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40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茉莉酸甲酯对烟草幼苗抗病毒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用茉莉酸甲酯处理4叶期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幼苗后接种烟草花叶病毒,考察发病情况和病情指数,并测定一些与抗病相关的酶活性。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处理后接种病毒明显降低巴两烟草的病情指数,提高几丁内切酶、β1,3-葡聚糖苷酶、SOD、脂氧酶的活件。其中仅SOD活性与抗病毒有较密切的关系。茉莉酸甲酯可能是诱导巴西烟草抗花叶病毒的信号物质。  相似文献   
152.
RNA干扰(RNAi)是由小干扰RNA(siRNA)引发的生物细胞内同源基因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 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研究生物基因调控与功能的崭新技术. 庚型肝炎病毒(HGV)是一单正链RNA病毒, 复制时不与宿主细胞基因组整合, 尤其适合用于RNAi的研究. 构建了含HGV完整结构基因并携带筛选标志潮霉素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EH, 转染Huh-7细胞后, 筛选获得稳定表达HGV 结构蛋白的Huh-7细胞株(Huh-7-EH).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 HGV结构基因能在Huh-7-EH细胞中转录、表达, 并能进行剪切和翻译后修饰. 以体外转录法制备了2对靶向HGV E2基因的siRNA(1-E2 siRNA和2-E2 siRNA), 将其导入Huh-7-EH细胞中, 采用Western blot和克隆形成实验证实, HGV 1-E2 siRNA和2-E2 siRNA均能特异性抑制HGV结 构蛋白的表达, 抑制作用可维持1周以上. 其中2-E2 siRNA的抑制作用更强, 转染后对Huh-7-EH细胞潮霉素抗性克隆形成的抑制率达到了99%. Huh-7-EH细胞转染siRNA后对潮霉素敏感, 说 明HGV E2 siRNA不仅使HGV E2区的mRNA降解, 还可使融合在HGV E2区下游的潮霉素mRNA降解. 综上所述, 本实验建立的稳定表达HGV结构蛋白的Huh-7-EH细胞株, 能作为用于研究HGV复制和RNAi的细胞模型; HGV结构基因区的siRNA可同时抑制HGV结构蛋白及其下游的潮霉素基因的表达, 证明RNAi在真核细胞Huh-7-EH内可能存在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3.
氢酶是生物制氢的关键酶, 大多数氢酶因对氧极敏感而易失活, 因此提高氢酶的氧耐受性对生物制氢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1%甲基磺酸乙酯对Klebsiella oxytoca HP1进行了两轮诱变, 经40 mmol/L 甲硝唑和21%氧联合处理1 h(第一轮诱变)或2 h(第二轮诱变)进行筛选。所得突变菌株经产氢测试, 结果在15%氧浓度条件下, 第一代突变菌株HP1-A15产氢活性为出发菌株Klebsiella oxytoca HP1的3.70倍, 在21%氧浓度条件下第二代突变菌株 HPA15-37产氢活性为HP1-A15菌株的2.75倍, 是出发菌株的11倍。突变菌株HP1-A15和 HPA15-37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本试验结果说明利用MNZ和外加氧的方法适用于兼性厌氧菌耐氧产氢突变菌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154.
食品中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李斯特菌病的危害近年来引起世界各国食品和卫生部门的广泛关注.关于如何找到一种快速、敏感、准确、合理的检验方法,是当今各国食品卫生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对该菌的传统分离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核酸检测等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行该菌的准确、快速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5.
黑葡萄穗霉能产生多种毒素, 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 因而受到了科学界广泛关注。从中国东部地区不同生境中, 采集261份样品, 分离获得丝孢菌13属33种, 其中黑葡萄穗霉1142株, 对其菌株资源多样性和生态位进行研究, 目的是为我国防控黑葡萄穗霉病提供理论指导和资源支持。结果表明: 黑葡萄穗霉在纸片、墙壁、石棉板和石膏板中分布较广, 其优势度分别为91%、90%、91%和89%; 不同生境中其分布数量和丰富度各不相同, 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土壤, 最小的为石膏板和空气; 生态位宽度为4.5138, 属于广生态位种; 不同生境中其群落相似性系数也各不相同, 石膏板和墙壁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7964; 与G7黑乌刺霉菌生态位重叠指数最大为0.8989, 与其他种类生态位重叠指数较低。黑葡萄穗霉菌在我国东部地区广泛存在, 其生态分布、发生规律与生境中纤维素、钙质和湿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6.
构建编码HBV包膜-核心蛋白融合基因的DNA疫苗pSC、pSS1S2C和编码HBV包膜蛋白或核心蛋白基因的DNA疫苗pHBs、pHBc,分别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检测小鼠的血清抗体、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比较融合基因DNA疫苗与单基因DNA疫苗诱生免疫应答的强度,发现融合基因DNA疫苗诱生抗体的效率明显不及单基因DNA疫苗,但其能诱导更强、更持久的细胞免疫应答,表明HBV包膜-核心蛋白融合基因DNA疫苗对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能比单基因DNA疫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7.
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中分离了一个类核糖核酸酶(WRN1)基因的cDNA。WRN1的转录受自然衰老和黑暗诱导衰老的负调控。在幼嫩组织中WRN1也有表达。由于在两个保守的位置上组氨酸被替换,WRNl很可能已经失去了核糖核酸酶的活性。Southern分析表明,在普通小麦基因组中,WRN1以一个小基因家族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蛋白及mRNA基因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的表达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对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织进行染色,并经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对照组,TGF-β蛋白及TGF-β1mRNA小肾小管上皮细胞呈极弱表达,肾小球内TGF-β蛋白及mRNA未见阳性表达,在系膜增生肾小球肾炎组织中,TGF-β蛋白在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呈强阳性表达,肾小球球囊壁及系膜区呈阳性,肾小球与肾小管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性差异(P<0.01),TGF-β1mRNA阳性表达位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和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球和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mRNA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显性(P<0.01)。结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炎时TGF-β蛋白及TGF-β1mRNARNA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显性(P<0.01)。结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TGF-β蛋白及TGF-β1mRNA在肾小球与肾小管表达均显增高,进一步显示TGF-β在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9.
选取已定位的大麦1H染色体的STS标记NWG913为引物,在普通小麦(Tritium aestivum L.)及其4个可能的起源种乌拉尔图小麦(T.urartu T.)、栽培一粒小麦(T.monococcum.L)栽培二粒小麦(T.dicoccum S.)、方穗山羊草(Ae.squarrosa L.)上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后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由序列差异的程度来确定这几个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普通小麦(Tritium aestivum L.)的A基因组此段序列与乌拉尔图小麦(T.urartu T.)、栽培一粒小麦(T.monococcum L.)、栽培二粒小麦(T.dicoccum S.)A基因组此段序列完全相同;普通小麦的D基因组此段序列与方穗山羊草(Ae.squarrosa L.)也完全相同;普通小麦的B基因组此段序列和栽培二粒小麦B基因组此段序列有0.61%的差异。研究结果一方面对现有的普通小麦A、B、D基因组起源和进化理论给予了分子水平上的证明,同时也揭示了同一物种不同的基因组化进化速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0.
MICA基因微卫星多态在中国13个群体中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中国13个群体(云南汉族、广东汉族、山东汉族、白族、傣族、拉祜族、黎族、纳西族、撒拉族、畲族、土族、佤族和云南藏族)共577例无亲缘关系的研究对象的DNA样本进行MICA基因微卫星扫描分型,获得了该微卫星的不同等位基因在各群体中的遗传数据。结果表明,该微卫星在不同群体中的分布存在差异,并有较高的多态信息含量(PIC),是一个有用的遗传标记,在人类进化研究、个体识别、亲子鉴定、基因作图与定位以及疾病诊断方面可能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