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线粒体的动态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山羊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线粒体的动态分布。方法收集山羊卵母细胞,在M199中分别培养4、8、12、16、20和24 h,用特异性线粒体标记探针进行标记,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的分布情况。结果生发泡期线粒体多分散在卵母细胞的胞质内,并且距生发泡有一定的距离;生发泡破裂期线粒体逐渐移向染色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与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线粒体成簇密布在染色体周围。排出的第一极体中也含有大量的线粒体。结论同其他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线粒体分布情况相比,线粒体在山羊卵母细胞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相似性。线粒体密布在成熟卵母细胞染色体周围可能与极体的排出和受精后染色体的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文昌鱼卵子发生中成熟分裂时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方永强威.  U 《动物学报》1996,42(4):355-360
首次观察文昌鱼卵发生进入和一次成熟分裂前期联合会丝复合粗线期,双线期和网状期卵原细胞及卵母细胞生发泡及胞质的超微结构特点,在生发泡内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丝复合体中央出现重组节。不同发育类型的核样体及其相关线粒体是这一时期卵母细胞胞质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术在小鼠卵母细胞中检测蛋白激酶C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用免疫荧光化学与激光共聚焦显微术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小鼠卵母细胞中蛋白激酶C(PKC)α和βⅠ的表达和定位,以及蛋白激酶C(PKC)和皮质颗粒的双标记,探讨了以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为实验对象进行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研究的简便方法.结果发现,PKC α和βⅠ在小鼠生发泡期和MⅡ期卵母细胞中都有表达,但表达部位存在差异.说明采用改进的激光共聚焦显微术,可以方便、灵敏地检测特异蛋白质在卵母细胞中的表达部位,从而为生殖、发育研究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用电镜方法研究小鼠卵母细胞的发育及受精虽然已有很多报道,但大多数是有关细胞质、尤其是皮质颗粒、高尔基复合体及线粒体的形态及分布变化的。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第一次减数分裂恢复到受精后第二次减数分裂完成,细胞核经历了复杂的变化,有关的系统研究却很少。本实验详细地研究了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受精过程中两性生殖细胞内细胞核的时空变化规律。从卵巢中采集生发泡(GV)期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经超排获得的成熟卵母细胞去卵丘和透明带后,用于体外受精。于体外成熟培养及受精后的不同时间,用光镜及电镜方法观察细胞核变化及极体排放。结果表明,尽管大多数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2至4小时生发泡破裂(GVBD),但有13.6%在培养8小时后仍处于GV期(图1)。电镜观察揭示,不发生GVBD的卵母细胞核的核仁由颗粒性纤维成分、空泡及纤维中心组成。有时核仁表面有空泡。只有核仁完全致密化、核仁周围有核仁相随染色质分布时,卵母细胞才获得恢复减数分裂的能力。GVBD发生时,随着核仁相随染色质向核膜侧扩散迁移,核仁越来越小;与此同时,核膜打折,染色质团块中央出现电子致密的芯。核仁的消失早于核膜的破裂,提示核仁成分可能参与核膜打折及破裂,体外培  相似文献   

5.
邢华 《动物学杂志》2009,44(6):160-165
犬(Canis familiaris)是生物医学研究的最重要模型动物之一.但由于生殖生理的特殊性,其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成熟率低,辅助生殖研究进展缓慢,严重制约了该动物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在犬科动物体内,排卵前卵母细胞处于高浓度孕酮的卵泡环境中,在生发泡期排到输卵管内,并在此恢复和完成减数分裂.因此,犬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所需的条件不同于其他哺乳动物,目前主要采用以添加相关因子的M199作为培养液,但体外培养发育至MⅡ期的比率仅为15%~20%.所以,必须在了解犬卵母细胞体内成熟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类似于体内生理环境的体外成熟培养体系.本文在阐述犬卵母细胞体内成熟生理过程的基础上,对其体外成熟培养方法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5,27(6):717-719
热休克蛋白对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于晓妉1抗冻蛋白结构与抗冻机制谢秀杰贾宗超魏群5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生发泡移植崔龙波孙方臻9PPARs信号通路与哺乳动物生殖赵越超杨增明14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中细胞骨架重组和作用苏静艳李树峰严云勤19染色质重塑和高等植物开花时间控制李健马力耕24高等植物中蛋白磷酸酶2C的结构与功能胡学博宋凤鸣郑重29种子贮藏蛋白的运输、积累和基因表达调控高新起35一氧化氮在植物中的生理功能史庆华赖齐贤朱祝军钱琼秋39植物种质的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梁宏王起华43p38MAPK信号转导途径在关节软骨细胞中的激活…  相似文献   

7.
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伴随有多种蛋白质的合成与磷酸化,蛋白质的合成对卵细胞的成熟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较系统地阐述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的不同阶段蛋白质合成对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放线菌酮是肽链延伸的抑制因子。将生发泡(GV)期的卵母细胞分别于T6成熟培养液中培养0、4、6、9小时后,转至含有10mg/ml放线菌酮的T6成熟培养液继续培养1215小时。固定、染色、观察卵母细胞。结果如Table1。0小时实验组:抑制处理4小时,其生发泡破裂(GVBD)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表明:卵母细胞GVBD所需蛋白质(如:成熟促进因子MPF等)是在卵巢的卵泡卵母细胞生长过程中完成的。4、6小时实验组:笫一极体的释放被完全抑制,卵母细胞不能达到MI期,染色质处于凝集状态(Fig.3&4)。表明:GVBDMI期间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对卵母细胞MI期中期纺缍体的形成与维持具有重要作用。9小时实验组:可能由于卵母细胞发育速度存在个体间的差异。没有进入MII期的便停滞于MI期以前。进入MI期的则能排出笫一极体。因此,笫一极体的释放总体上呈不完全抑制状态,其释放率低于对照组。但是,后者虽然弪过恢复培养至15小时,可能由于微管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将处于生发泡期(GV期)和体外成熟期(IVM)的牛卵母细胞进行玻璃化冷冻.解冻,对其卵裂率和囊胚率以及一些与发育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进行评价.方法 玻璃化冷冻GV期(n=224)和IVM期(n=235)牛卵母细胞,解冻后对其进行体外培养并采用quantitative real time-PCR技术对冷冻.解冻...  相似文献   

9.
将生发泡(GV)期小鼠卵母细胞置于M2培养液中培养,分别在培养0 h、4 h、8 h和12 h收集卵母细胞,采用SYTO染色和免疫荧光标记方法进行小鼠卵母细胞的核成熟检验,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SYTO染色和免疫荧光标记方法都可用于小鼠卵母细胞的核成熟检验,二者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SYTO染色法更为快速、简便、廉价,可用于活体染色,适合于大规模检测,可应用于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的核成熟检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构建了包括HeLa裂解液和游离小鼠卵母细胞生发泡的实验体系,用于研究Ca^2 及其下游信号对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启动的影响。游离的卵母细胞生发泡可以在M期细胞裂解液中发生减数分裂启动,表现为染色质的凝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Ca^2 信号的存在对G2期细胞裂解液促进减数分裂启动是至关重要的,G2期中期的细胞裂解液只有经Ca^2 诱导后才具有启动生发泡减数分裂的作用,而G2期晚期无论Ca^2 存在与否均诱发减数分裂的启动,但是G2期早期的裂解液无启动减数分裂的作用。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实验分析也表明,抑制CaM和CaMKⅡ的活性可以阻止GVBD和报制第一极体的释放。免疫沉淀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eLa细胞裂解液中的MPF从G2期中期到M期均存在,且Cdc2亚基的Tyr由磷酸化向去磷酸化转变。结果进一步证明,卵母细胞减数的分裂的启动可能是通过一种Ca^2 /CaM依赖的途径来推动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构建了包括HeLa裂解液和游离小鼠卵母细胞生发泡的实验体系,用于研究Ca2+及其下游信号对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启动的影响.游离的卵母细胞生发泡可以在M期细胞裂解液中发生减数分裂启动,表现为染色质的凝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Ca2+信号的存在对G2期细胞裂解液促进减数分裂启动是至关重要的,G2期中期的细胞裂解液只有经Ca2+诱导后才具有启动生发泡减数分裂的作用,而G2期晚期无论Ca2+存在与否均诱发减数分裂的启动,但是G2期早期的裂解液元启动减数分裂的作用.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实验分析也表明,抑制CaM和CaMKII的活性可以阻止GVBD和抑制第一极体的释放.免疫沉淀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eLa细胞裂解液中的MPF从G2期中期到M期均存在,且Cdc2亚基的Tyr由磷酸化向去磷酸化转变.结果进一步证明,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启动可能是通过一种Ca2+/CaM依赖的途径来推动的.  相似文献   

12.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孤雌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孤雌发育研究刘红林(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南京210097)范必勤(江苏农科院牧医所南京210014)关键词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孤雌发育孤雌发育(Parthenogenesis)被解释为没有雄性配子参与由雌性配子进行的发育[1]。孤雌生...  相似文献   

13.
生发泡(germinal vesicle,GV)移植到去核的GV期卵母细胞后,获得重构卵,重构卵在体外能成熟,受精和进行胚胎发育。GV移植到去核的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etaphase Ⅱ,MII)卵母细胞后,重构卵能发生GV破裂,但难以排出第一极体。GV移植后,通过连续核移植,重构合子具有发育到终期的能力。GV移植为研究卵母细胞的发育提供了一种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4.
Ca^2+与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成熟分裂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哺乳动物在胎儿期或出生后不久,初级卵母细胞进入并停滞于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的双线期,直到排卵。在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第一次成熟分裂重新启动,但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后又停滞在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必须在精子或化学信号的作用下,才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当第一次成熟分裂重新启动后,卵母细胞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生发泡破裂(GVBD),核仁消失,排出第一极体等。  相似文献   

15.
在硬骨鱼类中,发育完全的未成熟的卵母细胞被阻滞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这一时期也称为生发泡期。性成熟后,当卵母细胞受到促黄体生成素及其他内分泌、自分泌/旁分泌因子的调节,可突破第一次减数分裂阻滞,发生生发泡破裂,这标志着卵母细胞恢复了第一次减数分裂。这一过程被既复杂又严格精密的机制所调控,对产生可受精的雌配子尤为关键。明确卵母细胞成熟分裂进程中的调控因子及各因子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相互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门领域,但是关于这些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哺乳动物,在硬骨鱼类中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分散。因此,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硬骨鱼类卵母细胞最终成熟过程调控机制及研究进展;以第一次减数分裂的阻滞和第一次减数分裂的恢复两条主线,重点分析总结了17β-雌二醇、环磷酸腺苷、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调控因子及它们与上游调节因子和下游作用底物构成的信号网络对此过程的调控。本综述为研究硬骨鱼类卵母细胞的最终成熟机制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小鼠卵泡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加入2 mmol/L 6-DMAP可抑制卵母细胞自发的染色质浓缩和生发泡破裂(GVBD)。源自超排的MⅡ期卵母细胞则能为6-DMAP所激活。hCG注射后18—19h的卵母细胞置于2 mmol/L6-DMAP的CZB溶液中培养0.5 h、1h、2h、3h,卵母细胞的激活率分别为26.1%、75.2%、75.8%、77.3%、;卵裂率分别为88.2%、73.2%、67.0%、58.4%。与乙醇激活法相比,6-DMAP处理引起了不同的孤雌激活类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鼠GV期卵母细胞线粒体中ATP8(ATP合酶亚基8)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挤压法从卵巢中分离获得生发泡期(germinal vesicle,GV)卵母细胞;用RT-PCR检测GV期单个卵母细胞中ATP8基因的表达:其中cDNA的合成分两种方法进行:一是将GV期单个卵母细胞直接进行RT合成cDNA,二是先用DNA酶加EcoRⅠ酶祛除mtDNA和核DNA后再进行RT;回收产物构建克隆质粒并测序。结果:1.5%琼脂糖电泳显示、测序结果均表明ATP8基因在GV期卵母细胞中有表达。结论:小鼠GV期卵母细胞特异表达的ATP8基因可能与卵母细胞的正常发育成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Ser/Thr激酶,属于PIKK超家族,对调节细胞周期、蛋白质合成等具有重要作用,是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凋亡的中心调控器,但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中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以小鼠卵母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荧光为主要研究方法,对mTOR在小鼠卵母细胞中的表达进行研究,并通过mTOR的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 rapamycin,RAPA )对卵母细胞进行处理,对mTOR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小鼠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生发泡( germinal vesicle,GV )期mTOR主要集中在核膜处表达,生发泡破裂 ( germinal vesicle breakdown,GVBD )后mTOR伴随染色体分布,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 second metaphase,MⅡ期 ) mTOR伴随纺锤体分布;雷帕霉素处理后,小鼠卵母细胞的成熟受到抑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同时其mTOR的表达部位和形态也发生变化.研究表明,在小鼠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mTOR在各个时期的表达及分布具有阶段特异性,并对小鼠卵母细胞GVBD的发生和第一极体的排放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Hoechst33342标记及氨银反应的方法在光镜和电镜水平上研究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卵母细胞转化精核的能力。生发泡期卵母细胞质不能诱发精子组蛋白替代鱼精蛋白及精核解聚。生发泡破裂后,卵母细胞获得使精核解聚的能力,但直到卵母细胞完成成熟前,雄原核均不能形成。进一步研究表明,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持续的蛋白质合成是雄原核形成所必需的,鱼精蛋白质磷酸化是精核解聚中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20.
促使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腔卵泡中发育充分的卵母细胞被减数分裂抑制因子阻滞在生发泡(GV)期,环一磷酸腺苷(cAMP)是研究得最为清楚的减数分裂抑制因子。然而,其它因子也参与了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阻滞。虽然排卵前的促黄体素(LH)峰诱导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已成定论,但是参与该事件的各种过程非常复杂,因而还没有完全确定。目前,有两种主要但并不互相排斥的假说。第一种假说认为,LH对颗粒细胞的刺激作用终止减数分裂抑制因子流向卵母细胞,从而使卵母细胞膈离这些抑制因子并进而促使减数分裂恢复,第二种假设认为LH刺激颗粒细胞产生一种减数分裂诱导信号,该信号进而克服或者破坏减数分裂抑制因子的作用。权衡这两种假说,目前的证据倾向于支持阳性信号假说,而且最近的研究暗示,该种阳性信号的产生发生在颗粒细胞中LH诱导的cAMP水平上升和MAPK激酶激活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