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有关周期型马来丝虫(Wuchereria malayi)引起的肉眼可见病理变化,至今未见报告。现将我们用周期型马来丝虫人工感染长爪沙鼠后在淋巴系出现的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简报于下。 每鼠经右侧腹股沟皮下注射周期型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89—169条,共注射53只沙鼠。分别在注射后240、330、543天处死沙鼠,在未用染料作皮内注射的情况下,对有关淋巴管、结进行解剖观察。 在解剖观察的53只(在接种后225天内眶窦血内微丝蚴阳性者45只)沙鼠中有25只出现病理变化。病变率为47.2%。  相似文献   
2.
周期型马来丝虫在长爪沙鼠体内的移行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含有一定量马来丝虫(Wuchereria malayi)微丝蚴的长爪沙鼠腹腔液混入猴血,喂养实验室驯化的中华按蚊,待幼虫在蚊体内成熟后,用贝氏法分离、计数,按种于雄性沙鼠的一侧腹股沟皮下,每鼠89—156条,然后于1/2小时至256天不同时间解剖61只沙鼠,分离计数各组织的幼虫(计878条),详细观察不同时间丝虫在沙鼠体内的移行和分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不少学者应用扫描电镜观察恶丝虫(Wong和Brummer,1978)、盘尾丝虫(Franz,1980;Franz和Renz,1980)、彭亨丝虫(Aoki et al., 1980)、成虫和/或童虫、幼虫、亚周期型马来丝虫(Franz,1982)和周期型马来丝虫(程富川等,1982)成虫的形态。我们在1978年成功地用周期型马来丝虫感染长爪沙鼠之后,应用扫描电镜观察马来丝虫成虫和第三期幼虫的形态。现将结果报告如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