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2021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探讨冷冻消融术(CBA)与射频消融术(RFCA)对心房颤动患者心理状态、血小板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住院拟行消融手术的房颤患者192例,随机分为A组(n=96,RFCA治疗)和B组(n=96,CB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心理状态、血小板功能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PVI成功率比较无差异(P>0.05),B组冷冻最低温度低于A组,手术时间、消融时间短于A组(P<0.05)。B组术前、术后1 d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膜CD63、CD62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A组血小板聚集率、GMP-140、CD63、CD62P均高于术前及B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B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 75.00%(72/96),高于A组的30.21%(29/96)(P<0.05)。结论:与RFCA相比,CBA治疗房颤患者,在获得相当治疗效果的同时,心理状态改善效果更佳,预后更好,同时对血小板功能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骨骼肌缺血后处理(RPostC)、心肌的缺血后处理(MPostC)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是否存在差异以及两者联合后作用是否叠加。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O只,随机分为5组(n=6):缺血对照组(Con)、假手术组(sham)、心肌缺血后处理组(MPostC)和肢体缺血后处理组(RPostC)及心肌缺血后处理联合肢体缺血后处理组(MPostC+RPostC)。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45 min,再灌注120min方法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短暂结扎双侧髂外动脉固定部位5 min造成骨骼肌短暂缺血。以Evans蓝标记心肌缺血区范围,以TTC法检测梗死心肌范围,并分别于缺血前、后及再灌注1、2 h测定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PK)活性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结果:和Con组相比,MPostC和RPostC组心肌梗死范围均明显降低(P<0.05);MPostC联合RPostC组心肌梗死范围与MPostC或RPostC组相比,均进一步降低(均P<0.05)。但MPostC组及RPostC组之间心肌坏死范围未见统计学差异。再灌注120 min末血浆CPK活性及LDH含量也显示相似趋势。结论:骨骼肌缺血后处理及心肌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均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且两者作用可以叠加;但骨骼肌和心肌后处理之间保护作用未显示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分离法获取和培养心脏成纤维细胞,应用ELISA、Western-blot、RT-PCR的方法分别测定醛固酮、普伐他汀以及甲羟戊酸对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TGF-β1水平和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醛固酮(10-7mol/L)可促进心脏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TGF-β1水平和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1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提前给予普伐他汀(10-5,10-4,10-3mol/L)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醛固酮的上述作用,同时这种抑制作用可被甲羟戊酸所逆转。结论:普伐他汀可抑制醛固酮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TGF-β1mRNA表达以及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其机制可能与甲羟戊酸代谢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体情况下,骨骼肌缺血后处理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肌坏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随机选取6只进行梗死范围的测定,另外6只进行凋亡测定):①假手术组(Sham组);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③远端后处理组(RPostC组)。在缺血前、后及再灌注60 min、120 min分别抽血测定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采用伊文思兰(evans blue)和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方法确定心肌缺血区范围以及心肌坏死区范围。用Tunel法检测兔心肌缺血区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缺血区蛋白caspase-3、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RPostC组心肌坏死程度、再灌注末CK活性较I/R组明显减低。RPostC组缺血区心肌Tunel阳性指数显著低于I/R组(21.79%±1.07%vs35.81%±1.10%,P<0.05)。而RPostC组缺血区心肌细胞caspase-3阳性指数显著低于I/R组(25.03%±1.16%vs39%±2.43%,P<0.05)。与Sham组比较,I/R组及RPostC组Bax蛋白表达指数、Bcl-2蛋白表达指数均升高;但RPostC组的Bax/Bcl-2比值降低,而I/R组的Bax/Bcl-2比值升高。与I/R组相比较,RPostC组Bax蛋白表达指数及Bax/Bcl-2比值显著降低,Bcl-2表达指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端后处理能够明显的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其减轻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抑制促凋亡基因caspase-3的活化及Bcl-2表达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消融方式对心房颤动患者凝血参数、心肌损伤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心血管内二科住院拟行消融手术的心房颤动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消融方式分为射频消融(RFCA)组(n=99)和冷冻消融(CBA)组(n=101),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凝血参数、心肌损伤以及生活质量,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BA组手术时间、消融时间短于RFCA组,冷冻最低温度低于RFCA组(P<0.05)。两组术后 24 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降低,但CBA组高于RFCA组(P<0.05),两组术后 24 h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升高,但CBA组低于RFCA组(P<0.05)。两组术后 24 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 I (TnI)较术前升高,且CBA组高于RFC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精神健康、活力、生理职能、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维度评分较术前升高,且CBA组高于RFC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RFCA相比,CBA治疗心房颤动,可缩短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减轻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但CBA对机体心肌损伤影响更大,临床应视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