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叉头框转录因子O1(FOXO1)、B细胞白血病同源盒基因3(PBX3)的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6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并按照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36例)和预后不良组(24例)。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A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FOXO1、PBX3对AML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年龄、性别、BM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FOXO1、PBX3、白细胞计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FOXO1、PBX3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显著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FOXO1、PBX3、白细胞计数是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FOXO1、PBX3预测AML患者预后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达到91.31 %和92.31 %。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FOXO1、PBX3的表达上调可作为预测评估其预后发展的可靠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miR-203、miR-217表达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101例AML患者作为AML组,AML组根据治疗效果进一步分为完全缓解组和复发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01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的血清miR-203、miR-217表达水平,分析血清miR-203、miR-217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血清miR-203、miR-217表达水平AML患者的预后。结果:与健康组相比,AML组的血清miR-203、miR-217表达水平明显更低(P<0.05)。与完全缓解组相比,复发组的血清miR-203、miR-217表达水平明显更低(P<0.05)。血清miR-203表达水平与AML患者白细胞计数相关(P<0.05),而血清miR-217表达水平与AML患者血小板计数相关(P<0.05)。血清miR-203相对高表达和miR-217相对高表达的AML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高于血清miR-203相对低表达和miR-217相对低表达患者(Log Rank miR-203 =17.870,Log Rank miR-217 =28.926,均P=0.000)。结论:血清miR-203、miR-217的表达水平与AML密切相关,检测血清miR-203、miR-217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评估AML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及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期间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97例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小板输注治疗。将血小板输注24 h后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4.5视为输注疗效不佳,反之则为输注疗效良好。随访1年,根据短期预后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及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97例AML患者中,疗效良好的患者65例,疗效不佳的患者32例,根据血液输注疗效将患者分为疗效不佳组(n=32)和疗效良好组(n=65)。随访结束时,97例AML患者中,有21例患者病死,病死率为21.65%。将病死的患者纳为死亡组(n=21),存活的患者纳为生存组(n=76)。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与白细胞计数(WBC)、输注次数、出血量、脾脏大小、感染发热、血小板种类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血型、疾病类型、降钙素原(PCT)、血红蛋白(Hb)、乙肝表面抗原无关(P>0.05)。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WBC>50×109/L、输注次数≥7次、出血量≥400 mL、脾大、感染发热、血小板种类为冰冻是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P<0.05)。AML患者短期死亡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发热、血小板抗体、应用烷化剂化疗药物、脾脏大小有关(P<0.05),AML患者短期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血小板抗体阳性、感染发热、脾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AML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ML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受到WBC、输注次数、出血量、脾脏大小、感染发热、血小板种类等因素的影响。此外,感染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抗体、脾脏大小等是AML患者血小板输注后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ESCC)根治术后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8月到2020年6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食管鳞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IL-8表达水平。所有患者都给予根治手术治疗,随访患者的预后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到2021年7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5.69±2.58个月,死亡28例,死亡率为28.6 %(死亡组)。两组血清IL-8表达水平表达具有差异(P<0.05)。所有患者的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这一平衡法则,表明本文所选取的样本均具有群体代表性。IL-8基因启动子rs4073A/T的AA基因型较死亡组高,TT基因型较死亡组低,两组A、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对比有差异(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IL-8基因启动子rs4073A/T的AA基因型、A等位基因、血清IL-8表达水平与预后死亡率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8基因启动子rs4073A/T的AA基因型、A等位基因、血清IL-8表达水平为导致患者随访死亡的主要因素(OR=2.051,3.094,P<0.05)。结论: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依然存在一定的死亡率,患者死亡与血清IL-8基因多态性存在相关性,同时多伴随有IL-8的高表达。IL-8基因启动子rs4073A/T的AA基因型、A等位基因、血清IL-8表达水平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清可溶性E钙粘蛋白(SE-CAD)、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sPD-L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水平与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AML患者纳入AML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的SE-CAD、sPD-L1、MIP-1α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对AML组患者经标准化治疗后,进行为期9个月的随访观察,评估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对比不同疗效及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SE-CAD、sPD-L1、MIP-1α水平。并采用Pearson检验对AML患者血清SE-CAD、sPD-L1、MIP-1α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AML组患者的血清SE-CAD、sPD-L1、MIP-1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同疗效患者对比中,未缓解组的血清SE-CAD、sPD-L1、MIP-1α水平高于部分缓解组和完全缓解组,且部分缓解组高于完全缓解组(P<0.05)。在不同预后患者对比中,死亡组的血清SE-CAD、sPD-L1、MIP-1α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经Pearson检验分析,SE-CAD与sPD-L1、MIP-1α呈正相关性(r值=0.498、0.509,P值=0.006、0.002)。sPD-L1与MIP-1α呈正相关性(r值=0.517,P值=0.000)。结论:AML患者血清SE-CAD、sPD-L1、MIP-1α水平异常升高,且观察以上指标水平对患者疗效及预后评估有一定指导作用,可能作为AML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后,血清增殖侵袭基因表达和恶性肿瘤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零五医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和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各为49例。对比两组疗效、血清恶性肿瘤相关因子、增殖侵袭基因表达、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化疗后,两组增殖基因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E1(ABCE1)、核转运蛋白α2(KPNA2)、线粒体核糖体蛋白S5(MRPS5),侵袭基因整合素相关激酶(ILK)、核因子-κBp65(NF-κBp65)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期;侵袭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1年、2年、3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用于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可有效调节血清恶性肿瘤相关因子水平和增殖侵袭基因表达的影响,降低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Rab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5(RABEX-5)、人源长寿保障基因2(LASS2)、同源异型盒基因B7(HOXB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5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结直肠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RABEX-5、LASS2、HOXB7表达,分析RABEX-5、LASS2、HOXB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RABEX-5、LASS2、HOXB7表达患者总生存率的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RABEX-5、HOXB7表达阳性率上调,而LASS2阳性率下降(P<0.05)。LASS2表达与TNM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RABEX-5、HOXB7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ABEX-5、HOXB7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低于RABEX-5、HOXB7表达阴性患者,而LASS2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高于LASS2表达阴性患者(P<0.05)。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RABEX-5阳性表达、LASS2阴性表达和HOXB7阳性表达(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RABEX-5、HOXB7阳性率升高,而LASS2阳性率下降,且与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RABEX-5、LASS2、HOXB7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回顾性对比经胸乳入路、经口腔前庭入路两种入路方式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甲状腺血管外科2019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接收的141例单侧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83,经胸乳入路)和B组(n=58,经口腔前庭入路),对比两组患者的创伤应激指标、手术相关指标、美容满意度、并发症及随访预后情况。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长于A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A组,术后第1 d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术后第1 d颈部VAS评分、切口总长度小于A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术前、术后2 d,两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前列腺素E2(PGE2)、皮质醇(Cor)水平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2 d,WBC、PGE2、CRP、Cor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B组的美容满意率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复发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均为0,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经口腔前庭入路可获得与经胸乳入路治疗PTMC相当的手术疗效,但经口腔前庭入路清除中央淋巴结数目更多,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同时美容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时机,并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治疗的161例AE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气管插管时间分为早期组(n=89)和延期组(n=72),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及28 d内病死率(预后)。根据预后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29)和存活组(n=132),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早期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延期组(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治疗前下降,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治疗前升高,且早期组变化程度大于延期组(P<0.05)。延期组28 d内病死率为15/72(20.83%)。早期组28 d内病死率为14/89(15.73%),两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对比无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E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与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年龄、PaCO2、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白细胞计数(WBC)、pH值、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R)、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B型尿钠肽有关(P<0.05)。AE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PaCO2偏高、年龄偏大、Hb偏低、pH值偏低、D-D偏高(P<0.05)。结论:AE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早期使用有创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血气分析,缩短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PaCO2偏高、年龄偏大、Hb偏低、pH值偏低、D-D偏高均是导致AE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循环游离脱氧核糖核酸(cfD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与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空军第九八六医院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10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化疗2个周期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评估疗效分为敏感组和不敏感组,比较两组血清cfDNA、VEGFA水平;随访24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cfDNA、VEGFA高表达和低表达组的总生存期(OS),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不敏感组血清cfDNA、VEGFA水平显著高于敏感组(P<0.05)。cfDNA、VEGFA高表达组患者中位OS均明显短于cfDNA、VEGFA低表达组(P<0.05)。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部位与晚期胃癌预后无关(P>0.05),而TNM分期Ⅳ期、分化程度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化疗疗效不敏感、cfDNA高水平、VEGFA高水平与晚期胃癌预后差显著相关(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化疗疗效不敏感及cfDNA、VEGFA水平高是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cfDNA、VEGFA水平检测有助于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ETS相关基因(ETS related gene,ERG)、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脑和急性白血病胞质(Brain and acute leukemia cytoplasmic,BAALC)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0例成人AML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蒽环类药物诱导化疗联合阿糖胞苷等进行初步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PCR技术检测治疗后的骨髓单个核细胞ERG、MDR1、BAALC基因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危险度分层、治疗疗效、生存率的关系。结果:AML患者ERG、MDR1、BAALC基因均有强表达,三因子表达强弱同白细胞、血小板等临床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不同危险度分层对应的ERG、MDR1、BAALC表达之间有明显差异,中危组、高危组患者表达强度均高于低危组(P0.05)。ERG、MDR1低表达组对应的疗效CR(93.1%%,89.6%)、OS(56.5%, 66.7%)较高表达组CR(61.4%, 81.3%)、OS(56.5%,66.7%)值更高(P0.05),不同BAALC表达者疗效CR及生存率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L患者单个核细胞的ERG、MDR1基因表达水平与其危险度分层、疗效和生存率呈负相关,以REG和MDR1同AML关系敏感,BAALC敏感度较低,联合检测REG、MDR1、BAALC基因表达可能提高AML患者危险度分层、疗效及预后判读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基化Sept9基因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月经陕西省人民医院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87例(结直肠癌组)、结直肠息肉患者79例(结直肠息肉组)、健康体检者93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其外周血血浆Sept9基因甲基化情况,比较三组甲基化Sept9基因阳性表达率,分析甲基化Sept9基因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血浆甲基化Sept9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结直肠息肉组、健康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26%(62/87)、5.06%(4/79)、3.23%(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甲基化Sept9基因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分型、血管侵犯、神经侵犯无关(P0.05),与肿瘤最大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浆甲基化Sept9基因阳性表达率为71.26%(62/87),高于血清CEA的54.02%(47/87)、CA199的35.63%(31/87)、CA724的33.33%(29/87)、CA125的21.84%(19/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血浆甲基化Sept9基因呈高表达状态,早期检测甲基化Sept9基因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KDR rs1870377基因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氯吡格雷耐药相关性。方法:2018年5月到2021年2月选在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老年医学一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PCI术后判定氯吡格雷耐药情况,检测KDR rs1870377基因多态性状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97例患者中,PCI术后氯吡格雷耐药22例(耐药组),耐药率为22.7 %。耐药组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与非耐药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R rs1870377基因主要包括AA、CC、CA三种基因型,两组都与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相符合,研究对象具有群体代表性。耐药组的KDR rs1870377基因CC基因型高于非耐药组(P<0.05),耐药组的等位基因C频率高于非耐药组(P<0.05)。Spearsman分析显示KDR rs1870377基因CC基因型、等位基因C与氯吡格雷耐药存在相关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DR rs1870377基因CC基因型、等位基因C为导致PCI术后氯吡格雷耐药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比较常见,也伴随有KDR rs1870377基因多态性,KDR rs1870377基因CC基因型、等位基因C为导致PCI术后氯吡格雷耐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PRKAA1和UNC5CL基因位点多态性与胃癌发病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提取分析患者的全血DNA样品,对其PRKAA1和UNC5CL基因位点基因分型进行检测,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RKAA1基因的rs13361707位点的CC型基因出现频率、rs10074991位点的GG基因出现频率、rs10036575位点的TT基因出现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rs10036575位点的CT+CC基因出现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UNC5CL基因的rs2294693、rs742494位点的各基因分型的出现频率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的发病与PRKAA1基因多态性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当rs13361707位点为CC型、rs10074991位点为GG型、rs10036575位点为TT型时,胃癌的发病率增加,当rs10036575位点为CT+CC型时,胃癌发病率降低。而胃癌患者的发病与UNC5CL基因位点多态性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商品名:信必可都保)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s)亚群、肺功能以及炎症反应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共8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信必可都保吸入,观察入组对象治疗前、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m DCs和pDCs)的水平、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计数表达水平及CAT评分、肺功能的变化。结果:用药后m DCs和pDCs占外周血的百分比及m DCs/pDCs实验组及对照组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低,但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FVC、CAT评分两组均较用药前有所改善,实验组较与对照组更明显(P0.05)。用药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较用药前有所改善,但用药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信必可都保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其临床症状,但对树突细胞亚群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血病融合基因亲嗜性病毒整合位点1(ecotropic viral integration site-1,EVI1)的多态性与白血病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骨刺患儿9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健康人群83例作为对照组。清晨空腹抽取两组入选者的外周静脉血2 mL,采用PCR方法检测两组入选者EVI1的多态性情况,调查一般资料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VI1 rs17561基因共有CC、CA、AA三种基因型,两组入选者的EVI1 rs17561基因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研究对象具有群体代表性。两组入选者EVI1 rs17561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EVI1 rs17561基因CC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组(90.0%vs. 75.9%, P0.05),研究组的等位基因C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7%vs. 80.7%, P0.05)。在90例骨刺患儿中,6例患儿确诊为白血病,检出率为6.7%,均为CC基因型。研究组患儿EVI1 rs17561基因的CC基因型与血小板计数、危险度分层、诊断分型显著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危险度分层、诊断分型为影响EVI1rs17561CC基因型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白血病患儿融合基因EVI1多态性比较常见,多表现为rs17561CC等位基因,此等位基因可能与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危险度分层、诊断分型显著相关,其中血小板计数、危险度分层、诊断分型为影响EVI1rs17561CC基因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降脂治疗的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180例AC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共3组各60例,各组患者均接受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并根据Sanger法测序判断ApoE基因表型(E2、E3、E4表型),A组予以瑞舒伐他汀口服(10 mg/d),B组予以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20 mg/d),C组予以瑞舒伐他汀(10 mg/d)+依折麦布(10 mg/d)口服,连续治疗1个月,评价3组各基因表型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改善情况、LDL-C达标率,记录药物副反应,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统计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3组ApoE基因E2、E3、E4表型构成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不同ApoE基因表型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变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E2型>E3型>E4型;其中,3组E2表型TC、TG、LDL-C水平变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B组、C组E3表型TC、TG、LDL-C水平变化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但B组、C组各指标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E4表型TC、TG、LDL-C水平变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表现为C组>B组>A组。治疗后,A组LDL-C达标率为61.67%,显著低于B组的85.00%、C组的90.00%(P<0.05);其中,3组E2表型LDL-C达标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E3表型LDL-C达标率显著低于B组、C组(P<0.05),A组、B组E4表型LDL-C达标率低于C组(P<0.05)。治疗期间,仅B组出现1例ALT超出正常上限3倍,停药后可恢复正常。3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A组发生率18.33%明显高于B组5.00%、C组3.33%(P<0.05),但3组E2、E4型MACE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A组E3型MACE发生率高于B组、C组(P<0.05)。结论:ACS患者降脂疗效与ApoE基因表型有关,对E2表型单用瑞舒伐他汀即可取得良好降脂效果,对E3表型强化瑞舒伐他汀或联合依折麦布治疗较单用瑞舒伐他汀均能提高降脂效果,而对E4表型联合依折麦布降脂效果优于单用瑞舒伐他汀或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不同剂量盐酸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气指标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9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8)、观察A组(n=30)与观察B组(n=30)。对照组采用阿米卡星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3 mL盐酸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观察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6 mL盐酸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对比三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气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B组和观察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对照组,且观察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A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PaO2均升高,且观察B组和观察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B组高于观察A组(P<0.05),PaCO2均降低且观察B组和观察A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B组低于观察A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A)、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表达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WBC、GRA、PCT、CRP、ESR表达水平均降低,且观察B组和观察A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B组高于观察A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采用雾化吸入盐酸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联合阿米卡星治疗效果显著,但采取6 mL剂量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呼吸功能,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