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01.
目的:神经浸润的发生预示胰腺癌预后不良,疼痛的发生与神经浸润密切相关,癌细胞和神经组织间相互作用、连接及粘附可能参与了神经浸润的发生,Claudins作为组成紧密连接的主要成份,在多种肿瘤中有所表达,本实验拟通过观察其成员CLDN11在体内、体外mRNA水平的表达,探讨CLDN11在胰腺癌神经浸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其诊断及治疗新方法的探索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裸鼠坐骨神经周围注射不同人胰腺癌细胞系的方法建立稳定的胰腺癌神经浸润动物模型,成瘤后检测肿瘤组织中CLDN11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同时检测不同人胰腺癌细胞株中CLDN11 mRNA的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CLDN11在神经侵犯发生率低的肿瘤中的表达高于神经侵犯发生率高的肿瘤,在正常胰腺组织中无表达。CLDN11的mRNA水平在panc-1细胞株中表达高于Capan-2组。结论:经本实验研究发现CLDN11在PNI发生率高的肿瘤组织及高神经浸润能力的细胞株中表达下调,而在PNI发生率低的肿瘤组织及神经浸润能力低的细胞株中高表达,可以得出在神经浸润发生中,CLDN11的表达受到抑制的结论,由此推断如果过表达CLDN11,有可能阻碍PNI的发生及发展;另外,CLDN11表达的下降也可能预示着PNI的发生及进展,因此CLDN11表达的下降可作为PNI发生的预警信号,也可作为胰腺癌基因治疗的靶点,为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改善胰腺癌的预后提供初步的基础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进行研究,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收集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从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60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 IC),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用PCR法检测OXA-23,OXA-24,OXA-58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①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前两位是ICU病房和呼吸科病房,分别占32.3%和27.4%,多重耐药鲍曼不杆菌阳性率最高的是ICU,为70.6%(12/17),其次为呼吸科病房,为35.0%(7/20),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索、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耐药率分别为92.3%、55.4%、88.6%、86.3%、80.3%、30.0%、35.0%、76.6%、79.6%、75.1%、87.1%、48.3%、42.0%和79.6%.②在21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有14株碳青霉烯酶表型阳性,检出率为66.7%,有18株PCR扩增出OXA-23基因,检出率85.7%,全部菌株blaOXA-24及blaOXA-58PCR扩增均为阴性,PCR产物测序表明与鲍曼不动杆菌(AY795964.1)blaOXA-23基因序列100%同源。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严重;表型和基因型检测证实本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主要是产OXA-23型酶。  相似文献   
103.
提高极早熟桃新端阳胚培成苗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名称:新端阳(Amsden june)。材料类别:盛花后六十五天左右的种胚。培养条件:采用Tukey培养基和Norstog培养基,10%蔗糖,0.7%琼脂。在果实硬熟期以前,取大小、成熟度比较一致的果实,  相似文献   
104.
105.
河北省塞罕坝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过渡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省塞罕坝地处森林区向草原区的过渡区域,植物种类丰富,共有种子植物75科318属713种或变种。塞罕坝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占全区种子植物属数的47.65%。其次是世界分布和旧世界温带分布,分别占全区种子植物属数的15.41%和14.38%,其它分布的植物属较少。植物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为主,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分别占全区种子植物的16.27%、1.54%、40.95%、25.39%和15.85%。通过与周围5个地区的主分量分析,塞罕坝植物区系处在森林区植物区系与草原区植物区系之间,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塞罕坝植物区系与草原区锡林河流域和森林区松山植物区系的关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106.
以“佳粉15”和“粉红908”番茄为试材,分别采用热空气处理和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D-精氨酸和二环己胺)处理,然后于2℃(冷害温度)下贮藏。结果表明,热处理和2种多胺抑制剂处理都可以降低番茄的冷害指数和呼吸速率,抑制呼吸高峰的出现,并抑制多胺的合成。腐胺含量与冷害之间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多胺合成抑制剂结合热处理是通过改变果实腐胺的生物合成或分解代谢实现其减轻冷害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7.
不同的基质表面形貌对细胞生长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细胞体外培养中,基质的表面形貌特征是影响细胞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微米尺度范围内本文研究了几种不同几何轮廓的脊/沟状形貌结构和不同间距的柱状体对鼠C6神经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脊/沟状形貌结构诱导细胞趋向生长,不同的几何轮廓对细胞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柱状体间距影响细胞的贴壁和铺展,进而影响细胞的生长行为;大的间距不利于细胞生长,当间距很小时,柱状体截面的几何轮廓影响细胞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8.
血清游离精氨酸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快速、准确的精氨酸定量检测方法。采用 6 30 0黄金系统氨基酸分析仪 ,在锂柱生理体液分析方法基础上 ,建立血清游离精氨酸 (ARG)快速测定方法。血清样本经磺基水杨酸沉淀蛋白后取上清液进行色谱分析 ,色谱柱为Beckman公司阳离子交换柱 (12cm× 4 .0mm) ;流动相为 2 0mmol·L- 1 柠檬酸锂水溶液 ,流速为 2 0ml·h- 1 ;比色波长 5 70nm。该法检测精氨酸浓度的线性范围为 5mg·L- 1 ~ 5 0mg·L- 1 ,相关系数 0 .99834,最低检测限 1mg·L- 1 ,重复性 :日内RSD 0 .4 0 % ,日间RSD 0 .5 5 % ,回收率 97.6 7%~ 10 0 .6 7% (平均值 99.0 7% ) ;整个实验过程耗时 2 8min。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 ,适用于临床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09.
环二鸟苷酸——新型的细菌第二信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二鸟苷酸(cyclic diguanylate,c-di-GMP)是新近发现的在细菌中普遍存在的第二信使分子,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包括细胞分化、从运动状态到生物被膜状态的转变、致病因子产生等.基于其对细菌抗生素耐药的物理屏障—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c-di-GMP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细胞内c-di-GMP的产生受二鸟苷酸环化酶(diguanylate cyclase,DGC)合成和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降解两条途径调控.在结构上,通常DGC含有GGDEF结构域,PDE含有EAL结构域.c-di-GMP的作用靶点包括PilZ结构域和GEMM 核开关两种类型.本文综述了c-di-GMP的代谢途径、调控机理、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c-di-GMP在今后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0.
VC二步发酵产酸菌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实验通过紫外线两轮诱变的方法诱变选育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以实现提高2-酮基-L-古龙酸(2-KLG)产量的目的,获得1株高产2-KLG的菌株G5。结果证明该突变菌株在pH6.5—6.7的发酵培养基中与蜡质芽孢杆菌(Bcillus cereus)混合发酵,G5的平均糖酸转化率提高了13.49%,酸量达到83.6mg/mL,发酵周期缩短了2—3h。经连续10代转接发酵实验,证明其产酸稳定性较好。结论: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的突变体G5提高了糖酸转化率,缩短了发酵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