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61.
亚硝酸与紫外线复合诱变原生质体选育产酶菌株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筛选出一株稳定、高产的产中性蛋白酶菌株。方法:以突变株UV_(11)(原生质体紫外诱变得到)为出发菌株,在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最佳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并进行亚硝酸与紫外线复合诱变。结果:得到突变株Bacillus subtilis UN_(19),产酶活力从最初的378.97U/ml提高到3965.84U/ml。结论:亚硝酸与紫外线复合诱变原生质体是一种很好的诱变方式。  相似文献   
862.
盐城海滨湿地盐沼植被及农作物下土壤酶活性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盐城海滨湿地盐沼植被和农田内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了4种土壤酶(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分析了盐沼植被、农作物及土壤理化因子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海滨湿地滩涂围垦形成的各类农田其土壤酶活性较高,且均高于湿地盐沼植被;湿地盐沼植被下4种土壤酶活性均高于无植被生长的光滩,且不同类型植被间土壤酶活性差异显著;4种酶的活性大小总体表现为大豆(Glycine max)地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地玉米(Zea mays)地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var.major)滩碱蓬(Suaeda salsa)滩光滩。相关分析表明,4种土壤酶之间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盐分、pH值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海滨湿地盐沼植被的发育扩展不仅增加了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也提高了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863.
人类基因组测序的结束为生命科学领域展开了全新的一章.尽管已经得到了人类基因组的序列,但是隐藏在DNA序列中的功能基因,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整个机体的意义大部分有待发掘.近些年来形成的“反向生物学”为免疫功能基因的发现、功能的研究及其应用价值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技术与思路.  相似文献   
864.
南海七种海藻多糖的抗病毒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对南海7种海藻多糖体外抗单纯疱疹Ⅰ型病毒(HSV-1)和柯萨奇B组3型病毒(CoxB3)活性进行研究。7种海藻多糖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毒活性。其中,孔石莼多糖、蜈蚣藻多糖可明显抑制HSV-1,细胞病变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为3.90μg/mL,选择指数(SI)分别达363和296.4。孔石莼多糖、小石花菜多糖可明显抑制CoxB3,IC50分别为1.95μg/mL和7.81μg/mL,SI分别为>1 025.6和212。同时理化实验结果表明,多糖样品均为硫酸酯多糖,其硫酸基和岩藻糖的含量与多糖的抗病毒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65.
2008年5月13日下午,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发现草海东侧空中飞行的一群大型涉禽,随即跟到鸟群降落的地方仔细观察,并拍下照片(图1,见封4图片,周秋亮2008年6月2日摄).  相似文献   
866.
通过对采收后的黄花蒿植株进行适当的处理及干燥温度和贮藏时间对比试验,采用HPLC法测定,探讨提高青蒿素含量的加工新方法。结果表明:整株立式阴晾一定时间后晒干的处理随着阴晾时间的增加青蒿素含量呈抛物线状变化,4~5d最高,达显著水平,之后逐渐下降;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青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40℃时叶片青蒿素含量较高;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青蒿素含量逐渐下降,贮藏100 d后下降明显。采收后整株立式阴晾4~5 d后再晒干方法能提高黄花蒿叶片的青蒿素含量。40℃的干燥温度能使叶片中青蒿素含量损耗较少。黄花蒿叶片的保质贮藏时间约90 d。  相似文献   
867.
微流水培养条件下斑鳜仔鱼的摄食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孵化环道连续微流水培养、水温(24±2)℃条件下,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初孵仔鱼全长为(4.87±0.10)mm(n=50),卵黄囊体积为(1.461±0.172)mm3(n=50),油球直径为(0.47±0.04)mm(n=50).仔鱼孵出12h,胸鳍增大,具有一定阵发性水平游动能力,1日龄巡游模式建立;2日龄口膜消失,开始主动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3 日龄外源性摄食关系完全建立.5日龄仔鱼的卵黄和油球全部消失.进入外源营养期;15日龄全长达到(13.72±0.76)mm(n=12).仔鱼发育过程中,其全长生长存在内源性营养阶段的较快速生长,混合营养阶段的慢速生长以及外源性营养阶段的快速生长三个生长期相,平均增长率为0.59 mm/d,对仔鱼全长TL(mm)与日龄D(d)进行同归,其生长模型为:TL=-0.0004D3+0.0283D2+0.2159D + 4.9335(R2=0.985,n=261).2-15 日龄,口宽与全长呈正比关系.仔鱼从初孵到PNR仅为5-6d,具有摄食能力的时间4d,仔鱼依赖外源性营养开始时间较早,对饥饿的耐受力较差.  相似文献   
868.
目的鉴定人FAM33A基因的启动子,为进一步研究其转录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5’RACE技术(5’端cDNA快速扩增)鉴定FAM33A的转录起始位点。采用PCR定向克隆、酶切亚克隆等策略,构建FAM33A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采用Lipofeetamine^TM2000转染H1299细胞,并通过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System进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检测。结果确定了FAM33A的转录起始位点,构建了覆盖FAM33A 5’端ATG附近约2kb区域的一系列FAM33A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启动子活性分析表明,这些重组体均具有较高的启动子活性,同时含有典型的GC盒以及Sp1、E2F和GATA-1等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论FAM33A启动子区域主要定位于转录起始位点附近约590bp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869.
目的了解ICR-Nrf2小鼠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用原种繁殖扩群,观察繁殖性能及仔鼠的生长发育。结果ICR-Nrf2--/-与ICR-Nrf2-+/+比,总的产仔数与离乳数减少(P〈0.01或P〈0.05);体重在出生后第3周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5周至第25周时同性别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Nrf2基因缺失小鼠的产仔数、离乳数均少于野生型小鼠,仔鼠的生长速度也较野生型小鼠慢。  相似文献   
870.
构建了荧光实时定量PCR标准品以检测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利用所报道的铜绿假单胞菌gyrA基因为目的基因设计引物,通过培养细胞,煮沸法裂解细胞后做PCR,电泳,胶回收,然后与pMD19-T Vector连接并转化到感受态大肠杆菌中;氨苄青霉素筛选出白色菌落,菌落PCR及测序鉴定其特异性,根据OD值确定浓度,制备梯度浓度参考标准品,制作标准曲线,检测水样品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菌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