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花背蟾蜍(Bufo raddei)蝌蚪在变态发育期皮肤的显微结构特点,选取G19、G22、G26、G36、G41、G43和G46共7个发育期蝌蚪的连续石蜡切片及成体的背部皮肤切片,采用H.E和AB-PAS染色方法,观察了皮肤各层结构的发育时序并进行了相应的测量.结果表明,在G19、G22和G26蝌蚪表皮均为1层细胞;G36蝌蚪皮肤细胞形态和层数在背腹部出现了显著的区别;在G41基本完成了表皮2层细胞的构建;G43期完成完整的真皮构建,其中分布有毛细血管和2种皮肤腺.G46皮肤在厚度、腺体和毛细血管分布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并与成体皮肤结构有明显的差别,显示出蝌蚪在发育过程中皮肤结构的变化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紧密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变态发育的影响”作为探究实验或探究式课外活动在中学已经广泛开展,目前发展的诸多探究实验组同时开展,无疑加大了此实验的难度.本文针对此实验开展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选用卵和蝌蚪应注意的问题;饲养器皿与水应注意的问题;控制无关变量应注意的问题;实验组加入药物应注意的问题,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蛙类胚胎及蝌蚪发育的分期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以蛙类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或生理特征为标志,对蛙类胚胎及胚后发育进行分期,便于对它们的发育进程进行描述,以及对发育与外界条件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在恒温条件下培育蛙胚,可以作出能为今后重复验证的发育时刻表。比较不同蛙种的发育时,也应在相同的恒温条件下进行,才具可比性。分类学上描述蛙种时,蝌蚪也是被描述的对象。但过去描述蝌蚪,多数采用“当后肢长度若干毫米时,蝌蚪全长为若干毫米。”应用这一方法,很难与其他蛙种作比较,因为发育的水温不同和营养物丰歉不同,蝌蚪的生长速度差别很大,后肢与全长的比例关系也会产生变化。因此,制订一个比较适合多数蛙种通用、又易于掌握的蛙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素促进蝌蚪变态"实验对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等生物学核心素养具有积极意义。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增设甲状腺抑制剂处理的实验组,选择已生长至最大体长的蝌蚪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甲状腺素促进蝌蚪变态发育,且在一定范围内甲状腺素浓度越高,蝌蚪体长缩短比例越大;而高浓度甲状腺素对蝌蚪具有致死作用;甲状腺抑制剂能延迟蝌蚪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农药对不同发育期蝌蚪的毒性,以多疣狭口蛙Kaloula verrucosa蝌蚪为对象,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杀虫剂敌敌畏(DDVP)对25期、26期、35期和42期蝌蚪的急性毒性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19.5~22.0℃条件下,敌敌畏对各期蝌蚪96 h LC50分别为1.13、1.43、1.38和0.61 mg/L,各期蝌蚪对敌敌畏的敏感顺序为42期>25期>35期>26期.由此得出敌敌畏对25期、26期和35期蝌蚪属中等毒性,对42期蝌蚪则表现为高毒.因此建议农药施用应尽量避开蝌蚪的变态期进行.蛙类胚胎期(出膜后)随着发育对外界环境的耐受性增强,蝌蚪期随着发育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性增强.鉴于42期蝌蚪意外死亡率高的特点,认为不宜采用变态期蝌蚪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相似文献   

6.
采用TPS(thin-plate spline)形态计量软件计量了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幼体蝌蚪发育中软骨性颅骨的11项形态指标的变化,采用颅骨总长(TLC,the total length of chondrocranium)线性回归分析了各形态特征与颅骨总长的关系.通过对中华蟾蜍幼体蝌蚪颅骨的线性形态测量,结果表明喙上软骨、内睑部关节距等呈负异速生长,外睑部关节距呈同速生长;听囊等感受结构呈正异速生长,与Emerson等人的观点有所不同.基于中华蟾蜍幼体蝌蚪各期样本之间颅骨的发育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实验样本的选取中既要考虑Gosner的分期,还要考虑同期蝌蚪个体体型大小.  相似文献   

7.
以花背蟾蜍蝌蚪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作为毒理监测指标,对Gosner 31、42和46期蝌蚪进行观察,研究了复合肥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用复合肥溶液浓度为1、1.5、2、2.5和3g·L-1进行染毒时,红细胞出现了大、小2种类型的微核,在核异常类型中出现了严重的核分叶和双核类型;在3个被观察的蝌蚪发育期中,42期蝌蚪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和核异常细胞率数值明显低于其他两个发育期;在5个浓度的染毒中,2.5g·L-1浓度组在微核、双核和核分叶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花背蟾蜍不同发育时期的蝌蚪,对生境中不良因素的抵抗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且微核和核异常与复合肥浓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桓仁林蛙蝌蚪胚后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对桓仁林蛙蝌蚪胚后发育的过程和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测量和描述,并与中国林蛙和昆嵛林蛙进行了比较.胚后发育可分为19期,对其后肢芽、趾、前肢的发育,唇齿的变化过程,口、鼻、眼的位置与形状,以及肛管与尾的变化等方面做了系统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周伟  张庆  李明会  李伟  王进 《动物学研究》2006,27(5):489-494
通过观察昭觉林蛙(Ranachaochiaoensis)蝌蚪在栖息地的分布状况,统计和分析不同发育期蝌蚪在不同植被盖度、水深和水温下的分布频次。其结果表明,Ⅰ、Ⅱ期蝌蚪更倾向于选择植被盖度为41%—70%的水域;Ⅲ期蝌蚪对植被盖度的选择不明显。Ⅱ期蝌蚪倾向于选择水深为0·11—0·30m的水域;Ⅰ、Ⅲ期蝌蚪对水深的选择不明显,且Ⅲ期蝌蚪在水深大于0·31m的水域无分布。随着蝌蚪生长发育,Ⅰ期至Ⅲ期对水深的选择不断变浅。Ⅰ、Ⅱ期蝌蚪均倾向于选择水温为19—25℃的水域;Ⅲ期蝌蚪对水温的选择不明显,但在水温为8—13℃的水域无分布。  相似文献   

10.
中华蟾蜍蝌蚪颅骨发育的形态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PS(thin-plate spline)形态计量软件计量了中华蟾蜍Bufogargarizans幼体蝌蚪发育中软骨性颅骨的11项形态指标的变化,采用颅骨总长(TLC,the total length of chondrocranium)线性回归分析了各形态特征与颅骨总长的关系。通过对中华蟾蜍幼体蝌蚪颅骨的线性形态测量,结果表明喙上软骨、内睑部关节距等呈负异速生长,外睑部关节距呈同速生长;听囊等感受结构呈正异速生长,与Emerson等人的观点有所不同。基于中华蟾蜍幼体蝌蚪各期样本之间颅骨的发育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实验样本的选取中既要考虑Gosner的分期,还要考虑同期蝌蚪个体体型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