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足柄瘤蚜茧蜂对苜蓿蚜的寄生功能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25±1℃,L:D=16:8光周期,RH=40%~60%)条件下,研究了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Cresson)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Koch)若蚜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苜蓿蚜的龄期对茶足柄瘤蚜茧蜂的寄生作用有很大影响,用功能反应HollingⅡ模型模拟,其模拟方程为Na=1.118 N/(1+0.0184 N)。通过该方程可明确单头雌成蜂在24 h内最多寄生60.60头苜蓿蚜,其寄生1头苜蓿蚜所需时间为0.396 h。在5个温度梯度下,茶足柄瘤蚜茧蜂对苜蓿蚜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但不同温度下的功能反应参数有明显的差异。此外茶足柄瘤蚜茧蜂自身密度对寄生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其干扰作用通过Hassell-Varley模型拟合,方程为a=0.0621P-0.3062,表明茶足柄瘤蚜茧蜂雌蜂的发现域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寄生蜂雌蜂个体间的相互干扰效应降低了寄生效能。  相似文献   

2.
大豆蚜寄生蜂豆柄瘤蚜茧蜂室内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威  席玉强  李学军  许彪  张彦周  尹新明 《昆虫学报》2011,54(10):1204-1210
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fabarum( Marshall)是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的一种重要寄生蜂.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豆柄瘤蚜茧蜂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寿命和性比等指标,以及成蜂的羽化、取食、产卵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描述.结果表明:在19 ~31℃范围内,发育历期随着温...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通过探索胰岛素信号通路及其相关途径对茶足柄瘤蚜茧蜂蛹滞育的影响,从而方便寻找胰岛素替代物,为害虫防治提供新思路。利用RNA-Seq,对滞育组与非滞育组的茶足柄瘤蚜茧蜂进行转录组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转录组中胰岛素信号通路及其相关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分析。与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共31个,重点分析的PI3K-Akt, FoxO, MAPK三条途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55, 21和28个。这些滞育关联基因呈现不同程度的上调或下调表达,发现Sos, FASN, TSC1, PRKAB等基因与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密切相关,共同影响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胰岛素信号通路及其相关途径对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影响虫体能量代谢、脂质积累、细胞增殖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甘明  苗雪霞  丁德诚 《昆虫学报》2003,46(5):598-604
在25℃下研究了日本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japonicus Ashmead对寄主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龄期的选择和被寄生豆蚜的龄期对蚜茧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合虫态寄主中,日本柄瘤蚜茧蜂通常选择较小龄期的若蚜寄生,其中2龄若蚜的相对被寄生率最高,为26.4%;其次是1龄若蚜,为20.6%;无翅成蚜与3、4龄有翅若蚜和成蚜的相对被寄生率较低。日本柄瘤蚜茧蜂的寄生延长了豆蚜若蚜的发育,其中1龄若蚜被寄生后,1~3龄历期显著延长;有翅3龄若蚜被寄生后,3、4龄历期明显延长;但无翅和有翅4龄若蚜被寄生后的发育历期均不受影响。各龄若蚜被寄生后羽化的成蚜寿命明显缩短,其中,被寄生的1龄若蚜不能发育至成蚜,其它较早龄期被寄生的若蚜羽化的成蚜繁殖力均显著降低。寄生时寄主的发育期也影响寄生蜂的发育,2龄豆蚜被寄生时的日本柄瘤蚜茧蜂个体发育最快,为194.10 h;1龄寄主被寄生时蚜茧蜂的发育最慢,需215.80 h。并对不同发育期蚜虫总蛋白质和总糖原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从蛋白质组整体层面阐明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蛹滞育背后的多蛋白调控,重点筛选与能量代谢相关的滞育关联蛋白并分析其功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茶足柄瘤蚜茧蜂蛹滞育的代谢机制。【方法】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 iTRAQ)技术比较了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蛹与非滞育蛹的蛋白含量;利用GO, KEGG网络数据库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鉴定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蛹与非滞育蛹中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DEPs)。【结果】分析得到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蛹与非滞育蛹DEPs有135个,包括滞育蛹中上调表达蛋白有38个,下调表达蛋白有97个。GO和KEGG富集分析表明,与天冬氨酸转运、L-谷氨酸转运、胆碱脱氢酶活性和胆碱生物合成甘氨酸甜菜碱条目以及氧化磷酸化通路相关的蛋白上调表达。【结论】氧化磷酸化通路相关蛋白在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过程中呈显著上调表达,说明能量代谢与该蜂滞育密切相关,并推测氧化磷酸化过程除为滞育蛹提供维持生命基本活动的主要能量外,还提供热能。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糖代谢相关途径在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testaceipes蛹滞育过程中的作用,揭示滞育调控的分子机制,本试验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滞育组与非滞育组的茶足柄瘤蚜茧蜂蛹进行转录组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糖代谢相关途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筛选与分析.GO注释到的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条目相关的差异基因共1 050个,KEGG注释到的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共149个,糖酵解/糖异生、淀粉与蔗糖代谢及柠檬酸循环三条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18个、10个和18个.这些在滞育过程中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差异基因呈现不同程度的上调或下调表达,发现PFK,PGK,ALDO,GAPDH,PGAM,PEPCK,GYS,TreS,TreH,MDH,IDH等基因与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密切相关,共同影响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途径可能对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糖类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为昆虫在滞育过程中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7.
徐清华  孟玲  李保平 《昆虫学报》2007,50(5):488-493
研究寄生蜂对寄主不同龄期的寄生策略通常采用适温下(≈25℃)培养的寄主进行试验。 为探究蚜茧蜂对高温下生长的寄主蚜虫的寄生反应及其适合度表现,在30℃条件下饲养寄主孤雌胎生无翅黑豆蚜Aphis fabae Scopli,获得不同龄期若蚜和刚羽化的成蚜,分别提供给可疑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ambiguous Haliday寄生,观察蚜茧蜂的寄生率以及后代性比、体型大小和发育时间等适合度相关特性。结果表明: 可疑柄瘤蚜茧蜂对1至4龄若蚜及成蚜均寄生,但偏向寄生较早龄期的若蚜,对成蚜的寄生率为28.0%,显著低于对1龄(400%)和2龄(42.8%)寄主若蚜的寄生率。后代雌蜂比例和体型随寄主龄期(体型)增大而减小,而发育历期则呈现“中间低,两头高”的格局。后代性比、体型大小及发育历期等适合度表现与此前适温(≈25℃)下得到的结果截然相反。因此推测,寄主黑豆蚜体型或龄期可能不是或不全部是可疑柄瘤蚜茧蜂评价寄主质量的依据,其他与寄主蚜虫内共生菌动态相关的线索(如行为的,化学的等)可能才是其评价寄主质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明确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滞育蛹与非滞育蛹体内生化物质浓度和保护酶活性的差异,为进一步探索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通过控制温光环境获得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蛹和非滞育蛹,并对滞育蛹设置不同滞育处理时间(滞育时间为30 d、45 d、60 d和75 d),最终共设置4个滞育处理与1个非滞育处理,分别测定蛹体内主要糖类、醇和蛋白等生化物质的浓度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3种保护酶的活性,并完成对比研究。总糖、海藻糖、甘油、总蛋白浓度在滞育蛹与非滞育蛹中存在显著差异,而糖原与山梨醇则没有明显差异。在滞育过程中POD,CAT和SOD活性随着滞育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当滞育时间达到60 d时,酶活性最高。茶足柄瘤蚜茧蜂蛹由非滞育进入滞育状态过程中,通过调节自身生理代谢使其体内糖类、醇等有机物浓度升高,蛋白质浓度下降,保护酶活性明显增强,从而显著提高其抗低温的能力,以有效应对不利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9.
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fabarum Marshall和广双瘤蚜茧蜂Binodoxys communis Gahan是大豆田大豆蚜的重要寄生蜂。2009—2010年,采取棋盘式采样和随机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辽宁岫岩对大豆田内的豆柄瘤蚜茧蜂和广双瘤蚜茧蜂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豆柄瘤蚜茧蜂6月20号前后在田间开始少量发生,7月上旬数量急速上升,中旬达到最高值,然后开始下降;8月中旬出现第2个高峰,数量上明显小于第1个高峰期,但2010年只有1个高峰,第2个高峰不明显;广双瘤蚜茧蜂6月底开始出现并不断上升,到7月上、中旬达到一定量后持续到8月底。总体来说,豆柄瘤蚜茧蜂发生的时间比广双瘤蚜茧蜂早,且数量也较多。同时在大田按照不同的处理,对豆柄瘤蚜茧蜂进行大田罩笼繁殖研究,当豆柄瘤蚜茧蜂与适龄蚜虫数量比值为1:100的情况下产生的僵蚜数量最多。为大田有效利用蚜茧蜂控制大豆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豆柄瘤蚜茧峰的嗅觉定向反应(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fabarum对能寄生于包括大豆蚜Aphisglycines和豆蚜A.craccivora的多种蚜虫中。本实验研究了豆柄瘤蚜茧蜂在风洞中对以下气味源的嗅觉走向反应:未受损伤的寄主食料植株(UD)、机械损伤的寄主食料植株(MD)、蚜害植株(AD ,带蚜虫;AD~,不带蚜虫)、以及致害蚜虫。发现以豆蚜为寄主的豆柄瘤好茧蜂对AD 和AD~的正走向率高于对UD和MD的正走向率,以大豆蚜为寄主的豆柄瘤蚜虽峰对AD 的趋性高于对UD和大豆蚜。同时,豆柄瘤蚜茧蜂对UD、MD和致害蚜虫的定向反应率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植食性昆虫的取食活动能诱导被害植株提高自身对害虫天敌的吸引力。此外还发现大豆是否受蚜害并不直接影响大豆蚜进行寄主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