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1篇
  免费   563篇
  国内免费   228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70篇
  2011年   403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340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71.
研究了丙酮酸在不同浓度和添加时间对LactobacilluscaseiL 乳酸发酵过程中葡萄糖转化率和L 乳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丙酮酸的添加量为 30g·L- 1 时 ,L 乳酸的产量达到 74g·L- 1 。在 72h的发酵周期内 ,丙酮酸在 2 4h和 42h添加的效果好于其他时间添加。  相似文献   
972.
华北地台东部中寒武世微生物礁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叶虫化石带的划分对比为时间标尺,通过对华北地台东部山东和辽宁复州湾8个中寒武世剖面广泛发育以Epiphyton,Renalcis和Girvanella类群落建造的微生物礁时空分布研究表明:曾经有5次主要的造礁期,它首现的最低层位是山东长清崮山徐庄阶顶部Bailiella—Lioparia带,而后在张夏期以此为核心向东、东北、东南扩展,至张夏阶顶部的Demesella-Yabeia带规模达最大。  相似文献   
973.
闫秀峰  王洋  尚辛亥 《生态学报》2003,23(5):841-849
为探讨光强及光质对高山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生物量和红景天甙含量的影响。于2000年4月至6月在东北林业大学温室内以移栽于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圃地人工种植生长3a的高山红景天为材料,通过纱布遮荫及遮以不同颜色的滤光膜分别进行了光强、光质控制实验(处理45d)。随着光强的降低,高山红景天全株生物量、根生物量、根的红景天甙含量和产量以及叶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的含量均有降低的趋势,但叶绿素含量变化很小,不同光强及对照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相对光强为67.75%和44.71%的两种处理下的全株生物量、根生物量、根的红景天甙含量和产量差异不显著,它们的全株生物量和红景天甙含量与对照(全光照)的差异也不显著,但根生物量和红景天甙产量与对照的差异显著。当相对光强减弱至31.96%,全株生物量、根生物量、根的红景天甙含量和产量均大幅度下降,根冠比显著增加。4种滤光膜处理均使高山红景天的全株生物量及根生物量显著降低,蓝膜和绿膜处理的降低幅度大于红膜和黄膜处理的。红膜处理的红景天甙的含量和产量均高于对照,但黄膜、蓝膜和绿膜处理的红景天甙含量和产量则低于对照。通过计算去除4种滤光膜的光强因素,仅从光质的作用看。4种滤光膜处理仍是减小了全株生物量和根生物量,红膜和绿膜处理提高了红景天甙的含量和产量,而黄膜处理降低了红景天甙的含量和产量,蓝膜处理几乎没有效果。4种滤光膜处理均使叶绿素含量增加,但只有蓝膜处理的与对照差异显著。红膜处理不仅显著提高根中红景天甙的含量(为对照的3.42倍),而且对根生物量的影响较小(为对照的90.24%)。因而提高了高山红景天根的红景天甙产量,这意味着在生产上可能会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74.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CIKS(151-574)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IKS(ConnectiontoIKKandSAPK JNK)是最近发现的细胞蛋白 ,能激活IKK和SAPK JNK。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将CIKS(15 1 5 74)插入载体pAS2 1作为诱铒 ,筛选人HeLa细胞MATCHMAKERcDNA文库 ,以期为阐明NFκB及JNK活性调控的分子机理提供新的线索。筛选得到 6个阳性AD 文库质粒 ,并用酵母双杂交实验验证了阳性AD 文库质粒与CIKS的相互作用。将阳性AD 文库质粒测序并对测序结果做BLAST分析 ,发现它们分别是RIKENcDNA 473340F0 3,PLAC8,CD2 7BP (Siva 1) ,CDC5L ,SnRNPsmB ,DVL2。CIKS能与这些功能各异的蛋白质相互作用 ,表明CIKS在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75.
不同蛋白含量饲料对南方鲇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营养、饲料与鱼类消化酶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蛋白含量分别为44.8%、29.1%和13.3%的饲料饲养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并在第0d、15d、25d和50d对胰脏、胃黏膜、前肠黏膜和后肠黏膜的胃蛋白酶(酸性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显示:1)饲料中蛋白含量为29.1%—44.8%时南方鲇的生长速度显快于低蛋白含量饲料(13.3%);2)在实验后期(25d后),中等蛋白含量饲料组南方鲇的生长速度比其他两组快,此阶段该组鱼胃黏膜的胃蛋白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而另两组该酶活性则呈下降趋势;低蛋白饲料组前肠黏膜和后肠黏膜的淀粉酶活性在实验后期急剧下降,与该组鱼的生长最慢相关联;3)在实验的50d内,不同蛋白含量饲料对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特征影响不大。实验期间,南方鲇消化器官中这两种消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表明,在实验的不同阶段,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对南方鲇胃蛋白酶和淀粉酶的合成、分泌和活性大小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76.
磁免疫电化学发光检测肺癌血清p53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抑制基因——p53基因的突变可能产生p53抗体.p53抗体在肿瘤的诊断、预后及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检测p53抗体的方法,如酶联免疫分析方法,需要多个步骤,比较费时,且大部分检测指标只能是半定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磁免疫电化学发光(IM-ECL)分析方法定量检测人血清p53抗体.这种新的分析方法检测人血清p53抗体的最低检测极限可达到10 ng/L,标准曲线的动力学范围和线性范围达到5个数量级(0.01~1 000 μg/L).我们应用IM-ECL分析法检测肺癌病人血清,只需要50 μl的样品量,30 min的孵育时间和少于50 s的采集时间,得出肺癌血清中p53抗体的阳性率为28.6 %,然后通过标准曲线定量阳性血清中p53抗体的浓度.从肺癌血清的结果中发现,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p53抗体浓度增加.IM-ECL分析方法在检测限、线性范围、分析时间等方面都优于酶联免疫分析,是一种可行的快速、灵敏、定量检测人血清p53抗体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77.
用噬菌体展示筛选Gal-α-1,3-Gal的模拟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心移植是解决心脏移植供体少的有效方法.由于猪心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半乳糖-α-1,3-半乳糖(Gal-α-1,3-Gal),能与人体内预存的天然抗体结合产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AR),而无法应用于临床.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出一个能与抗B型血单克隆抗体(mAB anti-B) 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噬菌体克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竞争性ELISA结果表明,所获得的阳性噬菌体克隆能特异性地与mAB anti-B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可被蜜二糖(具有Gal-α-1,6-Glc的结构)所竞争抑制.由此推测,筛选到的噬菌体阳性克隆很可能就结合在蜜二糖与mAB anti-B结合的位点.同时,进行了阳性噬菌体克隆的抑制猪红细胞凝集活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此阳性克隆不仅可抑制Gal-α-1,3-Gal与抗体的结合, 也可抑制Gal-α-1,3-Gal与西非单叶豆凝集素(GS-I-B4)的结合.此噬菌体阳性克隆测序后,得小肽序列为CCWLLRQPVRFVRSIRS.鉴于以上的结果,认为此小肽可以作为Gal-α-1,3-Gal的模拟肽,同时有望开发成抗猪器官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新药.  相似文献   
978.
中国栗疫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中国栗疫病菌17个居群RAPD遗传变异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以探讨栗疫病菌居群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中国栗疫病菌居群缺乏空间结构,绝大多数RAPD位点变异为随机分布的空间模式,但部分位点表现出渐变、斑块和双向渐变的非随机分布模式,又显示了一定的空间结构。推测其形成原因可能是长距离的基因流、人类活动、地理隔离以及栗疫病菌本身的繁殖特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依据部分位点呈单向渐变的模式推测西南地区为中国栗疫病菌的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979.
嘉陵江流域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已成为农业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从治理水土流失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营造经果林和水保林为主,配合蔬菜、花卉、生草及植被恢复,结合观光旅游和农民培训的“生态农业旅游”技术与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通过对试验区和试验辐射区的研究,提出了在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时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80.
As a primary crop in China, rice provides the staple food for more than 50%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With the increasing grain yield and improvement of living conditions, grain quality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GT),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rice cooking quality, is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at which the starch granules start to lose crystallinity and birefringence by irreversible expanding and to change the starch surface from polarized to soluble state 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