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一些新疾病的发生和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微生物来源次级代谢产物的筛选重复率越来越高,微生物一些代谢基因在现有实验室条件下无法表达,所以需要发现新的微生物资源,同时找到激活微生物代谢产物基因的方法。海洋动物体内蕴含着大量的共附生微生物资源,可以产生很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是潜在的药用资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海洋动物(海鞘、海绵、珊瑚和海葵等)来源的微生物进行共培养的研究策略,包括共培养菌株的选择、共培养条件、群体感应和信号分子对共培养菌株的影响,以及不同种类微生物间的共培养实例。共培养与单培养相比,增加了次级代谢产物的种类,提高了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或产量。共培养的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海洋动物来源微生物的活性天然产物,为海洋药物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Cryptococcus curvatus O3酵母菌培养及产油脂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柴油的发展, 导致全球油脂供求紧张。微生物油脂的甘三酯组成与植物油类似, 发展微生物油脂可部分缓解植物油脂供应压力。本文研究了Cryptococcus curvatus O3酵母利用葡萄糖为碳源生长和积累油脂的特性。Cryptococcus curvatus O3酵母在培养过程中能适应间歇式碳源流加方式达到高密度培养的目的, 但在相同培养条件下, 不同氮源能影响其代谢过程中糖到油脂转化的脂肪系数。Cryptococcus curvatus O3酵母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在30°C下摇瓶发酵, 菌体生物量为51.8 g/L, 油脂含量达65.1%。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 菌油富含饱和及低度不饱和长链脂肪酸, 其中饱和脂肪酸之和占总脂肪酸组成的64%左右, 其脂肪酸组成类似于可可脂, 这些结果对于利用产油微生物转化生物质获取如类可可脂等具有高附加值油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薄荷中的迷迭香酸进行了分离提取及含量测定研究。以水为溶剂,热回流浸提,采用硫酸亚铁比色法对薄荷中的迷迭香酸进行定性分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得到薄荷中的迷迭香酸的含量为0.156%。该法准确度高,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抗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60例,以及60例体检没有冠心病的健康者,对患者的VEGF和Hp-IgG进行检测,观察两组的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Hp-IgG阳性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Hp-IgG阴性的例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73,P0.001);观察组患者Hp-IgG阳性血清VEGF(t=20.37,P0.05)和Hp-IgG阴性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9.02,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HD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与H.pylori感染情况有很大关系,对VEGF和Hp-IgG实施检测,对冠心病疾病的发展、病变、诊断、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互利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文章以海鞘与蓝藻共生关系的典型实例为代表,介绍了蓝藻与海鞘共生关系的发现过程;蓝藻在海鞘间世代传递的机制;两者在共生关系中可能存在的生理功能,如蓝藻共生体通过碳固定、参与氮循环和产生代谢物等方式为海鞘提供营养并参与海鞘的防御活动,海鞘可供给共生体生长所需的一部分氮素营养和提供抗紫外线的保护等。对海鞘与蓝藻共生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理解生物进化过程,以及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海洋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虾荧光标记虾的大规模制作与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平均体长为2 cm以上的10 632只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用红色荧光染料(visible implant elastomer,VIE)制作荧光标记对虾,与10万只非标记的中国对虾在同一池塘养殖。结果表明,VIE标记对虾和非标记对虾经2-3个月的养殖后,在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等方面没有差异。尽管荧光标记的残留率随着虾体的生长有所下降以及分布的不均匀,但荧光标记的保持率为70%以上。红色VIE标记可以用于中国对虾的海洋增殖放流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渗促钙内流蛋白(hyperosmolality-induced [Ca2+]iincrease,OSCA)/跨膜蛋白63 (transmembrane protein 63,TMEM63)家族蛋白是一类多次跨膜蛋白质,它们在真核细胞中有广泛分布.研究表明拟南芥中OSCA1.1蛋白介导了高渗刺激的钙离子内流.进一步研究发现OSCA1.1及其同源蛋白质是机械力敏感的离子通道.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显示OSCA蛋白是对称的二聚体,每个亚基含有一个离子可通透的孔道.本文将从OSCA通道的功能、结构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几方面介绍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古树资源特征与分布格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和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深圳市古树资源的种类组成、区系分布、结构特征和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网格法对古树资源空间分布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共有古树1482株,隶属于35科63属78种,古树数量多且种类丰富;主要以桑科( Moraceae)、无患子科( Sapindaceae)、桃金娘科( Myrtaceae)、大戟科( Euphorbiaceae)、樟科( Lauraceae)和榆科( Ulmaceae)等优势科和榕树( Ficus microcarpa Linn. f.)、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 Linn.) Presl〕、龙眼( Dimocarpus longan Lour.)、荔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和朴树( Celtis sinensis Pers.)等乡土树种为主;深圳古树资源的科、属分布类型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和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过渡的特点。从深圳市古树资源的结构上看,树龄主要集中在100~200 a,平均树龄为145.2 a;树高主要集中在8.0~16.0 m,平均树高为12.4 m;胸径主要集中在0.5~1.5 m,平均胸径为1.1 m;冠幅主要集中在10.0~20.0 m,平均冠幅为15.8 m。从空间分布状况看,深圳市古树分布广泛,但不同区域古树的种数和株数差异显著,主要集中在深圳市的中南部和东南部。从生长状况看,生长良好(Ⅰ级)、一般(Ⅱ级)、较差(Ⅲ级)和濒死(Ⅳ级)的古树分别有729、616、100和37株,分别占古树总株数的49.19%、41.57%、6.75%和2.5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古树的树高与胸径、树高与冠幅、胸径与冠幅间均极显著正相关;古树树种丰富度与古树数量和土地性质极显著正相关;古树生长状况与所处环境的近自然程度和树池的有无极显著正相关,与树龄则无显著相关性,表明区域土地利用性质是影响古树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对深圳市古树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应用荧光法研究了茜素红S和壳聚糖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测得Kq=2.9581×1011L.(mol.s)-1;KA=3.26×103;n=102。建立了测定壳聚糖含量的茜素红S荧光猝灭方法,线性回归方程为F0/F=-0.43837+0.43627C(mg.L-1),线性范围为0.000~16.667mg.L-1,检测限为0.473;平均回收率为100.60%。  相似文献   
10.
Orsten型特异保存化石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rsten型化石是一类主要产自寒武系及奥陶系个体微小却珍贵的特异保存化石.虽仅有较短的研究历史,其精美的保存所携带的重要信息,已开拓出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倍受当前相关学者的关注.以往事实表明中国南方是世界Orsten型化石最重要的产出地之一,期待着研究的深入.利用此类化石细致入微的保存,结合新的思路,可识别早期动物胚胎的基本形态、发育特征和寒武纪若干后生动物类群的基本体态特征;注重节肢动物类群早期幼年个体,辨析其生长模式(包括躯体分节,直接或变态发育,随时间推移可能呈现的形态趋异或保守进化),以及它们分属类群的演化规律;探讨至今知之甚微此类特异埋藏的机理.总之,"以小见大",解答传统古生物学研究力所不及,与早期后生动物演化密切相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