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用激光拉曼光谱研究山莨菪碱与二棕榈酰磷脂酸胆碱(DPPC)/ 二棕榈酰磷脂酸(DPPA)混合磷脂脂质体的相互作用.通过观察药物/磷脂体系相变过程中脂肪酸链结构的变化,发现山莨菪碱对酸性磷脂有明显的倾向性.参照天然神经突触膜上酸性磷脂成分配制的混合磷脂脂质体与药物作用结果表明仅有少量酸性磷脂存在,就使得药物对脂膜整体结构的影响发生了变化.并注意到山莨菪碱与酸性磷脂的这种选择性作用,没有在混合磷脂体系中引起分相.  相似文献   

2.
1 棕榈酰溶血磷脂酰胆碱 (C16∶0LPC)对甘油二油酸脂 (DOG)诱导的蛋白激酶C(PKC)有双向调控作用 ,低浓度时激活 ,高浓度时反而抑制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 (DSC)、荧光探针标记等方法 ,研究了磷脂样品浊度、热相变行为、磷脂分子酰链的堆积情况以及分子头部基团间空隙 .C16∶0LPC的加入使脂质体双层膜上磷脂分子堆积更加疏松 ,头部基团间空隙逐渐加大 ,DSC图显示膜上出现两不互溶的区域 :C16∶0LPC富集的DPPS/C16∶0LPC区和C16∶0LPC缺乏的DPPS区 .C16∶0LPC/DPPS摩尔比为 0 .2 3 4时 ,两区域有最大的共存交界范围 ,此时PKC的活性最大 ;C16∶0LPC/DPPS超过 0 .43 4后 ,DPPS的相变峰消失 ,脂质体遭到破坏 ,趋向于微团结构 ,PKC的活性被抑制 .DOG具有保持双层膜稳定的功能 ,在DPPS和DOG组成的体系中需要更高浓度的C16∶0LPC才能破坏脂质体的双层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 ,C16∶0LPC通过改变磷脂脂质体的结构及膜的物理状态 ,影响了PKC的活性 .  相似文献   

3.
用CL(心磷脂)与DMPC(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或DPPC(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所组成的两组体系制备脂质体,可形成少量管状脂质体.加Ca~(2+)或其它二价阳离子后可形成单股或双股螺旋.对产生这类螺旋脂质体的各种条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Mn~(2+)对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β—桐酸(β-ESA—D_2O脂质体的~1HNMR谱的影响.当Mn~(2+)被加于DPPC-β-ESA-D_2O脂质体的外水相时,处于脂质体外表面和内表面的DPPC分子的-N~+(CH_3)_3的~1H NMR峰全都消失.当Mn~(2+)被加于DPPC—D_2O和DPPC—β—ESA—D_2O混合脂质体的外水相时,所有的-N(CH_3)_3的~1H NMR峰也都消失.这个现象被认为是β-ESA与Mn~(2+)相结合及其在脂质体的里.外分子层间和在脂质体间转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Mn~(2+)对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β—桐酸(β-ESA—D_2O脂质体的~1HNMR谱的影响.当Mn~(2+)被加于DPPC-β-ESA-D_2O脂质体的外水相时,处于脂质体外表面和内表面的DPPC分子的-N~+(CH_3)_3的~1H NMR峰全都消失.当Mn~(2+)被加于DPPC—D_2O和DPPC—β—ESA—D_2O混合脂质体的外水相时,所有的-N(CH_3)_3的~1H NMR峰也都消失.这个现象被认为是β-ESA与Mn~(2+)相结合及其在脂质体的里.外分子层间和在脂质体间转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嗜热菌玉米黄质(thermozeaxanthins,TZS)是从嗜热菌的磷脂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胡萝卜素单葡萄糖脂肪酸酯化合物,具有两亲性结构,通过检测包裹在脂质体内的荧光物质的漏出程度,来评价在不同pH缓冲液中TZS对脂质体膜的影响。脂质体由天然卵磷脂(eggPC)、大肠杆菌磷脂酰乙醇胺(E.coliPE)或不同碳链长度和饱和度的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二油酰磷脂酰胆碱(DOPC)磷脂形成,结果表明:在pH5.0的缓冲液中,含0.01molTZS的脂质体比单纯由磷脂形成的脂质体要稳定,在pH8.2和9.0的环境中,其稳定作用不明显;由eggPC或E.coliPE与TZS形成的脂质体的稳定性在同样条件下要优于由DPPC或DOPC与TZS形成的脂质体。在pH6.5的缓冲液中,含有TZS的脂质体与对照脂质体的稳定性相近。TZS对脂质体的影响取决于TZS与磷脂双层膜的相互“匹配”,邓与磷脂的脂肪烃链的长度、饱和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大肠杆菌葡糖醇通透酶的N端信号肽(Gut22)和它的一个类似物(Gut22Ana),原第7位组氨酸残基在类似物中为脯氨酸残基所替换,且第10位谷氨酸残基为缬氨酸残基所替换.信号肽及其类似物的内源荧光光谱表明Gut22结合脂双层的能力远强于Gut22Ana,包埋钙氯黄素的脂质体的渗漏实验表明Gut22能强烈扰动脂双层而Gut22Ana不能扰动脂双层.也测定了Gut22与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脂双层的表观分配常数,研究了膜电位于Gut22与脂双层相互作用的影响,并利用圆二色谱分析研究了Gut22和Gut22Ana在加入脂质体后的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PP1脂质体,筛选最优处方。方法:用薄膜水化法制备PP1脂质体,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PP1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选取药脂比、胆固醇磷脂比、温度和水化时间为因素,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优配方。结果:用薄膜水法制备的PP1脂质体的最优处方的组成为:药脂比为1:10,胆固醇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比为1:8,温度为40℃,水化时间为3 min。平均包封率为(63.27±3.32)%。PP1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57.73±9.74)nm,Zeta电位为(-4.74±0.44)m V。结论:用薄膜水化法制备出的PP1脂质体包封率高,形态和粒径均匀,重现性好,为研究其在眼部的缓释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牛胰多肽与脂作用时插膜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单层膜和荧光技术,研究牛胰多肽(BPP)和磷脂单分子层及脂质体的相互作用。BPP与磷脂单分子层作用的动力学曲线以及临界插膜压表明它和磷脂,尤其是酸性磷脂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荧光研究表明,与脂作用后多肽内源性荧光光谱峰位蓝移,说明发荧光的酪氨酸残基存在由亲水环境向疏水环境的转变。荧光猝灭实验表明多肽与脂作用后,其内源性酪氨酸残基荧光更不容易被碘盐所猝灭,提示酪氨酸残基受到了脂双层的屏蔽作用;自旋标记磷脂的猝灭实验计算结果表明BPP插膜深度在磷脂头部与脂酰链交界处稍内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荧光探针为手段,通过测量膜偏振度的变化,探讨了竹红菌甲素光敏作用对红细胞膜和几种磷脂脂质体膜的流动性的损伤。结果表明,甲素光敏作用使不同种类的磷脂(DPPC,DPPC/DPPE,红细胞膜磷脂)脂质体的流动性增加,其对光敏作用的敏感程度为红细胞膜磷脂脂质体显著小于DPPC/DPPE脂质体及DPPC脂质体。对红细胞膜来说,甲素光敏作用使其流动性呈现先降低而后增加的现象。去除膜上的spectrin以及用胰蛋白酶处理可使这种流动性变化的幅度受到抑制。据此,我们认为,膜磷脂,膜蛋白对甲素光敏作用中膜流动性的变化有着不同的影响,膜蛋白,特别是spectrin,是其中极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磷脂分子链构象及相变的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几种纯磷脂的固态、分散体或脂质体的激光拉曼光谱特性.在室温条件下固态DMPC、DPPC和DSPC的拉曼光谱表明,它们的分子链的有序性呈现差别.DMPC分子链的有序性远较其它二者为低.研究了DSPC的热致相变,分别观察固态DSPC的Ⅰ_(1100)/Ⅰ_(1064).~温度关系特性曲线和它的分散体的Ⅰ_(2882)/Ⅰ_(2847)~温度关系特性曲线,并发现上述两种关系特性曲线在相变温度之前均出现预相变峰,这可能反映在磷脂分子的相变过程中除trans(?)gauche构象转变外还存在其它构象的变化.DPPC分散体和脂质体的拉曼光谱特性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曲率效应可能是脂质体分子链的有序性不同于分散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1H-NMR技术研究了丹参酮Ⅱ-A磺酸钠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脂质体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药物能增加脂质体的流动性。它们作用的分子机制可能是,磺基在脂质体的极性区,A环朝向其疏水区,而芳香环处于磷脂的甘油骨架和脂酰基附近。  相似文献   

13.
已报道山芭碧碱能够诱导DPPG脂质体形成交插结村,并捉出了药物-磷脂作用模型.现报道生物膜中普遍存在的DMPC不能被山莫著碱诱导形成交插结构,但 DPPG/DMPC混合物则能被山莫劳碱诱导形成交插结构.荧光偏振研究表明,当DMPC摩尔分数为 10%~50%时,DPPG/DMPC脂质体脂酞链末端插到对面分子层第 5个碳原子的位置,当 DMPC摩尔分数为觎O时,DPPGoMPC脂质体脂酞链末端插到对面分子层第10个碳原子的位置,当DMPC摩尔分数超过70%时,则不能发生交插而呈完全的非交插状态.差示扫描量热(peC)结果表明,DPPG和DMPC会形成一‘哟相”系统,彼此可以完全“互溶”,因此,DMPC可以伴随DPPG形成交插结构,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4.
通过荧光和电泳方法研究了稀土离子对磷脂酰胆碱脂质体及人红细胞膜脂持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离子都能够强烈的抑制膜的脂质过氧化,春作用强度随不同的稀土离子要有较大的判别稀土离子对分离的人红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比对PC脂质体更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技术研究了不同pH值对酸性磷脂二棕榈酰磷脂酸(DPPA)脂质体相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DPPA脂质体随pH值的增加其相变温度降低。通过对测试条件的选择和波谱参数的测量,TEMPO标记的DPPA脂质体在HEPES溶液中ESR谱不出现疏水峰的原因,是由于仪器分辨率不够以及自旋标记探针TEMPO在DPPA脂质体脂双层疏水相中的超精细偶合常数Ao和各向同性go因子与它们在HEPES溶液中的值相近。  相似文献   

16.
从猪心线粒体纯化了FoF1-ATPase的膜部分质子通道Fo,SDS-PAGE表明纯度约85%,且不含F1-ATPase的各亚基.将纯化的Fo在含不同纯磷脂组分的脂质体上重建,分别测定心磷脂(CL)、磷脂酸(PA)、磷脂酰肌醇(PI)和磷脂酰丝氨酸(PS)等酸性磷脂对重建Fo质子转运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促进重建Fo质子转运活性的强弱顺序是CL>PA>> PI,而PS却完全抑制重建Fo的质子转运.阿霉素(ADM)显著抑制含CL的重建Fo的质子转运活性,提示CL明显促进Fo的质子转运可能与其具有强烈的形成非双层脂结构的倾向性相关.测定磷脂酰乙醇胺(PE)及二顺油酰磷脂酰乙醇胺(DOPE)、二反油酰磷脂酰乙醇胺(DEPE)对重建Fo质子转运活性的影响表明,有形成非双层脂结构倾向性的PE,DOPE明显促进重建Fo的质子转运.荧光猝灭剂HB对重建Fo的内源荧光猝灭及专一性标记蛋白质巯基的荧光探剂acrylodan的荧光光谱分析进一步表明,适当浓度的CL可能使重建Fo具有适合的构象,并表现高的质子转运活性.  相似文献   

17.
天然二亚油酰磷脂酰胆碱的富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亚油酰磷脂酰胆碱是重要的药物辅料,本研究使用冷冻分提的方法提高产品中二亚油酰磷脂酰胆碱的含量。在研究试验条件下,取分提溶剂乙醇的体积分数为95%,液固比为2.5,结晶温度为-7℃,以二亚磷脂酰胆碱含量为49.8%的大豆磷脂酰胆碱为原料,制备得到二亚磷脂酰胆碱含量为59.4%的产品,该产品二亚磷脂酰胆碱含量大于国外同类产品。并通过MS对二亚油酰磷脂酰胆碱进行了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双向簿层层析分离红细胞膜脂类,继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酸含量,检测了15名我国健康成人红细胞膜脂类的脂酸摩尔百分组成。结果表明:各脂类中,脂酸的类别基本相同,但其含量组成相差甚远。如磷脂酰乙醇胺(PE)富含C_(20:4);磷脂酰胆碱(PC)富含C_(18:2);神经鞘磷脂(SM)主要含C_(16:0);磷脂酰丝氨酸(PS)主要含C_(18:0);而以红细胞糖苷脂(GL)中脂酸含量最少。膜总脂中饱和脂酸与不饱和脂酸的含量大致相等,胆碱磷脂(PC+SM)的脂酸饱和度则明显高于氨基磷脂(PE+PS)。  相似文献   

19.
琥珀酸细胞色素c还原酶除去90%以上的磷脂后活力丧失约95%。将去脂琥珀酸细胞色素c还原酶与磷脂和辅酶Q_2保温,可恢复其活性。活力恢复程度依赖于磷脂的组成。当磷脂酰胆碱(PC):心磷脂(CL):磷脂酰乙醇胺(PE)=2:2:1时活力恢复最高,比大豆磷脂的效果更为明显,单组分PC,PE或CL恢复活力较差。与酶蛋白紧密结合的CL和PC在活力可逆恢复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凝胶过滤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两个两亲性多肽Amp1和Amp2进入磷脂酰甘油/磷脂酰胆碱脂双层的表观分配常数,并利用三硝基苯磺酸分析研究了与脂质体结合的多肽的氨基暴露状况。由结果推测,处于膜结合状态的多肽的氨基端是暴露于水相的;Amp1与脂双层相互作用强于Amp2,一方面表现为Amp1比Amp2埋膜较深,另一方面表现为Amp1与脂双层的结合能力比Amp2强,而主要表现在于后者。此外也发现两个多肽在缓冲液中处于几乎不存在暴露的氨基的聚合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