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1.
丘陵区生态农业旅游的垂直景观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城郊丘陵区的地貌特征,生态农业旅游景观应按坡度和等高线布置,形成山顶水保林带、坡上桃树带、坡中枇杷带、坡下特种瓜果带、山底特色水域带的垂直生态景观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也产生了很好的生态效益。试验区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物种多样性得到了恢复,景观林带内的气温和土温降低、温度日变幅减少、空气相对湿度增加,这种效果由弱至强依次表现为农作地、水保林、经果林。果园自然生草、种植牧草后有利于降低土壤和空气温度、减少温度日变幅、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和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嘉陵江流域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已成为农业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从治理水土流失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营造经果林和水保林为主,配合蔬菜、花卉、生草及植被恢复,结合观光旅游和农民培训的“生态农业旅游”技术与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通过对试验区和试验辐射区的研究,提出了在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时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川灰木人工混交林种内、种间竞争强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林木竞争影响空间划分为2部分:距离对象木最近的一圈竞争木所围成的面积称为内圈,主要包括地上部分对光源的竞争和地下部分对土壤资源的竞争;除内圈外,其他6m以内的竞争木所围成的面积记为外圈,主要包括地下部分对土壤资源的竞争.在此基础上,采用Hegyi提出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嘉陵江流域南充金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马尾松一川灰木混交林中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内圈还是外圈,马尾松种内、种间竞争强度随林木径级的增大而减小,竞争强度顺序为:内圈马尾松种内>内圈马尾松与川灰木种间>外圈马尾松种内>外圈马尾松与川灰木种间.  相似文献   
4.
嘉陵江流域植被景观异质性的空间梯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遥感图像基础上,利用ArcView GIS和景观统计软件FRAGSTATS从东西、南北以及西北至东南3个方向对嘉陵江流域的植被景观异质性进行了空间梯度分析。结果表明:(1)"栽培植被"面积占总流域面积的51.81%,为整个流域植被景观的基质,聚合性最强,联结度最高;"针叶林"和"灌丛"的斑块数较多,但面积较小,破碎化程度较高,而"裸地/城镇"破碎化最低;"灌丛"斑块间距最大,聚合性最弱;"高山植被"分布零星,联结度最低;(2)沿东西方向,植被景观异质性逐步下降,在流域中部降至最低,但随着进一步向西推移又明显升高,表现出"先降后升"的总趋势;(3)从北至南植被景观异质性向上波动3次后逐步下降,在接近流域南端时降至最低后又略有升高,表现出"先升高再逐渐波动下降"的总趋势;(4)沿西北至东南方向植被景观异质性上下波动1次后在近东南端降至最低,随后略有小幅波动,但波动次数和幅度远低于北南方向,表现出"先降低再波动下降"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5.
嘉陵江流域南充金城山森林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样方法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组平均聚类,运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嘉陵江流域南充金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将其划分为8个群落类型,并分别论述了各群落的结构特征,绘制了种群的年龄结构和存活曲线图。由种群的大小级结构动态和种群的存活曲线分析了各优势种群的结构格局,发现柏木林、杉木麻栎林种群为下降种群,马尾松林、马尾松川灰木林、川灰木山胡椒林种群为稳定种群,柏木白栎林、马尾松柏木林、麻栎白栎林种群为增长种群。生境条件和人为干扰是影响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的重要因素。因此,对金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群落要加强保护、减少人为干扰和加强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6.
在斑块信息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分析了坡向对四川冶勒红豆杉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冶勒红豆杉种群主要分布在西北向、东北向、东向和北向斑块上,这些斑块在分布面积、平均斑块大小、平均斑块周长以及红豆杉个体的分布数量方面均占绝对优势.红豆杉种群的分布同坡向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关联性,种群优先分布于北坡、东北坡、西北坡和东坡斑块,其次为西坡和西南坡斑块,最后为平地和东南坡斑块.冶勒红豆杉种群的分布格局绝大多数为聚集分布(除南向斑块外).其中,种群聚集强度最大的是北向斑块,其CE值高达0.906,其次为东北向、西北向斑块,其CE值分别为0.797和0.563,而其余坡向斑块上的CE值均低于0.5.聚集强度CE值与斑块数量、斑块总周长以及斑块上分布的红豆杉个体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6、0.735和0.802),而与斑块面积、平均斑块大小、平均斑块周长、平均形状指数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