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8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小麦耐盐种质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22个引物对24份小麦耐盐种质进行RAPD分析,共产生200条扩增片段,多态性片段数为172条,扩增片段的多态性百分率为86%,利用NYSTS软件根据Jaccard系统分析RAPD结果,并按UPGMA类平均法进行聚类。24份材料相似系数在0.21 ̄0.97之间,其中含有多枝赖草、黑麦和偃麦草等外源染色体的多174、WR830和南前127被分别在3个独立的组,多174和南前127的亲关系最远,相  相似文献   
122.
普通鸡冠花序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红色普通鸡冠(Celosia argentea L.,red flower)花序乙醇提取物用Mg+HCl,Zn+HCl,1%FeCl3-乙醇液,2%AlCl3-乙醇液,1%NaOH进行显色反应,呈现黄酮类化合物性质特征颜色。又以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测定分析了不同花期花序中黄酮醇的含量。结果表明,晚期花序干品中总黄酮含量(以甙元计)为0.761%。  相似文献   
123.
两种海桐属植物种子油脂肪酸组成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有机溶剂抽提了海桐属 2种植物 (海桐和皱叶海桐 )的籽油 ,使用气相色谱法 (GC)分析鉴定了其油脂的脂肪酸组分。 2种籽油均含有 6种脂肪酸 ,主要脂肪酸成分均为软脂酸 (C16∶0 )和油酸 (C18∶1)。其含量 ( % )分别为 :软脂酸 (C16∶0 ) 2 9.66,3 4 .72 ;油酸 (C18∶1) 66.4 3 ,62 .54。这两种油脂中 ,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占优势 ,因而品质优良。提示海桐属植物籽油可作为保健型食用油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4.
光合系统反应中心普遍存在电荷复合反应形成三线态分子的过程,并通过所形成的三线态β-胡萝卜素将剩余的能量经无辐射通道耗散给环境,实现光合系统的光保护功能.这一过程在人工合成系统中十分罕见,见诸报道的仅有少数由给体-受体组成的超分子体系.首次报道应用染料敏化TiO2胶体颗粒的人工太阳能电池反应,模拟光合系统三线态分子的形成过程,成功地观测到了视黄酸自由基正离子与TiO2表面束缚电子复合而形成的三线态视黄酸分子,并对其光谱和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纳秒时间分辨光谱表征.  相似文献   
125.
红色普通鸡冠(Celosia argentea L., red flower)花序乙醇提取物用Mg+HCl,Zn+HCl,1%FeCl3-乙醇液,2%AlCl3-乙醇液,1%NaOH进行显色反应,呈现黄酮类化合物性质特征颜色。又以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测定分析了不同花期花序中黄酮醇的含量。结果表明,晚期花序干品中总黄酮含量(以甙元计)为0.761%。  相似文献   
126.
127.
SARS病毒核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一例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病人血清中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出SARS病毒核蛋白基因片段,克隆入质粒载体pUCm-T后,进行核苷酸序列的测定及分析,与已公布的SARS病毒基因序列进行比较,证实为SARS冠状病毒核蛋白基因.为了解该病毒核蛋白的抗原特性,将核蛋白基因插入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8a-SN,转导大肠杆菌BL21(DE3)后,加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分析,表达出相对分子量约为50kDa的蛋白,占整个菌体的45%左右.Western-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仅与SARS阳性病人血清起反应,而与正常血清不起反应.间接ELISA免疫检测,抗原滴度达112500.表明表达的核蛋白为SARS特异性抗原,这为SARS病毒的诊断试剂的研制提供了方便而安全的抗原来源.  相似文献   
128.
以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的转育后代B5(高抗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与感虫品种明恢63 (Oryza sativa L.)为亲本,构建了一个重组自交系群体.通过抗褐飞虱鉴定,筛选出极端抗虫株系和极端感虫株系,运用分群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分别建成了极端抗虫集团(resistant bulk)和极端感虫集团(susceptible bulk)的蛋白质池.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别分析了极端抗虫集团和极端感虫集团受虫害与未受虫害的秧苗蛋白质的变化.结果发现,虫害48 h后,感虫集团的一个分子量为40 kD的蛋白质P40 (pI=6.3)的表达明显减弱甚至消失,而在抗虫集团中,P40的表达未受影响.与褐飞虱为害后抗虫株系和感虫株系不同的生理反应相联系,推测P40与水稻受褐飞虱虫害后引起的应答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29.
在已报道的UGPase的植物cDNA序列基础上,从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毛状根中分离了此酶的cDNA.此cDNA全长为1 831 bp,推测编码分子量为51.5 kD、等电点为6.01的由47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将此cDNA的开放阅读框载入质粒pET28(a)+并转入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 BL21.SDS-PAGE表明此酶已经在 E.coli 中获得大量表达,表达量约为总细菌蛋白的40%.酶活分析表明,转化菌中UGPase 的活性比非转化菌高0.50~3.27倍,证明此cDNA可以在原核生物中获得表达.Northern blot表明UGPase在黄芪的根、茎、叶及毛状根中均有表达,在根及毛状根中表达量较高,证明了此酶主要分布于植物贮藏组织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0.
对蛙病毒(TFV)核糖核酸酶Ⅲ基因序列进行分析.TFV基因组中 含有完整的核糖核酸酶Ⅲ基因序列,全长为1 113bp,GC含量为56.63%.其推定蛋白质的分子 量为40.47kD,等电点为\{7.99\}.序列结构分析发现在编码区的下游有可形成茎环的反向重复序 列和形成发夹结构的回文序列.与其它物种相比,TFV与虹彩病毒的LCDV-1和CIV的核糖核 酸酶Ⅲ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与酵母、线虫等物种的相应基因的同源性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