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的相关蛋白的变化。方法:将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只):心肌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P组)。两组均接受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30min,开放再灌注180min。缺血后处理组,结扎LAD30min,然后灌注30s,阻断30s,重复4次,继而再灌注直至180min,分别取各组缺血区心肌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利用ImageMaster2D软件分析实验结果。结果:P组和I/R组对比,有11个蛋白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表达增强的有7个蛋白,表达降低的有4个蛋白。结论: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可能在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不同时间点线粒体及线粒体自噬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开胸不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血流阻断;缺血再灌注组2h组(I/R 2 h组)、24 h组(I/R 24 h组)及48 h组(I/R 48 h组),以上3组均阻断LAD 30 min,分别于再灌注后2 h、24 h、48 h观察心肌ATP含量,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线粒体及线粒体自噬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线粒体自噬蛋白PINK1、Parkin、p62、LC3B及线粒体膜蛋白Tom20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及心肌组织ATP含量于再灌注2 h开始下降,24 h下降最显著,48 h有所改善,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再灌注24 h最为明显,48 h有所改善。PINK1、Parkin、p62蛋白表达于损伤后2 h增强,于再灌注后24 h升高最显著,持续至48 h,LC3BⅡ表达于损伤后24 h增强,同样持续至48 h。透射电镜下可见线粒体自噬体于再灌注后24 h明显增多,并持续至48 h。结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线粒体功能与形态损伤以损伤后24 h最为显著,至损伤后48 h后好转;线粒体自噬水平升高以损伤后24 h最为显著,且维持至损伤后48 h,提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3.
皂荚皂苷对麻醉犬心肌缺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皂荚皂苷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的防治作用,本文采用麻醉开胸犬,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产生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测定犬冠状动脉血流量(CABF)和心外膜电图(EECG),心肌梗死面积及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显示皂荚皂苷24 mg/kg1、2 mg/kg6、mg/kg三个给药剂量组经十二指肠给药后,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轻心肌缺血程度,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中AST、CK、LDH活性,并可增加血清中SOD活性及降低血清中MDA含量。表明皂荚皂苷对结扎犬冠脉造成的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后适应缺血时间窗的选择对小鼠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适应对小鼠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及不同缺血时间窗的后适应心脏保护作用的差异 .方法 96只成年C57/BL小鼠随机分为缺血时间30、45 min和60 min的三组,每组又分为后适应和缺血再灌注两种处理.通过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死 ,在完全再灌注早期给予反复短暂再通/闭塞的缺血后适应.采用Evans blue和TTC染色的方法确定缺血心肌和梗死心肌面积,并测定血清的心肌酶含量、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性与丙二醛 (MDA) 水平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缺血30 min后适应组、缺血45 min后适应组心肌梗死面积分别比相同缺血时间的再灌注对照组减少53.1%和3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后适应可明显降低血清心肌酶、提高心肌SOD的活性以及改善血流动力学的恶化;缺血60 min后适应组梗死心肌面积无明显降低,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鼠心肌处于轻中度水平的缺血损伤,在恢复冠脉血流的早期施行缺血后适应可以有效地减少心肌再灌注损伤,但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心肌保护作用就明显减弱或消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氧液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新西兰白兔32只,随机分为4组(n=8),结扎-开放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Sham组)只穿线环绕LAD不结扎;吸氧组(OX组)结扎前30 min经鼻吸纯氧2L/min;在结扎LAD前30 min分别静脉注射HO 10 ml/kg(HO1组)、20 ml/kg(HO2组)。于结扎LAD前即刻(T0,基础值)、开放LAD前即刻(T1)、再灌注60 min(T2)及再灌注120 min(T3)时记录HR和MAP,于T3时抽取动脉血样3 ml,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I(cTNI)的活性和IL-6和TNF-α的浓度,并测定心肌梗死范围。结果:I/S组与T0时比较,T 1-3时各组HR、MAP进行性下降(P<0.05);三组间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比较,I/S组血清CK、cTNI、IL-6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P 0.01);与OX组比较,HO2组上述酶及炎症因子浓度显著下降(P<0.01),心肌梗死范围减小(P<0.05)。结论:高氧液预处理可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兔急性心梗再灌注模型中通过硬膜外给予吗啡,探讨其对兔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取开胸结扎LAD(left anterior descending,左前降支)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结扎冠状动脉LAD 30min后,松开结扎线,再灌注4 h。新西兰兔22只随机分成2组:①硬膜外吗啡组:经硬膜外注入吗啡(0.25 mg/kg,配成0.5 mL溶液);②对照组:经硬膜外注入生理盐水0.5 mL。缺血再灌注后逐层关胸,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缺血再灌注后4周,两组LVEDD和LVESD均明显增大,但以对照组为甚,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LVEF和LVFS,在缺血再灌注后4周硬膜外吗啡组分别降低了9.36%和8.24%,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3.53%和12.18%,对照组比硬膜外组更显著(P<0.05),左室心功能硬膜外吗啡组好于对照组(LVEF:69.73%vs.62.99%;LVFS:31.39%vs.26.59%;LVEDD:14.35 vs.16.96;LVESD:9.52 vs.1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注射吗啡能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左心功能,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鲜皮水提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地奥心血康)及白鲜皮低、中、高剂量组(白鲜皮水提物0.128、0.64、1.28 g/kg),每组6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给药后大鼠心电图ST段的改变,测量心肌梗死面积,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检测大鼠血清CK,SOD活性、MDA含量。结果白鲜皮中、高剂量组给药后能明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明显降低缺血30 min和再灌注120 min时ST段的抬高,并能降低大鼠血清中MDA含量,升高SOD活性,减少因缺血导致的心肌组织病理损害。结论白鲜皮水提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保护心肌细胞功能、提高心肌抗氧化能力、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致脑损伤中炎症因子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ham)、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后处理组(IPost)。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复流120 min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后处理组于再灌注前进行缺血后处理,再灌注10 s,缺血10 s,共3次。断头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炎性因子IL-6、IL-8、IL-10,免疫组化法检测GFAP。结果:与Sham组相比较,IR组脑组织炎症因子IL-6,IL-8表达增加,IL-10下降(P0.01),而后处理可以降低脑组织中IL-6,IL-8的表达,增加IL-10的表达(P0.01);与Sham组相比较,IR组脑组织GFAP表达增多(P0.05),而后处理可以显著增加脑组织中GFAP的表达(P0.01)。结论:心肌缺血后处理可以减少脑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增加GFAP的表达,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芹菜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溶剂对照组、维拉帕米阳性对照组、芹菜素低、高剂量用药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2 h。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的NF-κB和ICAM-1的表达.结果芹菜素组可降低心肌组织NF-κB和ICAM-1的表达,与IR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芹菜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后NF-κB和ICAM-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骨骼肌缺血后处理(RPostC)、心肌的缺血后处理(MPostC)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是否存在差异以及两者联合后作用是否叠加。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O只,随机分为5组(n=6):缺血对照组(Con)、假手术组(sham)、心肌缺血后处理组(MPostC)和肢体缺血后处理组(RPostC)及心肌缺血后处理联合肢体缺血后处理组(MPostC+RPostC)。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45 min,再灌注120min方法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短暂结扎双侧髂外动脉固定部位5 min造成骨骼肌短暂缺血。以Evans蓝标记心肌缺血区范围,以TTC法检测梗死心肌范围,并分别于缺血前、后及再灌注1、2 h测定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PK)活性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结果:和Con组相比,MPostC和RPostC组心肌梗死范围均明显降低(P<0.05);MPostC联合RPostC组心肌梗死范围与MPostC或RPostC组相比,均进一步降低(均P<0.05)。但MPostC组及RPostC组之间心肌坏死范围未见统计学差异。再灌注120 min末血浆CPK活性及LDH含量也显示相似趋势。结论:骨骼肌缺血后处理及心肌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均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且两者作用可以叠加;但骨骼肌和心肌后处理之间保护作用未显示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与丹参进行对比研究云南产鼠尾草属药物褐毛甘西鼠尾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结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方法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再灌注60 min后血清中CK、LDH、SOD、GSH-Px和MDA含量。实验结果显示:该药可以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清CK、LDH和MDA含量,升高血清SOD和GSH-Px活力(P<0.01,P<0.05)。表明褐毛甘西鼠尾对在体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参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采用结扎 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 AD)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 ,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细胞计数。观察人参对 Wistar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心肌细胞凋亡数单纯结扎组为 37.5 3± 9.2 2个 /视野 ,人参治疗组为 6 .5 0± 3.5 9个 /视野 ,假手术组为 0 - 1个 /视野 ,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 (P<0 .0 0 1)。表明心肌缺血再灌注可使心肌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加 ,而给予人参治疗可明显地抑制缺血再灌注时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 ,证实人参具有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家兔30只,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组和参附注射液组,统一标准喂养。行药物预处理10 min后,手术结扎家兔冠状动脉左心室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和再灌注状态下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组织中酶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I组心脏舒缩功能减退,丙二醛(MDA)含量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细胞能源Na+-K+-ATP酶及Ca2+-ATP酶活性降低,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大量释放。而与MI/RI组比较:参附注射液组能不同程度的恢复左心室收缩压(LVSP)、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P〈0.01),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P〈0.01),抑制MDA、LDH、CK升高,增强SOD、GSH-PX、Na+,K+-ATP及Ca2+-ATP活力。结论: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开胸结扎冠状动脉与闭胸明胶海绵栓塞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AMI)动物模型的特点。方法分别经开胸结扎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主干及闭胸冠脉栓塞的方法阻断冠脉血流;采用单级肢体导联和胸导联方式,在阻断前后监测心电图波形变化;造模72h后取心肌组织行病理切片染色。结果经心电图和病理验证,两种方法均可成功制备犬心梗模型,开胸冠脉结扎犬死亡率较高,而冠脉栓塞成活率高。结论相较开胸冠脉结扎法,闭胸栓塞法制备心梗模型对动物损伤小,成活率高,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上胸段硬膜外阻滞(high 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HTEA)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global cerebral ischemia,GCI)再灌注期间脑血流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成功进行T4-5间隙硬膜外置管,并建立四血管阻断的全脑缺血模型进行15 min的全脑缺血。根据通过硬膜外导管输注药物不同,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0.9%生理盐水)、假手术-硬膜外组(Sham-HTEA,0.25%布比卡因)、全脑缺血组(GCI,0.9%生理盐水)和硬膜外组(HTEA,0.25%布比卡因)。给药时间从缺血前15 min开始以20μL/h的速度持续输注至再灌注24 h。缺血前至再灌注2 h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Western-blot检测再灌注24 h海马凋亡蛋白Bcl-2和Bax含量。结果:HTEA组与GCI组相比,缺血期间及再灌注2 h内的MAP和HR无统计学差异,而与Sham组相比,GCI组的MAP缺血时升高,而再灌注时降低(P0.05);再灌注10 min的高灌注期HTEA组CBF明显低于GCI组(123.1%±35.2%vs 177.5%±32.4%,P0.01),再灌注60 min至120 min的低灌注期的大部分时间点HTEA组CBF均高于GCI组(P0.05);再灌注24 h海马组织Bax/Bcl-2比例明显降低(P0.01)。结论:0.25%的布比卡因20μL·h-1连续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可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可改善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低灌注期的脑血流量,并减少再灌注24 h海马Bax/Bcl-2比例。  相似文献   

16.
用冠状动脉Harris二期结扎并部分再灌注法及心肌梗塞恢复期的心脏程控刺激技术(PES),进行心电生理检查并诱发与终止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纤颤(VF),建立了狗心肌缺血/再灌注后VT/VF的在体心脏电生理学研究方法,对该方法的可靠性、实用性及其临床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狗心肌缺血/再灌注5~8d后用PES能可靠地、重复地诱发出VT/VF,再灌注的梗塞心肌是其电生理异常的病理基础,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是一种有价值的电生理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流量及与脑组织水含量变化的趋势。方法:选取5只成年SD雄性大鼠(n=5),参照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2 h后拔出线栓。利用PeriCam PSI血流灌注成像系统实时监测大鼠在缺血前及缺血5 min、30 min、1 h、2 h、再灌注5 min、30 min、1 h、2 h、4 h、6 h及24 h的血流灌注量,记录在ROI(感兴趣区)测量的数值。再选取15只成年SD雄性大鼠,分为Control组、缺血2 h、再灌注30 min、4 h及24 h组(n=3)。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按上述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取新鲜脑组织用干湿重法测定其左、右半球的水含量。结果:栓塞时缺血侧血流量逐渐下降,缺血2 h下降最低(P<0.05);再灌注早期血流量恢复较大(P<0.05),30 min时显著下降(P<0.05),4 h明显上升(P<0.05),24 h再次上升(P<0.05)但低于缺血前血流量(P>0.05)。脑组织水含量测量,缺血2 h组和再灌注30 min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再灌4 h组和再灌24 h组明显增高(P<0.05),且再灌24 h组明显高于再灌4 h组(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流量和脑组织中水含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且脑组织中水含量与再灌注过程中血流量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强度及时间窗骨骼肌缺血后处理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效能,试图寻找最佳强度和时间窗的骨骼肌缺血后处理方案。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2只(雄性)随机分为7组(n=6):①假手术组(Sham)、②缺血对照组(CON)、③标准骨骼肌后处理组(SP)、④延迟6min骨骼肌后处理组(6M-DSP)、⑤延迟1 min骨骼肌后处理组(1M-DSP)、⑥骨骼肌后处理加强组(SSP)、⑦骨骼肌后处理减弱组(WSP)。以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固定部位方法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以游离并夹闭双侧腹股沟髂外动脉固定位置方法造成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末以TTC法确定心肌梗死范围,并分别于心肌缺血前、后及再灌注1 h、2 h,以生化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和CON组相比,1M-DSP组心肌梗死重量比及面积比分别下降了42.32%及42.68%、SP组分别下降了49.97%及43.78%、SSP组分别下降了48.36%及48.86%,(P均<0.05),但三组之间相比,心梗范围未见明显差异;而6M-DSP、WSP组与CON组相比未见心肌保护作用;肌酸激酶(CK)的水平和梗死范围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之前完成骨骼肌5 min缺血/1 min再灌注1次循环的缺血后处理,可以起到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心肌病的重要调节分子和生物标记。我们假设S1P受体表达参与了S1P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并可作为缺血性心肌病的标记。通过在体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手术心肌缺血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心肌缺血早期不同时间段(15 min,30 min,1 h)和缺血40 min再灌注2 h后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S1PR1、S1PR2、S1PR3在心肌中的表达。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组心肌中S1PR3的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而S1PR1和S1PR2表达无变化;各缺血组心肌中S1P的三种受体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提示:S1P受体不适合作为早期心肌缺血的标记物;S1P受体在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时有不同的表达模式,S1P浓度变化和S1P受体表达改变的联合作用共同构成了在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后的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改进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的制备方法,并进行综合评判,为后续开展MI/RI研究奠定良好的模型基础。方法将36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ormal组),不干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假手术组(Sham组),仅穿线,不结扎LAD;缺血再灌注组(MI/RI组),结扎LAD30 min,再灌注120 min。大鼠于麻醉后连续记录心电图,气管切开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开胸对大鼠LAD分别进行干预后从心电图、心肌酶含量测定、心梗面积及心肌病理组织学检查等方面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综合评判。结果 MI/RI组心电图有明显ST-T动态变化;MI/RI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于2 h后显著升高;与Sham组比较,MI/RI组梗死面积明显增大;MI/RI组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明显,炎性细胞广泛浸润。结论改进后的造模方法不但降低了手术难度,而且成功建立了大鼠MI/RI模型,为后续开展MI/RI研究奠定了良好的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