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感性认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3月1日北京输入第1例非典型性肺炎病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北京出现了上千例病例.最高时一天出现150例新增病例。与此同时,由于人员的流动,非典型性肺炎向北京周边省市扩散,河北、内蒙相继成了重灾区。这一疫情的发展与扩散不仅反映了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存在问题,同时还反映在基础教育中对传染病及其预防的教育不够.大众不能科学地认识传染病的传播和预防。  相似文献   

2.
在建立植物生态生理模型(如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数理模型)的过程中,气温、太阳辐射、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日变化及瞬时资料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根据常规台站的日常观测资料,建立了气温、太阳辐射、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日变化的数理模型.并应用实测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验证.实践表明:(1)描述气温日变化的正弦一指数模型通常其模拟结果不甚理想,但通过引用最高温度的时间延迟参数及惯性系数,可增加模拟结果的准确性.(2)根据测量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值以及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值等,可准确地模拟太阳辐射的日变化;(3)根据实际水汽压的日均值和气温常规资料可准确模拟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如果区域参数已知或被正确估计。上述方法可得到较为理想的气象要素日变化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3.
 EALCO模型是一个基于生理生态学过程,模拟生态系统下垫面与大气之间水、热和碳通量交换的综合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在亚热带常绿针叶林, 对其生态系统过程进行了模拟,以深入探讨季节性干旱对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对EALCO模型进行了参数化与初始化并对模型的光合作用时段和 落叶机制进行了改进,以更好地模拟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千烟洲通量观测站自2002年底开始应用涡度相关技术对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 生态系统进行通量观测,该站点2003年经历了一次较严重的季节性干旱(由高温与少雨综合作用造成),降水量仅为多年平均值的65%,而2004年 的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较为接近,利用该站点2003和2004年特殊的气候条件,使用其通量观测数据对模型的模拟效果进行检验。从模拟结果 的总体趋势来看,模型能较好地从半小时、日及年尺度上反映两年内土壤-植被-大气之间的碳交换状况。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GPP)在一年中呈现单峰型变化,遇高温及干旱胁迫GPP值下降。由于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2003年GPP值比2004年偏低12.9%。模拟 结果显示,2003年GPP值比2004年偏低11.2%。观测数据与模拟结果均显示,水分胁迫期间净碳交换量(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NEP)模拟值 与实测值的日变化均呈现一种“偏态",即一天中生态系统碳交换量最大值出现在上午某一时刻,之后逐渐降低。 模拟结果显示,水分匮缺对 光合能力的影响比对生态系统呼吸作用的影响更为强烈,因而导致了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降低。进一步分析表明,水分匮缺期间,晴天正午之 前,深层土壤( >20 cm) 水分的匮缺抑制了光合作用能力,正午之后,高温与深层土壤水分匮缺共同削弱光合作用能力,影响各占一半。  相似文献   

4.
改进CASA模型在内蒙古草地生产力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刚  辛晓平  王道龙  石瑞香 《生态学杂志》2007,26(12):2100-2106
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是针对北美地区植被而建立的净第一性生产力(NPP)模型,本文通过修改CASA模型参数(PAR、FPAR),使之成为适合草地NPP估算的模型。采用改进后的CASA模型计算了2003年内蒙古草地生长季的生产力,并利用2003年7和8月的地面实测样方数据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003年内蒙古草地生长季总的第一性生产量为28.59×1012gC,利用改进后的CASA模型模拟的NPP值与地面实测值基本一致。除了温性荒漠类草地退化程度大于Ⅱ度时误差较大外,其它草地类型模拟的精度>80%,未退化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的模拟精度达到90%。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Adams微分方程数值求解方法和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适合于SIR传染病模型参数反演的新方法,该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传染病类型和传染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反演得到SIR模型参数,从而为分析疫情的发展、制定和评判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最后本文以北京2003年公布的SARS疫情数据,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参数反演,计算结果表明反演参数得到的SIR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周君莉  张宇  郭兰 《生命世界》2009,(11):72-77
2003年8月16日,我们三人作为邓兴旺教授实验室的博士后和研究生,同时也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第一批研究人员,在邓教授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北京北郊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那时,王晓东博士和邓兴旺博士已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理事会聘任为研究所共同所长,两人共同承担着研究所的筹建和发展任务。从2003年4月开始,  相似文献   

7.
周君莉  张宇  郭兰 《植物杂志》2009,(11):72-77
2003年8月16日,我们三人作为邓兴旺教授实验室的博士后和研究生,同时也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第一批研究人员,在邓教授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北京北郊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那时,王晓东博士和邓兴旺博士已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理事会聘任为研究所共同所长,两人共同承担着研究所的筹建和发展任务。从2003年4月开始,  相似文献   

8.
EALCO模型是一个基于生理生态学过程,模拟生态系统下垫面与大气之间水、热和碳通量交换的综合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在亚热带常绿针叶林, 对其生态系统过程进行了模拟,以深入探讨季节性干旱对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对EALCO模型进行了参数化与初始化并对模型的光合作用时段和 落叶机制进行了改进,以更好地模拟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千烟洲通量观测站自2002年底开始应用涡度相关技术对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 生态系统进行通量观测,该站点2003年经历了一次较严重的季节性干旱(由高温与少雨综合作用造成),降水量仅为多年平均值的65%,而2004年 的年降水量与多年平均值较为接近,利用该站点2003和2004年特殊的气候条件,使用其通量观测数据对模型的模拟效果进行检验。从模拟结果 的总体趋势来看,模型能较好地从半小时、日及年尺度上反映两年内土壤-植被-大气之间的碳交换状况。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GPP)在一年中呈现单峰型变化,遇高温及干旱胁迫GPP值下降。由于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2003年GPP值比2004年偏低12.9%。模拟 结果显示,2003年GPP值比2004年偏低11.2%。观测数据与模拟结果均显示,水分胁迫期间净碳交换量(Net ecosystem production, NEP)模拟值 与实测值的日变化均呈现一种“偏态",即一天中生态系统碳交换量最大值出现在上午某一时刻,之后逐渐降低。 模拟结果显示,水分匮缺对 光合能力的影响比对生态系统呼吸作用的影响更为强烈,因而导致了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降低。进一步分析表明,水分匮缺期间,晴天正午之 前,深层土壤( >20 cm) 水分的匮缺抑制了光合作用能力,正午之后,高温与深层土壤水分匮缺共同削弱光合作用能力,影响各占一半。  相似文献   

9.
陕西不同地区栓皮栎种群增长模拟与预测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序列分析可以通过差分、周期的方法,对植物种群的增长进行模拟与预测。在陕西的秦岭、汉中、黄龙地区选择林相整齐、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标准地,设置样方40个,对各样方内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通过优势木解析的方法,测得栓皮栎种群胸径的实际生长量,运用起伏型时间序列分析,建立了栓皮栎种群个体年龄与胸径生长的时间序列模型,四个模型所得的各个样地栓皮栎胸径生长的模拟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其模拟平均误差都在1.5%以内,平均精度达到97.8%,模拟效果较好。经检验,该模型预测胸径的生长量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精度高等优点,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种群增长模拟与预测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丁立华 《昆虫知识》2006,43(6):817-817
中国农业网址大全http://www.ny3721.com由北京和图时代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创建于2003年,建立的宗旨是方便网友们快速找到自已需要的网站和信息,而不用去记忆太多复杂的网址。  相似文献   

1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SARS传播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的控制措施作为影响SARS传播的因素,利用BP网络,对SARS的传播规律进行预测.以北京市的SARS数据来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准确率非常高.  相似文献   

12.
Simulating the SARS outbreak in Beijing with limited dat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e propose a mathematical model to simulate the SARS outbreak in Beijing. The model consists of six subpopulations, namely susceptible, exposed, quarantined, suspect, probable and removed, as China started to report SARS cases as suspect and probable separately from April 27 and cases transferred from suspect class to probable class from May 2. By simplifying the model to a two-compartment suspect-probable model and a single-compartment probable model and using limited data, we are able to simulate the SARS outbreak in Beijing. We estimate that the reproduction number varies from 1.0698 to 3.2524 and obtain certain important epidemiological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3.
Modelling strategies for controlling SARS outbreak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a new, highly contagious, viral disease, emerged in China late in 2002 and quickly spread to 32 countries and regions causing in excess of 774 deaths and 8098 infections worldwide. In the absence of a rapid diagnostic test, therapy or vaccine, isolation of individuals diagnosed with SARS and quarantine of individuals feared exposed to SARS virus were used to control the spread of infection. We examine mathematically the impact of isolation and quarantine on the control of SARS during the outbreaks in Toronto, Hong Kong, Singapore and Beijing using a deterministic model that closely mimics the data for cumulative infected cases and SARS-related deaths in the first three regions but not in Beijing until mid-April, when China started to report data more accurately.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achieving a reduction in the contact rate between susceptible and diseased individuals by isolating the latter is a critically important strategy that can control SARS outbreaks with or without quarantine. An optimal isolation programme entails timely implementation under stringent hygienic precautions defined by a critical threshold value. Values below this threshold lead to control, but those above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new community outbreaks or nosocomial infections, a known cause for the spread of SARS in each region.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implement optimal isolation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o implement sub-optimal isolation and quarantine together. A community-wide eradication of SARS is feasible if optimal isolation is combined with a highly effective screening programme at the points of entry.  相似文献   

14.
15.
结合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株序列信息分析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一种快速、简单地确定SARS病毒株并筛查SARS病毒突变位点和突变频率的方法。从感染人SARS病毒的Vero-6细胞中提取病毒RNA,反转录为cDNA后,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Pyrosequencing Technology,PSQ)进行第2601、7919、9479、19838多个碱基突变位点测序和突变频率分析。通过测序分析多个可能出现突变的位点,确定了该病毒为北京流行株,同时发现第7919位碱基发生了A/G突变。PSQ技术对于高通量筛选研究病毒基因的突变和确定病毒株型别有着简单、快速、灵敏的特点。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核酸多态性,结合实验验证,可以确定SARS病毒流行株的特征,有利于对突发事件及早确定传染来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反转录PCR获得了SARS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N)和膜蛋白(M)基因,其序列分析结果与加拿大多伦多株完全一致。将M基因和N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2b和pBV222上,并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及可溶形式获得高效表达。通过离子交换、金属螯合层析纯化获得电泳纯制品。所获得的核衣壳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用于抗SARS抗体检测及亚单位疫苗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用数学模型分析非典型肺炎预防和隔离措施的有效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时滞常微分方程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在无任何预防和隔离措施的假想情况下非典型肺炎传染和发展的终极状态.通过对模型的讨论发现,在无任何预防和隔离措施的情况下,当非典疫情自生自灭以后,感染非典型肺炎的总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z主要取决于基本传染数R,即每个“非典”患者在其整个病程中的平均传染人数.根据有关报道[3,4],非典型肺炎的基本传染数R在2.2至3.6之间.根据我们的模型分析,当R=2.2时,z值可达85%左右,而当R=3.6时,z值可达97%左右.而事实上由于采取了预防和隔离措施,以北京市为例,感染非典型肺炎的总人数只有几千人,不到其总人口的千分之一.这充分说明了有关非典的预防和隔离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19.
传染病给人们的生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对于高传染性的疾病,政府总会采取一些防护措施.本文针对防护措施下的高传染性且具有潜伏期等特性的一类传染病,结合传染病模型,在一定假设条件下给出了这类疾病单日新收治的直接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的高维动态模型,并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了参数辨识.最后以SARS为例,利用网上公布的SARS数据给出了5月22日-5月31日的预测结果并将预测结果和实际数据进行了比较,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