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份国内外藜麦材料子粒的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藜麦子粒的品质性状,可以为藜麦育种、加工及消费提供参考。本研究对4份国内和56份国外藜麦材料子粒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0份藜麦材料子粒的千粒重、灰分、蛋白质、淀粉、脂肪、粗纤维、总黄酮和总多酚平均含量分别为4.23 g、2.28%、14.03%、57.71%、6.53%、2.46%、1.83 mg/g和1.49 mg/g。国内藜麦材料的灰分、蛋白质和总多酚平均含量较高,分别为3.47%、14.92%和1.78 mg/g;秘鲁藜麦材料的脂肪、粗纤维和总黄酮平均含量较高,分别为6.69%、2.66%和2.03 mg/g;美国藜麦材料的淀粉平均含量较高,为59.91%;玻利维亚藜麦材料的千粒重较高,为4.32 g;不同子粒颜色藜麦材料之间的品质存在差异,黑色藜麦材料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白色和红色藜麦材料的淀粉含量较高,红色和黑色藜麦材料的粗纤维、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藜麦功能成分综合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为藜科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因独特的营养价值和潜在的保健功能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概述了藜麦的生长发育、营养价值、功能成分、基因分析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针对国内外藜麦功能成分综合研究利用进展,提出藜麦的种质创新、食品保健、医药研发及其新型功能食品研制与产业化对策,对藜麦产业、食品保健和医药研发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再生水资源可浇灌农田,但水中含有的阴离子可使土壤产生盐胁迫。为研究盐胁迫对藜麦(Chenopodium quinoa)种子萌发特性及胚根、胚芽生长的影响,该研究以6个藜麦品种(红藜麦、国红藜麦、台红藜麦、台紫红藜麦、黄藜麦、台黄红藜麦)为材料,分别以NaCl、Na2SO4、NaHCO3和对照(CK)处理6个藜麦品种种子,测定其发芽率、胚根、胚芽抑制率等指标,运用均方差决策法对不同藜麦品种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不同盐胁迫下耐盐性较强的品种。结果表明:(1)三种盐胁迫中,Na2SO4对种子萌发指标抑制作用最明显,6个藜麦品种的发芽率均相对较低,一直保持在5%以下,除黄藜麦、台黄红藜麦,其余4个品种的活力指数和生长速率均为0,除黄藜麦外,Na2SO4 对其余5个藜麦品种的胚根、胚芽抑制率均达到100%; NaCl对种子萌发和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小,甚至可促进胚根和胚芽生长,国红藜麦和台黄红藜麦的生长速率在NaCl处理下始终高于对照,在9 h和21 h时国红藜麦胚根抑制率为-28.32%和-37.57%。(2)运用均方差决策法对6个藜麦品种的萌发指标和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国红藜麦对NaCl、NaHCO3抗性较高,黄藜麦对Na2SO4抗性较高。综合以上结果表明,盐胁迫不利于藜麦种子萌发及生长,但在不同盐分地区种植适宜生长的品种可提高藜麦成活率,提高其生长质量,以达到藜麦园林绿化及再生水资源灌溉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要深入认识藜麦这个物种,我们还是先从藜麦的发现讲起。考古学家在秘鲁和智利多个地区的古老墓葬中都发现了藜麦的果穗及散落的藜麦种子,这表明藜麦曾作为主要粮食被大量食用。从被安第斯山区的原著民驯化,到西班牙殖民者入侵禁止当地人种植,再到今天藜麦在世界各地受到追捧,藜麦的历史既丰富又复杂。作为一种四倍体物种,藜麦最早在1797年被德国植物学家和药学家卡尔·路德维希·韦尔登诺(Carl Ludwig Willdenow)所  相似文献   

5.
藜麦的驯化栽培与遗传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2019,(11)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起源于南美洲提提喀喀湖区,是苋科(Amaranthaceae)藜属(Chenopodium)一年生作物。因其营养全面且对多种非生物逆境胁迫具有抗性,被认为是尚未被充分开发且具有高应用潜力的作物,深受育种学家的关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对藜麦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加之藜麦能有效缓解全球粮食安全,对其栽培与育种等研究已成为热点。为了加深对藜麦的认识和推动其产业的发展,本文结合本课题组多年来对源于安第斯山藜麦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与利用的实践,从藜麦营养价值与应用、起源与分布、遗传研究、品种选育进展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藜麦新品种(系)的培育与栽培、产业可持续发展、贫困地区人群增收及新增我国粮食生产途径等方面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
NaCl胁迫对藜麦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国内首个藜麦自育品种"陇藜1号"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法,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共同对照(CK),分别用100、200、300、400和500mmol/L NaCl水溶液处理藜麦种子和盆栽幼苗,通过测定种子萌发指标及处理后第5、10、15天藜麦幼苗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分析NaCl胁迫对藜麦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藜麦的耐盐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随NaCl浓度的升高,藜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先升高后下降,且在200 mmol/L NaCl处理下种子各发芽指标均达到最高,比CK分别升高了6.40%、28.18%、20.77%和30.91%。(2)随NaCl浓度的升高,藜麦幼苗根部和茎部生长均受到抑制,且茎部生长受到抑制程度大于根部。(3)随NaCl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藜麦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可溶性糖、脯氨酸和MDA含量逐渐升高,SOD、POD、CAT和APX活性增强。研究发现,低浓度盐胁迫处理可增加藜麦幼苗叶片内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清除多余活性氧,从而促进幼苗根系生长,提高幼苗耐旱性;初步推断藜麦耐盐阈值为200~300mmol/L NaCl。  相似文献   

7.
<正>第一次听说"藜麦",是很多年前在一篇英文文献中。文中充满深情地描述了这个物种的种种性格,植物科学工作者的专业好奇心一下子被勾起来了,于是就深入调研了一下,从此,一发不可收,开始了初识藜麦—与藜麦相见—种植藜麦—研究与欣赏藜麦的故事,这就是我与藜麦的这段奇缘。  相似文献   

8.
时小东  孙梦涵  吴琪  邬晓勇  赵钢 《广西植物》2020,40(12):1721-1731
藜麦营养丰富,油脂含量高,脂肪酸组成理想,是油脂提取物的潜在资源。植物油脂主要以三酰甘油的形式储存在作物种子和果实等器官中,其合成受到环境和基因水平的调控,涉及质体、内质网和油体等多个细胞器。该文基于藜麦转录组数据,对藜麦油脂合成相关的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基因进行挖掘,并对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藜麦中,与脂肪酸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序列共87条,涉及乙酰CoA羧化酶和β-酮脂酰ACP合成酶等关键酶,其中编码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基因和β-酮脂酰ACP还原酶数目最多。通过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发现,与脂肪酸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在种子表达中呈现整体上调模式,可能与种子中油脂形成和积累密切相关。对藜麦乙酰CoA羧化酶亚基编码基因进行分析发现,accD基因在不同组织间无差异表达,表明在藜麦中accD编码的β-CT亚基可能不是影响乙酰CoA羧化酶发挥作用的限制因子。藜麦KASⅡ含有保守结构域,与其他组织相比,编码基因QcFb15、QcFb45和QcFb75在种子中均存在上调表达,参与藜麦脂肪酸碳链延伸及油脂形成。对藜麦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挖掘,为藜麦油脂合成和积累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高油脂藜麦品种选育等后续研究也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施氮深度和水分胁迫对藜麦幼苗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妮  庞春花  张永清  张媛 《广西植物》2022,42(7):1222-1231
为了探讨藜麦应对施肥深度和水分胁迫的响应,该文以藜麦(Chenopodium quinoa)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置3种施氮处理[D1(控释尿素施在0~8 cm深度)、D2(控释尿素施在8~16 cm深度)、D3(控释尿素施在16~24 cm深度)]和3种水分处理[W1(正常供水)、W2(中度干旱)、W3(重度干旱)],分析施氮深度和水分胁迫对藜麦幼苗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水分条件下,随着施肥深度的增加,藜麦生长指标(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生理指标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总量]和产量指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D2处理(适当的深施氮肥)均高于D1处理(浅层施氮)和D3处理(底层施氮)。(2)相同施氮深度条件下,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藜麦生长指标和产量指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生理指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说明藜麦幼苗对水分需求明显,可通过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适应一定程度的干旱,生产实践中应注意苗期水分的供应,以促进生育后期产量的形成。综上可知,适宜的水氮管理(D2W1)可以促进藜麦的生长及生理特性,增强藜麦的抗旱能力,提高藜麦的产量。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藜麦的水肥管理、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藜麦是异源四倍体植物,分布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对干旱、盐碱地、高原和其他边缘环境漫长的适应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种质多样性,众多藜麦野生品种资源习性和性状参数的变化,也成就了藜麦的千姿百态。藜麦的生长习性可以分为4种:不分枝,只有单一主穗;分枝顶穗长至主穗下部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藜麦营养学、生态学及种质资源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2n=4x=36)属于石竹目藜属,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在该地区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近年来,因其营养的全面性和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开始了从印第安主粮到一种战略资源的蜕变之路。本文综述近年来藜麦的营养学、生态学和种质资源学研究进展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藜麦的应用前景以及供求现状提出对策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藜麦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藜麦红豆复合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藜麦为原料,测定其甲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将藜麦加工为藜麦红豆复合饮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饮料最佳配方。结果表明:藜麦提取物自由基DPPH·清除能力的Trolox当量为(105.74±16.21)mg/g,自由基ABTS·+清除能力的Trolox当量为(337.5±15.51)mg/g,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的Trolox当量为(112.44±3.5)mg/g,铁还原能力的Fe SO4当量为(215.42±11.08)mg/g,说明藜麦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可被开发为天然的抗氧化剂。藜麦红豆复合饮料最优方案为红豆与藜麦质量比3∶5、白砂糖质量添加量4%,植脂末质量添加量1.2%。该研发产品口感良好,具有藜麦和红豆特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13.
<正>关于藜麦最早的书面描述来源于德国植物学家和药理学家C. L. Willdenow,其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了藜麦的诸多药理作用。藜麦的营养成分含量丰富,比例均衡,因而享有众多美誉,同时,由于含有独特的基本营养物质而被称为功能性食品。总之,藜麦对人体健康有非常积极的医疗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藜麦,营养既均衡又全面,保健功能显著而独特;生态适应性广泛,从各方面都彰显其尊贵而不娇贵的个性。然而现状是,藜麦栽培仍然以南美洲的玻利维亚等原产区为主,远远满足不了迅速升温的藜麦消费市场需求。显然,藜麦供需的不平衡必然带来消费者不期望看到的价格的不断攀升。这个问题在20世纪末就已经凸显。随着藜麦在世界范  相似文献   

15.
以内蒙古种植的藜麦为试验原料,对其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及维生素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藜麦中蛋白质含量为13-1%、粗脂肪为7-7%、淀粉为49-0%、灰分为2-2%、粗纤维为2-0%。藜麦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有7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含量丰富。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藜麦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蛋氨酸+胱氨酸。藜麦含有13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占脂肪酸总量的85-25%,饱和脂肪酸占14-75%,其中棕榈酸含量最高,占脂肪酸总量的7-92%。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其中钾、钙、镁、磷、铁、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含量均很高。因此,内蒙古种植的藜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明确苗菜型藜麦的营养价值,进而筛选优质苗菜型藜麦新品系.方法:以30份苗菜型藜麦品系为研究材料,测定藜麦间的相关品质指标,采用SPSS 25.0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系统聚类,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系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藜麦各品系营养品质差异较大.蛋白质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7.50%,总多酚含量的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藜麦皂苷为研究对象,基于单因素试验,以皂苷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结合藜麦粉末SEM表征,以获得皂苷的超声-负压提取最佳工艺参数。藜麦皂苷粗提物经正丁醇萃取后,探讨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及相关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超声-负压法提取藜麦皂苷最佳工艺参数:超声时间20 min、超声温度59℃、负压0.064 MPa,该条件下皂苷得率(预测值12.37 mg/g,实验值11.95±0.034 mg/g)最高,三因素对皂苷得率的影响顺序:负压>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藜麦皂苷在浓度范围(0~0.25 mg/mL)内有较强的还原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抗氧活化活性与其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藜麦及其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英文名:quinoa,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是印加土著居民的主要传统食物,至今已有5 000~7 000多年的利用和种植历史。古代印加人将它称之为"粮食之母"。藜麦在20世纪80年代,被美国宇航局用于宇航员的太空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藜麦是唯一的单一植物即可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正式推荐藜麦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本文对藜麦的植物形态、生态特性、营养价值以及在我国种植展望作了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实验,以藜麦品种‘亿隆1号’为实验材料,探究在不同施氮量(纯氮用分别为0、0.2、0.4和0.6g/kg)接种2种丛枝菌根真菌(AM)即摩西球囊霉(Gm)和扭形球囊霉(Gt)对藜麦及其根系生长指标以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为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0.4g/kg施氮量下,接种Gm藜麦根系侵染率和菌根依赖性最大。(2)同一接种处理下,藜麦株高、基径、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总根长等根系生长指标,以及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与未接种处理相比,接种AM真菌后上述各指标均显著增加,均在0.4g/kg施氮量下达到最大值,且接种Gm的增幅大于接种Gt。(3)同一接种处理下,藜麦根系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与未接种处理相比,接种AM真菌后藜麦根系MDA含量显著减小,而其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增加,且接种Gm根系MDA含量降幅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增幅显著大于接种Gt。研究表明,适量施氮可显著增加藜麦根系摩西球囊霉和扭形球囊霉的侵染率及其菌根依赖性指数,促进藜麦地上部及根系的生长,同时增加其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减少了体内有害物质的积累,并以摩西球囊霉配合施氮0.4g/k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正>和其他粮食作物相似,藜麦从成为土著人的粮食后,也经历了漫长的种质改良。据出土于秘鲁中部高地阿亚库乔的考古资料显示,藜麦的种植差不多可以追溯到大约7 000年前,在安第斯山区藜麦很可能是当地最早的农作物之一。智利的印第安人墓穴中出土的藜麦种子化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前。阿根廷南部的卡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