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长日(16h光照,8h黑暗)与短日(8h光照,16h黑暗)条件下,稀脉浮萍6746群体在暗期的增殖率大大高于光期的,而叶状体增殖率在光期和暗期无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2.
丛毛垂叶榕种子萌发的光敏感性及其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丛毛垂叶榕(Ficns benjamina L.var.nuda)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温度、光照、植物激素(GA3、6-BA、乙烯)和含氮化合物(硝普钠、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讨论了光在丛毛垂叶榕种子萌发中的生态意义。在交替光照下(14h光照,10h黑暗,12μmol m^-2s^-1),种子在15℃、20℃、25℃、30℃、35℃、40℃和30℃,20℃下的最终萌发率分别为87.5%、100%、100%、100%、98%、89%和100%;种子的平均萌发时间分别为34.7d、16.3d、5.6d、4.8d、6.4d、9d和6.3d。黑暗条件下,种子在15℃、20℃、25℃、30℃、35℃、40℃和30℃/20℃下萌发35d,种子的萌发率为零;添加交替光照后,种子迅速萌发。0.5~20μmol m^-2s^-1的光照强度显著地增加种子的最终萌发率,不同的光照强度对种子的最终萌发率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影响种子的萌发速率。在24h光暗周期下,种子的最终萌发率随着光期长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在连续光照下处理24h、36h和48h后能够促进种子在随后的连续黑暗中萌发。不同浓度的GA3、6-BA、乙烯、硝普钠、NaNO3和NaNO2处理不能代替光照在黑暗条件下促进种子萌发,添加交替光照后,种子迅速获得萌发能力。丛毛垂叶榕种子的上述萌发行为与其长期适应热带雨林的生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不同光质光周期对樱桃萝卜生长发育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质和光周期可以调节植物生长过程中肉质根等地下贮藏器官的形成。该试验以‘昆优2号’樱桃萝卜为试验材料,以白光(W)为对照,研究8R2B、5R5B、2R8B红蓝光配比光质(红蓝光比例分别为8∶2、5∶5、2∶8)与8L/16D、12L/12D、16L/8D光周期(光照/黑暗分别为8 h/16 h、12 h/12 h、16 h/8 h)组合对樱桃萝卜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合樱桃萝卜生长的光质光周期组合。结果表明:长光照(16L/8D)W、8R2B处理对樱桃萝卜叶片生长、肉质根大小、根冠比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长光照W有利于樱桃萝卜更快形成膨大的肉质根;长光照W、8R2B处理下的樱桃萝卜肉质根多酚含量、抗氧化能力差异不大;长光照W利于樱桃萝卜肉质根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积累,长光照8R2B有利于肉质根可溶性蛋白积累。研究发现,适当的光质和光周期组合可显著促进樱桃萝卜叶片生长、肉质根膨大以及根中营养物质的积累,从而获得良好的长势和营养品质,并以长光照(16L/8D即光照/黑暗为16 h/8 h)白光组合最佳。  相似文献   

4.
王超  陈芳  陆永跃 《昆虫学报》2014,57(4):428-434
【目的】 研究阐明不同光周期条件下棉花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实验种群的发育历期、繁殖和数量动态规律,为制定该虫防治对策、研究治理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扶桑为寄主,在温度27±1℃、相对湿度70%±5%、光照强度4 000 lx及不同光周期(8L∶16D, 10L∶14D, 12L∶12D, 14L∶10D和16L∶8D)条件下,观察了棉花粉蚧实验种群的生长发育特性和繁殖能力,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 不同光周期处理下棉花粉蚧1龄若虫和3龄若虫的发育历期及雌成虫产仔量均发生了变化,但不同龄期若虫存活率之间差异不大。随着光照时间增加,棉花粉蚧1龄若虫、3龄若虫发育速率加快,8 h光照时发育历期分别为5.43 d和6.35 d,而16 h光照时发育历期分别缩短至4.16 d和4.75 d;整个若虫发育历期也由8 h光照时的15.54 d缩短至16 h光照时的12.74 d,世代历期由27.75 d缩短至23.45 d。长光照时雌虫更早进入产仔期,也有利于雌虫繁殖后代,16 h光照时进入产仔期是18日龄,8 和10 h光照时均推迟至22日龄;16 h光照时单雌产仔量为417.06头,明显高于12 ,10 和8 h光照时的353.59,347.61和336.00头。长光照条件下实验种群趋势指数(I)明显较大,增长潜能更大,16,10 和8 h光照时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 175.37,133.94和141.99。该虫生命表参数表明,随着光照时间加长净增值率(R0)呈逐渐增大趋势,8, 10,12,14和16 h光照时分别为88.57,86.85,100.77,124.16和126.86;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表现类似的规律,8~16 h光照时内禀增长率(rm)为0.1616~0.2066,周限增长率(λ)为1.1754~1.2294;而种群倍增时间(t)则随着光照时加长而缩短,8~16 h光照时为4.29~3.36 d。【结论】 长光照有利于棉花粉蚧生长发育和繁殖,世代历期缩短,种群增长潜能变强。  相似文献   

5.
杨玲  吴建慧  孙国荣 《植物研究》2006,26(3):313-317
人为控制环境下,对玉米幼苗叶片中电解质外渗率、MDA含量以及保护酶活性的昼夜变化同步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叶片电解质外渗率的昼夜变化呈现双峰曲线,分别在光照4 h和光照后黑暗4 h达到峰值;叶片中MDA含量表现为单峰的波形曲线,黑暗开始的4 h内最高;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SOD酶、POD酶和CAT酶活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均在16:00(光照8 h)至20:00(光照12 h)之间达到一昼夜内的最低点。随着光照后黑暗时间的延长,各保护酶活性均增加,但增加的速率不同,至次日8:00所有保护酶活性均接近光照前水平。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各保护酶活性差异极显著。保护酶活性的昼夜变化与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水稻叶片Rubisco 活化酶表达的昼夜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 48h的自然光照、连续光照和连续黑暗处理下 ,水稻幼苗rcamRNA的含量均表现出昼夜节奏特性 ,其中以自然光周期中变化最为明显。在光暗交替的条件下 ,RCA含量虽也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 ,但连续黑暗处理其含量持续下降 ,连续光照则其含量先上升然后下降 ,说明它不发生节昼现象。这些结果表明RCA表达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的调控机制不同 ,转录既由光暗交替控制又受内生节奏调节 ,而翻译则更大程度上由光调节  相似文献   

7.
Wang GQ  Fu CL  Li JX  Du YZ  Tong J 《生理学报》2006,58(4):359-364
本研究旨在观察和比较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与松果体(pineal gland,pG)中Clock基因内源性昼夜转录变化规律以及光照对其的影响。Sprague-Dawley大鼠在持续黑暗(constant darkness,DD)和12h光照:12h黑暗交替(12hourlight:12hour-darkcycle,LD)光制下分别被饲养8周(n=36)和4周n=36)后,在一昼夜内每隔4h采集一组SCN和PG组织(n=6),提取总RNA,用竞争性定量RT-PCR测定不同昼夜时点(circadian times.CT or zeitgeber times.ZT)各样品中Clock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通过余弦法和ClockLab软件获取节律参数,并经振幅检验是否存在昼夜节律性转录变化。结果如下:(1)SCN中Clock基因mRNA的转录在DD光制下呈现昼低夜高节律性振荡变化(P〈0.05),PG中Clock基因的转录也显示相似的内源性节律外观,即峰值出现于主观夜晚(SCN为CTl5,PG为CT18),谷值位于主观白天(SCN为CT3,PG为CT6)(P〉0.05)。(2)LD光制下SCN中Clock基因的转录也具有昼夜节律性振荡(P〈0.05),但与其DD光制下节律外观相比,呈现反时相节律变化(P〈0.05),且其表达的振幅及峰值的mRNA水平均增加(P〈0.05),而PG中Clock基因在LD光制下转录的相应节律参数变化却恰恰相反(P〈0.05)。(3)在LD光制下,光照使PG中Clock基因转录的节律外观反时相于SCN(P〈0.05),即在SCN和PG的峰值分别出现于光照期ZT10和黑暗期ZT17,谷值分别位于黑暗期ZT22和光照期ZT5。结果表明,Clock基因的昼夜转录在SCN和PG中存在同步的内源性节律本质,而光导引在这两个中枢核团调节Clock基因昼夜节律性转录方面有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暗期干扰对环带锦斑蛾滞育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短日照条件下,环带锦斑蛾Pseudopidorus fasciata以4龄幼虫进入冬季滞育,其滞育诱导的临界暗长为10.5 h。本文系统测试了暗期干扰实验[即在暗期采用单一的光(亦称光脉冲)干扰光周期反应的实验]对环带锦斑蛾幼虫滞育的抑制影响。幼虫孵化后在25℃,短日照L9∶D15(光9 h∶暗15 h),L10∶D14、L11∶D13及L12∶D12暗期的不同时段给予1 h或30 min光脉冲干扰。结果表明: 滞育是否被抑制主要取决于暗期的长度,当光脉冲干扰前的暗长(D1)或光脉冲干扰后的暗长(D2)超过临界暗长(10.5 h)时,100%的幼虫被诱导进入滞育;当D1D2都短于(或等于)临界暗长时,滞育不同程度被抑制,抑制的效果则取决于所干扰的光周期、光脉冲的长度和光脉冲落入的位点。结果说明该虫滞育诱导的暗期干扰反应是基于临界暗长的时间测量。  相似文献   

9.
高温对环带锦斑蛾幼虫滞育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华爱  薛芳森  李峰  朱杏芬 《昆虫学报》2004,47(3):354-359
本文报道了高温(31℃)对环带锦斑蛾幼虫滞育发生的抑制作用。当幼虫暴露于31℃ 时,所有个体都继续发育,与光周期无关。在诱导滞育的光周期条件(L12∶D12)下,光期的高温配合不同的暗期低温(15~28℃),导致几乎所有个体滞育,但当暗期为5℃时,滞育率反而下降;相反,当光期的低温配合不同持续时间的暗期高温(31℃)时,则几乎所有的个体都继续发育,这说明高温在暗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暗期给予不同时间长度(2、4、 6、8、10、12 h)的高温处理,结果表明一个2 h的高温处理就能有效地抑制滞育的发生。在暗期的不同时间给予4 h高温处理,显示了幼虫在暗期开始后的第一个4 h (18:00~22:00 )对高温最敏感,完全抑制了滞育的发生。最后讨论了高温调节滞育机制在该虫生活史上的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光周期变化对毛健夜蛾交配和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毛健夜蛾Brithys crini(Fabricius)可为害葱莲Zephyranthes candida等石蒜科绿化植物,前期研究表明不同光周期对其交配和产卵节律行为及交配率和产卵量均有显著影响。本实验期望探明间歇光照等复杂光照条件对毛健夜蛾交配和产卵的影响。【方法】在光照培养箱条件下(光源为白色日光灯,光照强度约为500 lx),观察了间歇光照长度(20,10,5,1和0 min)、暗期位点(D10:00-22:00,D12:00-24:00,D14:00-02:00和D16:00-04:00)和非24 h光暗循环(4L∶4D,8L∶8D,24L∶24D和48L∶48D)3种光照条件下毛键夜蛾成虫交配及产卵行为。【结果】间歇光照长度为20,10,5,1和0 min时,成虫交配数分别为0,3,10,14和11对,配对数分别为25,29,31,39和26对;间歇光照长度为20和10 min时,交配数与对照组差异显著;10,5,1和0 min时已交配单雌产卵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为354.67,322.30,339.57和310.45粒)。暗期位点为D10:00-22:00,D12:00-24:00,D14:00-02:00和D16:00-04:00时,成虫交配数分别为13,18,15和12对,配对数分别为16,19,17和16对,交配数差异不显著;已交配单雌产卵量差异不显著(分别为516.15,527.28,495.53和458.50粒);交配起始时间、交配高峰时间和产卵起始时间、产卵高峰因暗期位点不同而异。非24 h光暗循环(4L∶4D,8L∶8D,24L∶24D和48L∶48D)条件下成虫交配数分别为16,15,14和14对,配对数分别为18,16,14和16对,交配数差异不显著;已交配单雌产卵量差异显著(分别为590.56,559.67,497.21和419.29粒)。【结论】这些结果显示毛健夜蛾交配和产卵行为主要发生在暗期,暗期短于40 min时不能发生交配行为,暗期位点和长度对交配和产卵行为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光周期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inn.)羽化节律的调控作用,为小菜蛾的季节性种群动态预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自然光周期和逆转光周期条件下,观察小菜蛾每日的羽化情况。【结果】在自然光周期和逆转光周期条件下,小菜蛾蛹在24 h均可以羽化。正常光周期下,羽化行为表现为近似抛物线形昼夜节律,雌成虫通常在黑暗阶段羽化(18:00-6:00),而雄成虫大多在光照阶段羽化(6:00-18:00)。在逆转光周期下,小菜蛾蛹的羽化无明显规律。在正常光周期下,雌成虫的羽化频率在光期和暗期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相比于暗期,雄成虫在光期羽化率较高;在逆转光周期后,雌成虫在暗期(6:00-18:00)的羽化数量比光期(18:00-6:00)高,雄成虫暗期的羽化数量比光期低。【结论】光周期逆转后小菜蛾雌成虫和雄成虫的羽化节律明显改变,这将有助于阐明害虫光周期变化与生物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选用来自国内外的白菜黑斑病菌三个种Alternaria brassicicola,A. brassicaeA. japonica为研究材料,以生长速率为评价指标,对其适宜生长温度、pH值、光照、培养基和菌落特征等基本培养条件和性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个种的病菌最适生长温度均在20℃~25℃,变化幅度较小,但A. brassicicola A. japonica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和已有文献报道相比提高了5℃;A. brassicae中国菌株菌丝体生长的pH值范围为4~8,其它所有供试菌株生长的pH值为3~11;24h光照、12h光暗交替和24h黑暗对国内外A. brassicicola菌株生长速率影响均不大,而A. brassicae在24h光照和12h光暗交替下的生长速率比24h黑暗处理的显著增大,24h光照和24h黑暗比12h光暗交替更适合A. japonica生长;PDA是白菜黑斑病菌营养生长的最适培养基,SNA除了适合其生长外,还对供试三个种的病菌生长有选择性;菌落直径及颜色可以作为区分三个种的参考指标。供试的白菜黑斑病菌三个种在基本培养条件方面存在种水平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低温胁迫下不同光照条件对锦熟黄杨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娜  董晓红  关旸  王静 《植物研究》2007,27(5):574-577
研究了锦熟黄杨(Buxus sempervirens L.)在低温胁迫下不同光照条件(12 h光照/12 h黑暗、24 h全光、24 h全黑)对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不同光照条件下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均高于对照(20℃ 12 h光照/12 h黑暗),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在5℃ 24 h光照条件下最大;低温胁迫下SOD活性高于对照,并在5℃ 24 h光照条件下达到最高值;CAT的活性仍维持较高水平,5℃ 12 h光照/12 h黑暗显著高于对照及其它处理;在低温有光照条件下,POD活性升高,黑暗条件下POD活性低于对照。低温胁迫下POD、SOD和CAT的活性均呈上升趋势,可能是植株具有较强抗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大猿叶虫夏滞育的诱导:基于定量的光周期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Baly夏滞育诱导的光周期时间测量特性, 我们通过室内实验系统比较了该虫在25℃、 不同长光照条件下,夏滞育的发生以及诱导50%个体进入夏滞育所需求的光 暗循环数。结果表明:不同长光照诱导的夏滞育比率有显著差异, 其中15 h或16 h光照诱导的滞育比率最高, 短于或长于这两个光照其滞育率均明显下降。在不同光 暗循环实验中, 14 h诱导的滞育比率均低于50%, 诱导50%个体进入夏滞育所需求的光 暗循环数在L15∶D9, L16∶D8, L17∶ D7和L18∶D6分别为2.61, 3.72, 4.64和5.92 d, 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结果提示该虫夏滞育的诱导是基于定量的光周期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大螟Sesamia inferens性信息素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和顺11-十六碳烯醇(Z11-16∶OH)的合成和释放及求偶和交配行为的昼夜节律,及其与田间性信息素诱捕的关系。【方法】通过溶剂浸提和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分析大螟雌蛾性信息素Z11-16∶Ac和Z11--16∶OH的滴度,结合行为观测和多地田间实时性信息素诱捕数据,调查大螟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释放及求偶和交配行为的昼夜节律。【结果】大螟雌蛾腺体内性信息素Z11-16∶Ac和Z11-16∶OH含量可检测到的时间始于暗期前1 h,暗期后4 h快速增加,暗期8 h为第1次高峰,但光期1h又一次高峰,光期5 h还可以被显著检测到。分泌至腺体外的性信息素化合物可检测到的时间始于暗期后6 h,高峰期在暗期后10 h,光期后1 h性信息素Z11-16∶Ac滴度达到96.9±20.9 ng/雌。采用溶剂浸提法获得的Z11-16∶Ac和Z11-16∶OH的比例在暗期平均为2.8±1.9,在光期平均为2.5±0.9,统计上二者没有显著差异,而SPME法获得的Z11-16∶Ac和Z11-16∶OH的比例在暗期平均为8.5±1.2,在光期平均为5.7±0.6,统计上二者差异显著。产卵器伸出时间发生在暗期6-8 h,产卵器伸出持续时间平均为80.8±4.4 min。大螟的交配发生在暗期4-10 h,交配持续时间平均为83.4±5.0 min。广东、四川、浙江、江苏四省性诱自动计数的田间每日每小时实时计数数据显示,越冬代诱蛾比较集中,之后的世代则比较分散,田间雄蛾的性诱昼夜节律受地理环境、季节和世代等因子的影响。【结论】本研究发现大螟交配和性信息素释放的昼夜节律在时间上不一致,交配时间在暗期较早时段。雌蛾性信息素有效的释放时间范围比雄蛾对性信息素反应的要小。产卵器伸展与雌蛾性信息素化合物的释放速率加快和扩散 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16.
卡氏膜球藻(Hymenomonascarterae)是一种单细胞海藻,细胞圆球形,表面覆盖一层球形石(Coccoliths)。两条鞭毛稍不等长,着生于细胞前端,鞭毛长约为细胞直径的1.5倍。在25±℃,光照强度2000lx,光暗时间比14:10小时条件下,用MESⅢ培养基培养卡氏膜球藻,发现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伸出鞭毛,活跃游动;在黑暗条件下缩回鞭毛,沉于培养瓶底。进一步试验证明:1.光刺激细胞伸出鞭毛,黑暗刺激细胞缩回鞭毛。2.鞭毛的伸缩与培养中的光暗周期变化严格对应,即光周期开始后20分钟,细胞开始伸出鞭毛;暗周期一开始,鞭毛就向细胞内收缩。3.在连续光照条件下,鞭毛的周期性伸缩现象消失。所以,卡氏膜球藻鞭毛周期性伸缩是一种受光暗周期调节的外源节律。这种鞭毛伸缩的节律现象在藻类是第一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樟巢螟成虫的求偶及交配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光周期14 L∶〖KG-*2〗10 D、温度(27±1) ℃、相对湿度(60±10)%的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樟巢螟成虫的求偶及交配行为.结果表明:樟巢螟雌蛾在光期不求偶,进入暗期后少数个体开始求偶,暗期5 h求偶个体百分率明显增加,暗期6~7 h达求偶高峰期;不同日龄雌蛾的求偶率不同,以2~3日龄雌蛾较高,高峰期求偶率达70%以上;樟巢螟雌雄蛾的交配行为依时间顺序可分为求偶和交配2个过程;雌雄蛾间的交配主要发生在暗期5~9 h,交配高峰期在暗期6~7 h,与雌蛾的求偶高峰期一致;樟巢螟雌蛾一生只交配1次;雌雄比1∶1处理的雌蛾交配率显著低于雌雄比1:2处理,但前者的交配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
用甲基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分析光暗条件下生长的大蒜DNA甲基化水平差异。结果表明,用8对引物组合扩增出343条带,完全一致的带型240条,不一致的103条。在不一致的条带中,光照条件下相同的47条带与黑暗条件下相同的带型有差异,与黑暗相比光照下出现的去甲基化带28条,有56条差异带在2个处理内个体间也有差异。总的趋势是光照引起大蒜DNA去甲基化。  相似文献   

19.
茶足柄瘤蚜茧蜂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 Cresson是寄生于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等蚜虫的一种重要寄生蜂.通过田间自然种群的调查,并在室内观察其发育历期的形态特征.在25℃恒温,16 h光照,8h黑暗,相对湿度60%~ 70%的条件下,茶足柄瘤蚜茧蜂的发育历期为卵期:1...  相似文献   

20.
三种外源激素和萌发温度对花楸树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5℃(16h光/8h暗,10d)-5℃(暗110d)变温可极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和种子发芽势,但极显著延迟发芽初始时间。200mg·L^-16-BA溶液中吸胀2d后经历25℃·5℃变温可使种子发芽初始时间最短(33d),发芽率(62.25%)和发芽势(57.88%)最高。GA3或ABA与温度的结合处理对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小于6-BA与温度的综合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