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形目鸟类系统发生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综合形态学、行为学、分子系统发生等方面研究成果,对世界鸡形目鸟类科的系统关系以及属、种间系统发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侧重介绍与我国鸡形目鸟类相关类群的系统发生研究现状。与传统的系统关系比较,新的研究结果主要有:凤冠雉科和冢雉科不再是互为姊妹群;传统分类中的雉族和鹑族被证明并非单源而是多源的;雉族的原鸡属与鹑族的竹鸡属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灰山鹑、火鸡和松鸡类的系统发生关系可能很近。分子进化的研究表明雉科各属的起源主要集中在上新世。  相似文献   

2.
采用PCR和质粒克隆测序方法 ,首次获得形目 15种鸟类线粒体基因组的ND6基因全长 5 2 2bp的序列。经对位排列 ,序列间未见有插入和缺失 ,共有 2 16个变异位点 ,种间序列差异为 5 17%~ 19 92 %。以白鹳为外群 ,用NJ法构建 15种鸟类的进化关系树。研究结果表明 :构建的系统树将形目 15种鸟类分为 2个支系。第 1支系包括蒙古沙、环颈、灰斑和反嘴鹬。第 2支系包括红脚鹬、林鹬、青脚鹬、翘嘴鹬、翻石鹬、大滨鹬、尖尾滨鹬、斑尾塍鹬、中杓鹬、大杓鹬和白腰杓鹬 ,其中鹬属的 3个种和杓鹬属的 3个种分别组成一个单系 ;翘嘴鹬和翻石鹬、大滨鹬和尖尾滨鹬分别聚为姊妹群 ,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 ;斑尾塍鹬独立分支出来。分子证据提示 :鹬科中的塍鹬属、科中的斑属应提升为亚科分类阶元 ;反嘴鹬与科鸟类亲缘关系较近 ,组成一个单系 ,将其归入科下属的一个类群更为合理 ,与核型研究结果及Sibley新分类体系的观点相一致 [动物学报 49(1) :6 1~ 6 7,2 0 0 3]。  相似文献   

3.
基于线粒体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序列联合分析,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分别构建了中国蚤蝇科14属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联合分析序列总长度为819 bp,其中可变位点277个,简约信息位点200个;A+T平均含量为77.7%,具A、T偏倚性.系统发育分析显:中国蚤蝇科为单系发生,分为蚤蝇亚科和裂蚤蝇亚科两个单系群.蚤蝇亚科内脉蚤蝇属、锥蚤蝇属和刺蚤蝇属亲缘关系较近,栅蚤蝇属与栓蚤蝇属亲缘关系较近;裂蚤蝇亚科中虼蚤蝇属与裂蚤蝇属互为姐妹群,寡蚤蝇属与伐蚤蝇属互为姐妹群.  相似文献   

4.
鸻形目15种鸟类线粒体ND6基因序列差异及其系统进化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PCR和质粒克隆测序方法,首次获得鸻形目l5种鸟类线粒体基因组的ND6基因全长522bp的序列。经对位排列,序列间末见有插入和缺失,共有216个变异位点,种间序列差异为5.17%—19.92%。以白鹤为外群,用NJ法构建15种鸟类的进化关系树。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系统树将鸻形目15种鸟类分为2个支系:第1支系包括蒙古沙鸻、环颈鸻、灰斑鸻和反嘴鹬。第2支系包括红脚鹬、林鹬、青脚鹬、翘嘴鹬、翻石鹬、大滨鹬、尖尾滨鹬、斑尾塍鹬、中杓鹬、大杓鹬和白腰杓鹬,其中鹬属的3个种和杓鹬属的3个种分别组成一个单系;翘嘴鹬和翻石鹬、大滨鹬和尖尾滨鹬分别聚为姊妹群,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斑尾塍鹬独立分支出来。分子证据提示:鹬科中的塍鹬属、鸻科中的斑鸻属应提升为亚科分类阶元;反嘴鹬与鸻科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组成一个单系,将其归入鸻科下属的一个类群更为合理,与核型研究结果及Sibley新分类体系的观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蚱科26种蚱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基因的部分序列,分析了蚱亚科、短翼蚱亚科、刺翼蚱亚科及股沟蚱亚科部分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以蜢总科的Vandiemenella viatica和Proriferasp.作为外群,构建了MP树和Bayes树。在获得的598bp的序列中,有289个变异位点,253个简约信息位点; A、T、G和C的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31.6% ,32.7% ,19.5% ,16.2% , A+T含量高于G+C含量。分子系统树显示:蚱亚科尖顶蚱属和该亚科其他属的亲缘关系较远,而与短翼蚱亚科的狭顶蚱属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尖顶蚱属的广西尖顶蚱聚在短翼蚱科内,与该亚科的尖翅狭顶蚱形成姐妹群且支持两者关系的置信度很高,广西尖顶蚱不应属于蚱亚科尖顶蚱属。龙滩柯蚱与蚱属的桂南蚱形成姐妹关系,而庭蚱属的细庭蚱聚在柯蚱属中,且蚱亚科柯蚱属的防城柯蚱与刺翼蚱亚科的二刺羊角蚱形成姐妹关系,因此柯蚱属不是单系群,作为一个单独的属是可疑的;蚱属不是单系群,日本蚱也不是蚱属中的原始物种,锯齿股蚱和粗体蚱碱基序列完全相同,再次证明二者为同一物种。  相似文献   

6.
世界鸡形目鸟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世界上鸡形目鸟类的分布、分类、形态特点、栖地类型及生活习性。世界鸡形目鸟类分为7个科,共计281种。中国鸡形目鸟类包括松鸡科8种和雉科52种。介绍了中国鸡形目鸟类种的分类等方面的一些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变异分析中国鲇形目鱼类的系统发育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PCR技术获得中国鲇形目鱼类11科24属27个代表种类细胞色素b基因1138bp全序列,比较分析了来自北美洲、非洲的部分鲇形目鱼类同一基因序列,并选取脂鲤目、鲤形目和鲱形目鱼类作外类群,采用Bayesian方法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1)鲇形目鱼类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中,与脂鲤目、鲤形目以及鲱形目鱼类相比存在3bp的缺失;(2)鲇形目鱼类各科代表种类形成一单系群;(3)两种建树方法均支持铫科、粒鲇科和钝头鮠科形成一单系群;而胡子鲇科、刀鲇科、海鲇科、鮰科、长臀鮠科、鲢科、鲇科、棘脂鲿科、鲿科形成一大的单系群;但鳗鲇科的系统位置两种建树方法没有取得一致结果;而其中长臀鲍科与北美的鮰科形成姐妹群,胡子鲇、鮰科、鲇科、鲿科和鮡科是较明显的单系群。  相似文献   

8.
首次利用核糖体28S rDNA C1-D2区序列对鳞盘虫科开展初步的系统学分析,探讨鳞盘虫科各亚科是否成立及其相互关系,并考察鳞盘虫属的单系性问题.结果表明:1)寄生在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上的Sinodiplectanotrema属虫种与鳞盘虫科虫种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因虫种后吸器不具鳞盘,故应纳入鳞盘虫科4亚科之一的Murraytrematoidinae亚科;2)本研究不支持Murraytrematoidinae亚科的单系性,并支持Doumingous(2004)废除Murraytrematoidinae亚科并将其中的Lobotrema和Murraytrema二属归入Diplectaninae亚科这一做法;3)对于Doumingous(2004)所提议的新Diplectaninae亚科是否为单系群需进一步探讨;4)本研究支持Lamellodiscinae亚科的单系性;5)7种鳞盘虫属虫种的分析结果显示鳞盘虫属具有明显的非单系性.今后需要将形态学分析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结合起来,通过分析更多的虫种,才有可能理解鳞盘虫属及鳞盘虫科其它种类的适应辐射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雉科虹雉属(Lophophorus)、角雉属(Tragopan)、勺鸡属(Pucrasia)和血雉属(Ithaginis)7种鸟类的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比较,构建的虹雉属及其近缘属的分子系统树表明:①3种虹雉构成一个单系群(monophyletic group),虹雉属与角雉属、勺鸡属构成一个单系群;②虹雉属内分为白尾梢虹雉,以及棕尾虹雉和绿尾虹雉两个演化枝。综合分子系统学、地理分布格局和形态学的证据,推测虹雉属鸟类起源于中国的横断山脉,其中繁衍生活在原地的一枝演化为白尾梢虹雉;另一枝则分别进入喜马拉雅山区(西)和中国西南部(东),向西的演化为棕尾虹雉,向东的则为绿尾虹雉。  相似文献   

10.
我国马鸡属三种的生态调查暨亲缘关系的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藏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on和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隶属于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马鸡属Crossoptilon,是我国雉科鸟类中的特有属。其中褐马鸡和藏马鸡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King,1981)。褐马鸡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后两者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82—85年在河北、山西、四川、云南等省进行三种马鸡的野外考察。现就其生态学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其亲缘关系。地理分布及垂直分布一、地理分布(图1)褐马鸡见于山西省北部,河北省西北部,分布范围狭小,且与其他两种马鸡间断分布。蓝…  相似文献   

11.
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对鹟亚科(Muscicapinae)6属31种鸟类的cytb基因序列992bp进行系统发生分析。以荒漠伯劳(Lanius isabellinus)和发冠卷尾(Dicrurus hottentottus)为外群,采用贝叶斯法(Bayesian,BI)、最大似然法(Maximum-likelihood,ML)和最大简约法(Maximumparsimony,MP)分别构建鹟亚科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支持:寿带属(Terpsiphone)、扇尾鹟属(Rhipidura)与方尾鹟属(Culicicapa)可从鹟亚科中移出,其中寿带属归入王鹟科(Monarchidae),扇尾鹟属与方尾属归入扇尾鹟科(Rhipiduridae);鹟属(Muscicapa)、仙鹟属(Niltava)为单系发生,并聚为姐妹群,亲缘关系较近;姬鹟属(Ficedula)并非单系发生,白眉姬鹟(Ficedulazanthopygia)在3种系统发生树中的位置差别较大,研究结果未能确定其分类地位;铜蓝(Muscicapa thalassina)与白腹蓝(Cyanoptila cyanomelana)亲缘关系较近,前者应从属中移出,后者应从姬属移出,共同归入仙属或列为仙属的姐妹属。上述结论解决了亚科部分有争议属、种间的进化关系,为亚科分类系统提供了DNA水平证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PCR扩增、测序的方法,对鹟亚科(Muscicapinae)6属16种鸟类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1176bp进行测定,并以荒漠伯劳和发冠卷尾作为外群构建Bayes、ML、MP3棵系统发育树。结果支持:寿带属(Terpsiphone)、扇尾鹟属(Rhipidura)、方尾鹟属(Culicicapa)3属与鹟亚科其他鸟类亲缘关系较远,扇尾鹟属与方尾鹟属亲缘关系较近;鹟属(Muscicapa)为单系发生,本研究结果未能确定它与仙鹟属、姬鹟属的进化关系;铜蓝鹟(Muscicapa thalassina)从鹟属中移出,归入仙鹟属。上述结论解决了鹟亚科部分属间的进化关系,为鹟亚科分类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分子水平证据。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粉蝶科的粉蝶亚科和黄粉蝶亚科14属共24种线粒体COⅠ和Cyt b基因部分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了2种粉蝶的同源序列,以眼蝶科的2个物种为外类群,运用NJ法、贝叶斯法分别重建了分子系统树,探讨了它们的系统发生关系。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经比对和处理后的序列总长度为1111bp,其中变异位点478个,简约位点382个,碱基T、C、A、G平均含量为39.9%、16.9%、30.9%、12.3%,A+T含量和C+G含量分别为70.8%和29.2%。分子系统树显示:黄粉蝶亚科不是单系群,但其中迁粉蝶属和豆粉蝶属在不同的分析方法中均聚合在一起。粉蝶亚科形成一个独立的支系,其中,襟粉蝶族为并系群;粉蝶族的粉蝶属、飞龙粉蝶属和云粉蝶属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COⅡ基因序列的斑腿蝗科部分亚科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兰  黄原 《昆虫学报》2006,49(6):982-990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斑腿蝗科10个亚科16属22种的COⅡ基因585 bp的片段, 对序列的碱基组成进行了分析,并评估了数据集的系统发育信号;最后,以癞蝗科的肃南 短鼻蝗作为外群,采用NJ法、MP法、ML法以及贝叶斯推论法构建了系统树,以解决这些物种所代表的亚科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22种斑腿蝗科昆虫的COⅡ基因序列碱基组成表现强烈的A+T含量偏向性。对COⅡ基因585 bp序列片段构成的全数据组和根据密码子不同位点划分的密码子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点数据组的系统发育信号分析显示,所有数据组都具有一定的系统发育信息。在4种方法得到的合一树中发现: (1)星翅蝗亚科、刺胸蝗亚科、黑背蝗亚科、斑腿蝗亚科的亲缘关系较近;(2)卵翅蝗亚科与稻蝗亚科亲缘关系较近,建议卵翅蝗亚科似乎应归入稻蝗亚科中,板胸蝗亚科与这两个亚科的关系较近;(3)黑蝗亚科和秃蝗亚科似乎应合并为一个亚科;(4)切翅蝗亚科的4个属未聚在一起,表明这些属的区别较大,不是一个单系群;(5)黑蝗亚科和秃蝗亚科关系较近,且与本研究中其他几个亚科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研究结果表明COⅡ基因在解决斑腿蝗科的亚科以下属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时是一个有效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
通常认为古腭型鸟类处在现生鸟类系统进化树的基部,最近的分子水平研究则认为今腭型鸟类中雀形目种类构成了现生鸟类中一个最古老的支系.本研究通过对现生鸟类中21目39种核c-mos基因和线粒体12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的分析,从分子角度对现生鸟类的早期进化及三趾鹑鸟类的系统发生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鸡雁类是现生鸟类最古老的一个支系,现生鸟类的祖先并不是经白垩纪到第三纪大灭绝后残留下来的一些过渡性水鸟(transitional shorebirds).在现生鸟类中,今腭型鸟类为并系发生,古腭型鸟类为单系发生.三趾鹑类在系统发生中晚于鸡雁类和古腭型鸟类,早于今腭型鸟类中非鸡雁类鸟类与鹤形目鸟类的亲缘关系较远.建议将现生鸟类分为初鸟下纲和新鸟下纲2个下纲,三趾鹑类属新鸟下纲的三趾鹑目(Turniciform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中国灰蝶科中亲缘关系较近的3个主要亚科[灰蝶亚科(Lycaeninae)、线灰蝶亚科(Theclinae)以及眼灰蝶亚科(Polyommatina)],基于线粒体基因序列数据研究它们主要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对3亚科共53种灰蝶的线粒体 COI 和 Cytb 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序列变异分析,同时,基于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ML)和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 BI)等建树方法重建53种灰蝶的系统发育树。【结果】串联的2个基因共1 431 bp,其中保守位点855个,可变位点576个,简约信息位点488个;A+T的平均含量为74.5%,明显高于G+C的平均含量(25.5%)。系统树显示,灰蝶亚科以及眼灰蝶亚科均是单系发生,线灰蝶亚科则为并系群。全部灰蝶物种共分为三大支系:灰蝶亚科为第1支系;眼灰蝶亚科与线灰蝶亚科中的旖灰蝶族(Hypolycaenini)、富丽灰蝶族(Aphnaeini)分别构成单系群并互为姊妹群,它们共同构成第2支系;线灰蝶亚科中的美灰蝶族(Eumaeini)、玳灰蝶族(Deudorigini)、娆灰蝶族(Arhopalini)和线灰蝶族(Theclini)构成第3支系,其亲缘关系为:(((线灰蝶族+娆灰蝶族)+玳灰蝶族)+美灰蝶族)。【结论】本研究涉及的3个灰蝶亚科中,灰蝶亚科是一个独立的支系,眼灰蝶亚科与线灰蝶亚科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它们内部主要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宋森  刘迺发 《生态学报》2013,33(14):4215-4225
石鸡属(Alectoris,Kaup 1829)鸟类隶属鸟纲,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全世界共有7种石鸡属鸟类。综合分类、生理生化、生态学、系统地理学和遗传学等方面的内容对石鸡属鸟类的研究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侧重介绍了我国学者在石鸡属鸟类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石鸡属鸟类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中国鲹科8属9种鱼的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序列(1141bp),结合来自GenBank中分布于美国、安哥拉、希腊以及巴拿马的鲹科4属14种鱼的相应同源序列生成供系统发育分析的序列矩阵,用最大简约法和邻接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1)支持科下设四个亚科(鲹亚科,亚科,鲳鲹亚科,鰆鲹科)阶元的分类系统;(2)亚科属下不宜设亚属分类阶元;(3)及达副叶鲹与丽叶鲹亲缘关系较近,应同属于副叶鲹属;(4)我国传统的鱼类检索系统将狮鼻鲳鲹误鉴定为卵形鲳鲹,建议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19.
角雉属Tragopan两性羽色不同,雄性具有艳丽的装饰性羽毛,这与一般雉族Phasianini相似;而尾较翅为短,尾羽的换羽从中央到外侧,这些特征又与鹑族Perdicini各属相同,形态特征上角雉属被划为鹑族.通过PCR扩增鸡形目Galliformes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等10个属19个个体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的部分基因,获取片段长度为828bp,以及从GenBank获取22种样本的相应序列,以角叫鸭Anhima cornuta和海龟Kachuga dhongoka为外群,分别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和最小进化法(Minimum-evolution,ME),对鸡形目和将雉科的15个属分为5个属及雉族和鹑族构建分子系统树,NJ和ME系统树中,都是角雉与雉类相聚.角雉出现形态解剖与基因分析分类地位的不一致,说明雉和鹑可能不是单系群.同时我们认为雌雄的色泽区别比尾羽的长短和换羽方式在对雉和鹑形态特征分类时更为重要.从分子水平分析的结果都是角雉属与雉聚类.因此角雉归为雉族更合理.  相似文献   

20.
应用16S rDNA序列探讨斑腿蝗科的单系性及其亚科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测定了斑腿蝗科10亚科20种蝗虫和其他蝗科3种蝗虫的线粒体16S rDNA部分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了15种蝗亚目昆虫的16S rRNA基因相应序列片段。比对后的序列长度是397 bp,其中有196个变异位点,157个简约信息位点,A+T平均含量为71.7%,C+G平均含量为28.3%。以序列差异比值为横坐标,以碱基转换数和颠换数为纵坐标作散点图,结果表明颠换多于转换,且随着差异程度的增加,转换明显出现了饱和。以蚱总科的日本蚱Tetrix japonica和卡尖顶蚱Teredorus carmichaeli作外群,用ME、等权MP、加权MP及贝叶斯法重建系统发生树。分子系统树表明,斑腿蝗科并非是一单系群,该科的切翅蝗亚科与稻蝗亚科也均不是一单系群;卵翅蝗、伪稻蝗和稻蝗三者有很近的亲缘关系;支持将黑蝗亚科和秃蝗亚科合为一个亚科——秃蝗亚科;现行的稻蝗亚科并非一单系群,而是一多系群。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和传统的基于形态特征的斑腿蝗科的分类体系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