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61.
FMDV vp1基因在豆科牧草百脉根中的转化与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FMDV阿克苏(Akesu/O/58)株结构基因vp1转化豆科牧草百脉根子叶和子叶柄,其愈伤、芽和生根等过程经50 mg/L Kan筛选后,获得Kan抗性百脉根植株.对抗性植株进行vp1基因的PCR、RT-PCR检测和VP1蛋白的Western-blotting杂交.结果表明vp1基因转入百脉根中,检测有转录活性;目的蛋白获得了正确表达;扩繁和移栽后获得了批量转基因百脉根,为下一阶段的动物试验提供了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6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五个抗原表位短肽的鉴定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单克隆抗体HNF1、HNF7、B34、2B1和2G8作为筛选分子,对噬菌体展示12肽库进行3轮"吸附-洗脱-扩增"淘洗,从每株单克隆抗体筛选到的噬菌斑中随机挑取12个单克隆蓝色噬菌斑,合计60个,用间接ELISA检测,A值大于1.00;用竞争抑制ELISA分析,单克隆抗体和IBDV抗原均能竞争抑制筛选12肽与固相包被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抑制率大于40%,表明在该12肽内含有IBDV抗原表位.选取35个单克隆噬菌斑,测定噬菌体gⅢ部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确定了这5个含有不同IBDV抗原表位12肽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一步将其与GenBank中IBDV基因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发现2B1筛选肽有4个连续氨基酸残基Leu-Ala-Ser-Pro与IBDV基因组A片段编码多聚蛋白的第536-599氨基酸残基一致,推测2B1为线性表位;而HNF1、HNF7、B34和2G8筛选肽均没找到有3个以上连续氨基酸残基与IBDV蛋白序列相同之处,推测可能是构象依赖性表位.  相似文献   
63.
遗传距离的错误观点和病毒进化踪迹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病毒基因序列的遗传距离(K)的演算,发现公式中的p和q应理解为转换率和颠换率;计算所得的K值是一个百分率,更适合于显示生物进化的时间概念.因此建议将遗传距离改名为进化率.并从进化率计算中的规律性变化,探索了病毒进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64.
脱脂奶溶蛋白琼脂扩散试验检测 AhEC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脱脂奶溶蛋白琼脂扩散试验新方法,用于检测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Ah)J-1株两种培养基培养的去菌体上清中的胞外蛋白酶(ECP),同时用经典底物法进行了检测,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相符。与底物法相比,脱脂奶溶蛋白琼脂扩散试验操作简便、敏感性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65.
PMWS病猪猪圆环病毒2型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全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用PCR方法直接从5省病料中分别扩增出5个PCV2毒株的全基因组,分别命名为FujianPCV、GuangxiPCV、HainanPCV、HunanPCV和ShandongPCV.将扩增片段克隆于pMD 18-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除FujianPCV株核苷酸长度为1768bp,其余四株均为1767 bp.应用DNAstar序列分析软件分析表明,本实验的5个PCV2分离株与世界上其它地区的PCV2分离株密切相关,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3%~98.8%,与PCV1毒株的序列同源性只有68.4%~70%.其中ORF1和ORF2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PCV2毒株比较,同源性也很高,分别为98.1%~99.4%和88%~99.1%.  相似文献   
66.
【目的】调查肌醇、唾液酸以及岩藻糖代谢途径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宿主过程中对细菌致病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同源重组技术分别缺失嗜水气单胞菌NJ-35株的肌醇代谢相关基因iolC、唾液酸代谢相关基因nanA和岩藻糖代谢相关基因fucK,测定各缺失株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量(LD_(50));将野生株与缺失株共感染鲫鱼,统计野生株和缺失株在不同组织中的细菌载量。【结果】各代谢相关基因的缺失均成功阻断了菌株对相应底物的降解能力。iolC的缺失导致菌株对斑马鱼的LD50升高近12倍,而nanA和fucK的缺失对LD50没有明显影响。野生株与iolC缺失株共感染鲫鱼,肝脏、脾脏和肾脏中野生株的载量显著高于缺失株,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nanA和fucK缺失株与野生株共感染鲫鱼,野生株和缺失株载量在各组织中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肌醇代谢途径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唾液酸和岩藻糖代谢途径对细菌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7.
文章报道了寄生于鲫(Carassius auratus)鳃部的锚首虫一新种, 鲫锚首虫(Ancyrocephalus carassii sp. nov.)。该虫几丁质结构与寄生于鳜(Siniperca chuatsi)的河鲈锚首虫(A. mogurndae)在整体上很相似, 尺寸略大, 但鲫锚首虫的背联结棒上有两个突起, 背中央大钩基部较后者更粗壮, 且在近钩顶处有一明显的小凹。这是首次在鲫上发现锚首虫科(Ancyrocephalidae)单殖吸虫的寄生。  相似文献   
68.
斑马鱼鳃的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斑马鱼(Danio rerio)鳃的组织结构及鳃丝、鳃小片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斑马鱼有4对全鳃,鳃耙呈长锥状,鳃丝呈梳状排列在鳃弓上,鳃小片均匀排列在鳃丝两侧。鳃小片由上皮细胞、柱细胞、内皮细胞和毛细血管网组成,鳃小片基部和血管周围分布有泌氯细胞,胞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和排泄小泡,根据线粒体形态特征和细胞质电子密度可将其分为两个亚型。黏液细胞通常与泌氯细胞对生存在,并且有通外的开口。斑马鱼鳃组织结构与其他硬骨鱼鳃结构相似,其结构和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病毒的细胞膜受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介导病毒内化并促进病毒感染的细胞膜组份[1]。受体决定病毒的宿生范围、组织及细胞嗜性。研究病毒受体对了解病毒感染机制、病毒病的预防与治疗、病毒分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近年来进展很快。本文拟对该领域研究成果作一综述,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1病毒受体的特征病毒受体与激素受体有类似之处,应具备特异性、高度亲合性、结合位点的有限性、靶细胞部位的局限性及生物学效应[2],此外病毒受体还具有某些特殊性质。1.亚特异性受体存在于病毒敏感细胞的细胞膜上,与病毒的结合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70.
禽呼肠孤病毒变异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病鸡肝分离到一株病毒,经电镜检查、理化特性分析、核酸电泳和中和试验等证明它为禽呼肠孤病毒(ARV)。该病毒只在鸡胚肝细胞(CELi)上产生细胞病变(CPE),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和V_(ero)细胞上不增殖,它对热无敏感,Mg ̄(2+)不能增强其对热的稳定性,其基因组中的4个小节段的迁移率与ARVFDO和S_(1133)株明显不同,表明它是不同于FDO和S_(1133)的ARV变异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