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疟原虫在低于其最佳发育温度的变温状况下的发育情况,进行了本实验。方法自四川达县地区购回健康恒河猴,体重3.8kg,实验前血检未查见疟原虫。4月3日静脉接种食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B株后第9天开始以实验室饲育的斯氏按蚊叮咬供血猴。自感染后第5天开始抽查蚊胃卵囊,15天起解剖唾腺,观察子孢子。室温控制及分组:恒温对照组置于25±3℃的恒温室。变温l组设在底楼,4月中、下旬和5月上旬平均最低自然室温分别为16.0±1.7、17.3±1.8和18.0±1.2℃;最高自然室温分别为17.0±1.5、20.2±2.1和20.7±1.0℃。变温2组设在顶层(四…  相似文献   
2.
<正> 多斑按蚊Anopheles(c.)maculatus Theo-bald主要分布在我国东洋区。它在我国虽与疟疾的传播关系不大;但在马来西亚等确是重要媒介之一,并对多种疟原虫均较敏感,特别是对食蟹猴疟原虫P.cynomolgi,其敏感性接近斯氏按蚊A.stephensi (Coatney et al.,1971),因而是研究疟疾较为理想的媒介之一。Ow yang et al.(1963),james et al.(1965)等曾在实验室进行饲养和研究。 我们于1979年7月赴四川省凉山地区,捕捉吸血的多斑按蚊,带回实验室饲养,用人工交配的方法进行传代。截至1980年6月为止,已传17代,并作了6次自然交配,获得成功。用  相似文献   
3.
蚊卵标本通常用纯福尔马林保存,似久存后标本变黄,按蚊卵浮囊部份脱落,甲板看不清楚,卵变硬,有的卵壳破裂。为此试用2%叠氮钠保存标本,结果如下: 在玻璃指管底部先滴入2%叠氮钠保存液,用此液将斯氏按蚊Anopheles stephensi、凉山按蚊Am.liangshanensis、中华按蚊An.sinensis的卵冲于滤纸上,放入指管,使其下端与保  相似文献   
4.
凉山按蚊(Anopheles liangshanensis Kang et Tan1984)系新近才定的种,马来丝虫能在其体内充分发育成熟,但对该蚊的生物学情况,尚不清楚,本文从栖息习性、蚊群组成、寿命、不同季节卵甲板宽度变化、发育情况、越冬及抱握器运动次数等作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报道于后:一、材料与方法蚊种来源及饲养:1981年7月31日及1984年7月6日于昭觉县城郊南坪瓦厂牛舍捕蚊。单个置于青霉素瓶内产卵、计数,25±2℃放置24小时,逐日观察孵化数、各龄期幼虫成活数、蛹化数,羽化数及成蚊死亡数。室内栖息习性观察:选择较密闭的瓦顶、土墙牛舍一间,分别捕完房顶…  相似文献   
5.
嗜人按蚊是我国的五种主要传疟媒介之一〔1〕。柳朝藩等(1986)〔2〕在筠连县调查,该蚊传播的疟疾占疟疾总数的94.3%,确定为高效传疟媒介。卫生部1989年颁发的《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规定,以嗜人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地区应采取灭蚊措施防治疟疾。所以,掌握嗜人按蚊的区域分布是确定防疟策略的重要条件之一。现将四川省已知有嗜人按蚊分布的82个区县按行政区划报告如下。成都市:金牛区、青白江区、金堂县、双流县、新都县、彭县、大邑县、邛崃县、蒲江县、新津县。重庆市:江北区、九龙坡区、北碚区、双桥区、长寿县、巴县、綦江县、江北县、江…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界,常可见到绿色的中华按蚊Anophelessinensis幼虫。有人曾报道实验室用兔肝粉和酵母粉为饲料饲养中华按蚊幼虫,经两次观察,其绿色幼虫多为雄性,占91-6%—93-7%,其它更详细的观察资料则未见诸报道。我们在蚊虫常规饲养工作中,也发现中华按蚊幼虫发育过程中出现绿色个体的现象。为了进一步探索这种颜色变化及其变化特性,我们在1998年5月—10月将已驯化的中华按蚊品系中出现的绿色幼虫进行选育传代观察发现:(1)绿色个体出现时间主要是幼虫四龄期和蛹的早期表皮呈现绿色,其它生长期包括成…  相似文献   
7.
凉山按蚊Anopheles(A)liangshanensis,新种(图1—6)成虫:雌蚊—中型。翅长4.1—5.5毫米,触须具四个白环,端白环略宽,基白环稍窄,其余二个等宽。前胸侧板毛4—6根,常见5根。气孔毛3—5根,翅前缘脉仅具亚缘脉白斑和亚尖端白斑二个。前者发达,80%宽于后者,20%二者约等宽。亚尖端白斑跨越V2.1。前缘脉基部至亚缘脉白斑间暗色。尖端白斑自V2.1延伸至V3稍后一点,第6纵脉具黑斑三个,第一黑斑50%宽于第二黑斑,12%两者等大,38%小于后者。第二黑斑位于该脉中部,第三黑斑位于末端较第二黑斑大。后腿1—4跗节具窄的末白环。腹部2—6节腹侧膜具横的长方…  相似文献   
8.
多斑按蚊实验室自然交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斑按蚊Anopheles(C.)maculatus Theobald,1901是马来西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主要传疟媒介。在我国分布于东洋区。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对间日疟和猴疟原虫均较敏感,特别是对食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更为敏感,是疟疾实验室研究较理想的蚊媒。但迄今尚未见该蚊自然交配成功的报道。我们从1979年以来,在用人工强迫交配54代的基础上,进行自然交配实验,截至1983年9月止已传22代,自然交配繁殖和传代已获成功,现报道如下:蚊种来源:采自四川凉山地区金阳县芦蒿公社。饲养室条件:温度恒定在25℃±2,相对湿度70~92%,幼虫期用100W白炽灯和…  相似文献   
9.
赫坎按蚊种团一新种凉山按蚊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坎按蚊种团是由许多蚊种组成的一个复合体,Reid(1968)报告了马来西亚和婆罗洲的8个种,Harrison(1972)报告了东南亚的14个种,许锦江、冯兰洲(1975)和马素芳(1981)分别报告了我国的9和16个种。确定这些蚊种,过去主要以形态特征为鉴定依据,在这方面,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研究。日本学者Oguma(1977)用杂交的方法分离出了E型中华按蚊。1977年6月,我们在四川省美姑县捕获一种按蚊,成虫;翅前缘具亚缘脉白斑和亚尖端白斑,第六纵脉三黑斑,腹侧膜各节具一横的长方形暗斑,无T型斑,雄蚊阳茎叶片5—7对,第一对叶片基部3—5齿。幼虫头部2号毛不分枝,3号毛…  相似文献   
10.
疟疾的复发机理,关系着疟疾的治疗和预防,特别是对间日疟关系极大。因此,这方面的探索一向未曾间断过。Bignami等(1910)提出疟疾复发是由红细胞内期疟原虫所致,但Cooper等(1950)将间日疟隐性阶段的大量血液转种于易感者并不产生感染,而给血者此后又出现复发。Shortt和Garnham(1948)根据在接种食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子孢子后102天的恒河猴肝细胞内发现了潜隐性裂殖体,认为它是继发性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