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在国内首先建立了一台表面等离激元显微镜,利用此显微镜对不同厚度的脂肪酸LB膜样品进行了观察,很好的区分了双层硬脂酸和双层棕榈酸分子膜的厚度差别。接着又对处于固液共存分相状态的DMPEsupportedmembrane的形貌进行了观测,从不同的光源入射角度得到了不同相畴处发生共振吸收的DMPEsupportedmembrane的分相图像,并对各相畴区之间表观厚度差别进行了测定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探索基因及其表达蛋白在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永恒主题。对原核或者模式生物来说,有相对简单和成熟的遗传技术手段;但是对高等生物特别是哺乳类细胞或者个体,一直缺乏有效方法实现对特定基因的精准修饰来进行功能研究。随着近几年基因组靶向编辑技术的出现,对单一真核基因进行定点改变的遗传手段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疆的小麦品种(系)苗期和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新疆的104个小麦品种、高代品系及35个含有已知抗叶锈基因载体品种,在苗期接种12个中国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进行抗叶锈基因推导分析和分子检测;2007-2008年和2008-2009年连续2年度对这些材料进行成株抗叶锈性鉴定并筛选慢叶锈性品种。研究结果显示,在41个品种中共鉴定出6个已知抗叶锈基因Lr26、Lr34、Lr50、Lr3ka、Lr1和Lr14a,其中Lr26存在于21个品种中,Lr34在17个品种被发现,Lr1和Lr14a分别存在于3个品种中,还有2个品种携带Lr3ka以及1个品种携带Lr50。2年田间抗叶锈性鉴定筛选出7个慢叶锈性品种,可用于小麦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4.
牛胰多肽与脂作用时插膜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单层膜和荧光技术,研究牛胰多肽(BPP)和磷脂单分子层及脂质体的相互作用。BPP与磷脂单分子层作用的动力学曲线以及临界插膜压表明它和磷脂,尤其是酸性磷脂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荧光研究表明,与脂作用后多肽内源性荧光光谱峰位蓝移,说明发荧光的酪氨酸残基存在由亲水环境向疏水环境的转变。荧光猝灭实验表明多肽与脂作用后,其内源性酪氨酸残基荧光更不容易被碘盐所猝灭,提示酪氨酸残基受到了脂双层的屏蔽作用;自旋标记磷脂的猝灭实验计算结果表明BPP插膜深度在磷脂头部与脂酰链交界处稍内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发病的风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3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279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63例未合并周围血管病,对比分析两组的性别、年龄、BMI指数、病程、有无吸烟史、有无高血压病史、尿酸、胱抑素C、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前白蛋白等。依据双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将279例合并周围血管病患者分为4组:狭窄率50%(组1)、狭窄率50%至75%(组2)、狭窄率75%(组3)、下肢闭塞(组4),分析和比较不同狭窄程度组间上述各项基础资料及指标间差异,危险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与胱抑素C为正相关关系(r=0.227,P0.05);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与前白蛋白为负相关关系(r=-0.181,P0.05)。结论:胱抑素C为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前白蛋白为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保护因素,临床可将二者用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患者的诊治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纳米酶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类酶活性的纳米颗粒人工酶,在生物检测、抗炎、抗氧化损伤和癌症治疗等疾病诊断和治疗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具有不同类酶活性的纳米酶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并对影响纳米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将使相关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纳米酶的发展现状,并提供后续研究的相关线索。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具有高效分解玉米秸秆纤维素能力的菌株,采集玉米秸秆还田土样作为样品,并于20℃条件下进行富集培养。利用以玉米秸秆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分离培养基和刚果红染色法进行初筛,再将筛选到的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并取上清液测定酶活,最终获得1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真菌SY-403。结合形态学特征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得知,菌株SY-403为蓝状菌属(Talaromyces stollii)。对其所产纤维素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酶最适反应pH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20℃。在模拟室外条件(15℃)下进行秸秆降解试验,玉米秸秆经菌株SY-403处理40 d时,秸秆失重率及纤维素分解率分别达到42.67%、55.26%。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技术对降解过程中官能团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相关谱峰(1 052~1 054 cm-1)相对强度减弱,而羟基相关谱峰(1 328~1 330 cm-1)相对强度增强,这说明纤维素已被分解为可利用的短链结构,即菌株SY-403可用于降解玉米秸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