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结合纳米技术建立检测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O157︰H7高灵敏检测技术。【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核心粒径约为10 nm的免疫纳米磁颗粒,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粒径约为20 nm的免疫胶体金。压电免疫传感器通过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Protein A from Staphylococcus aureus SPA)法将抗体固定于石英晶振上,两种免疫纳米颗粒借助不同的抗体连接于传感器上对检测频率信号进行放大。【结果】SPA在石英晶振上的最佳固定浓度和时间为1.2 mg/mL和40 min,抗体的最佳固定浓度和时间为1.0 mg/mL和60 min。压电免疫传感器通过两种免疫纳米颗粒的放大作用,使其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限从104 cfu/mL提高到101 cfu/mL。【结论】免疫纳米颗粒强化对压电免疫传感器的检测频率信号具有很好的放大效应,可以明显提高其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皮肤浅部真菌病的病原菌分布及各年龄段发病情况。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杭州市西湖区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的425例皮肤浅部真菌病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皮肤浅部真菌病病原菌前三位为红色毛癣菌、酵母菌和须癣毛癣菌,发病部位前三位为足癣、甲癣和体癣。体癣和皮肤念珠菌病以7岁(不含7岁)婴幼儿为主,手癣、足癣和甲癣以18(含18岁)~65岁(含65岁)中青年人群为主,股癣以18(含18岁)~40岁(含40岁)青年人和65岁(不含65岁)老年人为主。结论杭州地区皮肤浅部真菌病以红色毛癣菌和酵母菌为主,患者以18(含18岁)~65岁(含65岁)中青年为主要人群。要坚持开展皮肤浅部真菌病的流行病学监测,对皮肤浅部真菌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单克隆抗体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常规的杂交瘤技术通常并不能获得特定目的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而消减免疫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消减免疫利用特殊的免疫耐受途径来大幅增加目的单抗的产生数目。它建立在宿主动物对免疫显性抗原或非目的抗原(耐受原)耐受的基础上,宿主动物可通过高区带耐受、新生期耐受和药物介导的耐受等3种方法获得耐受,然后再对已耐受的动物接种目的抗原(免疫原),特异性抗体便随之产生。近20年来,用消减免疫法成功地制备了多种独特抗体。简要阐述了可用消减免疫法获得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相似文献   
4.
高Fe2+ 对水稻离体根边缘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艺    刘鹏    宋金敏  徐根娣  蔡妙珍  王婷婷 《生态学报》2008,28(6):2925-2925~2930
以水稻"汕优10号"为试验材料,悬空气培法获得根边缘细胞,研究水稻边缘细胞的数量、活性和脱离根冠后对高Fe2 的响应过程.结果显示,水稻根长为1 mm时,就形成了205个边缘细胞,随着根的伸长数目不断增加,根长25 mm时,边缘细胞数目最大;根长20 mm时边缘细胞活性最大;根长2 mm时,根冠果胶甲基酯酶(Pectin methyl esterase, PME)活性最高,水稻边缘细胞的形成与根冠PME活性相关.高Fe2 对离体边缘细胞有毒害效应,用浓度为200 μmol·L-1的Fe2 溶液处理48 h后,细胞活性比对照下降了72.70%, 但用400 μmol·L-1 Fe2 溶液处理时,细胞活性有所回升,这可能是边缘细胞耐铁毒的一种应激性反应;根冠PME活性随着Fe2 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表明根冠PME活性与植物铁毒有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海带水提液和酵母提取物促大肠杆菌生长的机理。采用二维电泳 (2 DE)和生物质谱等蛋白质组技术对细菌的全蛋白质表达进行研究。发现 8种蛋白出现有规律的变化 ,其中 ,2种蛋白在对数期各组表达量均增高 ,4种蛋白在各组表达量下降且实验组下降更明显 ,1种蛋白在实验组表达量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粪便中度洛西汀、氟西汀、艾斯西酞普兰三种抗抑郁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方法。方法:样品经正己烷-异丙醇(95:5,v/v)预处理后,以超纯水和乙腈混合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Agilent ZORBAX SB-C18液相色谱柱(2.1 mm×100 mm,3.5 μm)上分离后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粪便样品中度洛西汀、氟西汀、艾斯西酞普兰的加标回收率为61.6%~116.5%,精密度为 2.80%~12.9%(n=5),线性方程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5,检出限分别为0.1 μg/g、1 μg/g、0.001 μg/g,定量限分别为0.5 μg/g、2 μg/g、0.005 μg/g,符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分析要求。结论:该方法能够简单、准确检测出粪便中度洛西汀、氟西汀、艾斯西酞普兰这三种抗抑郁药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HCV)入侵宿主细胞是在多种受体联合介导下才能完成的复杂过程.我们针对已报道的HCV 可能的细胞受体 CD8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B 族Ⅰ型清道夫受体、紧密连接蛋白家族、表皮生长子受体、酪氨酸激酶 EphA2受体、NPC1L1受体展开介绍,为今后研究和探索新型 HCV 疫苗和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杭州市西湖区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ICU病房收治的CRBSI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药物敏感情况。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15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3.95%,革兰阳性球菌占40.13%,真菌占5.92%。药敏结果显示,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利福平、阿米卡星、呋喃妥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结论 加强CRBSI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CRBSI的早期诊治和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胶原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微生物胶原酶的主要产生菌来源、微生物胶原酶基因及其多样性的机制、应用等作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0.
基因芯片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敏  李君文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9):1466-1471
基因芯片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敏感、高通量的检测技术,近几年来在环境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得到充分的发展.它不仅可以研究环境微生物群落的微生物分布、种类、功能、动力学变化,还能分析环境污染等环境因素改变对其微生物生态的影响.本文按照基因芯片探针的设计方法,将环境样品群落研究基因芯片分为系统寡核苷酸芯片、功能基因芯片、群落基因组芯片、宏基因组芯片,并简要综述了该技术在活性污泥、土壤、水等环境样品微生物群落研究上的应用,最后,本文展望了该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在寻找不同环境微生物群落之间差异微生物、差异基因或差异表达基因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