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泉微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理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温泉微生物多样性受地理位置、温度和酸碱度、水化学成分(硫、硼、铁、砷等离子和化合物)及氧气和光照等生态因子的影响。目前已经从温泉微生物中筛选出了许多具有热稳定性的酶。本文分析了温泉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并讨论了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温泉微生物酶,为拓展我国温泉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深入认识和开发温泉微生物资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青岛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纳入青岛市自2020年1月21日至3月3日所有COVID-19确诊病例(n=60),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易感人群、传播模式、基本繁殖数、疫情进展及其与防控措施的相关性。结果 60例确诊患者包括27例输入性病例和33例本地感染病例。本地感染者以女性为主,占69.7%,显著高于输入性病例(37.0%)(χ~2=6.400,P=0.011)。本地共发生三代传播,发病例数逐代减少。青岛地区总病例R0值为1.49。本地一代、二代和三代的R0值分别为1.38、1.53、1.56。传播模式由家庭聚集性向密切接触转换。结论青岛地区本地传播病例女性易感,日新增病例总体呈波浪式下降趋势,目前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应进一步做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加强对外来人员的隔离观察,防止出现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3.
硝矾洗剂对常见皮肤癣菌敏感性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许多研究者将研究重点转移到中药抗真菌作用机制方面。硝矾洗剂,具有清热解毒、杀虫、燥湿止痒之功效,用于治疗浅部真菌病。本实验应用NCCLS M27-A液基试管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检测硝矾洗剂及其组方对常见致病性真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23s rRNA基因突变位点分析,观察23s rRNA各突变点与克拉霉素耐药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HP、提取DNA、扩增其23s rRNA基因片段及测序;运用Clustalw软件进行序列比对找出突变点.选用GenBank中已全基因组测序的35株HP,根据其mutY、ppa、efp和ureI4个管家基因建立Neighbour-joining树,根据进化树结果将35株HP分为欧非和东亚菌群;观察各突变点与菌群分布的关系.结果:与耐药有关的A2143G突变率为32.8%,T2182C突变率为90.6%但与耐药无关,其碱基分布具有菌群差异:东亚菌群以c碱基为主,欧非菌群以T为主(P<0.05),其他可能与耐药有关的各位点分别为A2223G(6.25%)、T2190C(1.6%)、C2195T(1.6%).结论:青岛地区HP克拉霉素耐药率为32.8%并表现为23s rRNA基因A2143G突变,而2182位点突变是由于菌群分布差异导致的与克拉霉素耐药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国东部地区幽门螺杆菌(H.pylori)cagA、vacA和iceA1毒力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及其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从52例病人胃黏膜活检组织(3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1例胃癌)中分离培养H.pylori,用PCR方法扩增分离菌株的cagA、iceA1、vacAs,i,m区毒力基因片段,统计并分析上述毒力因素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在52例菌株中,cagA、vacAs1/i1/m1、vacAs1/i1/m2和iceA1的阳性率分别是92.3%(48/52),48.1%(25/52),48.1%(25/52),90.4%(47/52);所有的胃癌分离株中均为cagA(+)vacAs1/i1(+)型,vacAm1、vacAm2和iceA1在胃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是47.6%(10/21),52.4%(11/21),95.2%(20/21),与胃炎组相比,上述基因型的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A、vacAs1/i1/m1、vacAs1/i1/m2和iceA1是中国东部地区H.pylori的优势基因型;cagA、vacAs1、vacAi1和iceA1毒力基因型的存在与胃癌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铁摄取调节蛋白(ferric uptake regulator,Fu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和进化分型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2018年青岛市市立医院保存的150株Hp(胃癌来源59株和胃炎来源91株),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扩增fur基因,并进行一代测序及SNP分析。通过NCBI数据库下载226株东亚亚群Hp菌株fur基因序列,应用MEGA 5.0软件分析SNP并构建fur基因Neighbour-Joining系统进化树,建立进化分型。结果:98.7 %(148/150)Hp菌株fur基因PCR扩增阳性。序列分析发现fur基因351位点存在碱基A→G的同义SNP(SNP A351G),胃癌来源的菌株中G等位基因的变异频率明显高于胃炎来源的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1,P=0.023);携带该等位基因的菌株发生胃癌风险明显升高(OR=2.4)。在东亚Hp fur基因的Neighbour-Joining系统进化树中,依据进化距离将东亚Hp菌株分为Ⅰ型和Ⅱ型两个亚型,fur基因进化Ⅰ型中的胃癌来源Hp菌株比例明显高于Ⅱ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P=9.9×10-11);感染furⅠ型Hp的患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显著升高(OR=4.7)。结论:携带fur SNP A351G的Hp菌株导致胃癌发生风险显著升高,fur基因进化Ⅰ型与胃癌发生风险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菌群在维持能量代谢、营养吸收、免疫系统构建以及病原微生物抵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乳杆菌是胃肠道内常见菌,经常作为益生菌用于抗生素导致的相关性腹泻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然而,近年来乳杆菌致病的病例报道屡见不鲜。有研究表明,胃癌患者中乳杆菌的定植数量明显增多。乳杆菌可以通过增加外源性乳酸、N 亚硝基化合物和活性氧的产生以及促进非幽门螺杆菌的致癌致病菌的定植等一系列机制参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乳杆菌的益生作用和非益生作用(包括致炎和致癌),探讨其致病机制,以期为临床上乳杆菌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进行研究,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收集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从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60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 IC),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用PCR法检测OXA-23,OXA-24,OXA-58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①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前两位是ICU病房和呼吸科病房,分别占32.3%和27.4%,多重耐药鲍曼不杆菌阳性率最高的是ICU,为70.6%(12/17),其次为呼吸科病房,为35.0%(7/20),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索、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耐药率分别为92.3%、55.4%、88.6%、86.3%、80.3%、30.0%、35.0%、76.6%、79.6%、75.1%、87.1%、48.3%、42.0%和79.6%.②在21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有14株碳青霉烯酶表型阳性,检出率为66.7%,有18株PCR扩增出OXA-23基因,检出率85.7%,全部菌株blaOXA-24及blaOXA-58PCR扩增均为阴性,PCR产物测序表明与鲍曼不动杆菌(AY795964.1)blaOXA-23基因序列100%同源。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严重;表型和基因型检测证实本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主要是产OXA-23型酶。  相似文献   
9.
甲癣中药洗剂对常见致病性真菌的敏感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放、化疗的广泛应用,深、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多,虽然新的抗真菌药物的出现给真菌病的治疗带来转机,但由于其价格高,毒副作用大等特点,使患者难以接受。国内许多学者将研究重点转移到中药抗真菌作用机制方面。文献报道,黄连、龙胆草中含有小柏碱、黄连碱等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射干中的亲脂性物质有明显的抗真菌作用[1,2]。本实验参照CLSI M38-A液基试管法[3],进行改良,对我院临床常用抗真菌洗剂——“甲癣中药洗剂”进行常见致病性真菌的敏感性检测。1材料与方法1.1中药的提取取生药龙胆草40g、黄…  相似文献   
10.
人体的胃肠道菌群构成一个庞大、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动态变化,成年后菌群的结构达到动态平衡。胃肠道菌群具有参与物质代谢、促进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抑制病原菌定植等生理作用。菌群失调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肥胖症、1型糖尿病、肠道恶性肿瘤等。本文就胃肠道菌群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并根据最新提出的Alpha-Bug学说和driver-passenger学说,论述了肠道菌群促进大肠癌发生的机制。为阐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