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子藤属植物为傣族传统常用药材,含有大量结构复杂,生物活性良好的生物碱类成分。本文针对奶子藤属植物中已分离鉴定的95个生物碱及其体外抗肿瘤和抗HIV活性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为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奶子藤属植物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四眼斑龟Sacalia quadriocellata的人工饲养条件和管理方法,并介绍了人工饲养中几种常见病的症状、治疗方法和防治措施,以及养殖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根据JEV病毒减毒株SA14—14—2基因组序列,设计覆盖全长的4对重叠引物,以提取的活疫苗病毒RNA为模板,RT—PCR扩增出4个片段,并克隆到质粒载体中,进一步构建两个半端分子克隆,然后将全长cDNA序列克隆到一个新改造的低拷贝质粒载体pBR—kpn中,构建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基因组全长cDNA克隆。经过体外转录后得到的转录子转染BHK-21细胞,重新获得JEV的恢复病毒,通过生物学特性、分子生物学水平、蛋白水平等几个方面对恢复病毒进行鉴定。结果获得了稳定的全长cDNA克隆,转录子转染BHK-21细胞后,第4天开始出现细胞病变(CPE),第6~7天时CPE为 ,经过Vero细胞进一步放大培养后,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和RT—PCR实验均为阳性。证实了构建的JEV的全长cDNA克隆有感染性,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RAPD标记鉴定甜菜无融合生殖的同一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的带有白花甜菜染色体的栽培甜菜单体附加系M14三代材料进行同一性鉴定。方法:通过RAPD随机扩增技术对M14三代材料的基因组DNA的扩增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141998年、1999年、2000年三代材料的RAPD位点高度一致,遗传相似度S=1,遗传距离D=0,从而表明M14三代个体完全一样。结论:初步确定M14材料无融合生殖基因在其后代中是稳定传递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的发展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植物内生微生物的早期研究论文,基本上以非豆科植物根瘤菌Frankia属细菌为主。进入21世纪后,植物内生菌的研究,无论是研究领域的扩大,研究人员的增加,还是论文数量的递增都有了迅猛的发展,为国际上少有。我国植物内生微生物的研究具有资源探索多、分离培养多、活性检测多、活性物质功能研究多;方法研究少、涉及林木少、与宿主的关联少、实际应用少等特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红豆杉类、红树类、鬼臼类、兰、银杏等植物中的内生微生物。论文的发表以药物开发为研究目标的最多,又以初级的资源探索型为最。以抗菌、抗肿瘤等指标为主的药物开发,是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中最耀眼的亮点,目前已获得了紫杉醇生产效率较高的内生真菌菌株资源。我国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有4大类24个应用研究的方向,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豆科植物根瘤内生细菌的研究;尚待加强的有6个方面,尤其是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的研究。我国植物内生微生物研究在药用植物内生微生物的资源探索和筛选方面积累较丰富,而在有害内生微生物方面的研究则比较薄弱。最后,作者提示了一些尚待加强的研究技术,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Epichloe内生真菌(epichloe endophytes)是禾本科植物的共生真菌,开展其多样性研究对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进化规律的了解以及开发利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筛选了12条随机引物对24株cpichloe内生真菌进行RAPD扩增,探讨真菌种类、宿主种类、采集地和菌株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宿主为拂子茅Calamagrostia sp.、雀麦Bromus sp.、披碱草Elymus sp.、小颖羊茅Festucaparvigluma Steud.的菌株分别独立聚为一个分枝;而宿主为鹅观草Roegneria spp.的Neotyphodium属菌株聚类情况较为复杂;宿主为早熟禾Poa spp.的菌株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分枝,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上结果反应了我国具有丰富的epichloe 内生真菌资源,它们和其宿主之间有着比较明显的相互关系.本研究还显示,采集于南京的拂子茅与其内生真菌共生可能发生在较久远的年代.  相似文献   
7.
作者首先研究Epichloe yangzii植株上的人工杂交,明确了供试菌株的交配型.然后将分离自无子座鹅观草属植物的23株"Neotvphodium属"真菌孢子分别与E.yangzii的子座杂交,其中发现有21株与E yangzii(mat-1,mat-2)杂交不亲和,有2株与E yangzii(mat-1)杂交亲和.利用tubB基因片段对8株"Neotyphodium属"真菌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与E yangzii杂交亲和的2个菌株和E.yangzii聚为一枝,而其它6个菌株形成独立的分枝,进一步证实了这2个菌株足有时在宿主植物上不形成子座的Eyangzii.这说明了在宿主植物上的人工杂交是区别有时不产子座的E yangzii和Neotyphodium属真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无融合生殖是指不经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而产生胚的一种无性繁殖, 因此是胚的克隆, 母系繁殖. 甜菜单体附加系M14是通过二倍体栽培甜菜(Beta vulgaris)和四倍体白花甜菜(B. corolliflora)种间杂交、进而回交, 选育出的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的甜菜品系. 我们利用GISH技术进一步分析了无融合生殖甜菜M14中的染色体情况, 在不封阻的情况下, 附加的外源染色体清晰可见, 这说明栽培甜菜与白花甜菜基因组间种属特异序列的差异明显. 利用无融合生殖甜菜M14和有性生殖栽培甜菜的花期mRNA对白花甜菜第9号染色体的BAC芯片进行了差异杂交分析, 发现2个BAC克隆16-M11, 26-L15含有M14花期特异表达的基因. 选用这2个BAC克隆作为探针, 对具有无融合生殖甜菜M14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供试探针均被定位于附加的白花甜菜第9号染色体长臂末端, 呈半合子状态. 本研究BAC芯片的杂交结果结合两种生殖途径中胚和胚乳发育表达方式的保守性可推断, 甜菜中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可能共享某些调节因子的相关路径, 正是白花甜菜第9号染色体上的特异基因才使甜菜M14中无融合生殖特性得以表达.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茄啶 糖基转移酶(solanidine glycosyltransferase,Sgt)家族成员Sgt1、Sgt2和Sgt3参与糖苷生物碱(glycoalkaloids,GAs)合成。已有研究证明,抑制该家族任一成员表达可影响马铃薯块茎中糖苷生物碱合成;然而,对Sgt家族成员的单基因实施调控很难有效降低块茎中总糖苷生物碱的积累。为降低马铃薯块茎中总糖苷生物碱的含量,本研究拟采用RNAi技术,对糖苷生物碱合成代谢途径末端酶基因家族成员Sgt1 3在转录水平进行共调控。为实现这一目的,构建了块茎特异性启动子Patatin驱动的,以Sgt1、Sgt2和Sgt3基因为靶向的RNAi表达载体pCEI-PFR,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马铃薯茎段,获得10株可沉默Sgt1、Sgt2和Sgt3基因表达的Patatin RNAi融合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实时定量PCR(RT-qPCR)结果显示,Sgt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降低了大约32%~60%(Sgt1)、29%~55%(Sgt2)和25%~66%(Sgt3),而草甘膦抗性基因--5-烯醇式丙酮酸-3-磷酸莽草酸合酶(5-enolpyruvylshikimate-3-phosphate synthase, EPSPS)的表达量则增加了约48%~135%。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证明,尽管转基因株系的绿色组织中糖苷生物碱含量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但块茎中糖苷生物碱分别比野生型降低了46%~59%(庄薯3号)和42%~62%(Favorita)。上述结果提示,复合沉默茄啶 糖基转移酶家族基因可降低马铃薯块茎中糖苷生物碱的积累。此外,该结果可能对研究马铃薯不同组织间糖苷生物碱的分布和积累,以及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创新开发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0.
凡纳滨对虾ANT2 基因的克隆及低温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适应低温的分子机理, 实验对从低温处理凡纳滨对虾抑制性消减文库中筛选出的一个360 bp EST 序列进行了研究。首先, 同源比对显示该EST 片段与其他物种的ANT2 基因高度同源, 命名为凡纳滨对虾ANT2 基因(LVANT2); 其次, 通过构建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全长cDNA 文库, PCR 扩增获得LVANT2 基因的全长cDNA1540 bp, 其中包括1011 bp 的完整开放阅读框, 编码336 个氨基酸残基。然后, 对基因进行了不同组织和低温处理的表达谱分析: (1)组织表达谱的结果显示, 该基因在凡纳滨对虾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 (2)在不同低温处理下的表达结果显示, 该基因在15℃处理下基因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 13℃开始呈下调表达, 11℃时表达量又升高; 13℃低温处理不同时间发现该基因在12h 内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48h 后表达量最高。LVANT2 基因的低温诱导表达模式说明其可能在凡纳滨对虾低温适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