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酰(AcSDKP)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法和^3H-TdR掺入法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采用^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结果:PD3F在1~20ng/ml浓度范围内对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均有促进作用。且随着PDGF浓度的增加,其促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作用增强,并在10ng/ml浓度时PDGF的促增殖和胶原合成效应最强。在10^-10~10^-8mol/L浓度范围内,AcSDKP对PDGF介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均有抑制作用,并且在10叫mol/L时,AcSDKP抑制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作用最强。结论:AcSDKP对PDGF介导的心脏成纤维增殖和胶原合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这可能与其抗心脏纤维化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52.
魏海燕  史宏伟  张媛 《生物磁学》2011,(7):1391-1393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血小板可经各种途径被激活,导致α-颗粒释放,发生粘附、聚集、收缩、释放等反应,导致术后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下降。通过在围体外循环期使用某些药物可对血小板进行功能性保护,而血小板分离技术可使血小板避免体外循环的打击,得到数量和功能的双重保护。本文将就体外循环期间血小板保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3.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单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7%),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VEF、CO、E/A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ACS,可以强化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并增强抗栓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4.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是一种能促进巨核系祖细胞增殖、分化生成血小板的造血因子,研究表明它能促进射线照射小鼠造血功能恢复,前期工作证明rhTPO早期干预可显著提高致死剂量照射小鼠的活存率.本文以7.0Gy照射恒河猴为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ARS)模型,研究了rhTPO早期干预对重症ARS的治疗作用,并与WR2721和"500"的辐射防护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rhTPO早期干预可明显促进ARS猴造血功能恢复,改善ARS猴症状,简化对症治疗措施,提高重度骨髓型ARS猴活存率,其对重度骨髓型ARS的防治作用优于现有的辐射防护药WR2721和"500",有望开发成安全有效的新型辐射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55.
剪切应力诱导血小板聚集(shear-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 SIPA)是指在高剪切流场诱导下血小板表面的膜糖蛋白(GPⅠb/Ⅸ/Ⅴ和GPⅡb/Ⅲa)与血浆中的von Willebrand因子(vWF)相结合,介导血小板的活化、黏附和聚集,是动脉血栓的重要成因.SIPA还需要Ca2+,ADP/ATP等生化因素的参与,因而SIPA现象是生化因素和力学因素偶合作用的结果.细胞外Ca2+是高剪切应力诱导血小板发生聚集的必需条件,Ca2+的跨膜内流引起细胞骨架结构的改变和GPⅡb/Ⅲa的活化.近来对ADP/ATP位于血小板膜上的P2受体的研究表明,P2受体与细胞内Ca2+协同作用通过多种生化途径调控血小板的活化过程在SIPA的信号传导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从力学环境与生化反应的偶合关系入手研究SIPA现象的触发机制,深入研究SIPA现象中的信号转导通路是今后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56.
探讨TSP1表达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和机制,为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新的实验和理论依据。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8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TSP1在早期链尿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早期糖尿病大鼠的视网膜表面血管、神经节细胞层、内外核层中均有明显的TSP1表达,糖尿病视网膜组TSP1 mRNA表达要高于对照组,其中实时荧光定量PCR CT值的结果显示糖尿病组TSP1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要高约3.48倍,二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TSP1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密不可分,TSP1表达的增加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多种免疫相关机制参与其中.B细胞产生抗血小板抗体介导巨噬细胞吞噬血小板被认为是ITP经典的发病机制.T细胞亚群以及相关细胞因子介导的细胞免疫失衡在ITP中也逐渐被证实.此外,抗原提呈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免疫细胞失衡、基因表达异常、感染、代谢等因素造成的免疫微环境失...  相似文献   
58.
冻结速率对血小板冷冻干燥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冻干燥法是使血小板能够长期保存的一种理想方法。冻结过程对血小板的冻干保存至关重要。采用梯度降温、搁板预冷、液氮冻结等三种冻结方式,研究了冻结速率对血小板冷冻干燥保存恢复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搁板预冷的方式冻结并干燥的血小板复水后的恢复率最高,达到(93.0.2)%,此时的冻结速度约为10℃/min。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冻干复水后的血小板保持了完整的细胞结构,但与新鲜血小板相比略呈球形。冻干复水后的血小板对1U/ml凝血酶的最大聚集率接近于新鲜血小板,但聚集速度比新鲜血小板慢。  相似文献   
59.
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是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内重要的活化因子,而后者又是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关键因素。观察了针对TSP1的小双链干扰RNA(siRNA-TSP1),抑制由血管紧张素II(AngII)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过度活化。将根据人TSP1基因序列设计的特异siRNA-TSP1转染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利用Western印迹、RT-PCR、流式细胞仪及ELISA等方法,检测了TSP1、TGF-β1及其信号蛋白Smad2与p-Smad2、纤维连接蛋白(FN)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基因转录水平、蛋白质表达或蛋白质活性。结果显示,siRNA-TSP1能有效转染HK-2细胞,并以剂量依赖方式显著抑制TSP1的基因转录与合成;其对TGF-β1的合成影响较小,但能明显抑制TGF-β1的活化。此外siRNA-TSP1可阻抑TGF-β1依赖的Smad2磷酸化,减少细胞外基质FN以及PAI-1的合成。研究结果提示,由于TSP1是TGF-β1重要的内源性活化因子,故针对TSP1的RNA干扰能在体外有效抑制TSP1表达并相应调抑了TGF-β1的活化。  相似文献   
60.
Lj-RGD1来源于日本七鳃鳗口腔腺,富含半胱氨酸并具有RGD(Arg-Gly-Asp)模体.为了验证Lj-RGD1是否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管新生等去整合素样典型功能,本文对七鳃鳗Lj-RGD1进行了克隆表达及活性测定.提取七鳃鳗口腔腺中总RNA进行RT-PCR扩增,获得Lj-RGD1的420 bp cDNA.对其进行克隆、表达及组氨酸亲和层析纯化后,获得分子量为169 kD的可溶性蛋白rLj-RGD1.活性测定结果显示,rLj-RGD1呈剂量依赖方式抑制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IC50为123 μmol/L;血管新生抑制实验结果表明,rLj-RGD1能够诱导ECV304细胞凋亡,抑制ECV304细胞增殖和管状物形成,并呈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鸡胚胎绒毛尿囊膜(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血管新生.由此可见,Lj-RGD1具有去整合素样生物活性,在血栓或血管异常新生类疾病治疗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