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香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特征情况,发现高翔蜉、萝卜螺、河蚬、湖沼股蛤、四节蜉为香溪河水系优势分类单元,各季节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冬季的生物密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季节,说明冬季的河流生境最适宜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生存。香溪河刮食者丰度最高,撕食者最低,表明香溪河着生藻类丰富;固着型底栖动物在香溪河底栖类群中丰度最高,说明香溪河河流流速较快,生境更适宜固着型动物栖居。不同季节环境因子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香溪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空间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通过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量化检测,对三峡水库湖北库区最大河流香溪河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节蜉、高翔蜉、短尾石蝇为香溪河水系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类群;香溪河各支流间生境特征及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功能摄食类群密度相对丰度的变化能够反映不同的栖境特征.对生物多样性指数及优势类群耐污值的比较表明,大型底栖动物栖境为九冲河最好,香溪河干流次之,高岚河和古夫河较差.典型对应分析表明:铵态氮对香溪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影响显著;pH值、浊度、水深、二氧化硅、电导和碱度对九冲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影响显著;浊度对高岚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影响显著;铵态氮和硝酸盐氮对古夫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大型底栖动物沿河流分布的物种丰富度变化及环境因子对其种群的影响,于2016年12月对高岚河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对理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发现,物种丰富度沿河流纵向梯度变化差异性不显著,生物多样性指数沿河流变化差异不显著,说明高岚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稳定。高岚河上游的生态指示种为高翔蜉和四节蜉,中游的生态指示种为四节蜉和萝卜螺,下游的指示种为萝卜螺。模糊聚类分析发现高岚河大型底栖动物类群可划分为3个生境类群,且在梯度分布下群落生境较相似,大型底栖动物群落间关系接近,分布均匀。典范对应分析发现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沿梯度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海拔、pH、浊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源头溪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动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璐  杨海军  李昆  李玲  南晓飞  张振兴 《生态学报》2018,38(13):4834-4842
源头溪流是河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区域,对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维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我国源头溪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薄弱,对长白山源头溪流底栖动物季节动态的研究尚未见报道。采用野外原位定量取样的方法,力图阐释长白山源头溪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特征及其主要环境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共计采集底栖动物90个分类单元,隶属于3纲9目38科。其中,水生昆虫85属,占绝对优势。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明显,底栖动物密度及多样性在夏、秋季显著高于冬季和春季,并在冬季达到最低值。(2)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以收集者占优势,其次为撕食者、捕食者和刮食者,滤食者相对丰度最低。不同功能摄食类群的季节动态不一致,但密度和物种丰富度整体表现为秋季最高。(3)水温、凋落叶分布和流速是长白山源头溪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动态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本研究可为长白山源头溪流后续相关研究及长白山松花江水系生态修复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及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新疆巩乃斯河的生态状况, 团队先后在2018年10月(枯水期)和2019年6月(丰水期)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 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功能摄食类群、生活类型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河段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0种, 隶属3门4纲8目27科, 主要以节肢动物门为主, 其中直突摇蚊亚科(Orthocladiinae spp.)、长跗摇蚊族(Tanytansini sp.)、四节蜉属(Baeits sp.)、亚美蜉属(Ameletus sp.)和Cheilotrichia sp.是优势类群。经过分析发现枯、丰水期巩乃斯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 T检验结果显示: 枯水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生物密度和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丰水期(P<0.05), 两个时期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巩乃斯河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完整, 枯、丰水期均以收集者为主; 在生活类型方面, 枯水期时固着型动物最相对丰度最大为43.20%, 丰水期时蔓生型动物相对丰度最大为57.53%。经过对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之间进行典范对应分析发现, 水温是影响巩乃斯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成果可为巩乃斯河后续相关研究以及伊犁河水系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及参考。  相似文献   

6.
温彬  高勤峰  董双林  宁鲁光 《生态学报》2016,36(14):4327-4336
于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调查了荣成靖海湾3个不同水深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内大型底栖动物的构成,以了解不同水深对刺参养殖池塘环境条件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结果表明:3个不同水深梯度池塘(1#浅水位、2#正常水位和3#高水位)底部光照强度、叶绿素a(Chla)和总有机物(TOM)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各池塘水温差异不显著。光强、Chla和TOM含量在夏季、冬季和春季均表现为1#池塘显著高于3#池塘;秋季各池塘间光强和TOM含量差异不显著,Chla含量则表现为3#池塘显著高于1#池塘。各季节3个池塘间大型底栖动物在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夏季均表现为1#池塘显著高于3#池塘,秋季和冬季则相反;春季1#池塘丰度显著高于3#池塘,生物量则差异不显著。这些差异主要与其各自优势种及其优势度指数大小有关。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夏季和秋季均表现为1#池塘高于3#池塘,春季则相反,冬季各池塘间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各季节3个池塘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水深梯度对刺参养殖池塘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造成显著性影响。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显示,各季节对3个池塘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差异起主要作用的物种为各个池塘的优势种。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水深、Chla和TOM含量为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7.
济南河流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多样性及时空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博涵  吴丹  张吉  殷旭旺  赵长森  窦同文 《生态学报》2017,37(21):7128-7139
2014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对济南地区24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水环境理化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利用多样性指数以及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门57种,分别为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春季、夏季和秋季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5种、35种和33种,春季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豆螺(Bithynia fuchsiana),夏季优势种为溪流摇蚊(Chironomus riparius)和豆螺(Bithynia fuchsiana),秋季优势种为喜盐摇蚊(Chironomus salinarius)和豆螺(Bithynia fuchsiana)。春季、夏季和秋季密度平均值为2.49×10~3、0.56×10~3、1.03×10~3个体/m~2;生物量平均值为495.59、137.26、109.45 g/m2;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37、1.33和1.17;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55、0.67和0.59。全地区共划分出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5类,春季收集者种类最多为20种,夏季刮食者种类最多为12种,秋季收集者与刮食者种类最多为11种,3个季节中收集者密度均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刮食者。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春季影响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磷和总氮;夏季影响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pH和溶解氧;秋季影响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溶解氧和pH。  相似文献   

8.
2017年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1月)对永定河流域23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水环境和水文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分析了永定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群落组成与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河流生境变化的响应情况。永定河流域3个季节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78种,隶属3门6纲39科,其中,春季52种、夏季50种、秋季53种,功能摄食类群以收集者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捕食者,刮食者、滤食者、撕食者所占比例极低。3个季节优势种均属于收集者类群,春季优势种为直突摇蚊属、流水长跗摇蚊属、环足摇蚊属,夏季优势种为雕翅摇蚊属,秋季优势种为多足摇蚊属、摇蚊属、直突摇蚊属。冗余分析结果表明: 水温、流速、盐度以及总磷是影响春季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影响因子;总磷、溶解氧、电导率以及流量是夏季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影响因子;总磷和溶解氧是影响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影响因子;总磷在春、夏、秋季均与收集者类群表现出正相关性,表明永定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受到了水质污染的影响。基于功能摄食类群参数的评价表明:1)物质循环方面,妫水河初级生产力显著高于其他区域,秋季大于其他季节;洋河次级生产力和分解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区域,春季大于其他季节,但洋河自养/异养作用显著低于其他区域,春季小于其他季节;2)纵向输入能力方面,桑干河显著高于其他区域,秋季大于其他季节;3)沿岸物质的输入方面,妫水河显著高于其他区域,夏季大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9.
乳山近海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彭松耀  李新正 《生态学报》2013,33(17):5274-5285
根据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对乳山近海的调查样品,报道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生态学状况.结果表明:乳山近海大型底栖动物以食底泥者和肉食者占较大优势,其次为滤食者,食碎屑者、杂食者、植食者相对丰度较小;食底泥者的优势种为中蚓虫、不倒翁虫、丝异蚓虫和轮双眼钩虾,肉食者的优势种为寡鳃齿吻沙蚕、圆筒原盒螺和纽虫,滤食者的优势种为滑理蛤、菲律宾蛤仔、金星蝶铰蛤和江户明樱蛤;各功能摄食类群分布受有机负荷和底质类型限制;基于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类群的生态参数评价结果表明,乳山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健康状况由虚弱趋于不稳定,大部分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轻度扰动,底栖生态质量状况较优良;冗余分析表明,盐度、水温、总氮、悬浮物、溶解氧、总有机碳和硅酸盐等7个因子与乳山近海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存在较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引水型电站对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2005年10月对香溪河干流5个小水电站对河流底栖动物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按影响情况,各电站设5个采样点.应用底栖动物物种组成、现存量、优势类群、功能摄食类群等参数,衡量小水电站对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研究区域共采集到底栖动物4656条,平均密度为658ind./m2,蜉蝣目的四节蜉属(Baetis spp.)是该区域的优势类群.研究结果表明:电站的修建对河流水化学指标没有显著影响,但河流生境的物理因子(如流速和水深)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对河流底栖动物的各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密度在5个样点间差异显著,而功能摄食类群中滤食者和捕食者的百分含量也有明显差异.另外,各项指标在5个样点间均有一致的变动趋势.相似性分析表明,坝下3号样点的群落组成差异最大,这意味着完全阻隔的坝不利于河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2006年7月至2008年4月,对上海崇明岛明珠湖摇蚊群落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季节调查研究.共调查到11种摇蚊,隶属3亚科10属,优势种为红裸须摇蚊和微小摇蚊.聚类分析表明,优势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夏季优势种为微小摇蚊、秋季为中国长足摇蚊、冬季为红裸须摇蚊.摇蚊群落物种多样性(H′)季节间差异显著,春、秋、冬季较高,夏季最低;物种多样性与均匀度(J)和物种丰富度(S)均显著相关,但主要受均匀度的影响.摇蚊幼虫年平均密度冬季最高、秋季最低,生物量冬季最高,其他3季均处在较低水平上.红裸须摇蚊和微小摇蚊种群动态季节变化显著,而中国长足摇蚊的变化不明显.采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Hilsenhoff生物指数对明珠湖的水质进行了评价,表明该湖的水质等级为中污染-污染,已达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柠条根系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季节性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传统染色检测与PCR-DGGE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柠条根系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季节性变化, 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了土壤因子与AMF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柠条根系AMF总侵染率、丛枝侵染率、泡囊侵染率和土壤孢子密度均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 总侵染率从春季至秋季呈下降趋势,其他指标呈上升趋势. 春、夏、秋3个季节的柠条根系中共检测出9种AMF分子种,但每个季节的AMF群落组成、多样性指数均有一定的差异.主成分(P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随着土壤总氮、总磷和有机碳的增加,泡囊侵染率减少;随着土壤含水量和速效磷的降低, 土壤AMF孢子密度增加;根系内AMF群落组成的季节性差异主要受土壤总磷、速效磷和有机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椒江口海域春秋季虾类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2010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椒江口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虾类的种类组成、优势度、物种数量的空间分布及多样性、相似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椒江口海域春秋两季共出现虾类16种,隶属于8科12属,其中春季14种,秋季12种;春季优势种有中国毛虾、鲜明鼓虾、哈氏仿对虾、细螯虾、日本鼓虾、葛氏长臂虾6种,秋季优势种依次为中华管鞭虾、哈氏仿对虾、周氏新对虾3种.椒江口海域虾类以广温广盐生态类群为主,其次为广温低盐生态类群.多样性分析表明,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较高的站位主要集中在大陈岛西侧海域,整个调查海域的均匀性指数较为稳定.运用聚类和多维标度对群落结构的相似性进行分析,结合水深等环境因子对椒江口虾类的群聚类型进行了讨论,椒江口虾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明显、空间分异显著,水深是导致椒江口海域春秋季虾类群落结构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瓯江口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瓯江口及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春(2006年5月)、冬(2007年1月)两季的调查,分析了研究区大型底栖动物的季节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65种,多毛类和软体动物是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春季,小头虫的优势度最高,冬季,红带织纹螺的优势度最高;研究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分布为河口区<邻近海域、冬季<春季;该区大型底栖动物两季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19.66 g·m-2和131 ind·m-2,春、冬季的密度差异显著,但生物量差异不显著;春冬两季研究区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einer指数差异显著,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的差异不显著.春季,温度和浮游植物是影响研究区大型底栖动物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冬季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总有机碳和溶解氧.  相似文献   

15.
在2011年秋、冬季和2012年春、夏季的游憩时段内(5:00-19:00),对无锡惠山香樟林、湿地松林和栓皮栎林3种游憩林内PM2.5质量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同步观测气象因子,分析了游憩林内PM2.5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惠山3种游憩林内PM2.5浓度年均值低于道路,湿地松林和香樟林内PM2.5浓度年均值低于栓皮栎林;3种游憩林和道路的PM2.5年均浓度低于无锡市背景值.游憩林内PM2.5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最低,秋季次之,春季最高;PM2.5浓度在春、夏、冬季最低的是湿地松林,秋季最低的是香樟林,栓皮栎林在各季节的PM2.5浓度都较高.PM2.5浓度在四季的日变化近似于“单峰单谷”型,7:00-9:00和15:00-19:00各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4个季节的湿度和温度与PM2.5浓度均极显著相关,光照仅在冬季显著影响PM2.5浓度,较小风速对PM2.5浓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在2011年秋、冬季和2012年春、夏季的游憩时段内(5:00—19:00),对无锡惠山香樟林、湿地松林和栓皮栎林3种游憩林内PM2.5质量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同步观测气象因子,分析了游憩林内PM2.5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惠山3种游憩林内PM2.5浓度年均值低于道路,湿地松林和香樟林内PM2.5浓度年均值低于栓皮栎林;3种游憩林和道路的PM2.5年均浓度低于无锡市背景值.游憩林内PM2.5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最低,秋季次之,春季最高;PM2.5浓度在春、夏、冬季最低的是湿地松林,秋季最低的是香樟林,栓皮栎林在各季节的PM2.5浓度都较高.PM2.5浓度在四季的日变化近似于“单峰单谷”型,7:00—9:00和15:00—19:00各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4个季节的湿度和温度与PM2.5浓度均极显著相关,光照仅在冬季显著影响PM2.5浓度,较小风速对PM2.5浓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杂草群落结构的异质性是群落动态的主要属性.基于物种频度和幂函数法则,对沟叶结缕草草坪杂草群落在时间维度上的物种结构和空间异质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从2007到2009年,沟叶结缕草草坪3年共发生杂草43种,隶属19科,其中,禾本科、菊科、莎草科和茜草科杂草在草坪杂草中占据优势,多年生杂草占杂草比例最大,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杂草群落具有比随机分布更高的空间异质性;杂草优势种年内随季节变化明显,表现出“双子叶杂草-单子叶杂草-双子叶杂草”、“多年生杂草-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交替出现的规律;杂草群落的空间异质性在夏季大于冬季,多样性和均匀性在夏秋季大于冬春季,在夏季表现出高异质性的杂草种类比其他季节多;杂草群落空间异质性、多样性年际间变化不显著,均匀性呈逐年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8.
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 调查了珠江口水域大型底栖动物季节分布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34种, 多毛类和软体动物是该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以春季最高, 分别为759ind/m2和5.03g/m2,秋季则最低,分别为274ind/m2和2.34/g/m2.食底泥者是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最主要的功能摄食类群。研究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差异均不显著。典型对应分析表明:夏季锌、铜、铅、磷酸盐和透明度等5个因子与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相关性显著;秋季为铵氮;冬季和春季则分别为透明度和温度。    相似文献   

19.
王建锋  赵峰  宋超  杨刚  侯俊利  庄平   《生态学杂志》2016,27(1):291-298
棘头梅童鱼是长江口水域的常见小型经济鱼类,具有一定的捕捞价值.为了解长江口棘头梅童鱼食物组成和摄食习性的季节变化,本研究利用胃含物分析法对2013年11月—2014年8月在长江口水域捕获的棘头梅童鱼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棘头梅童鱼全年摄食的饵料生物有8目30种,其中虾类(游泳亚目)是主要饵料生物,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为38.5,优势指数(Ip)为79.1;其次为糠虾目和磷虾目.全年饵料生物中的主要优势种类为葛氏长臂虾、安氏白虾、脊尾白虾、长额刺糠虾、短额刺糠虾、光背节鞭水虱和中华哲水蚤等.饵料生物优势种存在季节差异,春季和夏季的主要优势种均为葛氏长臂虾、安氏白虾和短额刺糠虾,秋季主要优势种为长额刺糠虾、短额刺糠虾和脊尾白虾,冬季主要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中华哲水蚤和中华假磷虾.长江口棘头梅童鱼全年空胃率为10.4%,冬季最高,秋季最低;全年平均胃饱满系数为0.6%,冬季最低,春季最高,摄食习性存在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海域真刺唇角水蚤的分布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兆礼  高倩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5):1196-1201
基于1959和2002年在长江口28°00′—32°00′N、122°00′—123°30′ E海域4个季节8个航次的海洋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江口海域真刺唇角水蚤的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真刺唇角水蚤平均丰度在夏秋季较低、冬春季较高,冬季真刺唇角水蚤的出现率最高,春、夏季具明显的集群性;盐度是影响真刺唇角水蚤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该种分布的最适温度约16 ℃,最适盐度在12~20,属暖温性咸淡水种;与1959年相比,2002年长江口海域真刺唇角水蚤丰度明显降低,这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关,可作为长江口海洋变暖的一个重要指示种.春季真刺唇角水蚤的高丰度值出现在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水域,这对于维持该水域渔场功能和生态系统的其他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