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鸡属鸟类的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鸡属(Crossoptilon)为我国鸟类的特有属,隶属于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郑作新等,1978)。其中褐马鸡(C.mantchuricum)为我国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和全球易危物种,藏马鸡(C.harmani)、白马鸡(C.crossoptilon)及蓝马鸡(C.auritum)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郑光美、王岐山,1998;I-UCN,2004)。就分布而言,藏马鸡生活于喜马拉雅山东北麓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白马鸡见于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西藏东部以及青海南部;蓝马鸡分布于青海东部、东北部、甘肃西北部及南部、四川西北部以及宁夏贺兰山地;褐马鸡分布于山西西北部、陕西省黄龙山、河北西北部及北京门头沟地区(郑作新等,1978;徐振武等,1998)。  相似文献   
2.
研究通过调查洱海2017年夏季和冬季漂浮草垫的物种组成及分布模式, 探究洱海在水位上升过程中, 哪些挺水植物更易形成漂浮草垫而存活下来。夏季共调查到漂浮草垫18个, 植物分属15科, 18属, 24种, 冬季共调查到漂浮草垫22个, 植物分属13科, 17属, 22种, 形成洱海漂浮草垫的植物共15科, 19属, 26个物种。草垫下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溶解性总磷(TDP)都明显高于开阔水域的(P<0.05), 而开阔水域的溶氧(DO)明显高于草垫下水体的(P<0.05)。结果表明在夏季和冬季漂浮草垫面积大小与其组成草垫的物种数和漂浮草垫生物量都呈显著正相关(P<0.01), 而在夏季和冬季漂浮草垫面积大小与漂浮草垫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相关性都不显著(P>0.05), 漂浮草垫面积大小与漂浮草垫下最长根在夏季相关性显著(P<0.01), 而在冬季相关性不显著(P>0.05)。漂浮草垫主要分布在离岸距离60 m以内以及水深不超过2 m的水域, 漂浮草垫面积大部分都小于600 m2(夏季占87%, 冬季占95%), 每个漂浮草垫的物种数都小于10个, 漂浮草垫下最长根主要分布在40—120 cm。组成漂浮草垫的物种中菰(Zizania latifolia)的频度和相对生物量在夏季和冬季(频度: 夏季-73.33%, 冬季-66.67%; 生物量: 夏季-43.38%, 冬季-41.91%)都是最高的, 说明菰相比其他挺水植物更容易形成漂浮草垫从而避免洱海水位上升对其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这可能是菰成为洱海单优挺水植物的主要原因。而菰比其他挺水植物更容易形成漂浮草垫的机制则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雉科虹雉属(Lophophorus)、角雉属(Tragopan)、勺鸡属(Pucrasia)和血雉属(Ithaginis)7种鸟类的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比较,构建的虹雉属及其近缘属的分子系统树表明:①3种虹雉构成一个单系群(monophyletic group),虹雉属与角雉属、勺鸡属构成一个单系群;②虹雉属内分为白尾梢虹雉,以及棕尾虹雉和绿尾虹雉两个演化枝。综合分子系统学、地理分布格局和形态学的证据,推测虹雉属鸟类起源于中国的横断山脉,其中繁衍生活在原地的一枝演化为白尾梢虹雉;另一枝则分别进入喜马拉雅山区(西)和中国西南部(东),向西的演化为棕尾虹雉,向东的则为绿尾虹雉。  相似文献   
4.
土壤盐渍化是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关于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对盐胁迫下白芨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以白芨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盐处理(0 mM和200 mM)和AM真菌处理(不接种AM真菌和接种摩西球囊霉)各两个水平共计4个处理组合,探讨盐胁迫下AM真菌对白芨幼苗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降低白芨根系侵染率、总干重和地上部分P含量分别约56.1%、48.9%和10%;在对照盐浓度下,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白芨根系侵染率、总干重、地上部分N含量及地上部分P含量分别约14%、56.1%、10.8%和8.2%而在高盐浓度下,接种AM真菌则显著提高白芨根系侵染率、总干重、地上部分N含量及地下部分P含量分别约42.7%、30.7%、12.1%和11%,说明接种AM真菌可降低盐胁迫对白芨的生长和养分吸收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有助于提高白芨的耐盐能力,这对应用菌根技术提高白芨在盐化生境的种植和管理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法霖  张凯  王芸  吴爱平  李有志  邹冬生  郑华 《生态学报》2018,38(22):8070-8079
由于桉树对原生生态系统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影响,随着桉树人工林面积的不断扩大,桉树种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围绕引进种桉树造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应用成对试验设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和BIOLOG微平板培养等技术手段探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如何响应桉树人工林取代天然次生林这一变化,主要结果为:桉树人工林取代天然次生林导致:(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减少,包括:生物量碳、氮和磷脂脂肪酸丰度显著下降;(2)反映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理胁迫状况的指标:饱和直链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支链异构/反异构脂肪酸以及cy19:0/18:1ω7c的比值显著增加;(3)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强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4)桉树人工林取代天然次生林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和功能退化的主要环境因素包括:植物物种丰富度和覆盖度的降低以及土壤资源(碳、氮和水分)可获得性的降低。综上所述,引进种桉树人工林取代天然次生林降低了植物物种丰富度和覆盖度以及土壤资源的可获得性,进而显著增强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生理胁迫、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  相似文献   
6.
水生植物组织内氮和磷(N和P)含量受到水体营养状况和植物生长状况影响。对长江中游江汉湖群不同营养水平湖泊中大型水生植物的N和P含量3个季度的研究表明,在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中,沉水植物主要分布在中营养到中富营养湖泊中,在富营养湖泊均无分布,浮叶和挺水植物在不同营养类型湖泊的沿岸带均有分布。N和P含量以沉水植物最高,浮叶植物次之,挺水植物最低。水生植物的N和P含量都达到或超过生长所需最低N和P阈值,代表性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的N和P含量随着湖泊营养水平提高呈现规律性变化。湖泊5种常见的水生植物N和P含量与水柱中不同种类N和P浓度具有季节性相关:菱(TrapabispinosaRoxb.)春夏季P含量都与TP(总磷)和TDP(总溶解磷)明显相关,春季N含量与NH4—N(氨氮)明显相关;春季黄丝草(PotamogetonmaackianusA.Benn.)的P含量与TP明显相关,夏季与TDP明显相关,春季和夏季黄丝草和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spicatumL.)的N含量与TN(总氮)和TDN(总溶解氮)显著正相关,秋季成负相关;夏季芦苇(PhragmitescommunisTrin.)P含量与TP和TDP显著相关;春季芦苇和香蒲(TyphaorientalisPresl.)N含量与NH4N和NO2N(亚硝态氮)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