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药物经皮转运通道的网络热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药物在经皮转运过程中皮肤通道导纳特性,为经皮给药技术提供理论和方法。用药物经皮转运通道的网络热力学模型建立药物浓度与渗透通量的定量关系,提出皮肤通道导纳由激活因子和失活因子控制的理论。以替硝唑为模式药物,进行被动扩散(对照组)和电脉冲增强扩散(实验组)的离体漏槽实验,结果显示皮肤通道导纳的理论线与实验值拟合较好。理论线计算的激活因子初值m0、激活因子时间常数Tm、失活因子初值‰、失活因子时间常数Th对分析皮肤通道特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组织灌流和组织块贴壁法体外培养奶牛乳腺组织,通过LDH活力测定、台盼蓝染色、琼脂糖凝胶电泳、透射电镜技术比较两种培养方法对奶牛乳腺组织活性及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建立奶牛乳腺组织的培养体系。结果表明,以1mL/h的速度灌流培养的奶牛乳腺组织在DMEM 10%小牛血清培养基中12~60h内保持良好的组织活性和超微结构,贴壁培养的奶牛乳腺组织在DMEM 10%小牛血清的培养基中60~108h内保持良好的组织活性和超微结构,两种培养方法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肌醇、唾液酸以及岩藻糖代谢途径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宿主过程中对细菌致病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同源重组技术分别缺失嗜水气单胞菌NJ-35株的肌醇代谢相关基因iolC、唾液酸代谢相关基因nanA和岩藻糖代谢相关基因fucK,测定各缺失株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量(LD_(50));将野生株与缺失株共感染鲫鱼,统计野生株和缺失株在不同组织中的细菌载量。【结果】各代谢相关基因的缺失均成功阻断了菌株对相应底物的降解能力。iolC的缺失导致菌株对斑马鱼的LD50升高近12倍,而nanA和fucK的缺失对LD50没有明显影响。野生株与iolC缺失株共感染鲫鱼,肝脏、脾脏和肾脏中野生株的载量显著高于缺失株,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nanA和fucK缺失株与野生株共感染鲫鱼,野生株和缺失株载量在各组织中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肌醇代谢途径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唾液酸和岩藻糖代谢途径对细菌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格列本脲对大鼠皮层扩散性抑制中脑血管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皮层扩散性抑制(corticalspreadingdepression,CSD)是研究偏头痛、脑梗塞等疾病的重要病理模型.已有研究表明,在普遍被观察到的CSD过程中软脑膜动脉血管大幅度舒张之前,还存在一个较小幅度的软脑膜动脉扩张和收缩.但其中的脑血管调节机制尚不清楚.采用550nm的内源信号光学成像(opticalintrinsicsignalimaging,OISI)监测ATP敏感钾离子通道(ATP-sensitivepotassiumchannels,KATP)的阻断剂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glyb),对针刺诱导的大鼠CSD过程中软脑膜动脉血管舒缩过程的影响.实验中观测到软脑膜血管的初始小收缩(initialslightconstriction,ISC)相对于对照组显著减弱,其中应用10μmol/Lglyb时,74.5%的ISC被完全抑制,100μmol/Lglyb时则有96.2%的ISC完全消失.相对于CSD发生前,软脑膜动脉血管大幅舒张(largedilation,LD)的峰值也分别显著增强了(53.8±19.3)%和(59.8±19.6)%.结果表明,可能是神经元上的KATP在CSD过程中被glyb阻断从而抑制了软脑膜动脉血管的收缩.  相似文献   
5.
表遗传学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遗传体系包括DNA甲基化、RNA干涉、基因组印迹和组蛋白密码等多方面。它们们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基因表达和调控有重要作用,而且与生物体的防御机制和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存在密切联系。表遗传在肿瘤上也有重要应用,表遗传机制的异常通过使癌遗传学途径基因失能与获能、增加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和印迹丢失等途径参与肿瘤的形成,同时也启发了对肿瘤防治的研究。就表遗传这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未成熟缺血心脏钾维普停搏保护的适宜温度。方法:离体幼大鼠心脏Langendorff法灌流,分5组(n=6~8)。对照组:36℃正常灌流170 min;36℃(常温)组:正常灌流20 min,灌钾维普停搏液(KVP)3 min停灌87 min(常温停搏90 min),恢复正常灌流(复灌)60 min;32、28、24℃(低温)组:正常灌流15 min,5 min内分别降温至32、28、24℃,灌KVP3 min停灌87 min(低温停搏90 min),复灌60 min。实验过程实时监测心率(b/min)、心肌张力(g)、收缩力(g)、最大收缩速度(dT/dtmax)、最大舒张速度(-dT/dtmax)及冠脉流量(drop/min)反映心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组KVP停搏50 min后心脏张力均增高;与低温停搏相比,常温停搏的心脏不良挛缩迟缓、复灌后心脏张力、心率、收缩力、冠脉流量恢复好(P<0.05)。结论:未成熟缺血心脏常温钾维普停搏保护效果优于低温停搏。  相似文献   
7.
用半定量RT- PCR分析日平均气温分别为37 .5°C (高温)、26. 5°C (临界高温) 和5 5°C (对照) 条件下奶牛外周血中HSP70mRNA、HSF1mRNA、Bcl 2mRNA和Bax αmRNA 基因丰度变化规律;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上述条件下外周血淋巴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G0/G1 期, S期及G2/M期) 及淋巴细胞的凋亡率; 用全血自动分析仪分析外周血的血常规。研究发现: (1) 在37. 5°C高温条件下, HSP70mRNA 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26 .5°C和5 5°C条件下的表达量, 表达水平随温度降低呈下降趋势; HSF1mRNA 表达水平与HSP70mRNA 相反, 随温度降低升高, 5 5°C最高, 相对于其它两个温度条件差异显著; Bcl 2mRNA/Bax αmRNA 在26 5°C时最低, 相对于其它两个温度条件该基因的丰度差异显著; (2) 淋巴细胞凋亡率在26 5°C达到最高峰(10 60%),5 5°C下降至最低(2 7%), 差异显著; (3)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WBC) (14 75×109/L) 和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RBC) ( 3 .85×1012/L) 在高温37. 5°C时最低, 随温度下降而逐步上升。RBC 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 HGB) 在37. 5°C最低, 随温度降低逐步升高, 相对于其它两个温度差异显著;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 在26. 5°C最高(18 .8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