及民间常用的18种药材作了重点介绍,并提出合理性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956.
山西和天津卤虫卵的生化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云霞  汪渊 《生物学杂志》2003,20(5):26-27,36
运用生化实验方法对来自山西运城和天津盐场的卤虫卵进行了组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地卤虫卵的粗脂含量分别为8.46%和8.83%,碘值分别为70.50和74.78,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9.5%和32.3%,均富含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Tm值分别为70.8℃和69.3℃,GC值分别为41.24%和37.58%。结论:两地卤虫卵的生化组分有一定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957.
最原始的真核生物蓝氏贾第虫虽已有五种组蛋白,但以微球菌核酸酶水解却得不到规则的DNA片段。鉴于贾第虫的特殊进化地位,探讨其是否具有核小体结构,对于研究核小体的起源和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改进的染色质铺展技术制备核小体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蓝氏贾第虫已有了直径约l0nm的核小体结构。作者认为核小体的形成可追溯到真核生物形成的初期甚至更早,核小体的完善则在真核生物形成之后。  相似文献   
958.
记述我国四川省蛾眉山自然保护区圆胸隐翅虫属Tachinus、圆胸隐翅虫亚属Tachinus 1新种——峨嵋圆胸隐翅虫Tachinus (Tachinus)emeiensis sp.nov.。新种与Tachi-nus(Tachinus)licenti Bernhauer在颜色和外部形态上较相似,但根据体形较大,雄性第8背板中叶之间凹入浅,雄性第7腹板后缘中间几乎呈横切状,且颗粒区宽大,以及雄性生殖器侧叶顶端明显变细等特征可与后者区分。模式标本存放在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59.
报道寄生于福建海水养殖鱼类高体蜥的玫氏新本尼登虫(单殖吸虫纲,分室科)的扫描电镜观察。虫体体表无棘,前吸器和后吸器盘状。副甲片、前钩和后钩位于鞘内,副甲片尖状,前钩和后钩弯钩状,边缘小钩呈辐射状排列于后吸器边缘。  相似文献   
960.
通过对山东东营盆地早第三纪生油屋中介形虫化石壳体进行微量元素分析,得出在沙河街组一段中,下亚段沉积时期,湖水较浅、盐度高,气候干燥,古湖泊营养水平低;上亚段沉积时期,湖水变深、变淡,气候凉湿,湖水营养化程序增高。这些结论与沉积学、生物学和稳定同位素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表明介形虫壳体微量元素化学分析对于早第三纪生油层沉积环境的再造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