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曾妮  汪铭书  程安春 《病毒学报》2018,34(3):421-429
病毒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位点为病毒感染细胞提供可能性,位于宿主细胞上的结合位点称作受体。目前在宿主细胞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家族、补体家族和整联蛋白细胞粘附分子家族等中陆续发现了小RNA病毒的受体。了解各个受体的利用情况,对理解病毒感染机制、宿主嗜性和抗病毒机理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已证实的小RNA病毒受体进行分类概述,以期为深入研究小RNA病毒的致病机理及其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经指引导管早期应用维拉帕米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1月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于我院行急诊PCI的患者,共纳入162例患者,按随机方法(随机数字表)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82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患者在首次球囊扩张后早期经指引导管内给予维拉帕米(200μg),对照组患者则给予生理盐水。观察再灌注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PCI术后冠脉血流情况,心肌梗死相关血清指标(CK-MB,cTn I)的峰值,住院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维拉帕米治疗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室性失常及无复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维拉帕米治疗组患者cTnI和CK-MB峰值分别为(46.63±13.77)μg/L和(139.87±35.45)U/L,生理盐水组cTnI和CK-MB峰值为(54.36±12.59)μg/L和(158.34±40.18)U/L,两组比较,P均0.01。MACE事件两组间未见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前经导管早期给予维拉帕米不但可显著减少无复流现象,还可显著减少再灌注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住院期间MACE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以及耐药性的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逆行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并抽取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性实验,评价分析胆汁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情况。结果:160例患者中有117例(73.13%)检出病原菌,共培养出病原菌130株,其中有13例患者为两种病原菌同时感染。革兰阴性菌有95株(73.08%)、革兰阳性菌有31株(23.85%)、真菌有4株(3.08%)。比例由高到低的前六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等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低,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等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替拉考宁、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耐药率较低,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氨苄西林等耐药率较高。真菌对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耐药率较低,对两性霉素B耐药率较高。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胆汁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各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天麻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和天麻素组。LPS和天麻素处理24 h后,MTT和LDH试验检测细胞活性。ELISA实验检测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Iba-1和TLR4的表达,以及IκBα的降解和NFκB-P65的核转位情况。结果:LPS刺激后,BV-2细胞活性下降(65.46±3.70%),LDH释放量增加(264.54±17.78 U/L),各炎性因子水平也显著升高。给予天麻素处理后,细胞活性升高(74.33±4.22%),LDH释放量减少(173.88±15.23 U/L),炎性反应降低。同时,天麻素显著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Iba-1升高,降低了LPS处理后细胞TLR4的升高,IκBα的磷酸化水平和P65的核转位。结论:天麻素可以提高BV-2细胞活性,缓解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BV-2细胞的过度活化,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最终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95.
先天抗病毒免疫因子作为一种直接抗病毒的效应蛋白,为病原或干扰素(IFN)诱导所产生,在细胞内发挥早期抗病毒感染的作用,决定了机体抗病毒免疫反应状态。脊椎动物重要的抗病毒蛋白包括Mx、PKR、OAS、IFITM、ZAP等,其中,先天免疫因子Mx和IFITM是宿主关键的抗流感病毒蛋白,而针对Viperin抗病毒蛋白的抗病毒机制研究较深入。由于禽类先天免疫系统基础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信息与进展较零散,本文归纳了这三种关键抗病毒蛋白的基本特性及禽类有关蛋白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6.
可摘局部义齿基牙易发龋坏部位致龋菌的检出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戴入可摘局部义齿后基牙易发龋坏部位的早期细菌组成的测定,探讨可摘局部义齿与基牙龋坏之间的潜在关系。观察12个6活动桥的24颗基牙,其中5、7各12颗。病人平均年龄255岁。采取基牙靠缺隙侧邻面1/3区域的菌斑。采用细菌培养技术,持续观察了3个月,测定了菌斑细菌的组成。结果发现,变形链球菌的检出率在实验中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在牙位7上的检出率比在牙位5上的检出率高。结论戴用可摘局部义齿造成了口腔微生态环境的改变,促进了某些致龋细菌的生长,成为基牙发生龋坏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97.
氧化修饰HDL对培养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胆固醇流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显示,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作用.这是由于HDL能够促进外周组织如血管壁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smoothmusclecell,SMC)及巨噬细胞储集的胆固醇流出,并将其转移到肝脏通过胆汁分泌而排出体外[1],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98.
铁离子是大多数细菌生存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但过多的铁离子会通过芬顿反应产生的活性氧对细菌造成损伤。因此,细菌通过摄取、调控、螯合、外排等机制维持体内铁离子的稳态。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是一种最新被归类于威克斯菌科里氏杆菌属的革兰氏阴性菌。该菌主要感染禽类,参与该菌的铁离子代谢基因具有特别之处。本文对鸭疫里默氏杆菌铁离子代谢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阐述,包括该菌的TonB系统、TonB依赖性受体、Fur蛋白及Dps蛋白等在铁离子转运、调控、螯合中的功能,以及以上蛋白在鸭疫里默氏杆菌致病中的作用,以期更全面地理解鸭疫里默氏杆菌铁代谢机制,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菌铁离子代谢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
水分是制约很多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因素, 在干旱地区尤为明显。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探究塔里木河下游不同林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的水分来源情况, 了解生态输水背景下荒漠河岸林的水分利用循环与利用策略, 可为生态输水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可对同类地区的生态恢复提供借鉴。本研究通过测定塔里木河下游胡杨茎干水和各潜在水源(土壤水、地下水)的稳定氢氧同位素值(δD、δ18O), 应用多源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分析了各潜在水源对不同林龄胡杨的贡献比例, 并结合3种林龄胡杨不同土壤深度含水量的变化, 分析了胡杨的主要吸水层位。结果表明: (1)不同林龄胡杨样地的不同深度区间上的土壤水δ18O值存在显著差异(P < 0.05): 胡杨幼龄木、成熟木、过熟木木质部δ18O分别为-7.83 ± 0.07‰、-8.53 ± 0.11‰、-9.36 ± 0.21‰; 而δD值不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可据此来推断胡杨的主要吸水层位。(2)总体上, 三种林龄胡杨土壤水δ18O值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 并趋于接近地下水的δ18O值。其中, 0-60 cm土壤水受蒸发影响比较大, 其同位素组成经历了强烈的蒸发分馏过程, 土壤含水量极少, 土壤水δ18O值偏正。(3)不同林龄胡杨所利用的水分来源不同: 胡杨幼龄木对于地表80 cm以下的土壤水以及地下水均有一定程度的利用, 对80-140 cm、140-220 cm和220-340 cm的土壤水平均利用比率依次为16.2%、21.4%和24.6%, 对地下水平均利用比率为24.5%; 成熟木主要利用220-340 cm的土壤水及地下水, 平均利用比率分别为36.9%和42.3%; 过熟木主要利用140-340 cm的土壤水及地下水, 平均利用比率分别为32.8%和49.3%。  相似文献   
100.
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是一种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对犬科动物造成严重危害的烈性传染病。近年随着CDV在灵长类动物中暴发,研究者开始关注CDV是否具有潜在感染人的风险。目前虽然无直接证据证明CDV可在人体内定殖,但CDV在体外能感染人源细胞,且人体内CDV关键受体SLAM和Nectin-4与灵长类动物具有极高的同源性,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CDV对人类的潜在威胁。本文对CDV分子结构特征、CDV感染宿主靶细胞过程、CDV入侵宿主所需关键受体以及CDV野毒株体外感染人源细胞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CDV对人是否具有潜在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