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CR扩增Sry基因进行鲸类动物性别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哺乳动物Y染色体短臂上的Sry基因决定雄性发育方向。本研究参照哺乳动物Sry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以非性别特异性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6基因作为阳性对照,用PCR扩增江豚、长喙真海豚等鲸类动物的Sry基因片断并对其进行凝胶电泳分析来鉴定鲸类动物的性别。通过此方法对87个已知性别鲸类动物标本的检验,结果完全正确,并进一步应用此方法成功地完成了另外33个未知性别鲸类标本的性别鉴定。由此建立了一套简单、快速、可靠的鲸类动物的性别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隙蛛亚科Coelotinae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其中我国的已有种类占到全世界种数的一半以上,因此对于我国隙蛛类蜘蛛的研究已经成为世界暗蛛科研究的重点之一。隙蛛亚科属于无筛器类群,于1893年,由Cambridge以隙蛛属为模式属而建立,归属于无筛器的漏斗蛛科。之后,虽然经历了数次修订  相似文献   
3.
蜘蛛丝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蜘蛛丝蛋白分子高度重复的一级结构、特殊的溶解特性和分子折叠行为以及具有形成非凡力学特性丝纤维的能力而引人注目。本文从蛛丝蛋白基因、天然蛛丝形成过程、蛛丝蛋白的基因工程生产及蛛丝蛋白的应用前景等几个方面着重介绍了近20年来对蛛丝蛋白的研究进展。围绕蛛丝蛋白展开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蛋白质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折叠与蛋白质大分子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直额绒螯蟹Eri- 物异名.本文为直额绒螯蟹指定了新模,并对此进行了描ocheir recta(Stimpson,1858)足一有效种名,应予恢复.台述.湾绒螯蟹Eriocheir formosa Chan,Hung et Yu,1995是它的同物异名.本文为直额绒螯蟹指定了新模,并对此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5.
中华绒螯蟹卵巢差减c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应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构建中华绒螯蟹卵巢两个发育时期的差减cDNA文库。正向差减杂交以Ⅲ期卵巢为试验方、Ⅱ期卵巢为驱动方,反向差减杂交以Ⅱ期卵巢为试验方、Ⅲ期卵巢为驱动方;将所获差减cDNA片段克隆入质粒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JM109。最后获得的正、反向差减文库分别含863、360个重组子。PCR扩增鉴定正、反向差减cDNA文库的插入片段平均大小分别为360和160bp,表明所构建的差减言语库适合进一步研究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6.
节肢动物线粒体基因组与系统发生重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mt基因组的比较研究是探讨节肢动物系统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基因的排列和DNA序列可以为重建节肢动物的系统发生提供有用的信息。目前,已测定mt基因组全序列的节肢动物已增加到44种。归纳、总结了节肢动物mt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基因顺序、基因重排的发生和机制等。简要评述基于mt基因组的节肢动物系统发生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域瓶鼻海豚的mtDNA控制区序列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季国庆  杨光  刘珊  周开亚 《动物学报》2002,48(4):487-493
测定了30头中国水域瓶鼻海豚(Tursiops sp.)mtDNA控制区5′端424bp的序列,结合已发表的中国水域其它瓶鼻海豚的mtDNA控制区序列,共发现54个变异位点,定义了37种单元型。中国水域瓶鼻海豚的两个形态型之间没有共享单元型,且具有8个鉴别位点。基于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的系统发生分析均把单元型聚类为分别代表两个形态型的支系。形态型之间的核苷酸歧异度为5.58%,超过了其它海豚类种间的序列歧异水平,支持把这两个形态型划分为两个独立的种,即T.truncatus和T.aduncus的观点。虽然两种瓶鼻海豚的分布区在台湾海峡一带出现重叠,但相互之间缺乏基因流动,提示两者可能已出现了显著的生殖隔离。  相似文献   
8.
从12S rRNA基因片段序列研究20种蛇的系统发生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测定了中国产蛇亚目20种蛇约800bp的mtDNA 12S rDNA基因片段序列。所测序列与楔齿蜥的同源序列一起经Clustal X1.8软件比对,共有881个位点,其中变异位点有494个。以楔齿蜥为外群,用NJ法构建了4科20种蛇的进化关系树,对这20种蛇的系统发生关系作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4个科20种蛇分成4个支系。第一个支系包括蟒科的东方沙蟒和蟒2种蛇;第二个支系为蝰科3种蛇,即草原蝰、尖吻蝮、竹叶青组成一个单系群;眼镜蛇科的眼镜蛇和银环蛇构成第三个支系;游蛇科的13种蛇构成了第四个支系,其中灰鼠蛇、乌梢蛇和赤链蛇组成一个支系,锦蛇属的7种蛇组成一个单系群,然后它们与前一支系相聚。剩下的颈槽蛇属两种聚类后与赤链华游蛇构成一个支系,并与游蛇科其它蛇组成姐妹群。第四支系首先与第三支系眼镜蛇科聚类,第二支系蝰科构成了三、四支系眼镜蛇科和游蛇科的姐妹群,第一支系蟒科在系统树的最基部,为四个科中较原始的类群。  相似文献   
9.
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子系统发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周开亚 《动物学研究》2001,22(5):397-405
介绍了两栖爬行动物分子系统发生研究中选用的分子信息的种类及已发表的蛙类,蟾蜍类,龟类,蜥蜴类和蛇类等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这些研究中使用的DNA信息主要为mtDNA序列,也使用了一些核DNA序列。其研究的内容涉及目间,科间等高级阶元的系统发生关系,以及属间,种间以及亚种或种群间的系统发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将人工合成的中国家蚕抗菌肽类CMⅣ基因与抗菌肽信号肽基因连接 ,经EcoRⅠ、HindⅢ双酶切后 ,克隆于pFASTBacⅠ的EcoRⅠ、HindⅢ酶切位点之间 ,得到重组转座载体pFASTBac ABP ,经测序证明阳性克隆正确。将重组转座载体转化HD1 0Bac大肠杆菌 ,得到重组Bacmid ABP。将重组Bacmid转染sf2 1细胞及感染甜菜夜蛾 (Laphygmaexigua)幼虫 ,在培养细胞上清及虫体血淋巴中均测到抗菌活性。经Northernblotting证明感染甜菜夜蛾幼虫中有类CMⅣmRNA的存在。且表达产物在酸性电泳中电泳行为与天然抗菌肽CMⅣ组分相似。为进一步利用昆虫细胞及虫体生产抗菌肽药物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