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迷走神经兴奋,通过其胆碱能纤维和蛙皮素肽能纤维促进胃泌素释放。为研究应激反应时胃泌素的释放机理,本工作以束缚_-寒冷刺激为应激模型,测定了对照组、假手术组、阿托品组和迷走神经切断组大鼠应激前、后血清胃泌素的含量。 材料和方法实验采用杂种雄性大鼠26只,体歪 200~250g,随机分成对照、假手术、皮下注射阿托品(5mg/kg,应激前30min)和膈下迷走神经切断4组。实验前24h禁食,可自由饮水。在乙醚麻醉下,常规消  相似文献   
2.
电刺激杏仁复合体能诱发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类型为心动过缓伴室性或结性期外收缩。刺激杏仁复合体不同亚核均能诱发心律失常,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在核内具有相应的代表点。心律失常发作与杏仁局部区域诱发的爆发性后放电有关。推测杏仁复合体内神经元过度激活可能通过杏仁-迷走神经运动背核及杏仁-下丘脑外侧区等通路下行,使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而导致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
电针引起脊髓P物质释放的频率依赖性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沈上  边景檀 《生理学报》1996,48(1):89-93
我室以往的研究表明,不同频率的电针可引起脊髓释放不同种类的阿片肽。本工作观察P物质(SP)释放的频率依赖性,电针频率选择2,4,8,15,30和100Hz,分别收集电针期间及电针前后各30min的脊髓灌流液,通过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大鼠电针有效组和电针无效组P物质免疫活性(SP-ir).结果如下:(1)电针有效组:2Hz引起SP-ir降低,与电针前相比,P<0.01;4Hz电针前后SP-i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8,15,30,100Hz时SP-ir均增加(P<0.01),其中15Hz时SP增加最多(P<0.001),表明刺激引起SP释放有频率依赖性。(2)电针无效组:不论应用何种频率,电针前后脊髓灌流液中SP-ir变化不大(均P>0.05)。提示,电针时脊髓液中SP含量变化与镇痛效果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脊髓中血管紧张素Ⅱ的释放及其抗电针镇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上  李君 《生理学报》1996,48(6):543-550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不同频率电针引起大鼠脊髓液中血管紧张素Ⅱ(AⅡ)免疫活性(ir)的变化,并观察阿片受体在其中起的作用。结果表明:(1)2Hz电针时大鼠脊髓灌流液中AⅡ-ir减少20%,但无统计学意义;15Hz电针使满足流液中AⅡ-ir降低62%(P〈0.01);100Hz时AⅡ-ir增加60%(P〈0.05)。(2)脊髓蛛网膜下腔(i.t.)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后,15HZ电针反使  相似文献   
5.
甘丙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甘丙肽存在于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它以其广泛的抑制功能参与调节胃肠、泌尿生殖系统平滑肌收缩,胰岛素、垂体激素的分泌而实现它作为神经调制物在外周和中枢的作用。它协同吗啡镇痛、抑制记忆过程的作用将具有很高的临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
家兔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肺动脉血压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家兔油酸型呼吸窘迫综合征时肺动脉血压的变化。静脉注入油酸后,肺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股动脉血压、心率和心输出量均下降;肺动脉压则升高,并经历最初快速升高、相对稳定和后期升高三个时相变化。预先注射神经节阻滞剂六甲双胺或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然后注射油酸,肺动脉压的最初快速升高期不出现。切断两侧颈动脉窦神经或两侧颈部迷走神经对其并无影响。此外,在后期,六甲双胺及酚妥拉明两者均不能阻断肺动脉压的上升。上述结果表明,动物注射油酸后,肺动脉压的最初快速升高是通过交感神经实现的。肺动脉压的后期升高则是缺氧或其他因素所造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乌拉坦麻醉大鼠采用电刺激伏核和脑内微量注射等方法,观察伏核对血压、心率的影响:(1)电刺激伏核具有明显的血压降低和心率减慢作用。(2)红藻氨酸微量注入伏核可消除上述反应。(3)伏核内注射纳洛酮可阻断电刺激伏核的心血管抑制反应(简称电刺激效应);μ受体激动剂DAGO微量注入伏核也能引起血压降低和心率减慢,减少幅度与电刺激效应相似,而κ受体激动剂U-50无此作用。(4)电刺激伏核时于蓝斑内记录到抑制性自发电活动,频率减慢,波幅交大、变宽。(5)切除颈部双侧迷走神经消除了电刺激伏核的心率变化,但降压反应依然存在。以上结果提示:伏核内某些神经元与心血管活动有关,并且至少涉及阿片肽能神经元及μ阿片受体。蓝斑和迷走神经可能参与上述心血管抑制反应。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