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玉清  隋晓琳  张婷  李艳梅  李爱荣 《广西植物》2020,40(12):1838-1848
无论在农田还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异质性普遍存在。植物具有感知土壤养分异质性的能力,并通过调节根系生物量分配及空间分布以获取更多资源。了解寄生胁迫在不同养分条件下对寄主生长发育及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对解析寄主应对寄生胁迫和养分胁迫的适应策略,进而指导寄生性杂草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采用分根试验,通过对寄主分根,并控制根室两侧氮供应水平及寄生胁迫程度,考察了氮胁迫及两种寄主依赖程度不同的马先蒿的寄生对寄主长芒棒头草生长发育及根系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氮水平与马先蒿寄生均可显著影响长芒棒头草生物量及根冠比,并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其中土壤氮水平为主要影响因子。(2)两种马先蒿对长芒棒头草的危害程度不同。在NPK和2NPK 处理时,三色马先蒿的寄生显著降低长芒棒头草生物量(茎叶:37.1%、51.5%; 根系:35.6%、63.6%); 在NPK处理时,大王马先蒿的寄生显著增加长芒棒头草生物量(茎叶:29.9%,根系:61.2%)。(3)长芒棒头草的根系生长和空间分布受氮营养的异质分布和寄生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感知养分空间分布及调节根系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液培养法在无寄主伴生的条件下对三色马先蒿(Pedicularis tricolor)和大王马先蒿(P. rex)进行培养,分别分析了不同氮磷供给水平(标准Long Ashton营养液、缺氮、缺磷、2倍氮、2倍磷)及不同氮素形态(硝态氮和铵态氮)对两种马先蒿根系形态建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磷供给水平对两种马先蒿的主根长、侧根长、侧根数量以及吸器发生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缺氮和缺磷均能促进三色马先蒿主根和侧根的伸长生长及吸器的产生,而相同条件下大王马先蒿根系生长受到抑制,且没有吸器产生;2)氮素形态对两种马先蒿根系形态建成及生长发育存在影响:1倍硝态氮的处理中,三色马先蒿的根系生长最好,生物量积累最多,相同条件下大王马先蒿根系生长和生物量积累与标准营养液处理无差异,而仅供应铵态氮对二者的生长不利。此外,发现三色马先蒿的吸器产生不需要机械刺激。初步推测,两种马先蒿的吸器产生机制或进程存在差异,氮和磷可能参与了吸器发生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蒜叶片的生长周期及其发育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爱荣  周坚 《植物学通报》2005,22(6):680-686
为了解石蒜属植物叶片的生长发育过程,本文研究了中国石蒜(Lycoris chinensis)叶片的生长周期,并且通过石蜡切片法和扫描电镜法对叶片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石蒜的叶片在3月底开始分化,9月分化结束,11月,幼叶生长停止,并于翌年2、3月露出地面,5月即枯萎,完成生活史;叶片的形成经历4个阶段,即叶原座形成时期、叶原基生长时期、带状叶片的形成以及叶鞘的形成时期;叶原基先形成带状叶片,随后在其基部两侧形成褶,进而闭合发育成叶鞘.至此,叶片分化过程结束.  相似文献   
4.
寄生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寄生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数生态系统中均有分布.寄生植物完全或部分依赖于寄主植物获取有机养分、无机养分和水分等,以满足自身生长发育需求.在生态学效应方面,寄生植物不但直接影响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也会通过改变寄主植物的竞争力而影响植物群落组成.寄生植物对寄主植物个体水平的影响多是消极的,并能给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故对寄生植物的防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群落水平上,寄生植物对促进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此,寄生植物有潜在利用价值.深入了解寄生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对有害寄生植物的防除和有益寄生植物的利用有重要价值.本文对寄生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寄生类型、寄主范围及偏好、寄主识别和吸器的形成与功能,进行了阐述,并就寄生植物对寄主植物和群落结构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对相关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两株生防荧光假单胞杆菌的室内筛选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番茄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1株对水稻稻瘟病菌具拮抗活性的细菌原始菌株,其发酵滤液对稻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50%以上的菌株有8个。依据拮抗活性测定结果,确定AbⅢ745和AbⅢ763的单胞分离后代AbⅢ745-6和AbⅢ763-1为最优菌株,其对稻瘟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96.88%和78.57%,对小麦全蚀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及番茄早疫病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初步鉴定,AhⅢ745-6和AbⅢ763-1属于假单胞菌科荧光假单胞杆菌。  相似文献   
6.
丛枝菌根真菌(AMF)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且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作用最大,是颇受研究人员关注的一类菌根真菌。多年来,人们尝试着用各种技术和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AMF与植物的互惠机制进行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近年来分子技术在该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对这一共生体的互惠机制有了更为详尽的了解。从营养学角度入手,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丛枝菌根(AM)真菌对土壤中养分吸收和转运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在概括当前AMF促生机制研究热点的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吸器是寄生植物的特征器官,研究影响其发生的因素,有助于了解寄生关系的建立和调控过程。该研究以两种列当科(Orobanchaceae)根部半寄生植物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和松蒿(Phtheirospermum japonicum)为材料,通过皿内培养试验,分析了蔗糖、DMBQ(2,6-二甲氧基-对-苯醌,一种高效的列当科根部半寄生植物吸器诱导化合物)和寄主植物诱导下两种根部半寄生植物吸器发生情况。结果表明:(1)蔗糖显著促进两种根部半寄生植物吸器发生,无寄主存在时,2%蔗糖处理使甘肃马先蒿和松蒿吸器发生率分别提高39.9%和20.2%。(2)蔗糖明显提升寄主植物对两种根部半寄生植物的吸器诱导水平,添加蔗糖后,寄主诱导的甘肃马先蒿单株吸器数和具木质桥的吸器比例分别增加5.7个/株和17.9%,松蒿吸器发生率和具木质桥的吸器比例分别提升76.7%和16.2%。(3)蔗糖对松蒿吸器发生的促进作用与已知吸器诱导化合物DMBQ相当,均能诱导50%以上的植株产生吸器。(4)培养基中添加4%蔗糖对两种根部半寄生植物的吸器诱导效果最好,其中甘肃马先蒿吸器发生率为56%...  相似文献   
8.
荧光假单胞杆菌AbⅢ745-6能够抑制稻瘟病菌、小麦全蚀、番茄枯萎等多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AbⅢ745-6的发酵液预处理后,采用液-液萃取得到3种粗品,经液相色谱制备主要的单一组分获得强抑菌物质F-4。此化合物为红棕色油质物,可溶于乙酸乙酯、甲醇、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化学结构分析初步命名F-4为苯胺基甲基乙酸,这是在荧光假单胞杆菌中发现的一种新抑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9.
李爱荣  周坚 《植物学报》2005,22(6):680-686
为了解石蒜属植物叶片的生长发育过程, 本文研究了中国石蒜(Lycoris chinensis)叶片的生长周期, 并且通过石蜡切片法和扫描电镜法对叶片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中国石蒜的叶片在3月底开始分化, 9月分化结束, 11月, 幼叶生长停止, 并于翌年2、3月露出地面, 5月即枯萎, 完成生活史; 叶片的形成经历4个阶段, 即叶原座形成时期、叶原基生长时期、带状叶片的形成以及叶鞘的形成时期; 叶原基先形成带状叶片, 随后在其基部两侧形成褶, 进而闭合发育成叶鞘。至此, 叶片分化过程结束。  相似文献   
10.
回收、纯化由引物OPB07(5’-GGTGACGCAG-3’) OPB18(5’-CCACAGCAGT-3’)扩增而得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种子随体染色体特异性RAPD(随机扩增的DNA多态性分析)片段OPB07-18907,将该片段克隆至pUCm-T载体,转化受体菌后筛选出阳性克隆,并对插入片段进行测序,根据序列特点设计两对SCAR(序列特异性扩增区)引物,PCR结果显示,这两对引物的4种组合都可以扩增出属于随体染色体的特征带,适宜退火温度为57℃。成功将特异RAPD标记OPB07-18907转化为稳定的SCAR标记。开发随体染色体SCAR标记目的是:一方面能在分子水平上鉴定微分离的杉木随体染色体,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杉木已构建的遗传图谱中连锁群与染色体进行对应。探讨了该SCAR标记对杉木核型分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