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乙型脑炎病毒SA14毒株通过地鼠腎单层细刚胞连续传递20代后,对小白鼠的脑内毒力发生显著变异,由原来的10-5—10-6下降至10-1—10-2.5/0.03ml之间,与地鼠腎细胞的釉胞致病变毒力(TCID50)此鞍,二者相差4.00—5.07log,而皮下,肤腔毒力则巳丧失。 2.变异株对恒河猴的脑腔致病力亦有明显的减弱,以大量病毒脑腔感染猴子后,虽有脑炎症状出现,但发病溉伏期和病程均有延长,而感染的4只猴子中仅有一只死亡。 3.变异株对小白鼠具有较强的免疫力作用,在豚鼠、猴手及小白鼠体内均能产生一定的特异性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2.
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株(2-8株)和野毒株(SA14株)在生物学性质上有明显的不同,特别是嗜神经毒力方面,2-8株已丧失了对小白鼠、马,猴等敏感动物的脑内致病力。为了探讨这些生物学性质变化的物质基础,我们开展了乙脑强、弱毒株聚丙烯酰胺凝胶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病毒在神经外组织的繁殖能力和增强其免疫原性,将Co乳鼠变异株于小白鼠、睬鼠和金黄地鼠进行了连续传代适应。选育出的减毒株其对嗜神经性毒力显著减弱,当脑腔接种于地鼠和恒河猴时不能引起致病或死亡,同时在中枢神经系统亦检查不到严重的组织学病变。减毒株保留对小白鼠脑腔的残余毒力和原株的抗原性。从对小白鼠的毒力上可认为本系减毒株和其它所报告的减毒株相似。  相似文献   

4.
继以前的工作,我们选择SA14-A弱毒变异株中的12-1-7号蚀斑病毒继续进行减毒和蚀斑纯化,获得了二株高度减毒而且毒力不易回升的弱毒株,其中一株5—3株的免疫原性较好,经人体免疫观察证明是安全有效的。5—3株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如下: 1.在地鼠肾细胞内繁殖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作用,病毒滴度一般可达10-6—10-7(TCID50/0.2毫升)。在琼脂覆盖下的鸡胚单层细胞内形成小于0.1厘米大小的点状蚀斑,蚀斑内细胞未完全破坏死亡。 2.对3周龄小白鼠和2—3公斤恒河猴脑内接种不引起发病和死亡,脑内病理改变较原强毒株显著减轻而且局限。 3.对1-3日龄乳小白鼠,无论脑内或皮下注射均有致病力,但致病力显著减弱,引起乳鼠死亡的毒力(LD50),脑内在3.0对数以下,皮下在2.0对数以下。 4.对3周龄小白鼠皮下注射,病毒只能在周围脏器内轻度繁殖随即消亡,而不能侵入脑内繁殖,脑组织内分离不到病毒,亦不引起病理改变。 5.在组织培养细胞内连续传10代,或在小白鼠脑内传3—5代,其残余毒力无明显回升。 6.对小白鼠皮下一次免疫后表现有较强的保护力。对豚鼠皮下免疫一次后表现有明显的中和抗体产生,阳转率为70—80%。1967年以来对5—3株进行了人群逐步扩大接种观察,结果未发现活疫苗引起的发热 反应和其他异常反应,人体抗体的阳转率为85—91%,人群流行病学效果保护率一般为80—90%,证明活疫苗是安全和有较好的免疫效果。但是5—3株尚存在着病毒滴度下降快,疫苗不稳定,需冷藏保存等缺点,因而往往影响疫苗大面积人体使用效果,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乙型脑炎 (乙脑 )减毒活疫苗弱毒株SA14 14 2神经毒力的减弱程度 ,本文对弱毒株及其原株SA14强毒株进行了猴体和小白鼠的致病性和病理学变化的比较试验。SA14强毒株病毒 (原始滴度 6 15× 10 8/ml) ,以10 -2 和 10 -4 ~ 10 -7不同稀释度于丘脑两侧合并脊髓注射恒河猴 ,每组除 10 -4 1只外其余均为 2只。另以 10 -4 和10 -6~ 10 -8不同稀释度脑内注射小鼠 ,每组 8只。结果猴子除 10 -4 1只外其余全部发病死亡 ,小鼠则全部死亡。SA14 14 2以 1∶5稀释病毒 (原始滴度为 8× 10 6/ml)按同样方法注射 4只猴和 30只小鼠 ,结果全部存活。另以SA1410 -2 病毒皮下注射 3只猴未死亡 ,而以 10 -1皮下注射 30只小鼠时则全部死亡。SA14 14 2以 1∶5稀释病毒皮下注射小鼠时则全部存活。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二种动物接种SA14株强毒后主要表现为弥散性脑脊髓炎 ,以神经细胞坏死为其主要特征和最突出的病变。猴子的病变以脊髓前角、丘脑和中脑黑质为重 ,小鼠的病变则以大脑皮质、海马部最重 ,脊髓的病变却比脑轻。接种弱毒株的动物则仅有轻微炎症反应、神经细胞坏死极少出现。以上结果表明以脑内接种时恒河猴和小鼠对乙脑病毒均高度敏感 ,以皮下接种时小鼠的敏感性高于猴子。乙脑SA14 14 2弱毒株的神经毒力包括致  相似文献   

6.
一株强神经毒力乙脑病毒株的生物学及其分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株神经毒力很强的乙型脑炎病毒株SA4株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基因组全序列分析,并找到其毒力强的分子基础。将SA4脑内接种昆明小鼠后每日观察发病和死亡鼠数并每日收取鼠脑,用空斑法检测接种后不同时间点的脑内病毒增殖滴度,同时以另一株乙脑病毒SA14按照相同方法进行平行实验作为对照。SA4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序列结果与乙脑SA14株及世界各地共21株乙脑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脑内接种SA4株的小鼠发病和死亡时间均比SA14株早1d,在相同时间点上SA4株的病毒滴度高0.5~1.0lgPFU/mL。SA4株与世界各地毒株基因同源性比对,核苷酸同源性为84.6%~99.0%,氨基酸同源性为95.2%~99.7%。与SA14相比,氨基酸序列存在17个位点的差异,分布于不同的区段,其中E区最多,为5个。证明SA4是一株在脑内具有较快繁殖力的神经毒力很强的毒株,其序列上17个氨基酸位点的替换很可能是其强神经毒力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7.
实验证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株的脑细胞吸附能力明显低于强毒株。据此,我们发展建立了一种从强毒SA14株中快速、简便地筛选减毒株的新方法。将3周鼠脑细胞37℃吸附SA14株1小时,从未吸附的病毒颗粒中挑出3个减毒株(C4、C5和B1)。将C5株再次吸附筛选,得到C563株。C563株已完全丧失对3周鼠的脑内毒力和皮下毒力,免疫小鼠一针即能诱导良好的抗体反应和保护力,经BHK21细胞盲传5代或乳鼠脑传一代,毒力没有明显回升。  相似文献   

8.
从人尸脑组织或蜱分离出的森林脑炎病毒株感染鸡胚皮肤肌单层细胞时,均可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TCID50滴度与小白鼠脑内毒力LD50相一致,可达log 7.0—9.0。病毒如加有被确诊的森林脑炎病人恢复期血清或者免疫动物血清则不出现病变,证明细胞病变作用的特异性。病毒经鸡胚细胞传代后仍保持稳定的致病变作用。应用鸡胚细胞作血清中和试验与小鼠腹腔接种法中和试验测定的抗体结果相一致,而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于用小鼠法所测结果。本文对森林脑炎病毒在鸡胚细胞引起病变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及其实际应用价值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疾病的综合措施中,应用疫苗对人羣进行自动免疫,是控制该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乙型脑炎死毒疫苗存在着反应重或免疫效果较差的缺点,近年来我们着手研究乙型脑炎活疫苗的工作。本文为继以往的工作,将SA14-A減弱株,继续通过地鼠肾细胞100代的病毒培养液中,挑选出3株对小白鼠脑內感染几乎不致死而对恆河猴完全不致死的毒株,较原有的SA14-A減弱株的毒力又有进一步的减弱,而且这些毒株经小白鼠及豚鼠免疫后仍然表现出良好的免疫性。因此,我们认为将这些毒株再做适当的减毒并保持其一定的毒力稳定性后,可以供乙型脑炎活疫苗做为毒株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狂犬病病毒CTNCEC25株的增殖能力、病毒的感染力及致病力等表型特征,为将该毒株应用于疫苗生产提供基础信息。将CTNCEC25株及其母株CTN-1株分别接种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Primary chicken embryo cell,CEC)和小鼠神经瘤母细胞(Mouse neuroblastoma N2acells,N2a),观察其细胞病变特性及其复制规律;以脑内注射的方式接种动物,观察其对乳鼠、小鼠、豚鼠及家兔等动物的致病力;同时还将CTNCEC25株在CEC上连续传20代,在乳鼠脑内传3代,观察其增殖能力、病毒感染力及致病力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与母株CTN-1株相比,CTNCEC25株在Vero细胞和N2a细胞上的增殖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在CEC上,CTNCEC25株具有明显优势,其72h滴度可达107.5~7.6 FFU/mL,而CTN-1株滴度只有105.8 FFU/mL;此外CTNCEC25株在N2a细胞、Vero细胞及CEC上均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脑内致病力实验结果表明,CTNCEC25株虽然对1~3日龄的乳鼠仍然具有较强的脑内致病性,但对成年小鼠的脑内致病力大大减弱,对豚鼠和家兔不致病。经细胞和乳鼠脑内连续传代,CTNCEC25株在CEC上增殖稳定,其减弱的毒力并未回升,无弱毒返祖现象。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证实CTNCEC25株是一株高度减毒、不易返祖的弱毒株,其在CEC上可稳定、快速增殖,病毒滴度高(107.0 FFU/mL),是一株安全性较高的狂犬病疫苗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登革热Ⅳ型病毒Ban18株通过原代地鼠肾细胞连续传代后的适应和减毒过程。 Ban18原株对原代地鼠肾细胞无病变或仅有极轻微病变,对乳小白鼠及断乳鼠的脑内毒力高达LD_(50)为Log6—7。通过连续传20—70代后,病变逐渐加重,出现时间缩短,二天即可达到细胞完全破坏。培养液内的病毒含量也随之提高达10~6—10~7/ml TCID_(50)。但随着传代代数增加,病毒对乳小白鼠的嗜神经毒力逐渐降低,脑内接种后仅个别发病或完全不致死。脑组织病理变化也较原株明显减轻,接种树鼩不产生病毒血症。以上结果符合弱毒株的减毒指标,是一株有希望的活疫苗毒株。  相似文献   

12.
作者发现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毒具有溶解红血细胞(简称溶血)的性能,并且这种性能可被特异性免疫血清抑制。出现明显的乙脑病毒溶血现象的条件是:在pH6.4时吸附病毒,然后在偏酸或偏碱的条件下,在37℃放置4—6小时。乙脑病毒除了能溶解鸽红血细胞外,还能溶解家兔红血细胞。冰冻融解和超声渡处理不能提高乙脑病毒的溶血能力。七株对小白鼠致死力较强的乙脑病毒都具有较高的血凝素滴度。对其中五株进行了溶血性能的测定,结果都有明显的溶血性。其中西安..株的一个弱毒变异株的血凝性极低,并且不引起溶血现象。西安“强毒株和弱毒株的蚀斑滴度(Pfu)相似。强毒株在金地鼠肾细胞中连续传代后,其血凝性和溶血性随着病毒对小白鼠致死力(LD,a)的减弱而下降。弱毒林返回乳小白鼠脑内连续传代后,三者都回升,表明弱毒株的血凝性和溶血性确实发生了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可能与致死力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乙脑减毒活疫苗株SA14 14 2的神经毒力减毒机制 ,用RT PCR方法分别扩增不同减毒程度毒株的E基因 ,克隆、测序 ,继而对各毒株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A14 强毒株与SA14 12 1 7株间只有 3个氨基酸发生改变 (E 10 7,E 176 ,E 4 39) ,SA14 12 1 7与SA14 9 7和SA14 5 3株间有另 3个氨基酸发生改变 (E 138,E 2 79,E 315 )。SA14 9 7株与SA14 5 3株只有一个核苷酸NT 4 0 5不同 ,但未引起氨基酸改变。SA14 14 2疫苗株除保留SA14 12 1 7和SA14 9 7所改变的 6个氨基酸外 ,另有 2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 (E 177,E 2 6 4 ) ,共计在E区共发生 8个氨基酸的替代。SA14 12 1 7株的低神经毒力很不稳定而其余各株的弱毒特征很稳定。因此 ,E 176 (Ile→Val) ,E 4 39(Lys→Arg)和E 10 7(Leu→Phe)可能与神经外和神经内毒力减弱有关。E 138(Gul→Lys) ,E 315 (Ala→Val)和E 2 79(Lys→Met)的突变可能与神经毒力的减弱和稳定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分离乙型脑炎病毒株毒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分离自不同年代的17株乙脑毒株在小鼠脑内传代,然后将病毒在BHK21细胞单层上观察不同毒株的空斑形成大小形态,小鼠脑内和皮下途径接种观察病毒的毒力,结果显示不同毒株在BHK21细胞上形成的噬斑大小不尽相同,减毒株形成的噬斑最小。所有毒株对小鼠的脑内毒力都很强,病毒滴度高达lg8.0/mL以上,毒株间无明显差异。毒株对9~11g小日龄小鼠的皮下毒力有一定差异但不明显,但对14~16g较大日龄小鼠则差别明显。PFU/LD50的对数值差异除一株(M47株)为8.44外,其余各株差别在3.94~0.45间。本研究结果证明自然界乙脑毒株存在明显的神经外毒力差异,毒力差异与分离年代和病毒基因型无关,但从人体分离到的毒株毒力表现较强。  相似文献   

15.
1.实难比较了乙型脑炎病毒京卫研,株,鸡胚适应株和中山株茌空斑形成滴度与鼠脑LD50滴度的比值,空斑形成的速率及空斑大小、分布的特征。 2.实验结果证明鸡胚适应株和中山株在上述特征力面较相似而与京卫研1株有明显的不同。 3.对不同毒株空斑形成特征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认为祖成京卫研1株的病毒颗粒,按空斑形成情况来说较复杂,可能同时合有对小白鼠皮下致死力高低不同的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16.
恙虫病立克次体毒力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沟鼠分离的“49”株恙虫病立克次体,经30℃培养,于兔睾丸单层细胞中传代及加入氰化钾等综合处理,获得弱毒变异株。经多次测定对小白鼠的ILD50≤10-1.00。但转种于鸡胚或小白鼠后毒力回升。用谷酰胺、癌敌处理,或以同一方法处理其他恙虫病立克次体株,均未获得对小白鼠不致病的弱毒变异株。  相似文献   

17.
云南森林脑炎病毒的动物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分离自云南的森林脑炎病毒进行了动物敏感性研究,实验证明云南森林脑炎病毒对小白鼠有较强的致病性,三日龄乳鼠无论经脑内、腹腔、皮下接种均能致病、死亡,但毒力较国内森林脑炎病毒标准株低;三周龄小白鼠经鼻腔接种亦能发病致死。对乳大白鼠、幼年豚鼠和金黄色地鼠能引起发病或死亡,病毒抗原定位主要在脑组织。病理检查表明感染的各种动物脑组织均有明显病变。此外,对鸡胚敏感,能引起BHK_(21)、Vero、Vero-E_6等传代细胞及人胚肾、乳猪肾原代细胞的CPE_0结果表明了云南森林脑炎病毒对细胞、动物的致病性与国内森林脑炎病毒标准株相似,仅毒力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乙型脑炎病毒减毒疫苗株SA14-14-2囊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E蛋白)第264位氨基酸的回复突变株,并分析该位点突变对疫苗株小鼠毒力的影响。方法通过融合PCR扩增含基因组第1 769核苷酸位点回复突变的基因片段(T→G),替换SA14-14-2相应区域,使得编码E264位点的氨基酸位点由SA14-14-2的组氨酸(H)回复突变成强毒株SA14的谷氨酰胺(Q),将该回复突变株命名为r JEV264(H→Q),通过测定蚀斑大小和一步生长曲线,分析r JEV264的增殖特征;通过测定该突变株的昆明种小鼠脑内神经毒力、皮下感染入脑能力、腹腔感染入脑能力,分析E264位点回复突变后对小鼠毒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回复突变株r JEV264,该突变株蚀斑大小与SA14-14-2相似,在PHK细胞上的增殖特征与SA14-14-2没有明显差异。r JEV264对小鼠有可检测的脑内神经毒力,毒力为5.51 lg PFU/LD50,但无论是皮下注射还是腹腔注射,都没有使小鼠发病。结论在分子水平证明了E264位点是影响乙脑减毒活疫苗安全性的关键位点之一,E264位点的回复突变增强了SA14-14-2的小鼠脑内神经毒力,但没有增强小鼠神经侵袭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季节性流感病毒H1N1的鼠肺适应株,并对适应的分子机理进行研究。方法以病毒滴鼻感染小鼠,通过在BALB/c小鼠肺组织中连续传代,观察小鼠存活情况及肺病理改变,来获得季节性流感病毒H1N1的鼠肺适应株。结果季节性流感H1N1 A/Brisbane/59/2007病毒野生型毒株,经过在小鼠体内进行8次传代后,毒力逐渐增强,从无致病力到致死率达到100%,对鼠肺适应株与野生型毒株进行基因比对,发现适应株HA基因发生了3个有义突变。结论野生季节性低致病力H1N1流感病毒可经在小鼠中经过多次传代而获得高致病力H1N1鼠肺适应株,HA蛋白89位Thr至Ile的突变对毒力的增强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季节性流感病毒H1N1的鼠肺适应株,并对适应的分子机理进行研究.方法 以病毒滴鼻感染小鼠,通过在BALB/c小鼠肺组织中连续传代,观察小鼠存活情况及肺病理改变,来获得季节性流感病毒H1N1的鼠肺适应株.结果季节性流感H1N1 A/Brisbane/59/2007病毒野生型毒株,经过在小鼠体内进行8次传代后,毒力逐渐增强,从无致病力到致死率达到100%,对鼠肺适应株与野生型毒株进行基因比对,发现适应株HA基因发生了3个有义突变.结论 野生季节性低致病力H1N1流感病毒可经在小鼠中经过多次传代而获得高致病力H1N1鼠肺适应株,HA蛋白89位Thr至Ile的突变对毒力的增强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