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山莨菪碱诱导DPPG脂质体交插结构,其脂酰链末端插到对面分子层脂酰链第五个碳原子的位置,而生物膜中普遍存在的DPPC不能被山莨菪碱诱导形成交插相,但DPPG/DPPC混合物则能形成交插相,即伴随DPPG的交插,DPPC分子也发生交插。当DPPG/DPPC摩尔比为2:1或1:1时,其脂酰链末端插到对面分子层第八个碳原子的位置。当DPPG/DPPC摩尔比为1:2时,就不能发生交插而呈完全的非交插状态。同时,发现当体系中钠离子浓度达到400mmol/L时,山莨菪碱就不能再诱导DPPG形成交插凝胶相。  相似文献   

2.
利用差示量热扫描、荧光标记和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16:0溶血磷脂酰胆碱(LPC)、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混合脂质体的物化性质:脂双层相变温度、相变热熔、荧光偏振度、双层脂酰链的厚度,证明含有摩尔分数为14.1%和27.0%LPC的DPPC脂质体可以被LPC诱导呈交插脂双层结构,而交插的深度是LPC浓度的函数,当含量超过摩尔分数为30%LPC,混合脂质体趋向于微团化,脂双层膜结构逐渐被破坏,直至最后形成微团结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16—NS和DPH在被山莨菪碱诱导形成交插脂结构的DPPG脂质体中的行为。在交插脂双层结构中,标记在脂酰链末端的16—NS的序参数明显增大,即同标记在靠脂酰链头部的5—NS的序参数的差距缩小。这些颇磁探针在交插脂双层结构中的运动比在非交插脂双层结构中受到更大的限制。DPH荧光强度在DPPG由非交插脂双层转变为交插脂双层结构时急剧下降。引起这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膜脂在从非交插脂双层结构向交插脂双层结构的转变过程中使得DPH处于一个更为亲水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16—NS和DPH在被山莨菪碱诱导形成交插脂结构的DPPG脂质体中的行为。在交插脂双层结构中,标记在脂酰链末端的16—NS的序参数明显增大,即同标记在靠脂酰链头部的5—NS的序参数的差距缩小。这些颇磁探针在交插脂双层结构中的运动比在非交插脂双层结构中受到更大的限制。DPH荧光强度在DPPG由非交插脂双层转变为交插脂双层结构时急剧下降。引起这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膜脂在从非交插脂双层结构向交插脂双层结构的转变过程中使得DPH处于一个更为亲水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用荧光探剂NBD-PE研究DMPC、EPE、DOPE、DOPE/DMPC、DOPE/EPC几种脂质体的多型性转变及影响PE类脂质体多型性的因素。另外,在本实验室原有关于TSIL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形成及内含物靶向释放机理进行了探讨,提示TSIL的形成及靶向释放均与脂多型性转变有关。实验结果表明了NBD-PE在脂多型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与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脂质体通过载瘤大鼠血脑屏障(BBB)的效果。方法:超声薄膜分散法制备三氧化二砷脂质体,建立药物标准曲线,检测包封率;立体定向技术建立C6/Wistar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取Wistar雄性载瘤大鼠84只,随机分为三氧化二砷脂质体组和三氧化二砷组,分别经静脉注射三氧化二砷脂质体和三氧化二砷注射液,给药后0.5h、1h、2h、4h、8h、16h、24h取大鼠脑组织冻存,应用双道原子荧光法检测载瘤大鼠脑组织中的砷含量。结果:制备稳定的三氧化二砷脂质体,包封率分别为92、2%,92.2%,92.3%;As2O3脂质体组及As2O3给药后7个时间点鼠脑组织中砷含量(μg/L)分别为:341.09±18.18,523、98±27.36,475.19±15、52,467.02±22.46,471.52±24.38,382.30±13.26,282.47±19.71;99.93±17.10,148.07±26、21,101.78±17.54,89.09±19.41,74.39±13.85,50.44±15.31,51.52±19.23。比较给三氧化二砷组及给三氧化二砷脂质体组载瘤大鼠脑组织中砷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脂质体对血脑屏障的透过性明显优于单纯砷剂。  相似文献   

7.
牛胰多肽与脂作用时插膜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单层膜和荧光技术,研究牛胰多肽(BPP)和磷脂单分子层及脂质体的相互作用。BPP与磷脂单分子层作用的动力学曲线以及临界插膜压表明它和磷脂,尤其是酸性磷脂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荧光研究表明,与脂作用后多肽内源性荧光光谱峰位蓝移,说明发荧光的酪氨酸残基存在由亲水环境向疏水环境的转变。荧光猝灭实验表明多肽与脂作用后,其内源性酪氨酸残基荧光更不容易被碘盐所猝灭,提示酪氨酸残基受到了脂双层的屏蔽作用;自旋标记磷脂的猝灭实验计算结果表明BPP插膜深度在磷脂头部与脂酰链交界处稍内侧  相似文献   

8.
采用HPLC法对广西十个不同产地的两面针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氯化两面针碱和具有镇痛活性的 L-芝麻脂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发现在不同产地的两面针中氯化两面针碱和L-芝麻脂素的含量差别 都较大,广西百色的两面针中氯化两面针碱含量和L-芝麻脂素的含量均最高,氯化两面针碱0.467%,L-芝麻 脂素0.160%;广西金秀的两面针中氯化两面针碱含量和L-芝麻脂素的含量均最低,氯化两面针碱0.0490%, L-芝麻脂素0.0370%。分析的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测定氯化两面针碱的条件为,流动相乙腈: 0.02 mol/L KH2PO4溶液(34:66),流速为1.0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329 nm,进样量为20μL;测定 L-芝麻脂素的条件为,流动相乙腈:水(50:50),流速为1.0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87 nm,进样量为 20μL。该研究为两面针在抗肿瘤药物和镇痛等方面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应用稳态荧光和纳秒时间分辨瞬态荧光技术,以不同性质猝灭剂探测了神经节苷脂GM3诱发的Ca 2+-ATP酶构象的变化.结果显示,GM3可使重建的Ca 2+-ATP酶蛋白内源荧光寿命明显延长;并且能不同程度地减弱离子性猝灭剂碘化钾(I-)和脂溶性猝灭剂竹红菌乙素(HB)对Ca 2+-ATP酶色氨酸(Trp)内源荧光的猝灭程度.进一步用时间分辨荧光猝灭动力学分析,当体系中有GM3存在时,HB对该蛋白不同荧光寿命组分的Trp内源荧光猝灭的幅度减小.猝灭常数(Ksv)明显降低.说明GM3依靠其亲水糖链和疏水的神经酰胺链作用,不仅可以改变重建Ca 2+-ATP酶蛋白嵌于膜脂疏水区内部的构象,使位于膜脂疏水区不同部位的Trp残基更加趋向排列于亲水-疏水域界面;而且还使Ca 2+-ATP酶亲水-疏水结构域之间更趋接近,致使整个酶蛋白分子呈现较“紧凑”的构象,表达较高的酶活力.  相似文献   

10.
生物体β-氧化循环是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主要途径,许多代谢疾病都与其密切相关。线虫β-氧化循环与人类相似,但线虫β-氧化循环的研究报道却很少。线虫基因C32E8.9编码的蛋白被WormBase命名为烯脂酰CoA水合酶(WormBase ID:CE29693),被推测具有催化β-氧化循环第二步反应的功能。作者将C32E8.9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上,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并分别纯化了母体蛋白以及硒代蛋白衍生物。多角度静态光散射实验表明该蛋白的聚合状态为三聚体。该蛋白在沉淀剂2-甲基-2,4-戊二醇的作用下形成可供衍射分析的六棱柱形状晶体,空间群为P21,晶胞参数为a=79.0?,b=82.4?,c=79.2?,α=γ=90.0°,β=120°,数据分析表明该晶体非单晶,是一种罕见的蛋白质“三晶”——包含三套晶格。  相似文献   

11.
假单胞菌(Psendomonas sp.)生长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中能产生胞外脂酶。 最适碳源为1.0%淀粉,氮源为1.0%蛋白胨。一些植物油,如橄榄油、糠油、菜油等能诱导脂酶的大量产生,诱导脂酶产生的橄榄油最适浓度为0.5%。无机离子在菌培养过程中对脂酶产率影响很大,K+、Na+、Mg2+、Ca2+等对脂酶产生有促进作用,而Mn2+、Ba2+、Zn2+、Fe3+、Co2+、Cu2+件等则抑制脂酶产生。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span及糖脂)能刺激胞外脂酶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十六烷基磷酸胆碱(HPC)作为脂质体膜材,配以胆固醇和双十六烷基磷酸盐,反相蒸发法制备出HPC脂质体,连续5周每周测定一次它对CF(carboxyfluorescein,羧基荧光素)的包封率,可知制备的脂质体在前2周内相当稳定,5周后包封率仅减少24%,可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冰冻蚀刻法测定脂质体的平均直径在500nm左右,该直径的脂质体较适于和细胞发生相互作用且稳定性比小单层脂质体好.四氮唑(dimethylthiazoldiphehyltetrazoliumbro-mide,MTT)分析可知,在脂质体浓度达15μmol/L,对HL-60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在相同的脂浓度下,HPC脂质体抑制HL-60细胞生长比游离HPC有较强的抑制细胞增殖作用,当HPC浓度低于5μmol/L时,细胞生长不受抑制.当HPC浓度在10μmol/L时,HPC脂质体表现出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而游离HPC在此浓度下的抑制作用较低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仲醇的酶催化动力学拆分机制,发现酰基供体的结构是影响酶催化动力学拆分选择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实验发现了一类用于仲醇动力学拆分(KR)的优秀酰基供体——长链有机酸的对氯苯酚酯,并将这种酰基供体成功用于褶皱念珠菌脂肪酶(CRL)催化的仲醇动力学拆分过程。在1-苯乙醇的动力学拆分(KR)过程中,随着对氯苯酚有机酸酯供体中酰基部分碳原子数的增加,产物的对映体过量值(e.e.p值)也在不断地提高。当碳原子数≥5,转化率达到50%时,产物的叫.。值仍能保持大于99%。这样的规律也适用于其他的仲醇拆分过程,当选择对氯苯酚戊酸酯作为酰基供体用于其他仲醇的动力学拆分过程时,可以实现仲醇的高效拆分,反应6h转化率达到50%,产物的对映体过量值e.e.p为100%。  相似文献   

14.
聚乙二醇-20000对阿糖胞苷脂质体载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20000对阿糖胞苷脂质体载药性能的影响。方法:用蛋黄卵磷脂为包封材料,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阿糖胞苷脂质体,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聚乙二醇包覆进行表面修饰,与未包覆的脂质体进行对照,通过测定其包封率、平均粒径、粒度分布及药物的渗漏速率,对聚乙二醇.20000修饰的阿糖胞苷脂质体的载药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聚乙二醇-20000修饰的阿糖胞苷脂质体具有较高的包封率、较大的平均粒径和较低的渗漏速率。p(PEG)=2.0g/L时,包封率最高为(22.34±2.47)%,平均粒径最大为5.99μm。p(PEG)=4.0g/L时,渗漏速率最慢。结论:聚乙二醇-20000的修饰提高了阿糖胞苷脂质体的载药性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抗人GM-CSF受体β链胞膜外区域4种人工合成多肽D1(9~114),D2(115~225),D3(226~325)和D4(326~422)4个多肽片段多克隆抗血清和McAb对GM-CSF生物学活性的阻断作用,结果首次发现抗D1多克隆抗血清和抗D1McAb 2A_9对 GM-CSF促进的 DMSO诱导的 HL60细胞、正常人胎儿骨髓细胞以及人GM-CSF依赖的TF-1细胞增殖有显著的阻断效应,抗D2McAb 1C12对GM-CSF诱导的 TF-1细胞增殖也有显著的阻断效应,阻断抑制率均可达 90%以上,而其它抗受体 β链 McAb和无关对照 McAb E7均无阻断活性.此结果表明:抗 D1 McAb2A9和抗D2 McAb 1C12所识别的表位则可能为受体β链与 GM-CSF的结合位点依据受体β链二级结构预测,受体与细胞因子结合部位的结构理论,设计和合成了受体β链45~75,56~75和 66~75 3个人工合成多肽片段,用间接ELISA结合试验分析表明,McAb 2A9识别表位位于第 45~55位氨基酸内.应用受体与细胞因子结合部位的结构理论推测 McAb 1C12识别表位可能位于β链内 216~220位氨基酸.此结果对于深入了解受体β链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细胞因子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两个赤芝子实体多糖的理化特性分析及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芝子实体多糖P32A分子量为506,322,P32B分子量为287,389,两种多糖均以己糖为主构成。P32A由鼠李糖、木糖、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四种单糖的摩尔比为:4.3:2.6:6.3:11.4;P32B亦由鼠李糖、木糖、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摩尔比为:1.2:1.0:2.1:9.2。该结果显示,P32A与P32B具有较类似的糖组成,且都以葡萄糖和甘露糖为主要单糖组分。根据^13C NMR和甲基化的结果分析知P32A可能含有l→4连接的葡萄糖构成的主链,非还原末端均由葡萄糖构成,此外P32A中还有l,4-连接的甘露糖和l,3—连接的鼠李糖。P32B可能以l→3连接形成主链,部分l,3-连接葡萄糖的6位有分支,该多糖也含有由葡萄糖构成的非还原末端,与P32A类似,P32B中还含有l,4-连接的甘露糖,不同的是不含l,3—连接的鼠李糖。  相似文献   

17.
1 棕榈酰溶血磷脂酰胆碱 (C16∶0LPC)对甘油二油酸脂 (DOG)诱导的蛋白激酶C(PKC)有双向调控作用 ,低浓度时激活 ,高浓度时反而抑制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 (DSC)、荧光探针标记等方法 ,研究了磷脂样品浊度、热相变行为、磷脂分子酰链的堆积情况以及分子头部基团间空隙 .C16∶0LPC的加入使脂质体双层膜上磷脂分子堆积更加疏松 ,头部基团间空隙逐渐加大 ,DSC图显示膜上出现两不互溶的区域 :C16∶0LPC富集的DPPS/C16∶0LPC区和C16∶0LPC缺乏的DPPS区 .C16∶0LPC/DPPS摩尔比为 0 .2 3 4时 ,两区域有最大的共存交界范围 ,此时PKC的活性最大 ;C16∶0LPC/DPPS超过 0 .43 4后 ,DPPS的相变峰消失 ,脂质体遭到破坏 ,趋向于微团结构 ,PKC的活性被抑制 .DOG具有保持双层膜稳定的功能 ,在DPPS和DOG组成的体系中需要更高浓度的C16∶0LPC才能破坏脂质体的双层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 ,C16∶0LPC通过改变磷脂脂质体的结构及膜的物理状态 ,影响了PKC的活性 .  相似文献   

18.
Bst DNA聚合酶具有热稳定性、链置换活性及聚合酶活性,在体外DNA等温扩增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本文利用Bst DNA聚合酶的5′→3′聚合酶、核苷酸(末端)转移酶及链置换酶活性发展了一种新的体外环式DNA扩增技术跨越式滚环等温扩增(saltatory 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SRCA).在SRCA反应中,Bst DNA聚合酶以上游引物P1为模板合成其互补链RcP1,并和P1形成双链DNA|之后,Bst DNA聚合酶用其核苷酸转移酶活性在其P1的3′末端沿5′→3′方向随机掺入脱氧核糖核苷酸聚合形成寡聚核苷酸(dNMP)m序列,即DNA的合成反应跨越了RcP1 与下游引物P2之间的缺口|然后,以下游引物P2为模板形成互补序列(RcP2);接着,Bst DNA聚合酶继续将脱氧核糖核苷酸随机添加到RcP2的3′末端,形成(dNMP)n序列.继而,Bst DNA聚合酶以RcP1为模板,继续催化聚合反应合成互补新链,并通过其链置换酶活性替换P1|如此往复,形成[P1-(dNMP)m-RcP2-(dNMP)n …]序列.本文通过电泳、酶切、测序等方法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演绎出上述扩增过程,并就工作原理进行了讨论.该反应可能对开发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微生物有一定助益,也为解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中假阳性反应和滚环等温扩增反应中的背景信号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9.
在6、7-V液体培养基中较为适合黄连细胞生长的蔗糖浓度为.3%,当蔗糖浓度增加到7%时,细胞生长速率开始下降,但小檗碱含量提高到5.20%.小檗碱产率为456.60mg/L(23天)。基本培养基中随着补加NH4NO3浓度的增加,抑制细胞生长愈严重;补加0.8g/LNH4NO3的小檗碱含量比未加的增加约10%,随着浓度的增加又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20.
溴化氰可裂解北京鸭apoA-I为11个肽段,通过测定纯化后各片段分子量和N末端氨基酸序列确定片段3~10在apoA-I分子中的位置,分别为64~240,74~240,64~206,1~136,1~63,171~206,207~240和137~170.并对上述片段功能进行研究,结果为:(1)这些片段均可与脂质结合形成大小不同的脂质体,其大小与片段长短成正比。(2)ApoA-I溴化氰片段3~10激活LCAT活性分别为完整apoA-I的65%、52%、60%、39%、8%、7%、0%和2%,说明激活LCAT的活性主要存在于64~136之间。(3)只有片段3、4和9形成的脂质体可与肝HDL受体结合,其他均无明显结合力,显示氨基酸207~240是apoA-I与HDL受体结合片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