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适于由口感染和接种感染蚊虫的蚊笼和安全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进行蚊虫的感染试验时,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如何防止蚊虫的飞离。为确保安全,我们在进行蚊虫感染登革病毒的试验中,对传统的固定式蚊笼进行了改装,设计出一种具有活动盖的蚊笼和接种感染用的安全翻板。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从黑龙江省全沟硬蜱分离的伯氏疏螺旋体H7株的特征。H7株细胞长9.8—26.5μm,宽0.1 3—0.35μm,有l—11个波,波长1.2—3.Oμm,波幅0.59一1.13μm,两端尖乩每端有7根鞭毛,菌体左旋。体外培养最适温度为31℃,具有2lk、32k、34k主要结构和抗原蛋白,能与新疆及黑龙江莱姆病人血清反应。这些结果表明,该菌株具备伯氏疏螺旋体的特征,它是与其它地区或媒介分离株不同的“亚型”。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网膜对SARS冠状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光触媒钛羟基磷灰石网膜(PTAF)具有吸附和酶催化的特点,研究其对SARS病毒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紫外照射条件下,PTAF膜对SARS冠状病毒的抑制率为100%.在没有紫外照射的条件下,PTAF膜对SARS冠状病毒的抑制率为99.99%, 与对照组相比,PTAF膜抑制病毒的效率是HAF膜的1 000倍以上.研究结果提示,PTAF在预防SARS冠状病毒及其他病毒性疾病流行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实验室培育的非感染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草原革蜱D. nuttalli刺叮人工感染21天后的阳性KM鼠,利用分离培养和PCR方法检测蜱对螺旋体的保持能力以及体内螺旋体对敏感动物的感染能力。结果如下:非感染幼蜱均可以通过吸血获得莱姆病螺旋体,饱血森林革蜱和草原革蜱幼蜱PCR阳性率均为50.0%而分离阳性率都为20.0%。饱血脱落后,这些幼蜱只能在饱血后2天内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PCR检测阳性也只能持续到4天,均不能跨越蜕皮阶段。蜕化为若蜱后,若蜱以及分别受到这些若蜱刺叮的KM鼠均未发现阳性感染。非感染若蜱吸食感染的KM鼠后,饱血森林革蜱和草原革蜱获得了莱姆病螺旋体,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0%和20.0%。分离阳性率分别达到33.3%和60.0%。这些若蜱分别于饱血后2天和3天可以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PCR扩增阳性也只能分别持续到饱血后4天和6天,均不能跨越蜕皮阶段;蜕化为成蜱后,成蜱以及受到它们攻击的KM鼠均未获阳性检测结果。同种蜱不同地理株在感染和保持莱姆病螺旋体的能力上也没有差异。森林革蜱、草原革蜱的幼蜱和若蜱虽可以吸血感染但均不具备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 CHNM4的能力,作为莱姆病媒介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直接叮吸微量培养板中细胞培养液的方法感染蚊虫,首次证明黄斑伊蚊(Aedes(Stegomyia)flauopictus)传播登革病毒,蚊体感染率为24.6%,涎腺感染率为2.1%.上述结果表明黄斑伊蚊是登革热的潜在媒介,但媒介效能较低.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野外褐家鼠不同脏器中自然感染汉坦病毒状况和带毒量的差异,选取经检测鼠肺组织中HV-RNA并呈阳性的鼠个体20只,采用巢式RT-PCR检测这些个体心、肝、肺、脾和肾5种共85份脏器中的HV,对阳性标本重复扩增后直接测序,用DNASTAR软件对获得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另外,针对汉城型汉坦病毒株Z37-M片段全序列设计定量PCR特异性引物,采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上述85份不同脏器中HV带毒量情况与相对差异.结果显示RT-PCR对除肺脏之外的其它脏器中HV-RNA的检出率较低(11/65),不同个体肺组织来源的HV-M片段变异较多,其中A→G碱基变异类型占1/3强.从11份除肺之外的脏器中扩增到的HV-M基因序列和其对应同一褐家鼠个体肺脏HV-M片段相比,其碱基差异不大;一肺脏来源的与该个体其他脏器来源的HV-M片段两个位点存在A→G差异,并分别导致两位置氨基酸差异.定量检测结果显示褐家鼠不同脏器中HV-RN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10,P=0.003),总体阳性率大小为肺>肝>肾>心>脾;肺脏中病毒的分布比其他脏器更为普遍.带毒量也以肺脏中最高,其它脏器之间HV带毒量没有显著性差异(x2=8.79,P=0.088).这些结果说明褐家鼠肺脏是HV侵犯与贮存的主要靶器官,HV基因在该器官中可能更易发生变异.这对进一步了解HV在宿主体内的贮存规律、传播及其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野外褐家鼠不同脏器中自然感染汉坦病毒状况和带毒量的差异,选取经检测鼠肺组织中HV-RNA并呈阳性的鼠个体20只,采用巢式RT-PCR检测这些个体心、肝、肺、脾和肾5种共85份脏器中的HV,对阳性标本重复扩增后直接测序,用DNASTAR软件对获得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另外,针对汉城型汉坦病毒株Z37-M片段全序列设计定量PCR特异性引物,采用SYBRGreen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上述85份不同脏器中HV带毒量情况与相对差异。结果显示:RT-PCR对除肺脏之外的其它脏器中HV-RNA的检出率较低(11/65),不同个体肺组织来源的HV-M片段变异较多,其中A→G碱基变异类型占1/3强。从11份除肺之外的脏器中扩增到的HV-M基因序列和其对应同一褐家鼠个体肺脏HV-M片段相比,其碱基差异不大;一肺脏来源的与该个体其他脏器来源的HV-M片段两个位点存在A→G差异,并分别导致两位置氨基酸差异。定量检测结果显示:褐家鼠不同脏器中HV-RNA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0,P=0.003),总体阳性率大小为肺>肝>肾>心>脾;肺脏中病毒的分布比其他脏器更为普遍。带毒量也以肺脏中最高,其它脏器之间HV带毒量没有显著性差异(χ2=8.79,P=0.088)。这些结果说明:褐家鼠肺脏是HV侵犯与贮存的主要靶器官,HV基因在该器官中可能更易发生变异。这对进一步了解HV在宿主体内的贮存规律、传播及其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