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崛起的生物学科生长点——无融合生殖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无融合生殖是与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并存的三大生殖系统之一。自从1745年发现阪雄生殖现象以来,关于无融合生殖的分类、形态结构、胚胎发生、遗传进化、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开展,已从36个科300多种植物中发现无融合生殖现象。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无融合生殖研究已成为生物学科的新热点。全世界几十个国家,200多个实验室正在从事这一研究。国际性无融合生殖研究协作网已经成立。国际性学术会议相继召开。关于无融  相似文献   

2.
植物无融合生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植物无融合生殖研究进展。无融合生殖能固定杂种优势,是新的研究热点。无融合合生殖转育研究取得长足进展。胚胎发生研究手段由切片技术逐渐发展为整体透明、组化荧光技术。大孢子母细胞(MMC)细胞壁无胼胝质(callose)及MMC哑铃状核是二倍性孢子形成区别于有性生殖的特征。DNA分子标记是无融合生殖研究的新的有效工具,狼尾草属、摩擦禾属的无融合生殖分子标记已被找到,并且后者已定位到玉米第6染色体长臂末端。  相似文献   

3.
植物无融合生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综述了植物无融合生殖研究进展。无融合生殖能固定杂种优势,是新的研究热点。无融合合生殖转充研究取得长足进展。胚胎发生研究手段由切片技术逐渐发展为整体透明、组化荧光技术。大孢子母细胞(MMC)细胞壁无胼胝质(callose)及MMC哑铃状核是二倍性孢子形成区别于有性生殖的特征。DNA分子标记是无融合生殖研究的新的有效工具,狼尾草属、摩擦禾属的无融合生殖分子标记已被找到,并且后者已定位到玉米第6染色  相似文献   

4.
植物的无融合生殖是指不经过雌雄配子融合而产生种子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由于利用无融合生殖途径可以固定杂种优势,从而改良现有植物的育种策略,因此对无融合生殖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学科的新生长点。本文主要从无融合生殖的概念和类型,无融合生殖在单子叶植物中的分布,无融合生殖的胚胎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机制及创造新的无融合生殖种质资源的方法等6方面对单子叶植物的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开展无融合生殖研究的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5.
单子叶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的无融合生殖是指不经过雌雄配子融合而产生种子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由于利用无融合生殖途径可以固定杂种优势 ,从而改良现有植物的育种策略 ,因此对无融合生殖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学科的新生长点。本文主要从无融合生殖的概念和类型 ,无融合生殖在单子叶植物中的分布 ,无融合生殖的胚胎学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机制及创造新的无融合生殖种质资源的方法等 6方面对单子叶植物的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了今后开展无融合生殖研究的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6.
植物无融合生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无融合生殖是一种特殊的无性生殖方式 ,它不经过精卵融合即可繁殖后代 ,其二倍体子代基因型与母本精确相同 ,可以固定杂种优势 ,对于作物育种等工作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对无融合生殖的分类、遗传进化、发生机制、分子机理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无融合生殖的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 :无孢子生殖专化基因组区、脱调节理论、基因组冲撞观点、表观遗传基因调节理论等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并简单介绍了无融合生殖甜菜单体附加系目前的研究进展 。  相似文献   

7.
披碱草Elymus rectisetus(Nees in Lehm)A Loeve et Connor(2n=6x=42),SSYYWW)是目前发现的小麦族(Triticeae)中唯一的无融合生殖种,属二倍性孢子形成的假受精无融合生殖类型,无融合生殖能固定杂种优势,简化育种程序,缩短育种年限,因此E.rectisetus无融合生殖及其向小麦中导入的研究一直受到遗传育种学家的重视,与有性生殖相比,无融合生殖类型大孢子母细胞(MMC)的形成有三个显著特点:(1)MMC在早前期合点形成液泡;(2)MMC核显著伸长,呈椭圆形或哑玲形;(3)MMC周围缺乏含,胼胝质的细胞壁E.rectisetus与披碱草属内的种间杂交取得较大进展,了其分类和遗传学研究。E.rectisetus与近缘属杂交成功例子逐渐增多,目前国内外已成功进行了普通小麦与E.rectisetus属间杂交,为最终将E.rectisetus无融合生殖基因导入小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四倍体双穗雀稗兼性无孢子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四倍体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 L)无孢子生殖胚囊、胚胎发育以及假受精特点。当其大孢子母细胞发育至四分体阶段时,大多数情况下会发生四分体退化,同时有多个特化珠心细胞发育为1—3个无孢子生殖胚囊的现象。成熟无孢子生殖胚囊一般3核,包括1个卵细胞和2个极核。卵细胞在抽穗前就能自发分裂形成原胚团,而极核则在抽穗和传粉后参与假受精形成胚乳。当胚珠内存在多个无孢子生殖胚囊时,只是靠近珠孔端的1个无孢子生殖胚囊内的极核与精核结合,而其它的并不参与。种子成熟后出现很低频率的二胚苗。此外,还能观察到少量的有性生殖胚囊的发育以及有性生殖胚囊和无孢子生殖胚囊在同一胚珠中的发育现象,因此判断该类群为兼性无孢子生殖体。  相似文献   

9.
植物无融合生殖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龙兴  王兆龙 《遗传》2008,30(2):155-163
无融合生殖是指不经过精卵融合即可形成胚从而进行种子繁殖后代的一种特殊的无性生殖方式, 无融合生殖胚的形成没有父本的参与, 其后代是母本基因型的完整克隆, 因此是植物杂种优势固定与利用的一种最理想的途径, 具有巨大的潜在利用价值, 被誉为“无性革命”。按其胚体发生的途径, 无融合生殖可分为二倍体孢子生殖、无配子生殖和不定胚生殖三种类型。本文介绍了植物胚发育、胚乳发育、减数分裂等涉及无融合生殖过程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同时介绍了可能与植物无融合生殖途径调控相关的几个基因片段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0.
雾灵山草地早熟禾多胚囊和多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融合生殖是指未经炷卵事例而产生后代的特殊生殖方式,它可以分为单倍体无融合生殖和二倍体无融合生殖;对于作物意义更大的是二倍体无融合生殖。多胚囊和多胚现象SHI是无融合生殖的表现形式。本文运用石蜡切片法、子房整体透明法研究了雾灵山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多胚囊和多胚现象。结果表明,(1)草地早熟禾多胚囊来源有两种:一是自大孢子母细胞,二是来自珠心细胞;(2)草地早熟禾多 来源有  相似文献   

11.
赤苎无融合生殖细胞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赤苎(Boehmeria silvestrii (Pamp.)W.T.Wang)细胞胚胎学研究表明,其生殖模式属无融合生殖的二倍体孢子生殖(diplospory),但其未减数胚囊的发育途径不同于已报道的类型。大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I在到达终变期时停滞,染色体呈单价体状态并维持较长的时间。在尚未到达以核膜、核仁消失,纺锤体出现为特征的中期I前,大孢子母细胞由终变期直接“跳”入间期,从而始终保持了二倍体水平。减数分裂Ⅱ正常进行并产生二倍体二分孢子。珠孔端孢子退化,合点端孢子经3次分裂形成包括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2个极核和3个反足细胞的八核胚囊。胚和胚乳分别起源于卵和次生核未受精的自发分裂。胚乳属核型,其发育早于胚。  相似文献   

12.
水蔗草兼性无融合生殖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水蔗草 (ApludamuticaL .)的生殖方式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水蔗草进行兼性无融合生殖。胚囊发育分为两种类型 ,即有性生殖的蓼型和无孢子生殖的大黍型。无融合生殖胚囊频率为 6 0 .74%。在大孢子母细胞发育至四分体后 ,珠孔端的 3个大孢子解体。合点端的大孢子未解体时 ,邻近大孢子的 1个珠心细胞开始特化 ,形成无融合生殖的原始细胞 ,由该原始细胞发育形成有 1个卵细胞、1个助细胞和 2个极核的四核胚囊。  相似文献   

13.
对水蔗草(Apluda mutica L.)的生殖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蔗草进行兼性无融合生殖.胚囊发育分为两种类型,即有性生殖的蓼型和无孢子生殖的大黍型.无融合生殖胚囊频率为60.74%.在大孢子母细胞发育至四分体后,珠孔端的3个大孢子解体.合点端的大孢子未解体时,邻近大孢子的1个珠心细胞开始特化,形成无融合生殖的原始细胞,由该原始细胞发育形成有1个卵细胞、1个助细胞和2个极核的四核胚囊.  相似文献   

14.
植物无融合生殖的遗传机理和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植物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已被认为是一条生产杂交种子的高效途径。近年来,由于RAPD、RFLP和差异显示等技术的应用,已使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研究面貌一新。特别是一系列与无融合生殖有关的特异DNA片段的发现,为深入了解其遗传机理和分子机理增加了大量新的知识,这些知识无疑为定位和克隆植物无融合生殖基因,进而利用遗传操作的手段来改变植物的生殖方式积累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本文对植物无融合生殖遗传机理和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Abstract:Apomixis allows the establishment of genetically stable seed propagating clones of crops,which can perpetuate themselves across countless sporophytic generations.This asexual mode of reproduction,which naturally occurs in some angiosperms,may prove to be an unrivalled tool to improve crop yields.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on the molecular and genetic basis of apomixis is reviewed.  相似文献   

15.
植物无融合生殖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由于利用无融合生殖途径可以固定杂种优势,从而改良现有植物的育种策略,因此对无融合生殖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学科的新生长点,为了利用植物的无融合生殖,首先必须建立,发展和完善一套简单,准确的鉴定体系,目前有关植物无融合生殖的鉴定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5大类型:(1)形态学观察法;(2)显微观察法;(3)生化鉴定法;(4)分子生物学的方法;(5)其它方法,主要对以上5类方法的各各鉴定方法进行了介绍,对几种已被证实有效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就今后的改进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大黍无融合生殖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黍无融合生殖现象的研究冀朝辉,王景林(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037)大黍(Panicummaximum)是一种热带牧草。据报导,它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其无融合生殖类型为体细胞无孢子生殖,并且属于兼性无融合生殖。我们运用石蜡切片法和整体透明法...  相似文献   

17.
植物无融合生殖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无融合生殖是指不经过雌雄配子融合而产生种子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能使基因型的杂合性得以保持,从而可固定杂种优势。对近几年来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动态作一综述,列举了新发现的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的植物种类:总结了控制无融合生殖的遗传机理:指出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无融合生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虎 《生命世界》1996,(4):29-30
自1745年博内(Bonnet)在研究蚜虫中发现孤雌生殖以来,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也在众多的植物中发现了这种奇特的生殖现象,迄今为止,已记录到36科300余种植株的孤雌生殖。为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相区分,植物学家把它定名为无融合生殖。 由于无融合生殖生理机制十分复杂,长期以来,对其概念的界定,植物学界一直没有统一。我国学者蔡得田和陈冬玲,在1993年提出:无融合生殖是指发生在植物胚珠中,不经过精卵融合形成胚,以种子进行繁殖的生殖方式。此界定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它与无性生殖明显的区别是发生在性器官中;二是没有性融合过程而区别于有性生殖;三是以种子繁殖  相似文献   

19.
左泽远  刘琬琳  许杰 《植物学报》2020,55(2):147-162
在植物基因组中, 除了同源基因成簇现象外, 近年来还发现一些具有共表达特性的异源基因也能够以基因簇形式存在, 但这些异源基因簇的进化和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花药发育和花粉形成是植物进化出的特有的生殖生物学过程, 同时产生了一些在花药绒毡层中特异表达和特定功能的基因簇基因。该研究通过筛选和分析花药绒毡层中基因簇基因的分子特性、表达调控、基因年龄和基因重复进化等信息, 探讨花药基因簇基因与植物开花功能进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共筛选到84个(13个基因簇)花药绒毡层特异高表达的基因簇基因, 它们主要产生于串联重复事件, 76%的基因出现在开花植物分化后的阶段, 主要参与生殖发育、花粉鞘组成和脂代谢等生物学过程。研究初步解析了拟南芥花药绒毡层中基因簇基因的基本特征、生物学功能和基因进化机制, 为深入揭示植物基因簇基因的遗传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陈祖铿 《生物学通报》1996,31(10):29-31
植物的生殖讲座(八)──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进展陈祖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44)植物生殖生物学是研究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涉及性细胞发育、传粉与受精,以及胚胎发生等。从广义讲,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营养体无性繁殖和孢子生殖过程。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