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选取亳芍茎尖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培养条件对亳芍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亳芍茎尖在1/2MS+6-BA 1.0 mg/L培养基上培养39 d后,茎尖分化出芽的同时也形成较多的丛生芽;丛生芽在1/2MS+6-BA1.0mg/L培养基上增殖速度最快;来自不同启动培养基上的丛生芽在相同培养基上,接种15 d后观察,不同来源的丛生芽长势不同,30 d后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幼苗在1/2MS+IBA 0.1生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2.
文章对小尾寒羊、滩羊和澳洲绵羊等繁殖性状不同的3种绵羊与排卵有关的FSHR基因5′端转录启动调控区进行了克隆和分析,通过对FSHR基因的15个转录调控元件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羊不同品种FSHR基因的转录调控元件序列之间没有差异。这说明绵羊的品种与FSHR基因5′端转录启动调控区的相关性不强,排除了因转录调控元件突变而影响转录调节能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3.
在发现抗P-选择素凝集素-EGF功能域单抗(PsL-EGFmAb)对体外培养人树突状细胞(DC)成熟及功能有抑制作用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了PsL-EGFmAb对DC干预调节的作用机制。通过SCF、GM-CSF、TGF-β1、Flt-3L和TNF-α体外培养体系,从脐血CD34 造血干细胞中诱导扩增获得DC,并于成熟过程中用PsL-EGFmAb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表达;RT-PCR检测细胞内NF-κBp50、NF-κBp65mRNA表达;MTT比色法检测T细胞增殖反应,以及ELISA法测定IL-12p70分泌的含量。结果显示,PsL-EGFmAb对DC表面特异性C型凝集素DC-SIGN(CD209)表达有抑制作用,同时也能抑制DC细胞内NF-κBp50、NF-κBp65mRNA表达,相应抑制其黏附共刺激分子CD11c、CD83、CD80、CD86表达,以及IL-12p70分泌,此外也可抑制DC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PsL-EGFmAb对DC成熟及功能的抑制作用,提示与其抑制作为DC模式识别受体及功能分子DC-SIGN有关,并可能是通过影响NF-κB信号途径起作用。  相似文献   
34.
施磷和杀真菌剂对黄顶菊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顶菊为供试植物,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土壤真菌在其入侵过程中的作用,揭示黄顶菊入侵的土壤微生物学机制.试验设置5个施磷( KH2PO4)水平(50 mg·kg-1CaSO4,缺磷处理,P0;空白,不加磷处理,P1;20 mg· kg-1,P2;40 mg·kg-1,P3;80 mg· kg-1,P4),并通过施用杀真菌剂苯菌灵控制土壤真菌,研究二者对黄顶菊入侵性的影响.杀真菌剂处理显著降低了黄顶菊的菌根侵染率,抑制了植株光合作用,降低了植株生物量、可溶性糖的积累及抗氧化保护酶系统(SOD、POD和CAT)活性,在较高施磷水平时(P3、P4)增加植株全P含量,而对植株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全N含量等无显著影响.施用磷肥引起的植物磷营养状况的改变,对土壤真菌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真菌效应的发挥因施磷量不同而发生变化,在缺磷和低磷处理(P0~P2)时,真菌对N、P吸收贡献率表现为正效应;而当施磷量较高(P3、P4)时,贡献率表现为负效应.土壤真菌和养分状况对黄顶菊的生长和生理代谢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5.
目的:构建X连锁视网膜劈裂(XLRS)三种不同类型突变体(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以便进一步构建不同类型的突变细胞模型。方法:根据NCBI gene数据库中XLRS1基因的CDS设计三对不同类型的引物,使用重叠PCR法获得突变片段,然后克隆入载体pLJM1-EGFP。结果:经测序验证,成功构建了三种不同类型突变体。结论:使用重叠PCR法构建三种不同类型突变体,为进一步研究XLRS1不同类型突变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
白唇竹叶青蛇毒5′-核苷酸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AE-SephadexA-25、Sephadex-G-100和CM-SephadexC-50三步柱层析分离法,从白唇竹叶青(Trimeresurus albolabris)蛇毒中分离纯化出具有5′-核苷酸酶活性的组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其分子量为48.03 kDa,HPLC柱层析图谱为单一峰。该组分是一个糖蛋白,以一磷酸腺苷(AMP)为底物时,其酶活力为330.33 μg Pi/(min·mg);而以二磷酸腺苷(ADP)为底物时,其酶活力为123.56 μg Pi/(min·mg)。金属离子Zn2+、Fe3+和Cu2+对5′-核苷酸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EDTA可完全抑制其酶活性。该酶的最适pH为9,最适温度为50℃。该组分还具有抑制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生物功能。  相似文献   
37.
瘦蛋白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柳淑芳  杜立新  闫艳春 《遗传》2001,23(4):389-390
肥胖基因的产物-瘦蛋白可通过下丘脑或直接作用于卵巢,对动物的青春期发育、生殖器的发育以及性激素的分泌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拟对瘦蛋白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繁殖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8.
王斌  叶冬青   《微生物学通报》2003,30(3):99-103
近年来,人们发现了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并对其结构与功能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在一些研究中,发现它也广泛存在于其它几种肠道致病菌中。就耶尔森菌毒力岛HPI结构与功能及它在其它肠道致病菌分布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9.
石油降解细菌的表型特性和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3种不同土壤中分离和纯化得到10个石油降解细菌菌株,分离菌株均为好氧菌、革兰氏阴性菌、不形成芽孢的杆菌,10个菌株均能利用中等链长的烷烃、柴油和原油作为碳源,而不能以单环芳烃和多环芳烃为碳源。根据其生理生化性状和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株EVA5,EVA6,EVA7,EVA8和EVA9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EVA10、EVA11、EVA12、EVA13和EVA14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p.),均属于Proteobac-teria的γ亚群。  相似文献   
40.
研究茉莉酸甲酯对丹参毛状根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为丹参毛状根培养的生产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以茉莉酸甲酯作为丹参毛状根的诱导子,进行丹参毛状根诱导培养。发现茉莉酸甲酯诱导的丹参毛状根的丹参酮类化合物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分别是无茉莉酸甲酯诱导的1.53倍和1.16倍,酚酸类化合物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分别是无茉莉酸甲酯诱导的1.37倍和4.43倍。茉莉酸甲酯能显著提高丹参毛状根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和积累,通过茉莉酸甲酯诱导实现丹参有效次生代谢产物的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