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50篇
  免费   1960篇
  国内免费   8789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549篇
  2022年   848篇
  2021年   952篇
  2020年   866篇
  2019年   982篇
  2018年   620篇
  2017年   657篇
  2016年   669篇
  2015年   1001篇
  2014年   1302篇
  2013年   1113篇
  2012年   1516篇
  2011年   1538篇
  2010年   1239篇
  2009年   1374篇
  2008年   1458篇
  2007年   1365篇
  2006年   1279篇
  2005年   1036篇
  2004年   744篇
  2003年   662篇
  2002年   616篇
  2001年   553篇
  2000年   487篇
  1999年   345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64年   5篇
  1958年   5篇
  1955年   4篇
  1953年   4篇
  195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51.
橡胶-砂仁复合系统生物产量、营养元素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橡胶与砂仁间作林和同龄纯胶林各层次各器官生物量及10种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对比研究了两种分乔木层生物量按径级分配,林分平均净生产量,营养元素的积累分布规律,林龄为30a,间作龄为8a的胶砂间作林的总生物量为139.85t/hm^2。其中乔木层占72.7%,间作层占22.6%,枯落物层占5.2%,与同龄纯胶林相比,乔木层提高了7.6%,枯落物层提高了38.9%,两种林分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约占  相似文献   
152.
应用RAPD技术对大熊猫分类地位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林峰  陈红卫 《兽类学报》1997,17(3):161-164
采用PCR和Southern杂交等方法对大熊猫与小熊猫、马来熊、浣熊等共有的一条1.3kb的RAPD产物片段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来自于大熊猫的此共有片段可能为一重复序列,并且其内部含有多个随机引物AB1-08的结合位点。以此来自于大熊猫的1.3kb片段为探针进行杂交,发现马来熊RAPD产物中的对应片段显示了很高的同源性,而小熊猫和浣熊RAPD产物则无相应的杂交带。这暗示,从分类地位上来看,大熊猫与熊科马来熊的亲缘关系应更近于与小熊猫和浣熊的亲缘关系,应与马来熊一样划分为熊科。本研究为大熊猫分类地位的确定提供了又一分子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153.
在小鼠胚胎干细胞进行基因打靶的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因打靶技术是一种通过同源重组按预期方式改变生物活体的遗传信息的实验手段,与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系统相结合,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将各种突变引入小鼠体内,得以从生物整体水平上研究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其生理功能.扼要介绍了近年来在小鼠胚胎干细胞进行基因打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4.
近几年来,酶传感器、免疫传感器及微生物传感器等发展较为成熟,而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从核酸杂交的原理出发介绍了DNA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举例说明了电化学、光学和声学等几种典型的DNA生物传感器,指出了其固有的优缺点,肯定了DNA传感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5.
激活淋巴细胞cDNA单链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激活淋巴细胞cDNA单链库构建方法,此库具有良好的模板活性. 用PCR法从此库中克隆了多种中国人源性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56.
藻胆蛋白复合物的合成及其分子内能量传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偶联剂3-(2-吡啶联巯基)丙酸N-羟基琥珀亚胺酯(SPDP)及改变配料比, 合成了两个R-藻红蛋白(R-PE)与C-藻蓝蛋白(C-PC)的复合物A和B.利用吸收光谱确定了分子内R-PE与C-PC的摩尔比为6∶1和2∶1. 通过荧光光谱, 观察到能量传递现象, 并计算出能量传递效率为63%和88%.证明分子内能量传递效率很高. 二硫苏糖醇(DTT)还原连接R-PE与C-PC的二硫桥键后, 能量传递被阻断. 这一现象进一步证明复合物中存在分子内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57.
根据外切核酸酶Ⅲ酶解博莱霉素-Ce(Ⅲ)[BLMA5-Ce(Ⅲ)]作用过的双链直线型DNA时, 酶解速率明显增大, 酶解产物除5′-dAMP、5′-dGMP、5′-dCMP和5′-dTMP 4种单核苷酸外, 还有其他成分存在的实验事实, 推测出BLMA5-Ce(Ⅲ)在DNA双链的特定部位沿5′→3′的方向切断磷酸二酯键, 使DNA的双链上形成多个暴露的3′-OH末端.  相似文献   
158.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及其遗传分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对来自青藏高原3个区域5个具有代表性地方的13个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 Sacc.)样本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19个随机引物获得的RAPD谱带清晰并呈现多态,单个引物获得的RAPD片段数在3~10个之间。该19个引物在每个样本中扩增的RAPD片段总数平均约为65个。基于遗传距离分析,受试的13个冬虫夏草样本中,来自同一地方的样本间遗传差异甚微,同一区域不同地方的样本间遗传差异较大,不同区域的样本间遗传差异最大。这说明冬虫夏草地理群体间存在着遗传分化。应用UPGMA和NJ方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来自5个地方的冬虫夏草实际上可以归并为显著不同的3个组,对应于样本来源的3个区域,提示RAPD标记在冬虫夏草群体中有显著的地区特异性。我们的结果还表明,冬虫夏草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差异度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因此,RAPD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可用于研究冬虫夏草的遗传多样性、起源以及系统演化等。  相似文献   
159.
除人Y染色体外,本文采用生物素标记的人全部整条染色体特异探针与白眉长臂猿(Hylobates hoolock)有丝分裂中期分裂相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即染色体涂染法以研究人和白眉长臂猿染色体之间的同源性。在白眉长臂猿18对常染色体上检测出了与人22对常染色体同源的59对染色体片段,确定了人和白眉长臂猿之间的精度较高的染色体连锁群。结果表明:自人与白眉长臂猿的祖先分歧以来,大量的染色体间重排(至少发生了39次易位)和染色体内的重排导致了二者核型的差异。根据杂交结果绘制了首份人和白眉长臂猿比较染色体图谱,并结合已有的人和白掌长臂猿(Hylobates lar)(2n=44)和合趾长臂猿(Hylobates syndactylus)(2n=50)的比较染色体图谱对长臂猿属的染色体进化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0.
Using steady-state fluorescence and nanosecond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techniques, the Ca 2 -ATPase conformational changes induced by ganglioside GM3 were studied with different quench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M3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lifetime of intrinsic fluorescence of Ca2 -ATPase reconstituted into proteoliposomes, and could also weaken the intrinsic fluorescence quenching by KI or hypocrellin B, HB. Further-more, by using quenching kinetic analysis of the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in the presence of GM3, the quenching constant (Ksv) and quenching efficienc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ed. The obtained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oligosaccha-ride chain and the ceramide moieties of the GM3 molecule could interact with its counterparts of the Ca2 -ATPase re-spectively, thus change the conformation of the hydrophobic domain of the enzyme, making the tryptophan residues in different regions shift towards the hydrophilic-hydrophobic interface, and hence shorte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h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