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观察藤茶总黄酮(Tengcha flavonoids,TCF)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藤茶总黄酮(TCF)治疗组和秋水仙碱(CLC)治疗组.各组以灌胃的形式给药,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和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藤茶总黄酮能明显降低实验性大鼠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的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藤茶总黄酮可通过减少肝组织Ⅰ、Ⅲ型胶原的生成,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源  邢淑华 《生物磁学》2011,(16):3025-3029
目的:观察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庆大霉素(Gentamycin,GM)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伤是否具有治疗作用,并初探其机制。方法:建立腹腔注射庆大霉素致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实验分为舡常对照组、模型组、MSCs治疗组(模型+MSCs)、生理盐水组(模型+生理盐水)。于不同处理后4d分别检测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印迹及RT-PCR法检测肾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BUN及Sc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且肾小管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而MSCs治疗组大鼠的BUN及Scr水平较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肾小管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此外。促肾小管损伤修复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在MSCs治疗组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MSCs输注可促进庆大霉素所致急性肾小管损伤的修复,改善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上调肾组织中肝细胞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庆大霉素(Gentamycin,GM)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伤是否具有治疗作用,并初探其机制。方法:建立腹腔注射庆大霉素致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MSCs治疗组(模型+MSCs)、生理盐水组(模型+生理盐水)。于不同处理后4d分别检测血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印迹及RT-PCR法检测肾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BUN及Sc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且肾小管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而MSCs治疗组大鼠的BUN及Scr水平较生理盐水组显著降低,肾小管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此外,促肾小管损伤修复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在MSCs治疗组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MSCs输注可促进庆大霉素所致急性肾小管损伤的修复,改善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上调肾组织中肝细胞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藤茶总黄酮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藤茶总黄酮(Tengcha flavonoids,TCF)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66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10只),正常喂养;模型组(14只):采用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TCF治疗组分为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4只):在造模的同时,每日分别予以TCF25mg/100g、50mg/100g、100mg/100g体重灌胃。于第12周末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水平以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CF各剂量组血清中ALT、AST、HA、LN、PCⅢ、CⅣ的水平显著下降(P<0.05);SOD活性明显增高,MD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TCF对CCL4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张伟  张剑锋  李浩 《蛇志》2015,(2):103-105,120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DG)对百草枯(PQ)中毒致急性肾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PQ组,n=20)、空白对照组(NS组,n=10)和干预组(DG组,n=20),PQ组和DG组大鼠给予PQ 100mg/kg一次性灌胃,NS组大鼠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DG组大鼠灌胃后立即给予甘草酸二铵50mg/kg于腹腔注射,每24h重复给药1次,直至72h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腹主动脉血,评估肾功能;病理学观察大鼠肾组织形态学改变情况,ELISA检测血清和肾组织IL-17及IL-16的含量。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NS组大鼠肾组织结构正常;PQ染毒组大鼠可见肾小管管腔狭窄,甚至管腔闭锁,间质充血,细胞核固缩,细胞结构消失,肾小球结构紊乱;DG干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较PQ染毒组大鼠明显减轻。肾功能结果显示,DG组大鼠血清Cr、BUN的水平明显低于PQ组(P0.01),但显著高于NS组(P0.01)。Elisa结果显示,DG组大鼠血清和肾组织中IL-6和IL-17的含量明显低于PQ组(P0.05),但显著高于NS组(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可以减轻百草枯中毒大鼠的急性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和肾组织中IL-6和IL-17的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黄连阿胶汤对顺铂致肾损伤大鼠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顺铂的方法,制备顺铂肾毒性大鼠模型,然后给以相应的药物治疗,连续8周。剖取肾脏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组织TGF-β1的表达情况,测定其平均吸光度。结果: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NAG含量及TGF-β1的平均吸光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各治疗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加味黄连阿胶汤可明显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内TGF-β1的表达,减轻顺铂引起的肾小管和肾小管间质损伤。  相似文献   

7.
单侧输尿管梗阻法制作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建立改良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方法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建立大鼠肾纤维化模型,动态观察4周。治疗的第12、、3周末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含量等指标,观察肾功能变化;4周末采用HE染色、六胺银(periodic acid-silver methenamine,PASM)染色和丽春红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均有明显上升;模型组大鼠大部分肾小球呈玻璃样变,硬化的肾小球周围所属肾小管萎缩、基底膜增厚,部分肾小管消失;少数残存的肾小球肥大并周围肾小管扩张严重;肾间质胶原纤维增生和大量炎细胞浸润。结论该模型有明显的肾间质纤维化特征,且死亡率低,适合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黄酮(TFE)对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STZ(40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动物随机分成3组(n=10):对照组、模型组和TFE组(100 mg/kg,i.g.)。12周后,处死大鼠。测定空腹血糖,肾脏脏器系数,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含量;测定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胶原纤维增生;免疫组化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脏脏器系数增大、肾功能下降、肾组织抗氧化能力降低;病理学可见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同时TGF-β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TFE组明显改善上述指标。结论:TFE对STZ致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和抑制TGF-β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n=8)组和糖尿病造模组(n=16)。糖尿病造模组大鼠采用55 mg/kg链脲佐菌素(STZ)单次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DM)组和糖尿病+辛伐他汀(DM+Sim)组。DM+Sim组大鼠每天给予辛伐他汀40 mg/kg灌胃,1次/日,连续4周。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肾脏的形态学改变和间质纤维化;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肾脏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炎性因子的表达以及细胞凋亡。结果:①与NC组相比,DM组可见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有明显的病理学改变,胶原纤维明显红染,呈不均匀分布;DM+Sim组形态学以及纤维化有明显改善。②DM组大鼠肾组织GRP78、p-IRE1α、NF-κB p65、MCP-1表达均高于NC组(P<0.05),DM+Sim组GRP78、p-IRE1α、NF-κB p65、MCP-1表达较DM组均下降(P<0.05)。③TUNEL法检测,NC组肾小球及肾小管存在少量凋亡的细胞,DM组肾小球及肾小管存在大量凋亡的细胞(P<0.01);与DM组比较,DM+Sim组凋亡的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给予糖尿病大鼠辛伐他汀后,肾脏形态学以及纤维化明显改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其对糖尿病肾脏的保护作用与抑制内质网应激和NF-κB炎症信号通路及减少肾脏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顺铂诱导大鼠肾损伤的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变化以及卡维地洛对大鼠肾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给药后3~6d处死,取肾组织,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PAS反应,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结果卡维地洛组较顺铂肾脏损伤模型组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变化明显减轻。结论卡维地洛预防性灌胃给与能明显减轻大鼠顺铂所致的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顺铂致大鼠肾损伤时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的变化。方法:取24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N=12):正常组、模型组。采用顺铂尾静脉注射的方法复制顺铂肾损伤模型。6周后,放射免疫法检测肾脏AngⅡ水平,Nasson染色测定肾脏胶原含量,计算肾脏指数。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实验末体重明显下降、肾脏指数增高,肾脏胶原含量升高、肾组织AngⅡ含量增加(P〈0.01)。结论:AngⅡ可能在顺铂肾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紫檀芪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菌素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紫檀芪低剂量组、紫檀芪中剂量组、紫檀芪高剂量组。干预7w后,检测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变化,测定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的含量及肾脏氧化应激水平,取肾脏组织做HE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组大鼠血糖、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水平降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升高;肾脏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肾组织局部可见大量炎性细胞灶性浸润,炎症灶周围肾小管上皮细胞广泛水肿。紫檀芪干预后,血糖、TG、TC、LDL C水平降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降低;肾脏组织的SOD活性升高,MDA水平下降;肾小球和肾小管病变减轻。结论:紫檀芪能够降低血糖和血脂、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改善肾脏的病理损伤,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深黄被孢霉脂质提取物能否改善脂质肾损害模型大鼠血脂异常及肾脏损伤。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8):①对照(N)组;②高脂模型(M)组;③深黄被孢霉脂提物干预(T)组;④辛伐他汀治疗(S)组。N组饲以普通饲料,M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两组均每日灌服生理盐水;T组和S组在高脂饲料喂养同时每日分别灌服深黄被孢霉脂提物和辛伐他汀。于实验前、第4、8、12周检测24h尿蛋白含量,12周时检测血清白蛋白、总蛋白、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检测肾组织TG、TC、LDL含量;观察肾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脂质沉积。结果:实验第12周,T组和S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及肾组织TC、LDL明显低于模型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显著高于模型组,T和S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病理改变显示:M组肾小管间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管腔内有蛋白管型,肾小球系膜细胞轻度增生、系膜基质增宽,T组与S组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未见蛋白管型及系膜区病理改变;M组肾小球及肾小管内大量脂肪沉积,足细胞足突融合消失;T组与S组未见脂肪沉积;足细胞仅部分足突融合,小管上皮细胞内仅少量脂滴。结论:深黄被孢霉脂质提取物能改善高脂模型大鼠的高胆固醇血症,减少肾组织中胆固醇的沉积、炎症细胞的浸润及足细胞的损伤,减少尿蛋白漏出,对脂质肾损害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Probucol)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3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组(DM)、糖尿病普罗布考治疗组(DP)。8周末称取体重、肾重、计算肾肥大指数(肾重/体重),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测定各组生化指标包括血糖(B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检测肾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肾组织切片行PAS染色分析肾小球面积及肾小球体积。结果 DM组大鼠肾重、肾重/体重、UAER、TC、TG、SCr、BUN、肾小球面积、肾小球体积较NC组均明显增加,DP组上述改变较DM组均明显减轻(P〈0.05)。DP组肾组织中MDA含量明显低于DM组,SOD、CAT、GSH-Px活性明显高于DM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能部分通过减轻肾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实现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万古霉素诱导肾损伤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万古霉素组、万古霉素+维生素C组和维生素C组。万古霉素组:连续每天腹腔注射400 mg/kg万古霉素;万古霉素+维生素C组:注射万古霉素之前30 min腹腔注射200 mg/kg维生素C;对照组和维生素C组分别单独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和200 mg/kg维生素C。连续给药7 d后,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中LC3B和Beclin 1的表达情况,比较各组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相对于对照组,万古霉素诱导大鼠肾损伤模型组肾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包括肾间质水肿,肾小管细胞质空泡性变化,细胞凋亡坏死等;同时观察到肾组织中LC3B光密度明显升高和Beclin 1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维生素C处理组,肾组织的病理损伤显著改善并且自噬相关蛋白LC3B和Beclin 1的表达显著降低。相对于对照组,维生素C单独处理组肾组织损伤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维生素C可降低自噬相关蛋白LC3B和Beclin 1的表达,缓解万古霉素诱导的大鼠肾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芸香甙(Rutoside,Ru)对环孢素A(cyciosporine A,CsA)肾毒性防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n=5):正常对照组、Ru组、CsA模型组、CsA+Ru治疗组.CsA模型组和CsA+Ru治疗组均用CsA 50mg/kg灌胃,Ru组与CsA+Ru组分别腹腔注射NS 10ml/kg+Ru 20mg/kg.以上各组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15天.各组大鼠于给药第14天后置代谢笼中收集24h尿液,测定尿Cr、尿蛋白含量.末次给药5个小时后,取血检测血清Cr、BUN含量和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内皮素(ET)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肾组织用1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观察肾组织其形态学变化.结果:Ru对CsA所致的尿蛋白、BUN、Cr、肾组织MDA、ET含量的升高均有显著降低作用,并明显增加肾组织SOD活性,对CsA引起的肾小球与肾小管的病理性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结论:Ru对CsA所致的肾脏毒性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和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组)和糖尿病治疗组(M组,20mg.kg-1.d-1)。大鼠单侧肾脏切除后,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成糖尿病模型,对照组仅注射等量缓冲液。观察12周后,检测大鼠血糖(B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脏肥大指数(肾重KW/体重BW)、肌酐清除率(Ccr)和24小时尿蛋白(24Upro)。肾组织做常规光镜和电镜检查,观察组织的形态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巨噬细胞抗原(CD68)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蛋白表达。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肾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BG、KW/BW、24Upro、BUN、Scr、Ccr均显著上升(P<0.05或0.01);肾小球系膜区相对面积和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均显著增加(P<0.01);肾组织内CD68和PCNA的蛋白质表达和MCP-1的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或0.01)。在糖尿病治疗组,上述指标除血糖外都被显著抑制(P<0.05或0.01)。结论在糖尿病大鼠模型中,MMF能减少尿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因子-MCP-1的表达,下调CD68和PCNA的水平,减少肾组织单核/巨噬细胞的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18.
PKB/Akt在高脂诱导鼠肾脏损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探讨单纯高脂对肾脏的损伤机制以及胰岛素传导通路中的关键酶PKB/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在高脂所致肾脏损害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高脂高胆固醇喂养Wistar雄性大鼠,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分别在4周、8周、12周测定大鼠的肾功,包括血尿素蛋(BUN),肌酐(CREA);16周时测定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以及血糖(FBS)和胰岛素(FINS).8周时行胰岛素增敏剂文迪雅(3mg/kg)灌胃干预四周,并行肾脏病理检查,应用免疫组化法监测PKB/Akt在肾脏的表达.结果:高脂喂饲大鼠4周后,进食量开始减少,体重增加减慢;血BUN、血CREA在4周时已升高,至8周时增加更明显(p〈0.001).文迪雅灌胃四周后肾功改善,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血TG和血TC较正常组升高显著,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血胰岛素升高,但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增加显著,提示胰岛素抵抗形成.肾脏免疫组化PKB/Akt的表达呈现为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分布不均,出现PKB/Akt在损伤较重的肾小球不表达,而在损伤较轻的肾小管表达减弱的现象.结论: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可导致健康大鼠产生脂质肾毒性损害以及肾功的降低,并可产生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传导通路的损害在肾小球和肾小管表达不同,说明其可能是产生肾脏损伤及胰岛素抵抗的又一原因.胰岛素增敏剂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肾功.  相似文献   

19.
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肾纤维化大鼠肾小管间质中分布,以及缬沙坦对DC浸润聚集的干预作用。建立肾大部切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n=18),假手术组(n=18),模型组(n=18),缬沙坦治疗组(n=18)。分别于建模1、4、12周取肾组织,采用HE和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程度;采用免疫双染及荧光图像分析法,观察DC-SIGN DC在各组大鼠肾组织中分布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选择素以及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III型胶元(ColIII)、纤维连接蛋白(FN)在上述肾组织中表达;以及RT-PCR检测P-选择素、TGF-β1、α-SMA、ColIII、FN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1)模型组DC-SIGN DC主要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以肾间质最为明显;其分布数量于12周较1和4周呈明显增多,且与慢性肾功能减退呈正相关。(2)12周时手术组大鼠肾小管间质区P-选择素、TGF-β1、α-SMA、ColIII、FN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均明显增加,并与TIF程度以及DC-SIGN DC分布数量呈正相关。(3)经缬沙坦治疗后,DC-SIGN DC分布减少,以及P-选择素、TGF-β1、α-SMA、ColIII、FN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下降,TIF程度减轻及肾功能改善。研究结果表明,DC启动参与了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形成,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缬沙坦对此具有明显的抑制和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内皮素-1(ET-1)的含量,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DM)大鼠,分别在成模后2周、4周、12周时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放免法测定肾组织中ET-1含量.结果:糖尿病大鼠2周、4周、12周时,血糖、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量、肾重/体重比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1).ET-1主要分布于肾小球内皮细胞、系膜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中,髓质高于皮质.糖尿病大鼠2周时肾组织中ET-1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1),并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r:0.75,P<0.05);而4周、12周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ET-1含量明显升高,并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1).结论:ET-1参与早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小球高灌注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糖尿病晚期时,可能参与肾小球硬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