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内源性CO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重构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右心导管及维多利亚蓝染色方法,动态观察慢性缺氧不同时间点大鼠肺吕诱导型血红素氧合酶(HO-1)基因表达,内源性CO生成,肺动脉压力及构型的变化,探讨内源性CO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结果:(1)正常大鼠肺组织可表达少量HO-1mRNA,缺氧5、10、15d大鼠肺组织HO-1mRNA含量分别增加2.3、3.6、4.0倍(P<0.01),动脉血中COHb分别较正常大鼠增加1.2、2.6和2.9倍(P<0.1或P<0.05)。同时RVSP升高。光镜下可见IAPA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2)Hemin可使缺氧大鼠肺组织HO-1mRNA和动脉血中COHb保持在高水平(分别高达正常对照组的5.2和3.7倍,P<0.01或P<0.05),能部分地抑制缺氧时大鼠RVSP的升高,减轻IAPA的病理改变。结论:在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HO-1基因的表达增加,内源性CO生成增多。Hemin促进HO-1基因表达和内源性CO手成,可抑制肺动脉压升高,阻抑制血管重构,对缺陷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 1α (HIF 1α)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基因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的表达情况。方法常压间断缺氧法复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 ;右心导管测定平均肺动脉压 (mPAP) ;H·E染色观察肺血管重塑情况 ;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HIF 1α和iNOSmRNA及蛋白质。结果 缺氧 7天后大鼠mPAP升高 ,出现缺氧性肺血管重塑 (HPSR) ,缺氧 14天后出现右心室肥大。对照组大鼠肺动脉壁iNOS、iNOSmRNA、HIF 1αmRNA弱阳性 ,HIF 1α蛋白质在肺动脉内膜和中膜分别呈阴性和弱阳性 ;肺动脉壁iNOS蛋白质和mRNA表达水平于缺氧 3天增高 ,缺氧 7天上升达高峰 ,以后维持于高峰水平 ;HIF 1αmRNA表达水平于缺氧 14天以后显著升高 ;全部缺氧大鼠肺动脉内膜HIF 1α蛋白质强阳性 ,肺动脉中膜HIF 1α蛋白质表达水平于缺氧 3天上升达高峰 ,缺氧 14天以后逐渐向基线回降。缺氧条件下iNOS蛋白质水平与mPAP (r =0 74 ,P <0 0 1)和HPSR (r =0 78,P <0 0 1)呈正相关 ,与HIF 1α蛋白质水平呈负相关 (r =- 0 5 2 ,P <0 0 1)。结论 HIF 1α和iNOS均参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 ,HIF 1α对iNOS可能具有转录激活作用 ,iNOS对HIF 1α的表达可能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内源性一氧化碳减轻大鼠双侧后肢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肺损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Zhou JL  Ling YL  Jin GH  Zhang JL  Shi ZL  Huang XL 《生理学报》2002,54(3):229-233
通过观察血红素氧化酶(HO)阻断剂--锌原卟啉(ZnPP)对肺组织、肺泡间质多形核白细胞数目肺组织丙二醛含量和湿重干重之比的影响,并对肺组织HO活性和血内碳氧血红蛋白水平(COHb)进行检测,以探讨内源性HO/一氧化碳(CO)在肢体缺血再灌注(I/R)所致肺损伤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大鼠双侧后肢I/R可导致急性肺损伤,同时使肺组织中HO活性和血内COHb水平显著升高;应用ZnPP预处理可使HO活性和COHb水平显著降低,但肺损伤却进一步加重。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肢体I/R致肺损伤时,肺组织中HO活性和内源性CO生成增多或减轻大鼠肢体I/R所致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野生型 p5 3、bcl2 基因在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 ,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 p5 3mRNA、bcl2 mRNA在大鼠心脏及肺组织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缺氧组大鼠肺小动脉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 (MT % ) 2 9 3 %± 4 5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5 2 %± 3 2 % (P <0 .0 1) ,肺小动脉壁 p5 3mRNA表达 0 6 8± 0 12明显弱于对照组 1 12± 0 38(P <0 .0 1) ,而bcl2 mRNA表达 2 38± 1 0 4强于对照组 1 0 9± 0 32 (P <0 .0 1)。结论 :①慢性缺氧能导致肺小动脉重建及肺动脉高压 ;②野生型 p5 3bcl2 基因均参与了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知母宁对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肺小动脉Ⅰ、Ⅲ型胶原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周低O2高CO2组,4周低O2高CO2+知母宁组。采用图像分析、氯胺T法、免疫组化、组织原位杂交技术等方法,监测各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颈动脉平均压(mCAP)、肺细小动脉显微和超微结构、血CO浓度,血清及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活性,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肺小动脉Ⅰ、Ⅲ型胶原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低O2高CO2组mPAP升高,肺细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变小,中膜平滑肌细胞和外膜胶原纤维增生,肺血管重建形成,肺匀浆羟脯氨酸含量升高,肺小动脉Ⅰ型胶原及其mRNA表达增加;知母宁组上述变化均明显减轻(P均0.01)。此外,低O2高CO2组全血CO含量、血浆及肺组织匀浆HO-1活性升高,知母宁组上述指标较低O2高CO2组进一步升高(P均0.01)。三组间mCAP,Ⅲ型胶原及其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知母宁降低慢性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减轻肺血管结构重建与其抑制肺动脉Ⅰ型胶原增殖有关,上调内源性CO/HO体系的表达为其可能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G蛋白变化与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关系,本文应用核酸分子杂交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了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G蛋白(Gα0)mRNA水平及其在肺组织中的分布。结果发现:Gα0分布于肺动脉壁肌层的神经纤维中,慢性缺氧可使Gα0阳性神经纤维数目明显增多,而且肺组织中Gα0mRNA水平为对照组的1.68倍。结果提示: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过程可能有通过Gα0起作用的神经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早期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内源性硫化氢体系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体重140~160 g,随机分为分流组(40只)和对照组(40只)。分流组大鼠经下腔静脉-腹主动脉穿刺术建立高肺血流动物模型。分别在术后1 d、3 d、1周、4周及8周各实验时间点测量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组织匀浆中硫化氢(H2S)含量及CSE mRNA相对含量。结果:SPAP于分流后1周开始升高,8周明显升高;肺组织H2S及CSE mRNA含量于分流后3 d及4周显著升高;SPAP与肺组织H2S、CSEm RNA含量于分流后1周、4周及8周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大鼠高肺血流性动物模型可导致肺动脉高压,早期伴随内源性肺组织H2S及CSEmRNA含量的变化,提示内源性H2S体系可能与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有关,并在其中发挥保护性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内5-HT1B受体的分布和表达变化,探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低氧3周组(2w)、低氧4周组(4w)和低氧5周组(5w).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大鼠分别在低氧环境中饲养3周、4周和5周.测定各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收缩压(RVSP)和右心室肥厚度[RV/(LV+S)%].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肺组织中5-HT1B受体的分布和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中5-HT1B受体的蛋白含量.结果:和正常组相比,低氧3周组大鼠的mPAP、RVSP和右心室肥厚度均显著升高(P均<0.05),并且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升高(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5-HT1B受体主要分布在正常大鼠肺动脉的内膜层,而平滑肌层中仅有少量表达:和正常组相比,低氧3周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层中5-HT1B受体的表达显著增多;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大鼠肺动脉平滑肌层中5-HT1B受体表达持续增多.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大鼠肺组织中5-HT1B受体的蛋白含量变化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相一致.结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中5-HT1B受体呈过度表达,这可能是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Yang WX  Zhang QL  Hu HY  Liu J  Li YB  Zhou H  Zheng Y 《生理学报》2007,59(3):325-330
本文旨在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对呼吸节律的调节作用。采用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制备离体延髓脑片标本,分别灌流CO、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底物高铁血红素(hemin)和HO抑制剂ZnPP-9,观察舌下神经根呼吸样传出放电节律的变化。实验分为5组:单纯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对照组、ZnPP-9组、外源性CO组、Hemin组和ZnPP-9+Hemin组。结果如下:在ZnPP-9组,舌下神经根节律性放电频率(discharge frequency,DF)增快(P〈0.05);在外源性CO组,舌下神经根节律性DF减慢(P〈0.05);在Hemin组和ZnPP-9+Hemin组,舌下神经根节律性DF增快(P〈0.05)。结果表明,内源性CO对呼吸节律可能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知母宁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4周低O2高CO2组,4周低O2高CO2^ 知母宁组(知母宁组)。用透射电镜、图像分析、免疫组化、组织原位杂交技术等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颈动脉平均压(mCAP)、肺细小动脉显微和超微结构、血CO浓度、血红素氧合酶-1(HO-1)及其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①低O2高CO2组mPAP比正常组显著增高,知母宁组mPAP比低O2高CO2组显著降低;3组间mCA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②全血CO浓度低O2高CO2组比正常组显著增高,知母宁组比低O2高CO2组增高。③光镜下低O2高CO2组与正常组相比,肺细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核密度、肺细小动脉中膜厚度均显著升高,知母宁组与低O2高CO2组相比以上指标显著降低。④电镜下知母宁组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面积增大、染色质增多、外膜胶原纤维增生均较低O2高CO2组明显减轻。⑤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发现低O2高CO2组大鼠肺细小动脉HO-1及mRNA与正常组比较均明显增加,知母宁组大鼠肺细小动脉HO-1及mRNA表达均较低O2高CO2组为高。结论:知母宁有抑制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结构重建的作用,上调HO-1及其基因表达、使CO合成增多可能为其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注入大鼠双侧下丘脑外侧视前区(POA)复制神经源性肺水肿(NPE),观察左侧交感神经肾上腺支放电活动,测定血浆儿茶酚胺含量及肺泡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物理特性变化。大鼠 POA 注入 KA 后交感神经放电频率迅速增加,(?)O和60min 时分别增加22.8±7.2%和32.2±8.0%。血浆儿茶酚胺含量增高,在30和60min 时最明显。PS 物理特性也有变化,最大表面张力降低,最小表面张力升高,回弹系数及稳定系数均下降,迟滞环面积缩小。实验结果表明:早期即有 PS 活性变化,交感神经神经放电活动和血浆儿茶酚胺含量变化在时间上相平行。这种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可能与下丘脑水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发放增加、血浆儿茶酚胺增多有关,PS 表面活性下降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磷脂酶A2在内毒素致大鼠肺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鼠静脉注射大肠杆茵内毒素(30mg/kg)后3h肺血管外水量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浓度明显增加,表明发生了通透性肺水肿;同时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磷脂酶A2(PLA2)活性升高,且PLA,活性的升高与肺血管外水量的增加呈显著正相关。预先给予PLA2抑制剂对溴苯酰基溴可抑制内毒素引起的PLA2活性升高和通透性肺水肿。提示PLA2介导了内毒素引起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用大鼠29只,进行人工通气吸入烟气,初步探讨了吸烟对肺循环的影响。其中7只观察了吸烟对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直接影响,结果表明,吸烟可致右心室收缩压、心输出量下降及心率减慢,肺循环阻力无明显改变。观察22只大鼠吸烟后缺氧所致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表明,吸烟可使缺氧性肺血管反应降低,而且发生在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之前。  相似文献   

14.
家兔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肺动脉血压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家兔油酸型呼吸窘迫综合征时肺动脉血压的变化。静脉注入油酸后,肺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股动脉血压、心率和心输出量均下降;肺动脉压则升高,并经历最初快速升高、相对稳定和后期升高三个时相变化。预先注射神经节阻滞剂六甲双胺或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然后注射油酸,肺动脉压的最初快速升高期不出现。切断两侧颈动脉窦神经或两侧颈部迷走神经对其并无影响。此外,在后期,六甲双胺及酚妥拉明两者均不能阻断肺动脉压的上升。上述结果表明,动物注射油酸后,肺动脉压的最初快速升高是通过交感神经实现的。肺动脉压的后期升高则是缺氧或其他因素所造成。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山羊实验性高空减压病肺微环障碍及其病理生理改变,并观测消炎痛对该病的预防效果。测定血气、肺泡一动脉氧分压差(A-aDO_2),肺分流率(QS/QT)、肺血管外水量/无血干肺重(PEWV/BFDL),血浆量变化率(△PV)及肺的组织学检查等项指标。结果表明:患重症高空减压病及因此而致死的山羊可发生复合性肺微栓塞(气栓,脂肪栓,血小板栓及自细胞聚集);并伴有肺充血、肺血管周围“袖套”样水肿及PEWV/BFDL增加,表明存在肺微血管滤出增加及间质性肺水肿,偶可发现局灶性肺泡水肿,动脉氧张力(PaO_2)降低主要与QS/QT增加有关,二者呈负的直线相关。高空减压病山羊可迅速发生血浆量减少、血液浓缩及血小板数减少。消炎痛有预防山羊高空减压病的良好效果,表现为:发病数减少,症状减轻;肺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受抑制及血小板栓形成减少,肺微循环改善,QS/QT及PaO_2均正常化;减轻了血浆丧失并促使其更快恢复,防止血液浓缩,有利于血容量及血粘度保持正常。  相似文献   

16.
在65只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兔,向肺动脉内注射2—4μg乙酰胆碱(ACh),可使颈动脉压出现短暂下降,回升时,肺动脉压可出现升压或降压两种反应,但以升压反应较为多见。发生这两种反应时,心率无明显变化。上述颈动脉降压反应、肺动脉升压和降压反应均能被阿托品阻断。乙酰胆碱引起的肺动脉升压反应可以被胆碱能N-受体阻断剂六甲双铵阻断,亦可被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部分逆转。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能部分逆转乙酰胆碱降低颈动脉压的作用,但对乙酰胆碱升高或降低肺动脉压的作用无任何影响。 结果表明,当血液中乙酰胆碱水平升高使肺动脉压下降主要是由于乙酰胆碱直接使肺血管平滑肌舒张。而促使肺动脉压上升的原因,是由于乙酰胆碱一方面直接使肺血管平滑肌收缩;另一方面还可激活交感神经节中N-受体,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后者与α-受体结合而引起肺血管收缩所致。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复制了清醒羊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及其逆转模型,动态观察了在HPH发生、发展及逆转中肺、体循环对外源性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反应。结果表明:(1)PAF对清醒羊常氧期、HPH及HPH逆转期均为一强效应肺血管收缩剂,且呈剂量依赖性;(2)HPH期:PAF对肺血管加压反应增值百分离较常氧期及HPH逆转期低;(3)PAF对三期体动脉压、心率无明显影响,却能降低各期心输出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离体非灌流肺模型,观察了雌二醇(E_2)对成年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PS)分泌的影响,并探讨了前列腺素(PG)在其中的作用。结果显示:E_2(10~(-6)mol/L)可使肺磷脂释放指数和肺磷脂释放量增多,分别为对照组的150.0%(P<0.05)及160.7%(P<0.01),表明E_2可促进成年大鼠PS的分泌;PG合成抑制剂消炎痛(10~(-5)mol/L)可以抑制E_2促进肺磷脂释放的效应,表明PG在E_2促进PS分泌中起介导作用。以上结果提示E_2可能参与成年动物PS分泌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马传桃 《生理学报》1994,46(4):394-398
本实验复制清醒羊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观察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及逆转过程中血浆内源性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低氧4d引起低氧血症,导致肺血管收缩,形成肺动脉高压;停止低氧后可逆转;(2)开始低氧,血中内源性PAF升高,但低氧时间延长血浆中PAF却不随肺动脉压升高相应增加;(3)停止低氧,血浆PAF不随肺动脉高压的逆转而相应降低。上述结果表明血浆PAF的变化与肺动脉高压无关。提示血中内源性PAF不介导清醒羊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导致的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关系密切,二者的相互关系在血管舒缩和血管壁结构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本文观察了培养的小牛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在细胞增殖方面的相互调节作用。混合培养的PAEC和PASM细胞的3H-TdR参入明显降低(P<0.001,与对照组相比)。无论向培养的PAEC和PASM中分别加入PASM和PAEC的条件培养基还是二者共培养时,均发现PAEC的3H-TdR参入明显降低,而PASM的3H-TdR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流式细胞测定也发现共培养时PAEC的G1期细胞增多,G2/M期细胞减少;而PASM的G1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增多。共培养的PASM细胞内cAMP增加,cGMP含量降低;而PAEC细胞的cAMP和cGMP含量均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上述结果提示,PAEC和PASM相互作用可能通过第二信使而调节它们本身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