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21篇
  免费   1348篇
  国内免费   4349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497篇
  2022年   485篇
  2021年   503篇
  2020年   479篇
  2019年   499篇
  2018年   392篇
  2017年   461篇
  2016年   417篇
  2015年   494篇
  2014年   669篇
  2013年   589篇
  2012年   695篇
  2011年   800篇
  2010年   678篇
  2009年   759篇
  2008年   820篇
  2007年   721篇
  2006年   643篇
  2005年   647篇
  2004年   638篇
  2003年   430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71篇
  1999年   273篇
  1998年   207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86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21.
刺果番荔枝中的番荔枝内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刺果番荔枝(Annona m uricata L.)的种子中分离到3 个单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用波谱方法鉴定为海南哥纳香甲素(how iicin A, S13)、乙素(how iicin B, S5)和新化合物4-去氧海南哥纳香乙素(4-desoxyhow iicin B, S2)。  相似文献   
122.
色氨酸基因工程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夏英  杨青   《微生物学通报》1993,20(2):107-109
  相似文献   
123.
基因工程创造神奇花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花卉贸易年年增长,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当前除了依靠高效栽培管理系统外,非常重要的就是花卉品种的改良。由于花卉本身遗传背景复杂,自然界种质资源又有限,传统的杂交育种已难以满足花卉育种要求。 生物技术使花卉园艺业产生了巨大变化组织培养现已成为花卉快繁脱毒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1977年,世界上首家基因工程公司在美国诞生,标志着基因工程即将进入实用阶段,此后生物技术公司如雨后春笋,可以这么说,基因工程成了本世纪生命科学最突出的成就。由于基因的鉴定、分离、及其转化技术的极大发展,特别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反义RNA技术,可  相似文献   
124.
植物抗真菌病害基因工程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病害是作物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作物病害的80%由病原真菌所引起。真菌病的危害性极大,如19世纪中期,爱尔兰曾因晚疫病严重爆发而导致马铃薯绝产,致使100万人挨饿、200万人被迫背井离乡远迁北美。过去,人们对作物真菌病害的控制有三条途径:(1)选育并采用抗病品种,育种方法为通过有性杂交利用作物本身或近缘种中的抗性基因;(2)施用化学杀菌剂;(3)采取预防措施,如轮作、  相似文献   
125.
本文利用PCR技术,对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基因进行了改造,并将其与人白细胞介素-6(hIL-6)成熟肽编码区cDNA进行融合,构建了5′IL-6-TNF△融合蛋白的表达质粒pBVIL6-TNFA△。DNA序列分析证明,PCR扩增片段核苷酸序列与引物设计序列及相应的cDNA序列完全一致;重组子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含有正确的IL6-TNF△融合cDNA片段;表达产物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子量约为37kD,与预计的相符合;生物学活性分析初步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26.
本文研究了脑室注射6—OHDA对达乌尔黄鼠脑内单胺类递质和β内啡肽,血清TSH,T3和T4含量的影响:1)注射后7天内,单胺类含量随剂量和注射后的天数而改变。2)下丘脑,丘脑,垂体和海马β内啡肽含量在注射后第3天显著升高,第5天,第7天逐渐回降,但仍高于对照。3)血清TSH,T3,T4含量在注射后3—5天内显著低于对照。4)冬眠动物垂体,下丘脑和海马β内啡肽含量比对照显著增高。本文为脑室注射6—OHDA促进黄鼠冬眠的生理学机制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27.
地衣芽孢杆菌胞外耐高温α-淀粉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突变株7902培养液离心后的上清液,于75℃至100℃作用.Α-淀粉酶活力基本上随温度提高呈直线上升。酶液在不加Ca2+和无任何保护剂条件下于90℃处理60分钟,95℃处理20分钟,酶活力均能保留90%以上。培养液经硫酸铵分段沉淀、Sephadex G-50疑胶过滤和制备垂直平板电泳纯化,经PAGE鉴定为一条带,纯酶比活提高49.3倍,淀粉酶法区带定位鉴定证明提纯样品是α-淀粉酶。SDS凝胶电泳测定分子量为68000。金属离子Ca242+、Li+、Mg2+等对酶有激活作用,而AI3+、Ag+、Cu2+、Mn2+和Fe2+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8.
从海枣曲霉(Aspergillus phoenicis)麦麸培养物抽提液中。通过聚乙二醇6000-磷酸钾缓冲液双水相分离.相继用SephadexG-100凝胶过滤、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柱层析、羟基磷灰石吸附层析、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SE—Sephadex C-50离子交换层析以及Sephadex G-50柱层析等提纯步骤,提纯到凝胶电泳均一的β-木糖苷酶。该酶的最适pH为3.5,最适温度为65 C.在pH3.5—6.5之间稳定,酶保温30分钟时的半失活温度(t1-2)为68C。酶的分子量勾95 000,等电点为4.4。Hg2-和Ag+对该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所测定的底物中.Β-术糖苷酶仅对β-木精苷(pNP-β-Xyl)有强水解作用。其Km值为0.63mmol/L.Vmax为410 umol·min 1.Mg-1。D-木糖为β-木糖苷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其K.值为7.5mmol/L。  相似文献   
129.
【目的】葡聚糖酶是饲用添加剂的重要成分,本研究旨在从湖羊消化道微生物中挖掘性质优良的GH9家族葡聚糖酶基因,用于研发新型饲用酶制剂。【方法】从湖羊瘤胃微生物cDNA中扩增IDSGLUC9-25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表达,对重组蛋白进行诱导表达和纯化,研究重组蛋白的酶学性质和底物水解模式。【结果】IDSGLUC9-25基因编码527个氨基酸,包含一个CelD_N结构和一个GH9家族催化结构域;重组蛋白rIDSGLUC9-25分子量约为62.7 kDa,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40℃和6.0,在30-50℃下活性较高,在pH 4.0-8.0范围内能够保持较高的稳定性,经pH 4.0-8.0缓冲液处理1 h后残余活性均大于90%;底物谱分析表明,rIDSGLUC9-25能催化大麦β-葡聚糖、苔藓地衣多糖、魔芋胶和木葡聚糖,比活性分别为(443.55±24.48)、(65.56±5.98)、(122.37±2.85)和(159.16±7.73) U/mg;利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分析水解产物发现,rIDSGLUC9-25降解大麦葡聚糖主要生成纤维三糖(占总还原糖64.19%±1.19%)和纤维四糖(占总还原糖26.24%±0.12%),催化地衣多糖主要生成纤维三糖(占总还原糖78.46%±0.89%)。【结论】本研究报道了一种来自密螺旋体属细菌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IDSGLUC9-25 (EC 3.2.1.4),能高效催化多糖底物生成纤维三糖和纤维四糖,为研发饲用酶制剂和制备低聚寡糖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130.
用Northern blot方法对二乙基亚硝胺所诱发的大鼠肝癌中内源性蛋白酶抑制因子α_2-巨球蛋白(α_2-M)、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α_1-酸性糖蛋白(α_1-AGP)及雄性激素正调控的α-2u球蛋白(α-2u)三种分泌性蛋白基因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大部分(14/16)肝癌样品中α_2-M RNA水平显著降低;而α_1-AGP 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水平;α-2u RNA水平明显下降,但在某些雄性大鼠肝癌样品中该基因却有一定程度的表达。这些结果说明,一些肿瘤宿主血浆中α_2-M水平的显著下降及α_1-AGP水平的明显升高分别是由于基因表达活性的下降及升高所致。α-2u基因表达的异常提示,在癌变过程中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发生了某些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