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HLA-A、B、DRB1基因座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春梅  朱波峰  李生斌 《遗传》2008,30(2):164-168
应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内蒙古地区蒙古族106名无关健康个体的HLA-A、B和DRB1 基因座进行基因分型, 以研究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群HLA-A、B、DRB1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及其组成的单倍型频率分布特征。 采用最大数学预期值算法计算HLA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单倍型频率。106 名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个体的HLA-A、B、DRB1基因座分别检出13、29、13个等位基因。高频单倍型分别为 HLA-A*02-B*46 (0.0510); HLA-A*02-B*13(0.0495); HLA-A*02-B*51(0.0442); HLA-B*13-DRB1*07 (0.0555); HLA- B*46-DRB1*09(0.0378); HLA-B*35-DRB1*13(0.03300); HLA-A*02-B*13-DRB1*07(0.033019); HLA-A*02-B*46- DRB1*09(0.031985)。研究表明: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群HLA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和单倍型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HLA- A*24-B*14, HLA-A*32-B*63在该民族具有极强的连锁不平衡。  相似文献   

2.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我国不同民族的正常个体以及β地中海贫血患者θ珠蛋白基因5′侧序列中的多态性HincⅡ位点及其遗传性质。在广西壮族正常个体和β地中海贫血纯合子中,该多态性位点的发生频率均为75%,与正常汉族人测得值相近。家系分析资料表明,该多态性位点完全按照孟德尔规律进行遗传。  相似文献   

3.
4个HLA等位基因在5个民族中分布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肖文彦  褚嘉档  史磊  俞建昆  许绍斌 《遗传》2005,27(4):518-522
应用ARMS-SSP结合的方法调查与AIDS相关的HLA等位基因,即HLA-A*02,B*35,B*27,B*57四个基因在五个民族群体(云南汉族、彝族、傣族、新疆维吾尔族、广西壮族)中的分布情况,并进行了相应的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HLA-A*02在壮族和汉族中检出的阳性样本频率非常高,在另外几个民族中的分布频率偏低;B*35基因在各民族中分布差异不大;B*27在傣族中的分布频率较高,汉族、彝族和壮族中分布的频率差异不大;B*57则在各民族中的分布差异不大;保护性的等位基因即A*02,B*27,B*57的基因型频率在5个民族中有极显著的差异。此课题增进了对我国部分AIDS流行地区AIDS相关HLA等位基因型遗传背景的了解,是对HLA与AIDS相关性研究资料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4.
在国内首次用等电聚焦和酶连免疫标记方法调查哈尔滨、西安、成都、贵阳、漳州等五个汉族群体的补体第七成分(C7)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C7*1基因频率最高,在0.8152至0.9144之间。C7*2频率在四个亚群中为0.0528至0.0849,但在贵阳人群中高达0.1527,是目前世界上已观察到的最高值。C7*4频率在五个亚群中无显著差异,在0.0180至0.0402之间。没有观察到C7*4有由北方人群扩散到南方的明显趋势。在南方的三个汉族亚群中观察到在高加索人和日本人群中存在的C7*3基因。  相似文献   

5.
采用PCR-SSCP、克隆测序等方法,分析600只河西绒山羊GOLA-DRB1基因第2外显子遗传特征、SNPs变异类型,同时分析该基因与山羊流产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河西绒山羊DRB1基因第2外显子上存在26个等位基因,序列比对后发现26个等位基因中存在71个核苷酸变异住点,占分析位点总数的30%.其中转换位点25个,占核苷酸多态位点的35.21%;颠换位点35个,占核苷酸多态位点的49.3%;转换和颠换共存位点9个,占12.68%.山羊流产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河西绒山羊病例组中DRB1*18、DRB1*23、DRBl*26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x2值分别为6.31,4.859,6.396,RR值为2.55, 2.72,DRB1*8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x2值为17.618,RR值为3.59;病例组中DRB1*14等住基因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x2值为4.812,RR值为0.65,DRB1*1和DRB1*1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l),其中B1的x2值和RR值分别为14.11和0.61,初步推断DRB1*8可能是河西绒山羊流产发病单体型中的遗传易感基因,DRB1*1和DRB1*11可能为其遗传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MICA*A5.1基因与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的关系。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 SSP检测样本中的MICA*A5.1基因,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Ct-DNA。结果 在122例不孕患者组中有33例Ct感染阳性,140例对照组中有16例Ct感染阳性,2组Ct感染率分别为27.1%和11.4%。经PCR-SSP方法检测,不孕患者组中MICA*A5.1基因阳性个体有35例,Ct感染阳性且同时MICA*A5.1基因阳性的个体有5例;对照组中MICA*A5.1基因阳性个体有43例,Ct感染阳性且同时MICA*A5.1基因阳性的个体有1例。MICA*A5.1基因阳性个体和MICA*A5.1基因阴性个体之间Ct感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孕患者组P=0.046;对照组P=0.022;两组合并P=0.01)。结论 不孕患者组Ct感染率要高于对照组;与MICA*A5.1基因阴性个体相比,MICA*A5.1基因阳性个体的Ct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用等电聚焦免疫固定技术,调查了成都地区汉族286份无血缘关系个体血清α_2 HS-糖蛋白和型特异成分的表型频率,求得基因频率为:AHSG*1=0.6958,AHSG*2=0.3042;GC*1F=0.4021,GC*1S=0.3182,GC*2=0.2745,GC*1A=0.0052。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乙醇代谢酶基因ADH3、ALDH2及CYP2E1 RsaⅠ/PstⅠ位点多态性与酒精性肝病(ALD)的关系。探讨遗传因素对其易感性的影响。方法:PCR-RFLP法检测东北地区汉族男性健康者、嗜酒者及ALD患者中ADH3、ALDH2和CYP2E1的基因型并比较其基因频率。结果:ADH3和CYP2E1的两种等位基因在各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DH2的两种等位基因在三组间的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ALDH2~*1在嗜酒及ALD组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其在对照组中的频率,二组均以ALDH2~*1/2~*1基因型为主,未见ALDH2~*2/2~*2;与嗜酒者相比,ALDH2~*2在ALD组中的频率显著提高,且均为ALDH2~*1/2~*2。结论:ADH3及CYP2E1 RsaⅠ/PstⅠ位点多态性与东北地区汉族男性ALD的发生无关;ALDH2~*1是嗜酒的诱因,ALDH2~*2/2~*2可防止嗜酒及ALD的发生,ALDH2~*1/2~*2具有最高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贵州汉族人群HLA-DM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红梅  王永霞  王勇 《遗传》2008,30(9):1153-1156
为了探讨贵州汉族人群HLA-DM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 采用PCR-RFLP法对125 例贵州汉族人进行HLA-DM基因分型。结果显示, 贵州汉族人群DMA*0101~0103等位基因频率依次是0.720、0.244、0.036, DMB*0101~0104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依次是0.620、0.156、0.188和0.036; 贵州汉族人群中DMA的基因型以DMA*0101/0101和0101/0102为主, 而DMB的基因型以DMB*0101/0101、0101/0102和0101/0103为主。结果表明, HLA-DM基因多态性具有地区性、民族性的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华南地区尿毒症患者的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及抗HLA-DRB1抗体类型,收集尿毒症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方法对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基因分型。经Luminex系统检测因尿毒症进行肾移植的患者中抗HLA-DRB1抗体的类型和频率,用HLAMatchmaker数据库比较和分析HLA-DRB1的表位及其氨基酸序列,通过统计软件分析患者中HLA等位基因和抗HLA抗体的类型和频率。结果发现: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尿毒症患者HLA-DRB1*13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4.33%vs. 13.37%,P0.001);HLA-DRB1*14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12.01%vs.4.12%,P0.001)。在所有类型的抗HLA-DRB1抗体中,抗HLA-DRB1*01/*13/*14抗体的频率显著低于其他抗HLA-DRB1抗体的频率(P0.05)。经HLAMatchmaker数据库分析发现,HLA-DRB1*01/*13/*14等位基因中的常见表位为77T。这表明:在基因频率上,HLA-DRB1*13与尿毒症患病率呈负相关,可能对个体具有保护作用;HLADRB1*14与尿毒症患病率呈正相关,可能是尿毒症的易感因素。尿毒症患者中抗HLA-DRB1*01/*13/*14抗体的水平显著低于其他抗HLA-DRB1抗体,这可能是由存在的共同表位77T所致。研究结果将为深入了解HLA-DRB1基因与尿毒症的关系奠定基础,对阐明HLA-DRB1基因在尿毒症及肾移植中的作用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克里雅河下游封闭人群DYS19和DYS390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居住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当中克里雅河下游地区封闭人群(51例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扫描对其DYS19和DYS390两个STR基因座进行基因扫描研究其遗传多态性。对于DYS19基因座,克里雅河下游的封闭人群等位基因分布呈现“M”形分布,以DYS19*14和DYS19*16最常见,基因频率分别为0.353和0.510;对于DYS390基因座,其人群等位基因分布也并非呈现“钟形”分布,而是以DYS390*21和DYS390“24两种基因型基因频率最高,并且DYS390*21为此人群等位基因重复次数最少的基因型,基因频率分别为0.235和0.431,这可能是提示克里雅河下游的封闭人群的来源包含两个不同的群体分支。  相似文献   

12.
辽宁满族11个Y-STR基因座多态性及遗传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美森  百茹峰  张金生  于晓军 《遗传》2008,30(5):583-589
调查了辽宁满族群体11个Y-STR基因座的多态性分布, 探讨其群体遗传学及法医学应用价值。应用Powerplex Y System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检测203名满族无关男性个体的11个Y-STR基因座, 用ABI310遗传分析仪进行基因分型, 计算等位基因和单倍型频率, 并结合已公开发表的国内其他16个群体相应基因座的遗传学资料, 分析其遗传距离和聚类关系。满族个体中共检出189种单倍型, 单倍型频率多样性0.9991, 基因多样性GD值在0.4594(DYS391)~0.9258(DYS385a/b); 从遗传距离分析发现, 满族和东北汉族的遗传距离最小(0.0015), 与维吾尔族的遗传距离最大(0.1485)。结果表明, 11个Y-STR基因座在满族群体中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态性, 适用于当地区的法医学应用。与其他民族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对了解满族的起源、迁移以及相互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猕猴MHC-DPB1基因外显子2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猕猴(Macaca mulatta)是最理想的医学实验灵长类动物, 且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了解中国猕猴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基因的遗传多态性背景, 为它们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遗传资源的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文章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和克隆测序技术分析了106个四川野生猕猴MHC-DPB1基因的exon 2, 共检测到21个Mamu-DPB1等位基因, 其中有15个为本研究中首次发现的新等位基因; 从整个大的猕猴群体(106个个体)来看, 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的是Mamu-DPB1*30(0.1120); 单独从不同地理群体来看, 最高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小金-DPB1*30 (0.1120), 黑水-DPB1*04 (0.1702), 巴中-DPB1*32 (0.1613), 汉源-DPB1*30(0.1120), 九龙-DPB1*04(0.1139); 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 猕猴Mamu-DPB1等位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 有12个氨基酸残基变异位点表现出物种特异性, 其中有9个位于新发现的15个Mamu-DPB1等位基因氨基酸序列中; 不同物种来源的DPB1等位基因系统发生树表明, 猕猴与其近缘物种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的DPB1等位基因间存在着跨种多态(Trans-species polymorphism)现象。研究还表明, MHC-DPB1等位基因在中国猕猴群体和先前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印度猕猴群体间具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广西4个少数民族17个Y-STR基因座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冬亮  刘长晖  梁祚仁  刘超 《遗传》2009,31(9):921-935
应用Yfiler复合扩增试剂盒及基因分型技术, 调查了广西瑶、彝、京、壮4个少数民族人群17个Y-STR基因座的多态性分布, 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和单体型多样性, 并结合国内其他4个群体相应基因座的遗传学资料, 分析其遗传距离和聚类关系。瑶族100名无关男性个体中检出61种单体型, 单体型多样性为0.9784; 彝族105名无关男性个体中检出67种单体型, 单体型多样性为0.9866; 京族103名无关男性个体中检出79种单体型, 单体型多样性为0.9911; 壮族107名无关男性个体中检出91种单体型, 单体型多样性为0.9956。在4个少数民族中, 京族和壮族的遗传距离最小(0.0391), 彝族和瑶族的遗传距离最大(0.3376)。结果表明, 该17个Y-STR基因座在广西4个少数民族人群中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 在法医学、群体遗传学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洪涛  赵修竹 《遗传》1990,12(4):32-33
用琼脂糖高压电泳及免疫固定法对222份维吾尔族人血浆进行了备解素B因子(Bf)遗传多太性检测,发现其Bf*S、F、S07、F065、F1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6622,0.2680,0.0586,0.0090及0.0023。x2检测表明,这种分布与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相吻合。结合对GLO的研究,比较两座位间的连锁不平衡参数,发现Bf*S与GLO1的Δ值较大。  相似文献   

16.
怎样分析人类中某一性状是由一对完全显性的常染色体基因所控制。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证明 Snyder 公式。即在一个大的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如果基因 A 对 a 为完全显性;基因 A 的频率为 p,a 的频率为 q,则在显性个体与显性个体的婚配中,子代中隐性个体数与子代个体总数之比为(q/(1+q))~2,在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的婚配中,子代中隐性个体数与子代个体总数之比为 q/(1+q)。证明:因为在一个大的随机婚配的群体中,个体基因型 A A、Aa、aa 的频率则分别为p~2、2pq、q~2,群体中个体间婚配频率及子代基因型频率如下表:  相似文献   

17.
研究影响计算两DNA指纹偶然匹配率的亚群体结构,首次提出随机漂移各亚群体单个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服朋参数为(p1(1-θ)/θ,p2(1-θ)/θ,…pm(1-θ)/θ)的Dirichlet分布的假定(p1,p2,…,pm为随机漂移初始频率,θ为近交系数),证明依分布产生亚群体,其结构、性质与群体遗传理论、样本理论一致;将该分布应用于DNA指纹数据,得到了其它方法的类似结论。  相似文献   

18.
群体 ,是指一群可以相互交配的生物个体。在一个群体中 ,有许多性状表现 ,但各种性状绝不会在同一个体中同时出现。尤其是相对性状 ,不同表现类型由于在不同个体中出现 ,因而 ,各自具有一定的出现频率。据孟德尔定律 ,控制性状的基因在配子中也有相应的出现频率。因而可以进行有关群体遗传的数量及频率的测定和预算。下面仅就一对相对性状遗传进行分析。例 1 已知兔子的脂肪有白色和淡黄色两种 ,是 1对相对性状 ,属常染色体遗传 ,白色 (B)对淡黄色 (b)为显性。基因型为 BB和 bb的个体杂交 ,预测 F3 及以后的群体中 ,淡黄色脂肪个体占群体…  相似文献   

19.
病理性近视的家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我国病理性近视的遗传模式,对90个病理性近视大家系进行了分离分析。简单分离分析采用先验法和SEGRAN-B软件,进行拟合优度卡方检验,比较实际分离比与理论分离比的符合程度;复合分离分析运用SAGE-REGD软件进行孟德尔遗传模型(主基因、显性、隐性、共显性)和非孟德尔遗传模型(非传递、环境、一般)的拟合。结果显示,婚配类型为A*N的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散发概率为13.8%,婚配类型为N*N的家系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散发概率为16.3%,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不能除外,复合分离分析接受孟德尔遗传的显性、隐性、共显性和主基因模型,共显性模型的可能性最大,基因频率为0.21442999。因此,我国病理性近视存在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模式,并有一定比例的散发病例,具有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20.
MC4R、POU1F1基因对京海黄鸡生长性能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MC4R和POU1F1基因为候选基因, 采用PCR-SSC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两个候选基因在京海黄鸡群体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 同时对候选基因与京海黄鸡生长性能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MC4R基因编码区第662 bp位置有G→C碱基的点突变, 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 A等位基因频率为0.929, B等位基因频率为0.071; 在POU1F1基因exon3在序列的第5 231 bp位置有一个A→T碱基的点突变, 检测到CC、CD、DD 3种基因型, C等位基因频率为0.500, D等位基因频率为0.500。采用GLM模型分析基因型对生长性能的遗传效应, 结果表明, MC4R基因AA基因型个体的4、8、12周龄体重显著地高于BB型个体(P<0.05), 16周龄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 POU1F1基因CD基因型个体体重极显著高于CC型和DD型(P<0.01)。因此推测MC4R和POU1F1基因可能是影响鸡生长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基因, 能够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用于对鸡生长性状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