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凉山按蚊在我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一些地区为常见蚊种,但对该蚊种群的动力学尚缺乏研究。现在实验室人为控制下,观察该蚊种群生命的数量变化,并编制该蚊的寿命表,以便在今后疟疾、丝虫病的防治工作中,提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取捕自现场凉山按蚊子2代的24小时内蛹化的蛹100个,置直径约7cm的玻缸内,在室温25±2℃、相对湿度70—92%下放入蚊笼待羽化,羽化的成蚊饲以10%葡萄糖水,并以豚鼠供血。每天定时清除死亡的成蚊,分性别记录成蚊的死亡数,观察到最后1只成蚊死亡为止。按日龄分组计算每日存活率并编制寿命表。试验共进行10次。二、结果雌蚊…  相似文献   

2.
中华按蚊是我国疟疾和马来丝虫的传播媒介,其分布地区甚广,国内学者对此蚊研究较多。较早的有姚永政(1934)和李赋京(1934)及其同工者分别于南京与杭州对中华按蚊助生活习性特别是产卵与季节消长间题的报告。其次有胡梅基(1936)等于上海和林樑城等(1936—1937)于南京对该蚊活动时间与食血习性的研究。此后吴亮如  相似文献   

3.
方仁丽  徐秀菽 《四川动物》1996,15(4):148-152
本实验用长爪沙鼠体内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感染东乡伊蚊收集感染期幼虫,经腹腔内注射55只小白鼠(昆明种)后,定期抽查小白鼠腹腔液和解剖小白鼠观察丝虫发育情况。在14天、30天、60天、140天和160天时,分别检获了Ⅲ期、Ⅳ期幼虫、童虫和成虫。成虫感染率为34.6%(9/26)。91天还查出微丝蚴。实验结果表明:周期型马来丝虫可以在昆明种小白鼠体内发育到成虫并产生微丝蚴。  相似文献   

4.
车文炎  许政拱 《动物学报》1989,35(2):170-176
用P.inui广西株经蚊传和血传接种4只猴子,让大劣按蚊每6小时吸血感染1次,连续数周,以蚊胃感染情况判断配子体的感染性。结果发现:本虫株配子体发育成熟的需72n+K小时;配子体生理寿命约12小时;配子体的感染性具有每隔2天,在后半夜出现高峰的周期性变化;血中大环状体百分比高峰与蚊媒感染高峰一致。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内容有以下二个部分: 一、中华按蚊自然感染马来丝虫的情况; 二、中华按蚊的生物气候学。 浙江临海涌泉公社为较低度的马来丝虫流行区, 流行率为25%。当地人帐内白昼捕捉中华按蚊的类型比例大型为小型的20倍。蚊虫的马来丝虫自然感染率大型中华按蚁为12.9%, 小型中华按蚊为76%。有感染期幼虫的蚊数, 大型中华按蚊为阳性蚊数的2.5%, 小型为7.8%。 当地中华按蚊在冬季以成蚊存在为主。雌蚊在冬季仍不断吸血, 卵巢也在发育。生殖营养失调和协调的雌蚊均有发现, 但以协调者为多。全年幼虫高峰在5月中旬, 成蚊高峰在5月下旬。  相似文献   

6.
多斑按蚊实验室自然交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斑按蚊Anopheles(C.)maculatus Theobald,1901是马来西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主要传疟媒介。在我国分布于东洋区。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对间日疟和猴疟原虫均较敏感,特别是对食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更为敏感,是疟疾实验室研究较理想的蚊媒。但迄今尚未见该蚊自然交配成功的报道。我们从1979年以来,在用人工强迫交配54代的基础上,进行自然交配实验,截至1983年9月止已传22代,自然交配繁殖和传代已获成功,现报道如下:蚊种来源:采自四川凉山地区金阳县芦蒿公社。饲养室条件:温度恒定在25℃±2,相对湿度70~92%,幼虫期用100W白炽灯和…  相似文献   

7.
适于由口感染和接种感染蚊虫的蚊笼和安全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进行蚊虫的感染试验时,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如何防止蚊虫的飞离。为确保安全,我们在进行蚊虫感染登革病毒的试验中,对传统的固定式蚊笼进行了改装,设计出一种具有活动盖的蚊笼和接种感染用的安全翻板。  相似文献   

8.
一.中华按蚊在自然情况下传染马来丝虫的研究 得中国科学院1956年度科学奖金三等奖。作者:北京协和医学院寄生虫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研究员冯兰洲。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作者首先发现马来丝虫在我国的分布,详细研究了它的形态和在蚊体内发育变化过程。在传染媒介和流行病学研究方面,作者证明了中华  相似文献   

9.
1983及1984年在乐山市全福乡和峨眉县胜利乡牛棚内作了按蚊自然感染牛腹腔丝虫的调查。方法在6—9月,上午及夜间捕捉水牛棚内饱血按蚊,每旬1—2次。蚊虫经单个饲养,待胃血消化或产卵后,以成蚊形态特征及卵型作蚊种鉴定。蚊虫解剖按常规。阳性蚊体内幼丝虫经分期、计数、透明固定后,置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大小、食道占虫体长度的比例、肛比率和尾乳突形状特征,鉴定虫种。结果解剖按蚊五种计3,158只,中华按蚊自然感染率为0.49%(11/2226),检获各期幼虫51条,平均4.6条/只,最高11条/只,6只蚊携带Ⅱ期幼虫25条,平均2.3条/只;雷氏按蚊嗜人亚种自然感染…  相似文献   

10.
酚氧化酶在昆虫抵抗外来异物黑化和成囊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分别经胸内接种马来丝虫微丝蚴和生理盐水后,测定蚊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未接种的两种蚊,其1日龄蚊的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3、12和16日龄蚊。1日龄中华按蚊接种微丝蚴24h后,其酚氧化酶活性比未接种蚊和接种生理盐水蚊高2—3倍。1日龄白纹伊蚊接种微丝蚴24h后,其酚氧化酶活性是未接种蚊的7倍。白纹伊蚊酚氧化酶活性的免疫激活水平显著高于中华按蚊。讨论了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酚氧化酶活性的差异与其免疫力差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凉山按蚊(Anopheles liangshanensis Kang et Tan1984)系新近才定的种,马来丝虫能在其体内充分发育成熟,但对该蚊的生物学情况,尚不清楚,本文从栖息习性、蚊群组成、寿命、不同季节卵甲板宽度变化、发育情况、越冬及抱握器运动次数等作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报道于后:一、材料与方法蚊种来源及饲养:1981年7月31日及1984年7月6日于昭觉县城郊南坪瓦厂牛舍捕蚊。单个置于青霉素瓶内产卵、计数,25±2℃放置24小时,逐日观察孵化数、各龄期幼虫成活数、蛹化数,羽化数及成蚊死亡数。室内栖息习性观察:选择较密闭的瓦顶、土墙牛舍一间,分别捕完房顶…  相似文献   

12.
以5%二甲基亚砜为冷冻保护剂,将马来丝虫微丝蚴置于含20%小牛血清的RPMI-1640保存液内,在低温下(-196℃)保存。经过30—270天,微丝蚴解冻后的存活率为93—98%,大部均可使蚊虫宿主感染,并在终宿主长爪沙鼠体内发育为成虫,在其腹腔液内检获微丝蚴。 同法冻存含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的蚊体,经30、90、及181天后,解冻的蚊体内幼虫,其存活率为46.2—54.4%,90天前大部幼虫可在沙鼠体内发育并产出子代,但冻存180天组似已失去感染性。  相似文献   

13.
大劣按蚊(Anophelesdirus)是我国海南岛和东南亚山林地区重要的传疟媒介。本文主要就其吸血量多少、受精与否对雌蚊卵巢发育、产卵的影响进行的初步观察。材料与方法大劣按蚊为我室建立的自然交配繁殖种群。饲养条件见刘连珠等(1986)。卵巢发育的观察标准:饱血雌蚊:腹部膨隆,时可见雌蚊尾部排出淡色液体;半饱血雌蚊:腹部不膨隆,仅见部分血液或腹部可见部分糖水、部分血液。常规喂血,吸血后雌蚊按饱血、半饱血组分笼,24、48、72小时后分别解剖,检查受精囊受精与否,卵巢发育按Chri-Stophers分期进行观察。交配和空间大小对大劣按蚊、斯氏按…  相似文献   

14.
大劣按蚊Anophelos dirus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的重要传疟媒介。研究表明成蚊羽化后,在未喂血的情况下,可有较高的交配受精率。在同一蚊笼,吸血机会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大蚊笼受精雌蚊吸血率为59.88%,未受精雌蚊的吸血率为35.38%;小蚊笼受精雌蚊的吸血率为74.13%,未受精雌蚊吸血率仅为43.56%。正常交配雌蚊的吸血率为49.71%,未进行交配的处女雌蚊吸血率为28.42%。同为正常交配蚊群,喂血组雌蚊受精率55.85%,不喂血组的受精率为44.51%。初步认为大劣按蚊的吸血活动与交配受精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周期型马来丝虫在长爪沙鼠体内的移行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含有一定量马来丝虫(Wuchereria malayi)微丝蚴的长爪沙鼠腹腔液混入猴血,喂养实验室驯化的中华按蚊,待幼虫在蚊体内成熟后,用贝氏法分离、计数,按种于雄性沙鼠的一侧腹股沟皮下,每鼠89—156条,然后于1/2小时至256天不同时间解剖61只沙鼠,分离计数各组织的幼虫(计878条),详细观察不同时间丝虫在沙鼠体内的移行和分布。  相似文献   

16.
中华按蚊是我国马来丝虫的主要传播媒介,也是指状牛腹腔丝虫(Sataria digitata)的适宜媒介(王冠群等,1981)。因此,在马来丝虫病的调查和监测中,中华按蚊体内幼丝虫的虫种鉴别是急待解决的新课题。我们根据四川水牛多为黎氏牛腹腔丝虫所寄生的特点,进行了中华按蚊人工感染黎氏牛  相似文献   

17.
1. 本文报告了湖北省武昌县土地堂地区的丝虫感染情况及其媒介蚊类的调查结果。 2.武昌县土地堂地区的居民丝虫病流行相当严重,在二个农业合作社调查1,074人的结果,其各村的流行率为19.04—71.85%,其中三好一社平均为49·00%,和平二肚平均为34.18%。 3.居民中除5岁以下的儿量外,其丝虫感染与年龄、性别无显著的关系。 4.所有的微丝蚴均为马来种。 5.人房和牛房中的蚊类其发现有10种。无论在人房和牛房均以中华按蚊的数量最大,其密度高峯在8月份。 6.对本地的马来丝虫传播媒介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认为中华按蚊是本地的传播媒介。 7.本地马来丝虫主要的传播季节是整个夏季(6、7、8月),但晚春及初、中秋时也是很危险的。  相似文献   

18.
中华按蚊在福建省分布普遍,已证实系马来丝虫的传播媒介。我们前农(1959)肯定了该省中华按蚊不是纯一种。马来丝虫病山区至少存在有宽卵型与窄卵型的两种中华按蚊,后者丝虫自然感染率与感染度均较前者为高;班氏丝虫病平原区则仅有宽卵型一种,且尚未见有丝虫感染。初步认为本省马来丝虫病主要流行于山区,而不在平原传播的原因,除感染源外和该地区中华按蚊的种型及其生态不同有关。同时发现两地区(宽卵型)中华按蚊的产卵数和卵的船面宽度有些差别,因此对不同丝虫病区内的宽卵型中华按蚊是否系一纯种存在怀疑。至于窄卵型中华按蚊是否即为我国  相似文献   

19.
宋宗臣 《四川动物》1994,13(2):77-78
血传感染食蟹猴疟原虫B株后虫血症消长类型宋宗臣第三军医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重庆630038食蟹猴疟原虫B株(简称B株猴疟)是研究筛选疟疾根治药物较好的虫株,多种按蚊对该原虫具高敏感性 ̄[1]。1984年我们引进B株猴疟后,曾报告血传感染猴虫血症自然消长...  相似文献   

20.
<正> 多斑按蚊Anopheles(c.)maculatus Theo-bald主要分布在我国东洋区。它在我国虽与疟疾的传播关系不大;但在马来西亚等确是重要媒介之一,并对多种疟原虫均较敏感,特别是对食蟹猴疟原虫P.cynomolgi,其敏感性接近斯氏按蚊A.stephensi (Coatney et al.,1971),因而是研究疟疾较为理想的媒介之一。Ow yang et al.(1963),james et al.(1965)等曾在实验室进行饲养和研究。 我们于1979年7月赴四川省凉山地区,捕捉吸血的多斑按蚊,带回实验室饲养,用人工交配的方法进行传代。截至1980年6月为止,已传17代,并作了6次自然交配,获得成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