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0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571.
为了证实慢病毒对细胞具有遗传修饰和重编程作用,在本实验中使用慢病毒感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结果显示:慢病毒介导的EGFP在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中稳定和高效表达,使用添加LIF和bFGF的细胞培养液,部分猪的胎儿成纤维细胞逐渐改变原有的纤维状形态,形成圆形的细胞,细胞逐步增殖形成细胞集落,细胞集落边界清晰,在饲养层上细胞集落生长迅速,具有稳定的生长性能和正常核型,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为阳性,表达干细胞特有的标记Oct4、Nanog和SSEA1,在体外能够形成拟胚体,在体内分化形成包含三个生殖层的畸胎瘤.作为核移植的供体细胞,克隆胚的卵裂率为53.33%、桑椹胚率为9.03%、囊胚率为2.07%、孵化囊胚的总细胞数为26.5,在桑椹胚率和囊胚率方面显著低于猪普通胎儿成纤维细胞核移植克隆胚的发育能力(P<0.05).结果证实慢病毒能够直接使猪的胎儿成纤维细胞转变成iPS细胞,因此慢病毒将成为一种理想的材料和工具用于细胞的遗传修饰和细胞重构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72.
草果(Amomum tsaoko)为姜科植物,有花柱卷曲机制。研究表明温度和湿度均影响草果上举型花和下垂型花的花柱卷曲,相对恒定的低温和高湿可促使花柱的同步卷曲。当8∶00-19∶30期间的平均温度小于18℃、平均湿度大于90%时,花柱卷曲没有滞后现象,卷曲的同步性较好。当平均温度大于18℃、平均湿度小于9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湿度的降低,花柱卷曲滞后愈加明显。和上举型花相比,下垂型花的花柱卷曲对湿度变化更为敏感;可能两种花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分化。居群初花期19.17~19.52℃的平均温度和51.00%~51.44%的平均湿度,导致单朵下垂型花的寿命由1d延长为2d。温度和湿度变化对花柱卷曲的影响导致在居群水平上没有完全形成功能上的雌雄异株,可能影响草果的繁育和降低其适合度。从不同角度对花柱卷曲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的探索其起源和进化。  相似文献   
573.
【背景】西花蓟马自2003年传入我国以来,呈扩张趋势。辣椒上西花蓟马以化学防治为主,国内尚无抗性资源保护、抗(耐)虫性资源筛选等相关研究。【方法】以20个辣椒品种和西花蓟马为材料,采用幼苗接虫法,根据危害症状分级,计算为害指数并作为抗(耐)评价指标,然后测定不同抗(耐)材料苗期受西花蓟马危害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其与抗性的关系。【结果】在20个供试辣椒品种中,湘研13号和博辣4号对西花蓟马的抗性较强,其他品种抗性较差,兴蔬绿剑抗性最差;不同辣椒品种抗(耐)虫性与过氧化物酶变化呈正相关,但与过氧化氢酶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与意义】本研究建立了辣椒抗(耐)西花蓟马的筛选评价体系,为挖掘抗西花蓟马的种质资源和西花蓟马的有效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74.
栓菌420(Trametes sp. 420)漆酶基因lacD以两种方式在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进行异源表达,产生两种重组漆酶:rLacDx(具有天然N-末端)和rLacDe(N-末端带有8个额外的氨基酸残基)。摇瓶发酵18d,rLacDx和rLacDe的产量分别为1.21×105u/L、7.38×104u/L [以2,2′-连氮-3-乙苯-二噻唑-6磺酸(ABTS)为底物]。在高密度发酵条件下,rLacDx的产量增加到2.39×105u/L,同时其生产周期降至7.5 d。两种重组酶对愈创木酚底物的氧化特性相似,且在50℃和pH3~10的范围内均稳定。然而,rLacDx对底物ABTS的比活力(1761u/mg)高于rLacDe (1122u/mg),其表观Km值(427μmol/L)低于rLacDe (604μmol/L)。  相似文献   
575.
从川赤芍Paeonia anomala subsp·veitchii根皮的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2个化合物,其中包括一个新的24,30位降常春藤皂苷三萜衍生物,命名为paeonenolide H(1)。化合物2,4,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76.
目的:研究石油作业环境对女性习惯性流产的遗传毒性。方法:随机选择习惯性流产的石油作业女性38人和正常的育龄女性20人,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记数S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发生率为8.81+0.3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CE的发生可作为石油作业习惯性流产女性染色体结构稳定性的检测指标。石油作业环境对女性生育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577.
目的:研究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disulfide,DADS)对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CI-H446细胞,采用MTT、细胞计数实验方法检测DADS抑制NCI—H446细胞增殖;通过HE染色和AO—EB荧光染色方法,观察DADS处理后NCI—H446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MTT结果显示:DADS作用于NCI—H446细胞48h后,代谢MTT的能力明显降低,显示出较强的细胞毒性反应,IC50值介于20-40μg/ml之间。细胞计数结果表明:DADS作用于NCI—H446细胞后,随DADS浓度增加NCI—H446细胞倍增时间延长。HE染色显示:NCI—H446细胞经DADS处理24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体积变小,胞浆丰富,细胞核变小,染色变淡。AO-EB荧光染色显示:NCI-H446细胞经DADS处理24h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皱缩、呈圆形,胞质黄色或橘红色,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可见致密浓染的黄绿色或橘红色荧光,并可见橘红色碎片且随DADS浓度增加,随DADS浓度增加细胞密度逐渐减少。结论:DADS能抑制体外培养的NCI—H446细胞增殖,作用效果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578.
水稻矮脆突变体dwf1的特性与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脆突变体dwf1(dwarf and fragile 1)来源于EMS诱变处理的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主要表现为根、茎、叶、叶鞘、子粒等器官特别脆,同时植株变矮、叶片披垂。株高、穗长、结实率、节间长以及千粒重有不同程度降低,细胞壁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下降、半纤维素含量增加,机械强度下降。茎秆表面锯齿状突起尖锐,薄壁细胞较野生型小、细胞大小不一致、排列紊乱,细胞形状不规则、长度稍有变短。该突变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位于第9染色体上标记Ind6与Ind4之间,dwf1相对于野生型在LOC_Os09g25490第7外显子上有一个碱基的错义突变,导致氨基酸由半胱氨酸突变为精氨酸,该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内。dwf1对深入研究水稻变矮变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9.
油菜3个栽培种发芽期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油菜种质资源进行耐盐性评价是培育耐盐油菜品种的基础性工作。本研究在室内分别采用3种盐(NaCl)浓度(86 mmol/L、170 mmol/L、256 mmol/L)对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白菜型油菜(B.rapa)和甘蓝型油菜(B.napus)等3个栽培种的203份种质资源进行盐胁迫,结果表明盐胁迫对各栽培种的发芽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白菜型油菜表现最好,甘蓝型油菜次之,芥菜型油菜最差。基于发芽率筛选出14份优异种质。进一步利用梯度浓度盐(NaCl)溶液对其进行胁迫,发现各栽培种发芽率均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符合Boltzmann曲线,但白菜型油菜下降最为缓慢。通过比较盐胁迫下各栽培种6个性状值(胚轴长、根长、总鲜重、地上部分鲜重、总叶绿素含量和电导率)后发现,白菜型油菜发芽期耐盐性优于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对170 mmol/L NaCl胁迫下14份种质各性状值的主成分分析表明,白菜型油菜Br2、甘蓝型油菜Bn1和Bn3为最耐盐种质,可用于耐盐油菜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580.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将116例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给予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气分析指标、患者麻醉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答问切题时间。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插管即刻及插管后2 min MAP及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答问切题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与气腹前相比,气腹10 min、20 min及60min的PaCO2均升高(P0.05),两组各时点其他血气分析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给予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显著减轻插管应激心血管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效果优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