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从乌贼表皮通过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发光细菌JMU07。该菌的菌落形态呈典型细菌菌落特征;显微镜下观察其为球杆状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发光波长在420-650 nm之间,最大发光波长为477 nm。16S rDNA法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初步鉴定发光细菌JMU07为鳆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leiog-nathi)。生长发光曲线测定表明,发光细菌JMU07发光强度最高出现在对数中后期,相比明亮发光杆菌,JMU07具有发光强度高,持续发光时间长的特点。根据国标GB/T15441-1995研究HgCl2浓度与发光细菌JMU07发光强度抑制率的关系得到:HgCl2浓度与发光细菌JMU07发光强度抑制呈良好线性关系;JMU07 EC50为0.11 mg/L,略低于明亮发光杆菌的0.14 mg/L,表明JMU07对HgCl2的毒性更敏感。因此新分离得到的发光细菌JMU07有希望用于环境检测、食品卫生与安全等领域综合毒性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细菌发光的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古代,亚里士多德就曾发现腐烂的鱼在黑暗中会发出美丽的光。这一神奇的现象引起了许多人的惊异和探索,但对于细菌生物性发光(Bioluminescence)的正式描述却是一百多年前才有的事情。发光细菌最普遍的生活方式是作为自养菌生活在海洋中;或腐生于死鱼和烂肉中;或共生于海洋鱼类的肠道;或寄生于甲壳纲动物与昆虫的体内;或与真骨类鱼及鱿鱼共生形成发光共生体。发光细菌均为革氏阴性、能运动,棒状,兼性厌氧。几乎所有发光细菌都可划归到弧菌属(Vibrio)、  相似文献   

3.
具有抑菌活性的海洋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离并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海洋细菌对于开发和利用海洋微生物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从6份海泥样品中共分离到78株海洋细菌,以6种细菌作为敏感指示菌,采用覆盖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拮抗试验,17株海洋细菌具有抑菌活性,对其中2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海洋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耐盐试验,运动性观察,过氧化氢酶测定,明胶液化试验,硫化氢产生试验,石蕊牛奶试验,糖类发酵,硝酸盐还原等特性分析,依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进行分类鉴定,它们分别应归属为气单孢菌属(Aeromonas sp.)和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 sp.)。  相似文献   

4.
生物发光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人们最常见的是萤火虫的发光。然而,在辽阔的自然界,发光生物何止萤火虫,例如,在微生物中,就有能发光的细菌。这种细菌寄生或共生于各种海洋动物如各种鱼类的体表、内脏或专门的发光器官中。一旦条件适宜就能发出蓝绿色的光  相似文献   

5.
几株产活性物质的海洋细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海泥、海水及海洋动物中分离到数十株细菌 ,对其产生活性物质的菌株进一步筛选 ,得到产蛋白酶、淀粉酶和抑菌活性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几株海洋细菌 ,将其中的活性高的四株菌纯化后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对革兰氏染色、个体及群体形态观察、糖类发酵、硝酸盐还原等生理特性的研究 ,依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确定它们的分类地位 ,它们分别应归属为欧文氏菌属 (Erwiniasp .)、气单孢菌属 (Aeromonassp .)、微球菌属 ( (Micrococoussp .)、和假单孢菌属 ( (Pseudomonassp .)。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发现的细菌的特殊存活形式—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肠道细菌和病原细菌在海洋与河口环境中存活规律的研究,已经进行了约一个世纪。不同研究者得到的结果基本是一致的,即外来的人类肠道细菌和病原细菌不能在海洋环境中较长期地存活。但是,这个结论是使用常规培养法进行研究而得出来的,也就是当细菌随污水等途径排入海洋与河口环境中,或者在实验室内把细菌加入到一定盐度的模拟水体内进行存活实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不能再用常规培养法分离培养出这些细菌。人们推测影响人类肠道细菌和病原细菌在海洋  相似文献   

7.
海洋动物是具有生物活性海洋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海鞘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类群,如细菌、放线菌、真菌和蓝细菌。越来越多的直接或间接证据表明,一些从海鞘中分离的天然产物并不是海鞘本身产生的,而是由其共生微生物产生的。本文对近些年来的海鞘天然产物的微生物来源的研究方法进行综述,包括可培养细菌的分离、不可培养细菌的粗提物检测、宏基因组学、全基因组测序等直接方法,以及化合物结构比对的间接方法。通过对海鞘-微生物共生体中天然产物生物合成来源的研究,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动物药源的问题,而且可为研究海鞘与微生物共生关系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松材线虫是松树萎蔫病的病原,拟松材线虫在形态等方面与松材线虫极其相似。关于两种线虫与细菌的研究多集中于体表伴生细菌。本文要揭示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体内是否存在细菌。【方法】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并采用1%升汞和抗菌素混合液对两种线虫虫体进行体表消毒后研磨,制备悬浮液涂布NA平板;通过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细菌种类。【结果】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透射电镜照片显示在两种线虫肠道内均发现细菌;体表无菌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共分离到3株体内细菌;这3株细菌分别属于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和爱文氏菌属(Ewingella)。【结论】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体内均存在细菌;这些细菌对这两种线虫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理生态作用。本文是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体内存在细菌的首次报导。  相似文献   

9.
发光细菌在水环境生物毒性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光细菌是一类自身含发光基因且能够发出可见光的细菌,其分布非常广泛。由于具备了日常毒性检测所要求的快速灵敏以及再现性好的特点,发光细菌法愈来愈受到关注,且因其快速和低成本的特点常被用作早期预警系统。基因操作技术的介入更使得发光细菌试验具有了分辨各种毒性的功能。本文综述了发光细菌在环境毒性检测中的进展,重点介绍了基于发光细菌的毒性试验方法,以及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海洋细菌抗菌和细胞毒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不同海域的生物、海水和海泥中分离海洋细菌,利用琼脂扩散法和MTT法对细菌培养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了抗菌和细胞毒活性筛选。比较了活性菌株与来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分离的341株海洋细菌中。42株细菌的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活性,7株具有细胞毒活性,其中来源于海洋无脊椎动物和海藻的活性菌株比例(22%和11%)大于来源于海水和海泥的细菌(7%和5%).细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具有活性的细菌大部分属于假单胞菌属、发光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交替单胞菌属和黄杆菌属.  相似文献   

11.
鉴定分离到的微需氧菌为螺旋杆菌,并对该菌进行分型。小鼠皮下或肌肉注射地塞米松使其免疫抑制,取小鼠肠内容物培养,对分离到的细菌,经油镜,电镜观察,然后提取细菌DNA,用根据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sp.)rRNA保守区设计的引物P7/P8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分别用MboI,HhaI,XspI内切酶酶切,酶切产物用10%PAGE分析。再用根据螺旋杆菌胆型(H.bilis)rRNA设计特异引物P7/Pb扩增,将扩增产物测序分析。最后。将该细菌在Scid小鼠上作动物感染。细菌在油镜下呈鸟翼状,电镜下观察到双极鞭毛。无周质纤毛。引物P7/P8扩增出374bp的特异带,此片段能分别被MboI,HhaI,Zsp内切酶酶切,引物P7/Pb扩增出364bp的条带,测得的DNA序列中存在MboI,HhaI,Xsp内切酶酶切。引物P7/Pb扩增出364bp的条带,测得的DNA序列中存在MboI,HhaI,XspI的内切位点,与文献中H.bilis序列比较,同源性为97.5%。动物感染试验符合Koch准则。分离到的细菌确为胆型螺旋杆菌。  相似文献   

12.
我国海洋细菌新物种鉴定与资源研发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国际上对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发掘方兴未艾。本文综述了2000年以来我国在海洋细菌新物种鉴定与资源研发方面的进展,统计分析了国内相关单位海洋细菌新物种鉴定发表的数量及多样性,介绍了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在海洋细菌系统学方面的工作进展,以及国内海洋微生物资源保藏与开发现状。比较了世界范围内海洋细菌系统学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海洋细菌分离培养的主要方法,最后小结了我国海洋细菌资源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前景,为其进一步研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鉴定分离到的微需氧菌为螺旋杆菌,并对该菌进行分型。小鼠皮下或肌肉注射地塞米松使其免疫抑制,取小鼠肠内容物培养,对分离到的细菌,经油镜、电镜观察。然后提取细菌DNA,用根据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sp.)rRNA保守区设计的引物P7/P8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分别用MboI、HhaI、XspI内切酶酶切,酶切产物用10%PAGE分析。再用根据螺旋杆菌胆型(H. bilis)rRNA设计特异引物P7/Pb扩增,将扩增产物测序分析。最后,将该细菌在Scid小鼠上作动物感染。细菌在油镜下呈鸟翼状,电镜下观察到双极鞭毛,无周质纤毛。引物P7/P8扩增出374bp的特异带,此片段能分别被MboI、HhaI、Xsp内切酶酶切。引物P7/Pb扩增出364bp的条带,测得的DNA序列中存在MboI、HhaI、XspI的内切位点,与文献中H.bilis序列比较,同源性为97.5%。动物感染试验符合Koch准则。分离到的细菌确为胆型螺旋杆菌。  相似文献   

14.
海洋动物体内有着丰富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帮助动物宿主合成一些营养物质或者抵御其他动物侵害所需的化合物。在海洋动物来源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中,目前已有功能较好且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化合物。由于实验室分离培养条件的限制,目前仅有小部分的微生物被分离利用。因此开展新颖而有效的海洋动物来源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概括了近些年从海洋动物中分离微生物的新方法的结果和不足,这些方法包括原位培养技术、电回收法和培养基的改良等,重点介绍了扩散盒技术、I-tip技术和微囊包埋技术等。这些新方法的应用有助于获得更多新的微生物菌种和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了解微生物与动物宿主之间的关系,以及扩大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首次报道从患体表溃疡病黄鳝的肝脏、肾脏、脾脏等分离到1株细菌, 经动物回归试验鉴定其为病原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鉴定, 结果证实该病原菌株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通过致病性试验证明其对鲤鱼和泥鳅均有致病力;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头孢氨噻肟、头孢曲松钠、丙氟哌酸、洛美沙星、甲氧苄啶、氟哌酸、壮观霉素等高度敏感,而对氨苄青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16.
龙须菜体表附生细菌的几种分离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超声波粉碎法、涡旋振荡法、超声波清洗法、研磨匀浆法等4种不同的方法处理龙须菜,分离其体表的附生细菌,并对分离细菌的数量、种类、形态结构、细胞壁特性等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通过对不同方法和相间方法的不同处理所得结果比较显示,超声波清洗法和研磨匀浆法对分离细菌的数量和种类效果都较差;超声波粉碎法和涡旋振荡法效果较好,尤以超声波粉碎法的30W30s处理效果最好,该方法分离到本项目4个方法13个处理获得的16个菌株中的12个菌株,龙须菜的细菌数1.75×10~6cells/g。  相似文献   

17.
海洋微生物资源及其产生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微生物,尤其海洋细菌以其分类的多样性和规模而言,作为生物活性物质产生菌的潜力是巨大的。海洋微生物研究依据分离菌的生境来源可分为海水、沉积物、共栖、共生和深海菌群。生境的不同,不但影响菌群的分布,而且影响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合成。从报道的研究结果看,沉积物细菌、共栖细菌和共生细菌是海洋微生物天然药物筛选的重要来源。目前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代谢产物资源的研究仍主要限制在那些在“标准”条件下易于生长和培养的微生物类群。本文对海洋微生物资源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病原弧菌的致病机理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由弧菌属细菌 (Vibriospp.)引起的弧菌病 (Vibriosis)是在世界各地海水养殖鱼、虾、贝类等动物中普遍流行、危害最大的细菌性疾病。在已知的弧菌中,有 10多种是海洋养殖动物的病原菌。长期以来,人们对病原弧菌的致病性研究一直是利用分离菌株对养殖动物进行各种方式的人工感染,通过观察实验动物是否发病来判断病原弧菌的致病性,而对弧菌病的发生、发展等过程缺乏深入的了解。由于对病原弧菌致病机理的研究最终将会为弧菌病的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近十年来,对病原弧菌的致病机理研究已成为对弧菌病研究的重点和最活跃的研究领域,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对常见的病原弧菌在养殖动物体内外环境中的生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声波粉碎法、涡旋振荡法、超声波清洗法、研磨匀浆法等4种不同的方法处理龙须菜,分离其体表的附生细菌,并对分离细菌的数量、种类、形态结构、细胞壁特性等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通过对不同方法和相间方法的不同处理所得结果比较显示,超声波清洗法和研磨匀浆法对分离细菌的数量和种类效果都较差;超声波粉碎法和涡旋振荡法效果较好,尤以超声波粉碎法的30W30s处理效果最好,该方法分离到本项目4个方法13个处理获得的16个菌株中的12个菌株,龙须菜的细菌数1.75×106cells/g。  相似文献   

20.
发光细菌lux报告基因系统的评价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细菌生物发光基因(lux)的成功分离和表达极大地促进了其在应用和基础研究上的进展,几乎所有的发光细菌可归于3个属(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弧菌属(Vibrio);异短杆菌属(Xenorhabdus)),lux基因是编码和调控发光细菌生物发光的操纵子,与其他报告基因相比,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和对细胞无伤害的优点,在分子生物学、临床微生物、以及生化检测中呈现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就lux报告基因系统的优缺点及其与常用的几个报告基因系统进行比较和评价,并就lux报告基因系统在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